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9508发布日期:2018-10-16 18:37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大举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每年的产销量已经达到50万辆左右,占比达到了全世界的一半,预计2020 年,这个数字会达到200万辆。然而充电桩的建设却跟不上发展的速度,新能源汽车充电不方便的确挡住了很多人的新能源汽车路。

充电桩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充电桩电源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电模块属于电源产品中的一大类,好比充电桩的“心脏”,不仅提供能源电力,还可对电路进行控制、转换,保证了供电电路的稳定性,模块的性能不仅直接影响充电桩整体性能,同样也关联着充电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充电桩的充电电流由10安培-100安培不等,因此对充电桩大功率充电模块要求较高,目前的充电桩充电模块亟需优化和提高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该充电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三相VIENNA整流技术,使得充电模块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和负载范围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率,整机效率高达9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充电器主板、降温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空腔中内,所述充电器主板由电子元器件集成,还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降温风扇设置在壳体正面,所述降温风扇与所述充电器主板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后侧,充电插头通过线缆与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充电器主板通过算法实现对输出电压/电流的参数设置,自动控制所述降温风扇的转速,实时监控充电模块的温度、电压、电流运行参数,并具有接地、短路、过载自动报警功能,实现充电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采用智能化充电控制算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充电桩的充电效率,而且最大限度的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设置在充电桩壳体的内侧,所述充电模块可并联组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高强度塑料或金属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正面和背面设置有网格,空气可顺畅的进出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主板上还设置有CAN通讯接口和RS485接口,用于通讯,即充电模块和上级设备之间采用CAN或RS485通讯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正面还设置有挂耳,方便用手提拉充电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主板设置有三相VIENNA整流电路和软开关技术,可实现模块之间自主均流,采用先进的软开关技术和有源PFC技术,使得功率因素可达0.995以上,电流畸变率THDi小于3%。

充电模块后级采用LLC谐振(频率调制)控制技术,将VIENNA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以谐振软开关的形式进行高能量密度、高频的DC-DC变换,用以实现符合各种直流系统充电要求的稳定的直流输出。同时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变频(PFM)控制,能量传输可以通过改变开关频率来进行调节,适合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具有良好的输出电压调控能力,采用智能风冷的散热方式,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稳压稳流精度高、纹波系数小、高可靠性、智能化控制和造型美观等特点,整机效率可达96%,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桩核心模块,也可与智能监控和蓄电池组成电力操作电源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包括:壳体1、充电器主板2、降温风扇3,所述充电器主板2 设置在所述壳体1空腔中内,所述充电器主板2由电子元器件集成,还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5,所述降温风扇2设置在壳体1的正面,所述降温风扇2与所述充电器主板2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5设置在所述壳体1后侧,充电插头通过线缆与输出端子5电连接,所述充电器主板2通过算法实现对输出电压/电流的参数设置,自动控制所述降温风扇的转速,实时监控充电模块的温度、电压、电流运行参数,并具有接地、短路、过载自动报警功能,实新充电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具体地,所述充电桩智能充电模块设置在充电桩壳体1的内侧,所述充电模块可并联组合使用。

具体地,所述壳体1采用高强度塑料或金属板制成。

具体地,所述壳体1正面和背面设置有网格4,空气可顺畅的进出所述壳体内部。

具体地,所述充电器主板上2还设置有CAN通讯接口和RS485接口。

具体地,所述壳体1正面还设置有挂耳6。

具体地,所述充电器主板2设置有三相VIENNA整流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