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雨刷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4264发布日期:2018-08-28 23:5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雨刷片,更详细地,涉及当形成有2个刃的雨刷片与玻璃面相接触时,雨刷片的面与刃同时接触,一起去除污染物及水的汽车用雨刷片。



背景技术:

汽车用雨刷装置包括:雨刷片,擦拭汽车的玻璃面,具有连接件结合部,臂,结合在该雨刷片的连接件结合部,连动杆,一端连接在臂,另一端连接在马达,将马达的旋转动力传递至雨刷片的往复运动。

其中,对于雨刷片而言,由常规软质的橡胶材料形成的雨刷条被支撑在刚体弹簧,通过臂的压力,雨刷条与玻璃面相接触,根据臂的旋圈运动,以将玻璃面的水或异物推到玻璃面的边缘的方式擦拭。

近期上市的汽车用雨刷装置的臂的按压压力逐渐增加。因此,为了弥补以往使用的一对小幅刚体弹簧,处于由单宽幅刚体弹簧制造的雨刷片的开发趋势。

这种以往的雨刷片包括:雨刷条,由紧贴于汽车的玻璃面的软质的橡胶材料形成,刚体弹簧,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与汽车玻璃面相对应的曲率,并弹性支撑雨刷条,连接件结合部,具备在刚体弹簧的中间部,结合在与雨刷臂相连接的连接件。

然而,以往的雨刷片中,从雨刷臂中传递的压力通过刚体弹簧未均匀地分散在雨刷条,由此存在雨刷条不能均匀地紧贴在整个汽车玻璃面的问题。

即,雨刷臂的压力集中到刚体弹簧的中间部,雨刷条的中间部均匀地紧贴在玻璃面,但是雨刷条的两端部与玻璃面的紧贴力降低。

图1为表示以往的双重雨刷片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以往的雨刷片,以与雨刷臂(未图示)相结合的方式具有固定部10和停止部20,与停止部20一起形成具有刮片50的杠杆部30。在杠杆部30形成弯曲部40,该弯曲部的厚度薄于杠杆部30的厚度,并通过由雨刷臂施加的外力(或压力)而变形。

如图1(a)所示,以往的雨刷片中,弯曲部40和刮片50相对于虚拟的垂直线配置在垂直的一条直线上,如图1(b)所示,弯曲部40通过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而弯曲,如图1(c)所示,按照雨刷臂的移动方向,固定部10至杠杆部30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如图1(d)所示,与汽车的玻璃面相接触的刮片50为了加宽与玻璃面的接触面积,将刮片50的边缘(edge)形成为更厚的圆弧形状,如图1(c)所示,按照雨刷臂的移动方向,刮片50以规定的角度弯曲。

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雨刷片中,弯曲部40的中心线和中心点、刮片的中心线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如上所述,按照雨刷臂的移动,雨刷片以相同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擦拭所接触的玻璃面上的水或污染物质。此时,由2个刃形成的双刃雨刷片中,两侧的刮片50通过弯曲部40而弯曲的角度相同。这样,若2个刮片50以相同的角度弯曲,则两侧刮片50上施加相同的压力。即,向双刃的刮片50同样地施加接近于1/2的压力,跟随雨刷片的移动方向的后端的刮片50的边缘去除水时所需的压力降低。

并且,雨刷片按照玻璃面的曲率而移动,如图1(c)及图1(d)所示,以大约3~4°左右的斜率倾斜。随着雨刷片以倾斜的状态前进而移动的方向的前端的刮片50上施加更大的压力,后端的刮片50上施加比前端的刮片50更小的压力即去除水或污染物质时所需的压力,由此存在不能有效去除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如上的问题,提供由2个刃形成的雨刷片的一侧刮片进行面接触,雨刷片的另一侧刮片进行边缘接触的汽车用雨刷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根据由2个刃形成的雨刷片上施加的压力而分别不同地分散压力的汽车用雨刷片。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汽车用雨刷片为两个刃以上的汽车用雨刷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停止部,与雨刷本体相结合,下部面向两侧分支,弯曲部,分别形成在上述一对停止部的下部,刮片,分别形成于上述弯曲部的下部,以便擦拭汽车的玻璃面,在上述刮片的下端配置与玻璃面相接触而擦拭上述玻璃面的刮片接触部,上述刮片接触部的中心线以大约直角与上述玻璃面相接触,上述弯曲部的中心点以上述雨刷片的中心线为基准,配置在上述各个刮片接触部的中心线的更外侧。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雨刷片,通过形成在停止部与刮片之间的弯曲部的变形,使刮片弯曲,2个刮片以相互不同的角度变形,刮片接触部分别不同地变形,2个刮片接触部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及线接触,由此获得不仅可通过刮片接触部的面接触而去除玻璃面的污染物质,而且可通过刮片接触部的线接触而去除玻璃面的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以往的汽车用雨刷片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剖视图。

图5为依次表示基于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移动方向的雨刷片的变形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剖视图。

图7为依次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雨刷片擦拭玻璃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雨刷片擦拭玻璃面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1中,停止部2对称地形成,以便与雨刷臂(未图示)相结合,在对称的停止部2分别形成弯曲部3。上述弯曲部3与玻璃面垂直地延伸形成,在弯曲部3的下侧分别形成去除与玻璃面相接触的污染物质及水的刮片5。在刮片5的下端形成与玻璃面直接接触的刮片接触部6,上述刮片接触部6以规定厚度形成,以便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

上述弯曲部3与停止部2及刮片5相比,以较薄的厚度形成,容易变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沿着雨刷臂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同时维持刮片5与玻璃面紧贴的状态,由此容易变形。由于弯曲部3以规定的长度形成在停止部2与刮片5之间,因此弯曲部3具有规定厚度,在其中心具有虚拟的中心线31,在弯曲部3的中心线31具有根据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而变形的中心点32。

这种中心点32位于弯曲部3的高度中间位置,弯曲部3根据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而变形,这应当被理解为指称在弯曲部3中变形最多的点。

刮片5与玻璃面相接触,用于去除污染物质及水,在刮片5形成与玻璃面相接触的刮片接触部6。上述刮片接触部6以规定厚度形成,在这种刮片接触部6具有与玻璃面垂直的虚拟的中心线61。

弯曲部3的中心线31与雨刷片1的中心线11相隔开,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也与雨刷片1的中心线11相隔开。弯曲部的中心线31位于比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更外侧的位置。即,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与雨刷片1的中心线11接近,弯曲部3的中心点32位于比中心线61更外侧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雨刷片1的停止部2、弯曲部3、刮片5及刮片接触部6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故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对于相同的名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

上述弯曲部3形成在停止部2及刮片5之间,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地形成。由此形成在弯曲部3的中心线31以与弯曲部3相同的角度倾斜地形成。

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与玻璃面垂直地配置,弯曲部3的中心线31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地配置在玻璃面。

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离雨刷片1的中心线11较近地配置,弯曲部3的中心线31配置在比雨刷片1的中心线11更远的位置。即,弯曲部3的中心点32配置在比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更外侧的位置。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雨刷片1在上部对称地形成停止部2,在停止部2形成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弯曲部3,在弯曲部3的下部形成刮片5。

在上述刮片5的下端形成刮片接触部6,在刮片接触部6沿着与玻璃面垂直的方向具有中心线61。在刮片5的外侧面分别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玻璃面接触部62。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雨刷片1,以较窄的间隔配置中心线61,弯曲部3的中心线31位于比刮片接触部6的中心线61更外侧的位置。

<第四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雨刷片,包括:固定部10,与雨刷本体相结合而形成,一对停止部20,在上述固定部10的底面,向两侧倾斜地分支,弯曲部40,以沿着与上述雨刷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分别形成在上述一对停止部20,刮片50,分别形成在上述弯曲部40的下侧,以便擦拭汽车的玻璃面,上述弯曲部40的上端部与上述弯曲部40的下端部相比,从雨刷片中心线朝向外侧方向倾斜地构成,上述各个弯曲部40以相互不同的角度变形,向上述各个刮片50施加另一压力。上述弯曲部40比停止部20的厚度更薄地形成,以便沿着雨刷臂的移动而弯曲(变形)。弯曲部40相对于停止部20,沿着法线方向延伸形成。

上述刮片50包括:第一压力支撑部51,随着弯曲部40弯曲,以支撑的方式形成在停止部20的内侧面,第二压力支撑部52,沿着与上述第一压力支撑部51对称的方向突出,支撑在停止部20的外侧面,以及边缘部53,与上述第一压力支撑部5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52形成为一体,用于擦拭玻璃面。上述第一压力支撑部51以与停止部20相同的角度形成,沿着分支的固定部10的中心线,向内侧突出形成,其长度短于第二压力支撑部52的突出的长度。第二压力支撑部52向停止部20的前端侧突出形成,以支撑的方式形成在停止部20的外侧面。

在本发明中,“内侧面”被理解为基于弯曲部40,指垂直中心线方向,“外侧面”被理解为基于弯曲部40,指停止部20的前端方向。

上述第二压力支撑部52比第一压力支撑部51的突出长度更长地突出形成,这些第一压力支撑部5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52以与停止部20相同的角度倾斜地形成。

上述边缘部53与第一压力支撑部51和第二压力支撑部52形成为一体,紧贴于汽车的玻璃面,根据雨刷片的往复运动,去除玻璃面上的污物或雨水等。

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汽车用雨刷片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雨刷片1根据雨刷臂以与玻璃面相紧贴的状态进行移动。

这样,就雨刷片1而言,与雨刷臂相结合的停止部2以相同的方向移动,弯曲部3以维持通过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而与玻璃面相紧贴的状态的方式变形。即,弯曲部3通过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而变形,刮片5根据弯曲部3,以规定的角度弯曲。刮片5沿着与雨刷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如图5(a)所示,雨刷片1先维持大约垂直设置于玻璃面的状态,接着维持与雨刷臂一起紧贴于玻璃面的状态而移动。

如图5(b)所示,上述停止部2以规定的角度倾斜,此时,刮片5也以规定的角度倾斜。上述刮片5通过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使弯曲部3以规定的角度变形。

如图5(c)至图(e)所示,上述停止部2通过雨刷臂的移动,逐渐进一步变形的同时通过弯曲部3的变形,刮片5以规定的角度倾斜于玻璃面。

如图5(f)所示,上述弯曲部3通过雨刷臂的压力,以相互不同的角度变形。即,雨刷臂的压力较强地施加于图5(f)的图上左侧的刮片5,比雨刷臂的压力更小的压力施加于右侧的刮片5。由此刮片5以相互不同的角度变形,刮片接触部6也以不同的角度变形。

如图5(f)所示,就右侧的刮片接触部6而言,弯曲部3的变形大于左侧的弯曲部3的变形,刮片接触部6的玻璃面接触部62与玻璃面相接。

如图5(g)所示,图上右侧的刮片接触部6中,玻璃面接触部62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左侧的刮片接触部6与玻璃面进行线接触。即,右侧的刮片接触部6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的同时左侧的刮片接触部6与玻璃面进行线接触。

如上所述,雨刷片1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的同时进行线接触,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的刮片接触部6去除玻璃面上的污染物质,与玻璃面进行线接触的刮片接触部6去除玻璃面上的水。

另一方面,在图5中,若雨刷臂从右侧向左侧移动,则雨刷片1以与雨刷臂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变形,去除玻璃面上的污染物质及水。

图7及图8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相关,如图7所示,雨刷臂从左侧向右侧方向移动,通过雨刷臂的往复移动,刮片50与汽车的玻璃面相紧贴,一边往复移动,一边擦拭玻璃面上的污物或雨水等。上述雨刷臂以使刮片50与汽车的玻璃面相紧贴的方式施加压力的同时往复移动,随着固定部10移动,停止部20及刮片50一体地移动。

为了便于说明,将弯曲部40说明为第一弯曲部40a和第二弯曲部40b,将刮片50说明为第一刮片50a和第二刮片50b,将停止部20和第一弯曲部40a的倾斜的角度说明为“θ1”,将停止部20和第二弯曲部40b的倾斜的角度说明为“θ2”。

图7a表示雨刷臂移动之前初期状态,固定部10及第一刮片50a和第二刮片50b的角度维持图上垂直设置的状态。图7(b)表示雨刷臂部分移动的状态,与雨刷臂相结合的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以规定的角度弯曲。即,随着雨刷臂移动,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以规定的角度弯曲。此时,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以大约4°的角度弯曲。此时,由于弯曲部40的第一刮片50a和第二刮片50b的移动距离短,因此维持与停止部20直交的状态,与玻璃面相紧贴的第一刮片50a和第二刮片50b以与固定部10相同的角度即以4°的角度弯曲。

如图7(c)所示,随着雨刷臂继续移动,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维持相对于雨刷臂倾斜大约4°的角度的状态进行移动。即,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根据雨刷臂进行移动,即使旋转至雨刷臂的最大旋转角,固定部10和停止部20也能倾斜大约4°的角度以内。

由于通过雨刷臂而向弯曲部40施加压力,因此弯曲部40与雨刷臂的移动一起弯曲。此时,第一弯曲部40a的倾斜的角度θ1,相对于停止部20,由90°的角度倾斜为大约80°的角度,第二弯曲部40b的倾斜的角度θ2,相对于停止部20维持大约90°的角度。

第一刮片50a基于虚拟的垂直线,以大约14°的角度倾斜,第二刮片50b基于虚拟的垂直线,以大约4°的角度倾斜。即,第一刮片50a与第二刮片50b相比时,通过雨刷臂的压力,倾斜得更早。

如图7(d)所示,上述弯曲部20及刮片50随着雨刷臂的移动,更加倾斜。即,停止部20和第一弯曲部40a的倾斜的角度θ1倾斜大约70°,停止部20和第二弯曲部40b的倾斜的角度θ2倾斜大约110°。由此第一刮片50a和第二刮片50b,基于虚拟的垂直线,以大约24°的角度倾斜。

如图7(e)所示,随着雨刷臂继续移动,停止部20和第一弯曲部40a的倾斜的角度θ1倾斜大约58°,停止部20和第二弯曲部40b的倾斜的角度θ2倾斜大约122°。第一刮片50a基于虚拟的垂直线,以大约32~35°的角度倾斜,第二刮片50b基于虚拟的垂直线,以大约32~35°的角度倾斜。这样,弯曲部40及刮片50以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刮片50继续移动。

如图7(f)所示,固定部10及停止部20维持以大约4°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刮片50基于虚拟的垂直线,维持以大约32~35°的角度倾斜的状态。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雨刷片擦拭玻璃面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刮片50a以与第二刮片50b相同的角度倾斜,但是第一刮片50a的第一压力支撑部51维持不紧贴于停止部20或杠杆部30的状态。

第二刮片50b的第二压力支撑部52紧贴于停止部20或杠杆部30。由此,由雨刷臂施加的压力,向第一刮片50a施加大约20~30%的压力,向第二刮片50b施加大约70~80%的压力。即,由于第一刮片50a在第一弯曲部40a留下弯曲间隙角θ1,因此仅存在基于第一弯曲部40a所具有的弹性的压力,第二刮片50b的第二弯曲部40b与停止部20的前端相接触。由此,由于第一刮片50a与汽车的玻璃面弹性接触,因此向玻璃面施加较小的压力,来实现玻璃面上的面接触。

这种第一刮片50a刮去玻璃面上的异物而去除,第二刮片50b向玻璃面施加较高的压力,由此第二边缘部53b接收较高的压力,将雨水去除干净。

这样,第一刮片50a的第一边缘部53a与玻璃面进行面接触,第二刮片50b的第二边缘部53b与玻璃面进行线接触,不仅去除玻璃面上的异物,而且一起去除雨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雨刷片11:中心线

2:停止部3:弯曲部

31:中心线32:中心点

5:刮片6:刮片接触部

61:中心线62:玻璃面接触部

63:垂直中心线64:第一连接线

65:第二连接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