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485发布日期:2018-08-10 20:4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磁悬浮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高速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mm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km,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mm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km以上。尽管磁悬浮推进系统具有速度快、加速度大、能耗低、维修少、污染小、噪声低、寿命长等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超导磁体所形成的磁场在车上是开放的,漏磁严重,磁场屏蔽难度大,车辆重量高;(2)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较低,悬浮控制难度大,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超导磁体所形成的磁场漏磁严重、磁场屏蔽难度大以及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该悬浮-导向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绕组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每边的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垂直于地面;

动子包括两列推进磁极和一列悬浮-导向磁极,推进磁极和悬浮-导向磁极的结构相同;

推进磁极或悬浮-导向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垂直;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两列推进磁极分别对应双边的推进初级、与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且两列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推进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悬浮-导向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平行;悬浮-导向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直于动子运动方向,各条形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悬浮-导向磁极对应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之间具有气隙、该气隙所在平面与地面平行;悬浮-导向磁极的阻尼导体板与气隙相邻;悬浮-导向磁极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单边且双列的悬浮-导向初级、每列悬浮-导向初级均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两列的悬浮-导向初级左右对称布置、且线圈组所在平面与地面平行;

推进绕组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每边的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垂直于地面;双边的推进初级分别安装固定于左右两侧地面侧壁上;

动子包括两列推进磁极和两列悬浮-导向磁极,推进磁极和悬浮-导向磁极的结构相同;

推进磁极或悬浮-导向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且与地面垂直;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两列推进磁极分别对应双边的推进初级、与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且两列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推进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悬浮-导向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平行;悬浮-导向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直于动子运动方向,各条形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两列悬浮-导向磁极分别对应两列的悬浮-导向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气隙所在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两列悬浮-导向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悬浮-导向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推进绕组,悬浮-导向-推进绕组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每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悬浮-导向-推进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双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左右两边对称设置、且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尾端连接在一起;

动子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垂直;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分别对应双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与悬浮-导向-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且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与气隙相邻;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

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左右两边对称设置、且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尾端连接在一起;

推进绕组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每边的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双边的推进初级分别安装固定于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的上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与下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

动子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垂直;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分别对应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

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且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左右两边对称设置、且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尾端连接在一起;

推进绕组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每边的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双边的推进初级分别安装固定于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的上侧或下侧;

动子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垂直;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每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分为上下两行、分别对应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与气隙相邻;该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

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悬浮-导向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绕组包括单边的推进初级,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推进初级安装固定于悬浮-导向初级的左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和右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

动子包括一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平行;该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直于动子运动方向,各条形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该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对应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和推进初级之间具有气隙,该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与气隙相邻;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推进绕组;悬浮-导向-推进绕组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且悬浮-导向-推进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动子包括一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悬浮-导向-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平行;该悬浮-导向-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垂直于动子运动方向,各条形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该悬浮-导向-推进磁极对应悬浮-导向-推进初级、与悬浮-导向-推进初级之间具有气隙,该磁极的阻尼导体板与气隙相邻;悬浮-导向-推进磁极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本发明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包括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驱动控制分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

直线电机分系统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地面、动子固定在撬车上且相对于定子运动;

定子包括悬浮-导向绕组和推进绕组;

悬浮-导向绕组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悬浮-导向初级包括多组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每个线圈组包括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且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末端连接另一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各线圈组沿动子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绕组包括推进初级,推进初级包括多个推进初级线圈和一个初级线圈基板、多个推进初级线圈沿动子运动方向排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上;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与地面垂直;推进初级垂直于地面且安装固定于悬浮-导向初级的左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和右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

动子包括两列推进磁极和两列悬浮-导向磁极,推进磁极和悬浮-导向磁极的结构相同;

推进磁极或悬浮-导向磁极均包括多个条形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阵列、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且永磁体阵列中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之间;永磁体阵列均是由4pn条或4pn+1条条形永磁体平行排布构成、且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依次相差90/n度;其中,p为次级极对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推进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均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垂直;推进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充磁方向平行于地面;两列推进磁极分别对应双边的推进初级、与推进初级之间均具有气隙,两列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两列推进磁极的阻尼导体板相互平行,左右对应的条形永磁体产生磁力线的方向相同、且形成串联磁路;推进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推进初级位于该两列推进磁极之间,推进初级与两列推进磁极之间为气隙,该气隙所在平面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相垂直;

悬浮-导向磁极的屏蔽导体板和阻尼导体板所在平面与动子运动方向平行、与地面平行;悬浮-导向磁极中各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与动子运动方向垂直,各条形永磁体的充磁方向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动子运动方向;两列悬浮-导向磁极分别对应两列的悬浮-导向初级、与悬浮-导向初级之间具有气隙、该气隙所在平面与地面平行;两列悬浮-导向磁极的阻尼导体板均与气隙相邻;悬浮-导向磁极为对称的左右两列、且沿动子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并分别位于左右两列的推进磁极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系统的悬浮与导向是自适应、自稳定的,悬浮与导向气隙大,为10mm到150mm,免去了对导轨建造苛刻的精度要求,且不需要专门的悬浮与导向控制装置,因此不仅控制简单、安全可靠,而且成本低、运行效率高;

(2)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车上无漏磁场;气隙磁密高以及磁场正弦度高,推进、悬浮-导向绕组系统力密度大,力波动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推进磁极中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推进磁极中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动子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永磁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的推进磁极中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图1~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悬浮-导向绕组为单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每边的推进初级8由推进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

双边的推进初级8分别安装固定于左右两侧地面侧壁上,推进初级线圈沿运动方向排列,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动子2包括三列磁极,其中两列磁极为推进磁极9与双边的推进初级8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另外一列磁极为悬浮-导向磁极10与悬浮-导向初级7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

推进磁极9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和阻尼导体板6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推进绕组相对。左右两列推进磁极9的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悬浮-导向磁极10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平行,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充磁方向平行于某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相对,气隙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悬浮-导向磁极10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二

图6~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绕组为单边双列初级结构(即包括单边且双列悬浮-导向初级7),每列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左右两列悬浮-导向初级7对称布置,初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8),每边推进初级8由初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

双边的推进初级8分别安装固定于左右两侧地面侧壁上,推进初级线圈沿运动方向排列,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定子2包括四列磁极,其中两列磁极为推进磁极9与双边的推进初级8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另外两列磁极为悬浮-导向磁极10与悬浮-导向初级7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

推进磁极9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推进绕组相对。左右两列推进磁极9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

悬浮-导向磁极10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平行,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充磁方向平行于某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相对,气隙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左右两列悬浮-导向磁极10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三

图11~图1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每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推进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左右两边悬浮-导向-推进初级对称布置,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首端连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尾端连在一起。

定子2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推进绕组相对。条形永磁体励磁形成的磁极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分为左右两列。

具体实施方式四

图16~图2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绕组与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悬浮-导向绕组中每边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左右两边初级对称布置,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尾端连在一起。

推进绕组中每边推进初级8由推进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

每边推进初级8安装固定于每边悬浮-导向初级7的上侧与下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

定子2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及推进绕组相对。条形永磁体励磁形成的磁极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分左右两列。

具体实施方式五

图21~图2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绕组与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双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悬浮-导向绕组每边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垂向上下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左右两边初级对称布置,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首端连在一起,对应线圈组的上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尾端连在一起。

推进绕组的每边推进初级8由推进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

每边的推进初级8安装固定于每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的上侧或下侧。

定子2包括两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及推进绕组相对。条形永磁体励磁形成的磁极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左右两侧,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分左右两列,每列又分上下两行。上下两行磁极分别与推进绕组、悬浮-导向绕组相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六

图26~图3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绕组与推进绕组为单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初级8由推进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

推进初级8安装固定于悬浮-导向初级7的左侧与右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

定子2包括一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平行,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充磁方向平行于某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及推进绕组相对,气隙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条形永磁体励磁形成的磁极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七

图31~图3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推进绕组为单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推进初级),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推进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定子2包括一列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悬浮-导向-推进磁极11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平行,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充磁方向平行于某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及推进绕组相对,气隙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条形永磁体励磁形成的磁极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八

图36~图4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主要由驱动控制分系统和直线电机分系统构成。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直线电机分系统主要由定子1和动子2构成。定子1固定在地面上,主要由悬浮-导向初级7和推进初级8构成;动子2安装在撬车上,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

该磁悬浮直线推进系统为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初级固定、次级运动。

悬浮-导向绕组为单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单边的悬浮-导向初级7),悬浮-导向初级7由线圈组和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每个线圈组由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构成,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沿水平方向左右并列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两个悬浮-导向初级线圈的绕向相反,首尾连接在一起;各线圈组沿运动方向依次排列。

推进绕组为双边初级结构(即包括双边的推进初级8),每边的推进初级8由推进初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基板3构成,推进初级线圈固定在初级线圈基板3上,或嵌放在初级线圈基板3的槽中。

推进初级8安装固定于悬浮-导向初级7的左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和右侧悬浮-导向初级线圈之间;推进初级线圈沿运动方向排列,推进初级线圈所在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定子2包括四列磁极,其中两列磁极为推进磁极9与推进初级8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另外两列磁极为悬浮-导向磁极10与悬浮-导向初级7相对应,二者之间为气隙。

推进磁极9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充磁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两列制动磁极的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左右对应条形永磁体产生磁力线的方向相同,形成串联磁路,两列制动磁极的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分别与推进初级8相对。左右两列制动磁极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上。

推进初级8位于左右两列推进磁极9之间,推进初级8与两列推进磁极9之间为气隙,该气隙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相垂直。悬浮-导向磁极10与地面上悬浮-导向绕组之间为气隙,该气隙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与水平面相平行。

悬浮-导向磁极10主要由永磁体阵列4、屏蔽导体板5、阻尼导体板6构成。阻尼导体板6采用高电导率材料,屏蔽导体板5采用高饱和磁密材料。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相互平行,屏蔽导体板5所在平面与运动方向平行,与水平面平行,构成永磁体阵列4的各条形永磁体排列固定在屏蔽导体板5与阻尼导体板6之间,条形永磁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充磁方向平行于某平面,该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平行于运动方向。每列磁极由16条条形永磁体构成,每相邻两条条形永磁体充磁方向之间依次相差45度(p=2,n=2)。阻尼导体板6邻气隙,与悬浮-导向绕组相对,气隙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两列悬浮-导向磁极10沿运动方向n极、s极依次交替排列固定在撬车下侧,安装在两列推进磁极9的两侧。

具体实施方式九

该具体实施方式九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其中一项的区别在于,推进绕组和悬浮-导向-推进绕组均为多相对称绕组,根据速度不同,将推进绕组和悬浮-导向-推进绕组沿运动方向分段,各段之间每个线圈匝数和推进绕组导体截面积都不同,低速段的每个线圈匝数多、推进绕组导体截面积小;高速段每个线圈匝数少,推进绕组导体截面积大。

具体实施方式十

该具体实施方式十与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其中一项的区别在于,驱动控制分系统主要由功率变换器单元和控制器构成,推进绕组和悬浮-导向-推进绕组的每段或每个线圈由一个功率变换器单元驱动,功率变换器单元的功率开关器件,在电机启动段(低速段)采用小电流容量器件,从启动段到高速段,逐渐提高器件的电流容量。

电磁推进系统工作原理(以具体实施方式五为例进行说明):

推进原理:次级条形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推进初级8绕组产生的行波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驱动力,驱动次级做直线运动。

悬浮原理:次级在速度较低时,由辅助支撑装置来支撑,随着动子2速度的提高,在悬浮绕组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越来越大,悬浮绕组线圈单元的上下两个线圈是闭合的,线圈内部便流有电流,上部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次级条形永磁体磁场方向相同,于是二者相互作用会产生一个吸引力,吸引次级向上;而下部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次级条形永磁体磁场方向相反,于是二者相互作用会产生一个排斥力,托动次级向上,当作用于次级向上的电磁力大于次级重量时,便会使次级悬浮起来。

导向原理:当高速运动的次级处于左右导向线圈中间位置时,次级条形永磁体磁场在左右导向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相等,二者方向相反,正好相互抵消;当次级偏离中间位置时,次级条形永磁体磁场在左右导向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不相等,而且二者方向相同,与次级靠近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力排斥次级,与次级远离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吸引次级,在两侧电磁力的作用下,推动次级趋向中间位置。

以上各具体实施方式中:

单边初级结构具体为悬浮-导向初级7或推进初级8仅位于一边(底部),双边初级结构为具体悬浮-导向初级7或推进初级8位于两边(左右两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