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锁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9217发布日期:2019-05-22 02:0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车辆锁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锁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座垫和/或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身可旋转的座椅中,它们的位置由锁闩装置固定。更具体地,锁扣(striker)固定到车身和座椅中的一个上,而锁闩装置固定到另一个上,使得座椅通过与锁扣可卡合的锁闩装置的锁钩锁定并保持静止不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jp5632180b2



技术实现要素:

近年来,随着不断增长的对减轻汽车重量以提高燃料效率或达到其他目的的需求,减轻汽车使用的锁闩装置重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锁闩装置,其实现了车辆重量的减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确保车辆锁闩装置的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锁闩装置,其包括:

可卡合构件,其具有与锁扣(striker)可卡合的可卡合凹口;轴构件,所述可卡合构件通过所述轴构件可旋转地支撑;第一主体,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轴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和第二主体,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主体的联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轴构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其中可卡合构件围绕所述轴构件在可实现与锁扣卡合的第一位置和允许与锁扣脱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

通过第一主体,在所述可卡合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卡合凹口的入口在所述轴构件的轴向上一侧被第一主体覆盖,其中所述锁扣通过所述可卡合凹口的入口进入所述可卡合凹口。

通过第二主体,在所述可卡合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卡合凹口在所述轴向上另一侧未被第二主体覆盖,而是整体上保持露出。

通过这种配置,配置为使可卡合凹口完全露出的第二主体因而可以制造得更小,从而使所述车辆锁闩装置可以制造得重量更轻。此外,在将其安装到车辆中之前,可以更容易地目视检查可卡合构件或其他部件的组装状况。

上述车辆锁闩装置可配置为,在所述可卡合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卡合凹口在轴向的所述另一侧未被第二主体覆盖,而是整体上保持露出。。

采用这种结构,所述车辆锁闩装置可以制造得重量更轻。此外,在将其安装到车辆中之前,可以更容易地目视检查可卡合构件的操作。

在上述车辆锁闩装置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插口、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插口允许所述锁扣进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用于附接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紧固件可卡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用于附接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紧固件可卡合,从轴向看,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插口的一侧,从轴向看,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插口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可配置成在所述插口的所述一侧处的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未包括与用于附接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紧固件可卡合的安装部。

采用这种结构,尽管在所述插口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未包括安装部,但是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中并且设置在所述插口的两侧的所述安装部被固定到车体、座椅框架等上,使所述安装部的位置由车体、座椅框架等固定。换言之,提供了一种结构,其中所述车体、所述座椅框架等与所述第一主体一起构成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外壳,从而使得所述车辆锁闩装置在不牺牲刚性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制造的重量更轻。

在所述车辆锁闩装置中,所述第二主体可包括:第一壁,其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延伸以连接所述联接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壁,其在所述第一壁的一侧沿轴向从第一壁延伸,所述轴构件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上。

采用这种结构,尽管所述第二主体制造得更小,但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形成的l形横截面可以保证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刚性。

在上述车辆锁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壁可从所述第一壁延伸通过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整个区域,其中,从轴向看,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穿过所述联接部和所述轴构件的中心的直线,并且穿过所述轴构件的中心,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直线并穿过所述联接部。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从所述轴构件的中心到所述联接部的整个区域中形成所述l形横截面,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轴构件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所述车辆锁闩装置的刚性。

在上述车辆锁闩装置中,所述第二主体可包括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形成的边缘中的多个凹槽。

采用这种结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通过所述多个凹槽连接,从而增强所述第二主体的刚性。

上述车辆锁闩装置可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壁具有作为联接部的可卡合孔,并且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可卡合在所述可卡合孔中的第一突起。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使用所述可卡合孔和所述第一突起之间的卡合来限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相对位置。

上述车辆锁闩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可卡合构件可卡合的杠杆构件,用于使可卡合构件旋转。

所述杠杆构件设有绳索,所述绳索包括内绳索和外绳索,所述内绳索通过所述外绳索进行设置,所述杠杆构件包括配置为允许内绳索与之卡合的绳索可卡合部。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绳索钩,所述外绳索的端部钩在所述绳索钩上。

所述绳索钩在所述第一壁的侧面从所述第一壁沿轴向延伸,所述轴构件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上。

所述第一壁包括:第一部分,在其中形成可卡合孔;和第二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绳索钩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凹进到设置所述轴构件的所述一端的侧面。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所述凹进的第二部分增加从外绳索施加力的绳索钩的刚性。

上述车辆锁闩装置可以配置为使所述第二主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中的第二突起,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限制所述第二主体,从而增强由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构成的所述外壳构造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车辆锁闩装置的汽车座椅的座椅框架的侧视图。

图2是车辆锁闩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第二主体的透视图。

图4是从座椅框架侧方观看的车辆锁闩装置的视图。

图5包括用于解释车辆锁闩装置的一种操作的视图(a)和(b)。

图6包括用于解释车辆锁闩装置的一种操作的视图(a)和(b)。

图7是用于解释车辆锁闩装置的一种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给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锁闩装置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配置的车辆锁闩装置1例如通过螺栓2固定到座椅靠背sb的侧框架sf1上,座椅靠背sb是汽车座椅的座椅框架s的一部分,例如,汽车后座。车辆锁闩装置1与固定到车身3的锁扣4可卡合,从而使座椅靠背sb相对于车身3固定,并且从锁扣4可脱离,从而使座椅靠背sb可相对于车辆座椅3移动。如图4所示,包括内绳索8a和外绳索8b的每个绳索8的端部连接到车辆锁闩装置1上,以便通过拉动内绳索8a来操作所述车辆锁闩装置1,内绳索8a通过外绳索8b设置。每个绳索8的另一端部连接到设置在座椅靠背sb或车身3上的杠杆或除座椅靠背sb之外的活动部件。

如图2所示,车辆锁闩装置1包括外壳5(包括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作为可卡合构件的一个示例的钩30由外壳5可旋转地支撑,杠杆构件40由外壳5可旋转地支撑,以及扭转弹簧51、52。

第一主体10通过冲压金属板制成,包括朝向钩30的盖部11,该盖部设置在所述钩30的一侧,朝向钩30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以下简称“轴向”)。盖部11包括插口11a,如图2所示,插口11a朝后开口并在前后方向上深度延伸。插口11a为凹槽,允许锁扣4进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便于解释,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方向提及上/下(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横向)和前/后(向前/向后)方向。这些方向符合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员所指定的上/下(向上/向下;垂直)、左/右(向左/向右;横向)和前/后(向前/向后)方向。然而,应理解的是,车辆锁闩装置1可根据需要选择在任何方向上使用。

从轴向观察,在插口11a的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的下侧,设有第一侧壁部12和法兰13,第一侧壁部12在另一个方向(向左)上沿轴向从盖部11的下端延伸,法兰13从第一侧壁部12的左端部向下延伸。法兰13作为第一安装部,具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的安装孔13a,13b。安装孔13a、13b是螺栓2可卡合到其中的部件,其中螺栓2是用于将车辆锁闩装置1附接到座椅框架s的紧固件的一个示例。

从轴向观察,在插口11a的另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的上侧,设有第二侧壁部14和法兰15,第二侧壁部14从盖部11大体上沿垂直方向向左延伸,法兰15从第二侧壁部14的左端部向后延伸。第二侧壁部14和法兰15具有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处切除其部分而形成的开口。

在插口11a的上侧,设有第三侧壁部16和可卡合法兰17,第三侧壁部16从盖部11和法兰15大体上沿前后方向向左延伸,可卡合法兰17从第三侧壁部16的左端向上延伸。可卡合法兰17包括向左侧突出的第一突起17a和向上突出的第二突起17b。第一突起17a在轴向上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是可插入并可卡合在第二主体20的可卡合孔25中的部件,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第二突起17b是可卡合在第二主体20的开口21f中的部件,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

作为第二安装部,可卡合法兰17还具有安装孔17c,其形状为在垂直方向上稍长一点的伸长孔。安装孔17c是螺栓2可卡合到其中的部件,螺栓2用于将车辆锁闩装置1附接到座椅框架s。

盖部11包括第一支撑孔11b,杠杆支撑孔11c,第一弹簧锚固部11d和第二弹簧锚固部11e。第一支撑孔11b为第一支撑部,轴构件53(可旋转地支撑钩30的构件)的一端由该第一支撑部支撑,并且第一支撑孔11b设置在插口11a的前侧。杠杆支撑孔11c是支撑销54(可旋转地支撑杠杆构件40的构件)的部件,并且设置在插口11a的上侧。第一弹簧锚固部11d是扭转弹簧51的第一臂51b锚固的部件,并且配置为从盖部11的前端向左延伸。第二弹簧锚固部11e是扭转弹簧52的第一臂52b锚固的部件,并且设置在盖部11的后端,特别地,设置在第二侧壁部14沿切除的开口的边缘上,并且配置成从盖部11向左延伸。

此外,第一侧壁部12设置有由橡胶制成的衬垫18,衬垫18装配并固定在第一侧壁部12的孔(未示出)中。衬垫18是钩30向下旋转与之接触的构件,从而减小由于钩30与第一主体10的碰撞而引起的冲击和噪音。

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20包括作为连接到第一主体10的联接部的可卡合孔25和作为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孔24,轴构件53的另一端由第二支撑孔24支撑。第二主体20配置为包括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第一壁21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延伸以连接可卡合孔25和第二支撑孔24,第二壁22在第一壁的侧面沿轴向从第一壁21延伸,轴构件5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壁上(即朝向右侧)。锤击或按压轴构件53的另一端(即左端)以将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铆接在一起。

从第一壁21的上端开始,绳索钩23在第一壁的侧面沿第一壁的轴向延伸,外绳索8b的端部钩接到绳索钩23,轴构件5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壁上(即朝右)。绳索钩23包括从第一壁21延伸的延伸部23a,以及进一步从延伸部23a以字母t形状沿轴向向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3b。延伸部23a和第二延伸部23b之间设有两个槽口23c,其中外绳索8b的端部被槽口钩住,内绳索8a通过该槽口设置。

第一壁21包括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第一部分21a中形成可卡合孔25,第二部分21b设置在第一部分21a和绳索钩23之间,其中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21a凹进到设置轴构件53一端的侧面(即朝右)。第一壁21还包括第三部分21c,第三部分21c中形成第二支撑孔24,以及与第一部分21a和第三部分21c连接的凸出部21d;凸出部21d配置为相对于第一部分21a和第三部分21c向左凸起。

开口21f形成在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之间。第一部分21a的右侧表面和第二部分21b的左侧表面之间以第一主体10的厚度隔开,由此开口21f限定垂直延伸的中空空间,可卡合于其中的第一主体10的第二突起17b设置在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之间。

可卡合孔25是伸长孔,其在从第二支撑孔24到可卡合孔25的直线方向上具有长度(较长尺寸),并且其宽度与第一主体10的第一突起17a的直径一致。采用这种结构,可卡合孔25与第一突起17a的卡合使得第一主体10被限制绕轴构件53(第二支撑孔24)旋转。

在可卡合孔25的后侧设有安装孔21e,作为第二安装部。安装孔21e形成为形状和位置与第一主体10的安装孔17c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应注意,第二主体20中插口11a的一侧(即本实施例中的下侧)未包括用于将车辆锁闩装置1附接到座椅框架s的螺栓2与之可卡合的安装部。

第一壁21设有减重孔28a、28b,以减轻其重量。减重孔28a设置在第三部分21c中的第二支撑孔24上方;减重孔28b设置在第一部分21a中的可卡合孔25的前方。

第二壁22从第一壁21延伸,范围是从第一壁21的第三部分21c的下端大致到第一壁21的第一部分21a的上端。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第二壁22从第一壁21延伸通过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之间的整个区域,其中第一平面p1垂直于直线l1(从轴向看,是穿过可卡合孔25和轴构件53的中心的线)并且穿过轴构件53的中心,并且第二平面p2垂直于直线l1并穿过可卡合孔25。采用这种配置,由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形成的l形横截面通过第二支撑孔24和第二主体20连接到第一主体10的可卡合孔25之间的整个区域,从而可以保证第二主体20的刚性。

再次参考图3,第二壁22包括第一侧壁部22a、第二侧壁部22b和第三侧壁部22c,第一侧壁部22a是从第一壁21的第三部分21c延伸的部分,第二侧壁部22b是从凸出部21d和第一部分21a的下部延伸的部分,第三侧壁部22c是位于第二侧壁部22b上侧,并且从第一壁21的第一部分21a延伸的部分。第一侧壁部22a和第三侧壁部22c形成的宽度大于第二侧壁部22b的宽度。第二壁22是弯曲的,使得其从第二侧壁部22b到第三侧壁部22c的一部分向后凹进(也参见图4)。

在由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交叉形成的边缘29中,形成多个凹槽27(此处设有两个凹槽,作为示例)。每个凹槽27的底部27a延伸以连接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从而提供加固,以防止第二壁22相对于第一壁21向下折叠。

如图2所示,钩30包括由厚金属板冲压而成的主体31,由塑料制成覆盖主体31的盖32,以及销37。

钩30具有通孔33,通孔33形成为使轴构件53设置于穿过其中,钩30通过轴构件53由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可旋转地支撑。钩30具有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设为与锁扣4可卡合的可卡合凹口。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均配置为朝向下方开口,入口38a、38b设在它们的下端,锁扣4通过入口38a、38b进入其中。第一可卡合凹口34a设置在距通孔33一定距离处,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设置为比第一可卡合凹口34a更靠近通孔33。

钩30包括弹簧支撑部35,扭转弹簧51的第二臂51c可卡合在该弹簧支撑部35中,该弹簧支撑部形成在通孔33下方。端面36位于钩30的后侧,位于距离钩30的通孔33最远位置的侧面,是朝向通孔33下降的倾斜表面。销37是与杠杆构件40可卡合的部件,其设置在钩30的上部以向右突出。三个减重孔39形成在钩30中,作为用于减轻重量的通孔。

杠杆构件40是与钩30可卡合以使钩30旋转的构件,设置在钩30的右侧附近。杠杆构件40包括金属制成的绳索可卡合部41和塑料制成的杠杆部42,杠杆部42通过插入成型与绳索可卡合部41一体成型。绳索可卡合部41具有孔41a,插入其中的绳索8的内绳索8a可卡合到孔41a中。杠杆部42具有轴承孔43,支撑销54压入轴承孔43中。如上所述,支撑销54由第一主体10支撑,因此杠杆构件40由第一主体10通过销54可旋转地支撑。

杠杆部42具有远离轴承孔43延伸的第一可卡合表面42a,以及与第一可卡合表面42a连续的第二可卡合表面42b,该第二可卡合表面是圆柱形表面,其曲率中心通常与轴承孔43的曲率中心一致。第二可卡合表面42b是弯曲表面,其与轴承孔43之间的距离随着与第一可卡合表面42a之间距离的增加而慢慢变大。杠杆部42包括弹簧支撑部44,扭转弹簧52的第二臂52c可卡合在该弹簧支撑部44中,该弹簧支撑部设置在杠杆部42的右侧表面上。

扭转弹簧51包括盘绕部51a,和从盘绕部51a延伸的第一臂51b和第二臂51c。第一臂51b锚定在第一主体10的第一弹簧锚固部11d上,第二臂51c可卡合在钩30的弹簧支撑部35上。采用这种布置,扭转弹簧51配置为不断地使钩30朝下倾斜。

扭转弹簧52包括盘绕部52a,以及从盘绕部52a延伸的第一臂52b和第二臂52c。第一臂52b锚定在第一主体10的第二弹簧锚固部11e上,第二臂52c可卡合在杆件构件40的弹簧支撑部44上。采用这种布置,扭转弹簧52配置为使杆件构件40以逆时针方向倾斜,如图2所示。杆件构件40不工作时,通过扭转弹簧52的偏置力与第二弹簧锚固部11e接触,从而定位。

如上所述配置的车辆锁闩装置1围绕轴构件53在钩30与锁扣4可卡合的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和钩30与锁扣4可脱离的第二位置(如图6(b)所示)之间可旋转。通过该可旋转特性,车辆锁闩装置1可以转换到如图4、6(a)和7所示的锁止状态,其中锁扣4卡合在钩30上;以及,车辆锁闩装置1可以转换到如图5(a)、5(b)和6(b)所示的开启状态,其中锁扣4与钩30脱离。

如图4所示,在钩3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主体10设置为使得第一可卡合凹口34a的入口38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的入口38b在轴向上一侧被第一主体10(即,从右侧)覆盖。因此,在钩3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锁扣4被限制从第一可卡合凹口34a或第二可卡合凹口34b中脱出。

另一方面,在钩3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主体20配置为使得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在所述轴向上另一侧(即,左侧)未被所述第二主体20覆盖,而是整体上保持露出。

另外,如图6(b)所示,在钩3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主体20配置为使得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卡口34b在轴向上另一侧(即左侧)未被第二主体20覆盖,而是整体上保持露出。

采用这种结构,其中第二主体20配置为具有几乎不能覆盖钩30的另一侧的形状,第二主体20被减小尺寸以实现重量减轻。

下面将描述如上所述配置的车辆锁闩装置1的操作。

如图5(a)所示,在不操作绳索8的情况下,当向前倾斜的座椅靠背sb与从锁扣脱离的车辆锁闩装置1向后转动时,锁扣4的前杆状部4a在第一位置与钩30的端面36接触。应当理解,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锁扣4包括形状像字母u的金属线,其包括前杆状部4a和后杆状部,与锁扣固定在车身3的侧壁上的情况一样。

当杆状部4a推动钩30的端面36时,钩30借助于端面36的倾斜而向上旋转,如图5(b)所示。当杆状部4a越过钩30的后侧部的下端36a(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后面的部分)时,杆状部4a与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卡合,如图6(a)所示。因此,车辆锁闩装置1进入锁止状态。在该状态下,钩30处于第一位置。

此后,如果座椅靠背sb要进一步向后倾斜,则例如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sb上的杠杆等拉动绳索8,以使杠杆构件40向上转动。然后,杠杆构件40与钩30的销37接触并向上推动销37,从而使钩30向上转动,如图6(b)所示。当钩30向上移动到杆状部4a可在插口11a内移动的位置时,钩30位于第二位置。

当钩30位于第二位置时,座椅靠背sb可以向后倾斜,以使锁扣4的杆状部4a深入到插口11a中。在该状态下,当绳索8返回时,钩30位于第一位置,杆状部4a卡合在第二可卡合凹口34b中,如图7所示。另外,锁扣4的后杆状部4b卡合在第一可卡合凹口34a中。因此,车辆锁闩装置1回到锁止状态。

如果座椅靠背sb要从图6(a)或图7所示的锁止状态向前倾斜,则绳索8由杠杆等拉动,钩8被向上拉至图6(b)所示的第二位置。因此,锁扣4的杆状部4a、4b可根据需要在插口11a内移动,以便座椅靠背sb可向前倾斜。

如上所述,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锁闩装置1,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锁闩装置1很小,因为第二主体20配置为使得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未被第二主体20覆盖,而在钩3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整体上保持露出。因此,车辆锁闩装置1可以制作得重量更轻。此外,在将车辆锁闩装置1安装到车身3之前,可以更容易地目视检查钩30或其他部件的装配状况。

此外,由于第二主体20配置为使得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未被覆盖,而即使在钩3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也整体上保持露出,车辆锁闩装置1不仅减轻了重量,而且具有在将车辆锁闩装置1安装在车身3中之前便于目视检查钩30的操作的特点。

由于位于插口11a下侧的第二主体20的部分未包括可卡合用于附接车辆锁闩装置1的螺栓2的安装部,因此使第二主体20可以制造得更小,车辆锁闩装置1可以制作得重量更轻。即使第二本体20未包括位于插口11a的下侧的安装部,第一主体10中设置的位于插口11a周围的安装孔13a、13b和安装孔17c被固定到座椅框架s上,以便安装孔13a、13b和安装孔17c的位置固定。换言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框架s与第一主体10组合形成车辆锁闩装置1的外壳的结构,从而使车辆锁闩装置1在不牺牲刚性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制造得重量更轻。

此外,由于第二主体20具有由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形成的l形横截面,因此无论第二主体20的尺寸如何减小,都可以保证车辆锁闩装置1的刚性。

此外,由于第二主体20具有通过从轴构件53的中心到可卡合孔25的整个区域中形成的l形横截面,其中第二主体20通过轴构件53连接到第一主体10上,因此可以保证车辆锁闩装置1的刚性。

由于多个凹槽27设置在由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形成的边缘29中,以连接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因此可以提高第二主体20的刚性。

由于可卡合孔25和第一突起17a彼此卡合,因此可以限制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的相对位置。

由于第二主体20包括在第一部分21a和绳索钩23之间从第一部分21a凹进的第二部分21b,因此可以增加从外绳索8b施加力的绳索钩23的刚性。尽管第二主体20在中间部分(即,第二侧壁部22b)具有较窄的宽度,但是可以保证刚性,因为第一壁21包括设置在与第二侧壁部22b对应的位置中的凸出部21d。

如果车辆被追尾,第二主体20的中部接收来自乘员的负荷,如图4中的箭头f所示。即使当接收到如此大的负荷时,由于第二主体20在下方的第二支撑孔24和上方的安装孔21e上固定到侧架sf1上,因此负荷从第二主体20的中部有效地传递到两个紧固点;因此,可以限制外壳5的变形或构件的脱落。

由于第二突起17b设置在开口21f中并且夹在第一部分21a和第二部分21b之间,因此第二主体20在第一壁2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主体10被限制;因此,可以增强由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构成的外壳5的刚性。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适合实际应用的情况下进行改变或修改。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体20具有设置在插口11a的上侧的安装孔21e,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孔21e。第二主体20被示出为未覆盖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甚至在钩3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也使它们整体上保持露出;然而,在钩3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一可卡合凹口34a和第二可卡合凹口34b也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被第二主体20覆盖。

可卡合构件的具体构造不限于上述那些构造;例如,钩30虽然在上文示出为具有两个可卡合凹口,但是可以配置为仅具有一个可卡合凹口。钩30还可以不包括盖32。

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栓2通过紧固件的示例示出;然而,紧固件可以是其他构件,例如铆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辆锁闩装置1固定到座椅框架s,并且锁扣4固定到车身3;反之,锁闩装置1可以固定到车身3,并且锁扣4可以固定到座椅框架s。此外,车辆锁闩装置1可以用于固定座垫,或者可以用于固定车辆的其他部件。此外,其应用可以不限于汽车,而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例如火车,轮船,飞机等。

此外,关于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示例说明的任何元件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