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6134发布日期:2018-09-04 23:5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盒,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



背景技术:

在整车电气/电子分配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中央控制盒是现代汽车中电子、电气合一技术,在汽车电气方面作为电池能量的分配中心,实现各回路电流的合理分配;在汽车电子方面作为信息的处理中心,接收各电子装置的状态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做出相应的反映。

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主用于连接车载蓄电池并实现电源分配,电源分配电气盒中通常配备一个电瓶栓,电瓶栓用于连接车载蓄电池,现有的电源分配电气盒中瓶栓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配对不同尺寸的蓄电池,从而限制该电源分配电气盒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包括本体和上盖,所述的上盖盖合在本体上方,所述的本体内设有电瓶栓和保险丝,所述的电瓶栓连接车载蓄电池,所述的保险丝设有多个用于多路输出的输出端子,所述的保险丝固定在本体内部,所述的电瓶栓活动连接所述的保险丝,所述的电瓶栓相对于所述的保险丝具有设定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可以通过调节电平栓的位置来适应不同的车载蓄电池,适用范围广泛。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保险丝一角处设有用于连接电平栓的第一活动孔,对应的,所述的电瓶栓设有安装螺柱,所述的安装螺柱穿过所述的第一活动孔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孔的内轮廓围成的水平空间形成电瓶栓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孔的形状来限定相应的移动范围,加工方便,同时在匹配安装车载蓄电池时安装过程也较为方便,只需移动安装螺柱的位置并通过螺母固定即可。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该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在车载蓄电池匮电时连接外部电池的第一汇流条,所述的第一汇流条端部固定在电瓶栓和保险丝连接点处,设置第一汇流条能够在车载蓄电池匮电时方便从外部电池进行取电,提高工作可靠性。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汇流条端部设有与第一活动孔形状一致的第二活动孔,所述的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对准设置,电瓶栓上的安装螺柱依次穿过第二活动孔和第一活动孔并通过螺母固定,通过第二活动孔的设置能实现第一汇流条的匹配安装。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保险丝通过螺栓固定在本体内部,固定方式稳定可靠,且装配方便。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盒中还设有智能电池传感器,所述的智能电池传感器通过第二汇流条连接至所述的保险丝,设置智能电池传感器能够有效对车载电池进行监测,扩展整个电气盒的功能。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本体内设有传感器安装槽,所述的智能电池传感器卡设在传感器安装槽中,智能电池传感器安装方式简便,便于拆卸。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保险丝设有5个输出端子,5个输出端子分布在保险丝的两侧。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上盖和本体通过卡扣卡接,上盖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检修。

在上述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优选的是所述的电瓶栓上设有用于连接车载蓄电池电极柱的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为一端开口的圆箍状,其开口端设有箍扎螺栓,设置一端开口的圆箍状安装孔,从而使得安装孔口径可调,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极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电瓶栓相对于保险丝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平栓的位置来适应不同的车载蓄电池,适用范围广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孔的形状来限定电瓶栓的移动范围,加工方便,同时在匹配安装车载蓄电池时安装过程也较为方便,只需移动安装螺柱的位置并通过螺母固定即可;

(3)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汇流条能够在车载蓄电池匮电时方便从外部电池进行取电,提高工作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设置智能电池传感器能够有效对车载电池进行监测,扩展整个电气盒的功能,同时智能电池传感器安装方式简便,便于拆卸;

(5)本实用新型电瓶栓设置一端开口的圆箍状安装孔,从而使得安装孔口径可调,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极柱,进一步扩展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本体装配零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的保险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的电瓶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的第一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的智能电池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中的第二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本体,2为上盖,3为保险丝,4为电瓶栓,5为第一活动孔,6为安装螺柱,7为第一汇流条,8为第二活动孔,9为智能电池传感器,10为第二汇流条,11为安装孔,12为箍扎螺栓,13为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包括本体1和上盖2,上盖2盖合在本体1上方,上盖2和本体1通过卡扣13卡接,上盖2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检修,本实施例中卡扣13设置3个,3个卡扣13均位于电器盒的侧面,卡扣13为现有结构,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位于上盖2侧面边缘处,活动端位于本体1侧面边缘处,活动端卡入固定端进行卡扣13即可完成固定。

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本体1内设有电瓶栓4和保险丝3,电瓶栓4连接车载蓄电池,保险丝3设有多个用于多路输出的输出端子,保险丝3固定在本体1内部,电瓶栓4活动连接保险丝3,电瓶栓4相对于保险丝3具有设定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可以通过调节电平栓的位置来适应不同的车载蓄电池,适用范围广泛。

如图5所示,保险丝3设有5个输出端子,5个输出端子分布在保险丝3的两侧,如图中所示,其中2个输出端子分布在同一侧,另外3个输出端子分布在保险丝3的另外一侧。保险丝3中间设有一个螺栓孔,对应的,本体1上设有凸出的螺柱,将保险丝3的螺栓孔对准螺柱放置并通过螺母固定,此种固定方式稳定可靠,且装配方便。对于保险丝3输出端子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保险丝3,本实施例仅为其中一个示例。保险丝3的一角处设有用于连接电平栓的第一活动孔5,具体地,由图5可见,本实施例第一活动孔5设置在具有2个输出端子的一侧,且第一活动孔5位于保险丝3整体边角处。

如图6所示,与第一活动孔5相对应的,电瓶栓4设有安装螺柱6,安装螺柱6穿过第一活动孔5并通过螺母固定,第一活动孔5的内轮廓围成的水平空间形成电瓶栓4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通过设置第一活动孔5的形状来限定相应的移动范围,加工方便,同时在匹配安装车载蓄电池时安装过程也较为方便,只需移动安装螺柱6的位置并通过螺母固定即可。

另外,电瓶栓4上设有用于连接车载蓄电池电极柱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为一端开口的圆箍状,其开口端设有箍扎螺栓12,在将车载蓄电池和电瓶栓4固定连接时,将车载蓄电池电极柱放置于电瓶栓4上的安装孔11中,调节箍扎螺栓12将蓄电池的电极柱卡紧在安装控孔中,由此可见,设置一端开口的圆箍状安装孔11,从而使得安装孔11口径可调,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极柱,进一步扩大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使用范围。

该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在车载蓄电池匮电时连接外部电池的第一汇流条7,第一汇流条7端部固定在电瓶栓4和保险丝3连接点处,设置第一汇流条7能够在车载蓄电池匮电时方便从外部电池进行取电,提高工作可靠性。如图7所示,第一汇流条7为折弯型结构,包括第一汇流片和第二汇流片,第一汇流片和第二汇流片之间形成90度折弯角,且在折弯处外侧采用圆弧处理。优选的是第一汇流条7端部设有与第一活动孔5形状一致的第二活动孔8,即在第一汇流片上设置二活动孔,同时第二汇流片上设有外凸的夹块。

下述结合图2说明第一汇流条7的具体安装方式:在安装第一汇流条7时,第一汇流条7的第一汇流片设于保险丝3下方,且第一汇流片与保险丝3底部接触,将第二活动孔8对准第一活动孔5,电瓶栓4上的安装螺柱6依次穿过第二活动孔8和第一活动孔5并通过螺母固定,通过第二活动孔8的设置能实现第一汇流条7的匹配安装。

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设置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为长条状活动孔,且长条状活动孔两端呈圆弧状,且两端圆弧状弧度略有不同。长条状活动孔的宽度方向开孔距离略大于安装螺柱6直径的0.5mm-1mm,本实施例中设置成0.8mm。一方面,安装螺柱6可以沿长条状活动孔的长度方向顺畅移动,另一方便可以保证一定的安装预紧力。当电瓶栓4的安装螺柱6穿过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后,安装螺柱6在两个活动孔中并非紧密设置,安装螺柱6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更为优选的,在进行安装螺柱6固定时,采用螺母进行固定,可在第一活动孔5上方加设一层垫片,垫片开孔与电瓶栓4的安装螺柱6是匹配的,调整好安装螺柱6后,在安装螺柱6上套上一层垫片,然后通过螺母拧紧,这种方式能增加摩擦力,提高固定强度,安装螺柱6不会发生滑动。

电气盒中还设有如图8所示的智能电池传感器9(IBS),智能电池传感器9通过第二汇流条10连接至保险丝3,设置智能电池传感器9能够有效对车载电池进行监测,扩展整个电气盒的功能。IBS是用于车载蓄电池管理的完整测量系统,可测量流经电池的充电或放电电流,电池端子之间的电压,以及电池的温度(通过测量电池接线柱与IBS单元本身之间的导热性)。本实施例智能电池传感器9(IBS)采用现有的模块,将模块直接安装在电气和内即可。智能电池传感器9(IBS)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本体1内设有传感器安装槽,智能电池传感器9卡设在传感器安装槽中,智能电池传感器9安装方式简便,便于拆卸。第二汇流条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汇流条10中设有用于安装的螺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本实施例的电气盒包括本体1和上盖2,上盖2盖合在本体1上方,上盖2和本体1通过卡扣13卡接,上盖2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检修,本实施例中卡扣13设置3个,3个卡扣13均位于电器盒的侧面,卡扣13为现有结构,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位于上盖2侧面边缘处,活动端位于本体1侧面边缘处,活动端卡入固定端进行卡扣13即可完成固定。

车用电源分配单元电气盒的本体1内设有电瓶栓4和保险丝3,电瓶栓4连接车载蓄电池,保险丝3设有多个用于多路输出的输出端子,保险丝3固定在本体1内部,电瓶栓4活动连接保险丝3,电瓶栓4相对于保险丝3具有设定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电瓶栓4相对于保险丝3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是通过保险丝3上的第一活动孔5来实现了,而保险丝3的整体外形均与实施例1相同。同样,本实施例中保险丝3上也连接了第一汇流条7,因此第一汇流条7上也设置了与第一活动孔5对应的第二活动孔8。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为腰形,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电瓶栓4的安装螺柱6可在腰形活动孔中滑动,从而实现不同电平栓4安装位置的改变,适应不同类型的车载蓄电池。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最边缘位置与活动孔中心点的水平径向距离为1cm,因此电瓶栓4的安装螺柱6相对于活动孔中线位置可以左右移动1cm,从而来适应不同车载蓄电池。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孔5和第二活动孔8最边缘位置与活动孔中心点的水平径向距离1cm只是一种例举,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置此距离。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其余部件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