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259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



背景技术:

分段绝缘器,又称分区绝缘器,是衔接相邻两个同相供电区段的架空接触式绝缘组件,既要保证机车受电弓不间断取流工况下平滑通过,又能满足两端接触网的电气隔离要求;分相绝缘器是将接触网上不同相位的供电区段隔离开,以免发生相间短路,与两侧不同相位的接触线连接,使接触网成为一个整体,既要保证机车受电弓断电工况下平滑通过,又能满足两端接触网的电气隔离要求。目前,电气化铁路、城市轻轨、地铁接触悬挂中使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分段绝缘器和分相绝缘器中,其主绝缘结构均采用的是相同结构和尺寸的绝缘棒结构,因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以绝缘器整体抗弯性能不高,如果通过增加一根或者多根绝缘棒来使构成的绝缘器整体抗弯性能有所加强,则会造成绝缘器整体重量增加;二是,分段绝缘器或分相绝缘器均不能进行现场维修和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操作,出现故障时必须整机更换,成本高且效率低;三是,分段绝缘器和分相绝缘器中的主滑板和引弧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主滑板、引弧棒与辅助滑板共同构成机车受电弓滑动摩擦的接触面,在受电弓高速滑过该接触面时,会对接触面各组成部件产生冲击,并伴随有电弧,在该工况下,主滑板和引弧棒的连接和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形,破坏该接触面的完整性,无法保证机车受电弓平顺滑过接触面,严重时会造成打碰受电弓,引发事故。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性高的分段、分相绝缘器,通过设置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减少整体重量,且便于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采用主滑板与引弧棒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受电弓平顺过渡,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性高,通过设置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减少整体重量,且便于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采用主滑板与引弧棒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受电弓平顺过渡,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绝缘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绝缘结构上的滑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绝缘结构两端的固定夹板,所述主绝缘结构包括水平布设的上绝缘棒和位于上绝缘棒下方且与上绝缘棒呈竖向平行布设的下绝缘棒,所述固定夹板连接于上绝缘棒与下绝缘棒两端,所述滑板包括主滑板和位于下绝缘棒两侧且与下绝缘棒呈平行布设的辅助滑板,所述下绝缘棒的两端外侧设置有接触线接头线夹,所述主滑板和接触线接头线夹均与固定夹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滑板上设置有引弧棒,所述引弧棒与主滑板一体成型,所述上绝缘棒的长度小于下绝缘棒的长度,所述上绝缘棒的横截面积大于下绝缘棒的横截面积,所述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辅助滑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棒、下绝缘棒和固定夹板围成梯形。

上述的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架均沿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长度方向平行布设,所述辅助滑板安装于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连续分布的支架上,两侧所述辅助滑板呈交错布设。

上述的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均为棒形绝缘子,所述上绝缘棒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所述下绝缘棒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

上述的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板为金属滑板或者导流滑板。

上述的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棒的根数至少为一根,所述下绝缘棒的根数至少为一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全可靠性高,成本较低。

2、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包括上绝缘棒、下绝缘棒和连接于上绝缘棒与下绝缘棒两端的固定夹板,通过设置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采用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长度不同的结构既能减少整体重量,又能保证绝缘器结构稳定。

3、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在上绝缘棒与下绝缘棒两端设置的固定夹板,既具有夹持固定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功能,同时兼具连接固定接触线接头线夹和连接定位主滑板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将主绝缘结构作为装配和定位基准的功能提升。固定夹板既能精确地控制主滑板的安装位置,对主滑板与下绝缘棒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同时又便于主滑板和接触线接头线夹的安装拆卸作业,易于现场更换维护,提高经济效益。

4、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在主滑板上设置引弧棒,且引弧棒与主滑板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受电弓平顺过渡,解决目前分段、分相绝缘器中主滑板和引弧棒的连接及相对位置易发生变形,破坏主滑板、引弧棒与辅助滑板组成接触面的完整性的问题,保证机车受电弓平顺滑过接触面,避免引发事故,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易于安装且实用价值高,通过设置接触线接头线夹,便于在接触网上快速安装,从而使分段、分相绝缘器起到对接触网的电器隔离作用,并承载接触线传导来的张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绝缘棒和下绝缘棒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减少整体重量,且便于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采用主滑板与引弧棒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受电弓平顺过渡,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绝缘棒; 2—下绝缘棒; 3—固定夹板;

4—接触线接头线夹; 5—主滑板; 6—引弧棒;

7—支架; 8—辅助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绝缘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绝缘结构上的滑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绝缘结构两端的固定夹板3,所述主绝缘结构包括水平布设的上绝缘棒1和位于上绝缘棒1下方且与上绝缘棒1呈竖向平行布设的下绝缘棒2,所述固定夹板3连接于上绝缘棒1与下绝缘棒2两端,所述滑板包括主滑板5和位于下绝缘棒2两侧且与下绝缘棒2呈平行布设的辅助滑板8,所述下绝缘棒2的两端外侧设置有接触线接头线夹4,所述主滑板5和接触线接头线夹4均与固定夹板3固定连接,所述主滑板5上设置有引弧棒6,所述引弧棒6与主滑板5一体成型,所述上绝缘棒1的长度小于下绝缘棒2的长度,所述上绝缘棒1的横截面积大于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积,所述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间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与辅助滑板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采用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长度不同的结构既能减少整体重量,又能保证绝缘器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中,设置上绝缘棒1的横截面积大于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积,是为了限制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积,避免当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积大于上绝缘棒1的横截面积时会造成下绝缘棒2的占有空间大的问题,从而避免下绝缘棒2的弯矩大所引起的下绝缘棒2的抗弯性能下降;设置上绝缘棒1的长度小于下绝缘棒2的长度,是为了在横截面积不同的情况下保证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爬距相同,因为绝缘棒的爬距与绝缘棒上伞裙的表面长度有关,绝缘棒的伞裙直径越大则相同爬距下的绝缘棒长度越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棒1、下绝缘棒2和固定夹板3围成梯形,使上绝缘棒1、下绝缘棒2和固定夹板3的结构稳定、可靠,保证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分别位于上绝缘棒1与下绝缘棒2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夹板3,是为了将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两端夹持固定,兼具连接固定接触线接头线夹4和主滑板5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将所述主绝缘结构作为装配和定位基准的功能提升,使用固定夹板3既能精确地控制主滑板5的安装位置,对主滑板5与下绝缘棒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同时又便于主滑板5和接触线接头线夹4的安装拆卸作业,易于现场更换维护,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滑板5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固定连接的第一主滑板和第二主滑板,所述第一主滑板和第二主滑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主滑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主滑板分别布设在固定夹板3的两侧,且辅助滑板8位于所述第一主滑板和所述第二主滑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滑板5上设置引弧棒6,且引弧棒6与主滑板5一体成型,所述主滑板5、引弧棒6与辅助滑板8共同组成受电弓平顺滑过的接触面,解决目前分段、分相绝缘器中主滑板5和引弧棒6的连接及相对位置易发生变形,破坏主滑板5、引弧棒6与辅助滑板8组成接触面的完整性的问题,保证机车受电弓平顺滑过接触面,避免引发事故,提高分段、分相绝缘器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触线接头线夹4,便于在接触网上快速安装,从而使分段、分相绝缘器起到对接触网的电器隔离作用,并承载接触线传导来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架7均沿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长度方向平行布设,所述辅助滑板8安装于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连续分布的支架7上,两侧所述辅助滑板8呈交错布设。

实际使用时,所述支架7的一端套装在上绝缘棒1上,且所述支架7的另一端套装在下绝缘棒2上;通过设置支架7是为了安装辅助滑板8,且使辅助滑板8位于所述第一主滑板和所述第二主滑板之间,同时限制了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位置,加强了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整体协调性能,从而增强了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抗弯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滑板8连接于两个支架7之间,所述辅助滑板8的数量为多条,且所述辅助滑板8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辅助滑板8平行布设在下绝缘棒2的两侧且呈交错布设。所采用的分段、分相绝缘器通过对辅助滑板8的交错布设,将辅助滑板8布设所述第一主滑板和所述第二主滑板之间,能够有效地提升绝缘器整体的绝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同时提高由主滑板5、引弧棒6与辅助滑板8共同组成的受电弓接触面的通过性、平顺性和耐摩擦性。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辅助滑板8可安装于多个水平方向连续分布的支架7上,所述辅助滑板8可以呈多次交错布设。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架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辅助滑板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滑板8分别布设在下绝缘棒2的两侧。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支架7和辅助滑板8的数量、装配形式以及使用材料的不同组合,可以大幅提升分段、分相绝缘器供受电弓滑过的接触面的绝缘性能、耐磨性能,满足不同污秽分级、受电弓滑板材质、通过速度、绝缘耐受等级、修程修制的要求,派生出系列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均为棒形绝缘子,所述上绝缘棒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所述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上绝缘棒1的直径大于下绝缘棒2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滑板5为金属滑板或者导流滑板。

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为分段绝缘器时,所述主滑板5为导流滑板,在分段绝缘器中承担导流的作用;作为分相绝缘器时,所述主滑板5为金属滑板,所述金属滑板也可称为过渡滑板,在分相绝缘器中承担引弧作用。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金属滑板和所述导流滑板的结构相同,但是所述金属滑板和所述导流滑板的尺寸不相同,另外,所述金属滑板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引弧棒6形成的断口间距和所述导流滑板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引弧棒6形成的断口间距不相同。

实际安装时,所述固定夹板3上设置有吊弦,通过所述吊弦将分段、分相绝缘器悬吊在承力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棒1的根数至少为一根,所述下绝缘棒2的根数至少为一根。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上绝缘棒1的根数可以为多根,所述下绝缘棒2的根数可以为多根。通过对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横截面以及数量的不同组合,可以使分段、分相绝缘器的抗弯性能大幅提高,满足不同张力、运行速度、悬挂连接、结构高度、工况环境的安装、使用要求,派生出系列产品。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在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夹板3,且固定夹板3通过螺栓销或者铆钉与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固定连接,使上绝缘棒1、下绝缘棒2和固定夹板3围成梯形,且上绝缘棒1、下绝缘棒2和固定夹板3的结构稳定、可靠;将支架7套装在上绝缘棒1和下绝缘棒2之间,并将辅助滑板8安装固定在支架7上;再将主滑板5固定在固定夹板3上,且对主滑板5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最后将接触线接头线夹4分别与相邻段的接触网导线连接后,对位装配到固定夹板3上,从而完成分段、分相绝缘器与相邻接触线的连接;然后将该分段、分相绝缘器通过所述吊弦悬吊在承力索上,调整空间尺寸,从而使分段、分相绝缘器起到对接触网的电器隔离作用,该分段、分相绝缘器整体的稳定性好、抗弯性能强,减少整体重量,且便于易损易耗部件的更换,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