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卸的轮毂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714发布日期:2018-09-28 20:18阅读:4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配件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毂盖。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盖是轮毂上的一个重要配件,其能够对轮毂后方的轴头和轴承起到防尘和防锈等作用,并且也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为了降低汽车成本,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在轮毂外侧扣装轮毂盖进行装饰,但采用这种方式安装的轮毂盖,在拆卸时易损坏用于扣紧的卡紧块,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毂盖,其能够在不损坏卡紧块的情况下将轮毂盖拆卸下来,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毂盖,包括圆形的底壳、穿过所述底壳且与底壳转动连接的圆形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底壳一端转动连接的车标,所述底壳底面的一周均匀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远离所述底壳圆心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与轮毂相配合的卡紧块,所述支撑柱上靠近底壳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带有斜面的凸块,所述连接件靠近支撑柱的一侧上均匀设置有通过连接件的转动能够位于所述凸块斜面上的安装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连接件,可控制安装块旋转至凸块的斜面上,安装块可对凸块起到向底壳圆心挤压的力,向底壳圆心偏移的凸块可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带动支撑柱向底壳圆心处偏移,从而使支撑柱外侧的卡紧块与轮毂脱离,利用安装块旋转至凸块上斜面的操作,带动凸块向底壳圆心偏移,从而使支撑柱上卡紧块实现拆卸的效果,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底壳中心的底板、位于底壳上的转动板和穿过所述底壳且连接底板和转动板的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标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标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可避免因为车轮的转动,造成轮毂上的车标转动而混糊不清,并且可便于在车辆行驶时辨认车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标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转动轴上靠近所述车标的一端上设置有平衡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行驶时,位于转动轴上的平衡物可使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车标一直处于竖直状态,可便于在车轮转动过程中辨识车辆型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抠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板上设置有抠手槽,可便于对转动板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抠手槽为三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一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抠手槽设置成三个,可便于人手与转动板的接触,人手可将转动板卡住,对其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底壳圆心的一侧设置有不闭合的撑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柱内侧设置不闭合的撑簧,可使撑簧带动支撑柱向外扩张,使支撑柱上的卡紧块与轮毂扣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供撑簧抵接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簧在撑住支撑柱时卡在放置槽内,可使撑簧固定在支撑柱上,防止撑簧在车轮转动过程中在支撑柱上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紧块上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使卡紧块与轮毂紧密连接,避免卡紧块与轮毂产生摩擦,减少卡紧块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上用于在所述凸块斜面上滑移的一侧设计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块旋转至凸块上的斜面时,在凸块上滑移的一侧设计有圆角,可减少安装块与凸块的摩擦,减少安装块与凸块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穿过底壳的底板和位于底部一周且能通过底部转动至支撑柱上凸块斜面的安装块,可带动凸块向底壳圆心偏移,进而带动支撑柱向底壳圆心偏移,实现与轮毂的拆卸;在车标底部设置转动轴,在转动板上设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轴承,实现车标一直处于竖直正向的状态,便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识别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为体现的支撑柱而作的轴测图;

图3是为体现安装块而作的轴测图;

图4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为体现轴承而作的爆炸图。

图中:1、底壳;11、支撑柱;12、连接板;13、卡紧块;131、倒角;14、放置槽;15、撑簧;16、凸块;161、斜面;2、连接件;21、安装块;211、圆角;22、底板;23、转动板;231、抠手槽;24、连接管; 3、车标;31、转动轴;32、轴承;33、平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便于拆卸的轮毂盖,参见图1,包括圆形的底壳1、穿过底壳1中心且与底壳1转动连接呈圆形的连接件2、与连接件2远离底壳1一端转动连接呈圆形的车标3。

参见图2和图3,底壳1底面的一周均匀设置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上靠近底壳1圆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支撑柱11上远离底壳1圆心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与轮毂相配合的卡紧块13,卡紧块13上下两端设置有倒角131,支撑柱11上连接板12的下方设置有放置槽14,放置槽14内设置有不闭合的圆形撑簧15,连接板12远离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凸块16,凸块16的一端设置呈斜面161,连接件2靠近支撑柱11的一侧上均匀设置有通过连接件2的转动能够转动至凸块16上斜面161的安装块21,安装块21上靠近凸块16的一侧带有圆角211。

参见图4和图5,连接件2包括位于底壳1中心的底板22、位于底壳1上的转动板23和穿过底壳1且连接底板22和转动板23的连接管24,安装块21固定设置在底板22远离转动板23的一侧,转动板23一周设置有三个抠手槽231。车标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1,连接管24内设置有固定在连接管24内的轴承32,转动轴31与轴承32固定连接,转动轴31上设置有平衡物33。

工作过程:在将扣紧在轮毂上的轮毂盖进行拆卸时,手指放进放置槽14内,转动转动板23,转动板23与连接管24是固定连接,可带动与连接管24固定连接的底板22在底壳1上转动,位于底板22上的安装块21可经过底板22的转动移动至凸块16的斜面161上,对凸块16起到向底壳1圆心挤压的力,带动与凸块16经过连接板12连接的支撑柱11向底壳1的圆心倾斜,可将支撑柱11上与轮毂扣紧的卡紧块13向底壳1圆心移动,与轮毂实现拆卸。因为车标3与转动板23是转动连接,在转动转动板23时,车标3不旋转,且因车标3底部设置有与连接管24连接的转动轴31和轴承32,且转动轴31上连接有平衡物3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标3一直处于正向,可便于识别车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