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27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乘用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由胎面部、胎侧部、胎圈部构成。一般情况下,为了加强胎面部刚性,会采用多个带束层。带束层可以防止在行驶时从路面那里接受到的冲击而导致的损伤,提供刚性并维持加速、制动等所需的摩擦力。但是带束钢丝(beltwire)相对行驶方向排列为一定的角度,因为这个原因,在行驶时会反复发生歪斜现象,发生高速时因发热而导致的事故及侧向力,对直行稳定性有影响。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去除具有一定角度的多个带束层轮胎在接地时产生歪斜导致的发热及侧向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轮胎,其将带束钢丝沿着行驶方向缠绕形成单层带束,该轮胎高速耐久性能优秀,并且消耗的能量减小。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侧、胎体、带束层和胎面,所述的带束层包括钢丝带束层和纤维带束层;所述的钢丝带束层与胎体之间设置有硬质胶料层,所述的钢丝带束层为一层,钢丝带束层的钢丝的角度为0~5度,所述的纤维带束层设置在钢丝带束层的外层。作为进一步改,所述的钢丝带束层采用覆胶钢丝以0~5度的角度进行缠绕构成。作为进一步改,所述的硬质胶料层的宽度大于钢丝带束层,级差为5~30mm。作为进一步改,所述的硬质胶料层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胎侧,硬质胶料层与胎侧衔接部宽度为5~30mm。作为进一步改,所述的纤维带束层的宽度大于钢丝带束层,级差为5~40mm,纤维带束层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的胎侧相贴合。作为进一步改,所述的纤维带束层包括第一纤维带束层和第二纤维带束层,第一纤维带束层和第二纤维带束层均采用0度带束层,所述的第一纤维带束层设置在钢丝带束层的外层,第二纤维带束层设置在第一纤维带束层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将带束钢丝沿着行驶方向缠绕形成单层带束,该轮胎高速耐久性能优秀,并且消耗的能量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一种乘用车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侧1、胎体2、胎面3和带束层,所述的带束层包括钢丝带束层5和纤维带束层6。所述的钢丝带束层5与胎体2之间设置有硬质胶料层4,硬质胶料层4的宽度大于钢丝带束层5,级差为5~30mm。硬质胶料层4的两侧分别延伸至胎侧1,硬质胶料层4与胎侧1衔接部宽度为5~30mm。所述的钢丝带束层5为一层,钢丝带束层5的钢丝的角度为0~5度,钢丝带束层5采用覆胶钢丝以0~5度的角度进行缠绕构成。所述的纤维带束层6设置在钢丝带束层5的外层;纤维带束层6的宽度大于钢丝带束层5,级差为5~40mm,纤维带束层6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的胎侧1相贴合。纤维带束层6包括第一纤维带束层和第二纤维带束层,第一纤维带束层和第二纤维带束层均采用0度带束层,所述的第一纤维带束层设置在钢丝带束层5的外层,第二纤维带束层设置在第一纤维带束层的两侧。就195/65R15规格的轮胎,对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法制造的轮胎和一般轮胎进行了测试。为了验证零度带束轮胎的效果,对轮胎Plysteer进行了测定,相比一般轮胎更低,行驶中因带束角度产生的跑偏现象也得到改善表1。用轮胎室内耐久测试机对高速耐久性能和负荷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高速耐久性能优秀,负荷耐久水平相似表2。最重要的是,就轮胎绿色环保R/R滚阻层面来讲,相比一般轮胎提高了30%。是因为带束层变形最小化,消耗的能量减小表3。表1.直线行驶的提高plysteer因零度带束的应用而降低,进而改善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常规轮胎零度带束轮胎60~7010左右表2剪切生热降低,安全性能提高常规轮胎零度带束轮胎高速性能(GB测试)75分钟80分钟耐久性能(GB测试)51小时50小时表3滚动阻力常规轮胎零度带束轮胎滚阻(ISO28580)8.5N/KN6.0N/KN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