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气化铁路整体吊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236发布日期:2018-09-21 23:42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气化铁路整体吊弦。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使用的整体吊弦,多采用冲压铰接式整体吊弦。吊弦线夹本体、吊环与心形环、压接管均为冲压成型,靠螺栓及铰接连接。冲压成型的零部件因冲裁设计要求,零部件厚度有一定的局限性,零部件的强度受到影响。铰接式的连接,连接间隙大,零部件活动空间大,相互之间存在碰撞磨损,直接影响吊弦的使用寿命及线路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高速电气化铁路整体吊弦,克服了无螺栓连接方式的缺陷,且结构简单、强度高,压接装配简捷、使用寿命及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速电气化铁路整体吊弦,包括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压接环及吊弦线,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由接触线副夹板、接触线主夹板及固定螺栓Ⅰ构成;所述接触线副夹板的上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Ⅰ,中部具有通孔Ⅰ,下端具有三角形夹口Ⅰ,且圆弧形吊耳Ⅰ的上端内侧具有锥形凹坑Ⅰ;所述接触线主夹板的上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Ⅱ,中部具有通孔Ⅱ,下端具有三角形夹口Ⅱ,且圆弧形吊耳Ⅱ的上端内侧具有锥形凸起Ⅰ,通孔Ⅱ的外端同心具有六方沉槽Ⅰ;所述固定螺栓Ⅰ穿过通孔Ⅱ、通孔Ⅰ将接触线主夹板、接触线副夹板连接在一起,且固定螺栓Ⅰ的螺栓头位于六方沉槽Ⅰ中,锥形凸起Ⅰ位于锥形凹坑Ⅰ中,使圆弧形吊耳Ⅰ和圆弧形吊耳Ⅱ配合形成吊环结构Ⅰ;

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由承力索副夹板、承力索主夹板及固定螺栓Ⅱ构成;所述承力索副夹板的下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Ⅲ,中部具有通孔Ⅲ,上端具有圆弧形夹口Ⅰ,且圆弧形吊耳Ⅲ的下端内侧具有锥形凸起Ⅲ;所述承力索主夹板的下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Ⅳ,中部具有通孔Ⅳ,上端具有圆弧形夹口Ⅱ,且圆弧形吊耳Ⅳ的下端内侧具有锥形凹坑Ⅳ,通孔Ⅳ的外端同心具有六方沉槽Ⅱ;所述固定螺栓Ⅱ穿过通孔Ⅲ、Ⅳ将承力索主夹板、承力索副夹板连接在一起,且固定螺栓Ⅱ的螺栓头位于六方沉槽Ⅱ中,锥形凹坑Ⅳ位于锥形凸起Ⅲ中,使圆弧形吊耳Ⅲ和圆弧形吊耳Ⅳ配合形成吊环结构Ⅱ;

所述压接环与吊弦线的两端压接后分别套入吊环结构Ⅰ和吊环结构Ⅱ中形成环对环铰接连接;载流线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Ⅰ、固定螺栓Ⅱ分别固定在接触线副夹板和承力索副夹板的外侧,另一端与压接环固定连接。

所述压接环的一端具有圆环,中部具有手柄,另一端具有压接管;所述手柄上制有垂直于压接管的连接孔,且连接孔与压接管的内孔贯通;所述吊弦线的两端分别穿入压接管中并与压接管压接固定;所述圆环分别套入吊环结构Ⅰ和吊环结构Ⅱ中形成环对环铰接连接;载流线由软铜绞线和带有过孔的连接端子构成,且连接端子压接在软铜绞线的两端;所述载流线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Ⅰ、固定螺栓Ⅱ穿过连接端子分别固定在接触线副夹板和承力索副夹板的外侧,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Ⅲ穿过连接端子、连接孔与手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接触线和承力索线夹的主夹板和副夹板采用螺栓式连接的结构形式,相对无螺栓连接的方式,具有滑动荷重高、承载力高、安全系数大的优点。而且通过在主夹板和副夹板增加具有定位作用的凹坑和凸台,保证吊环结构的尺寸;

2、本实用新型压接环压接端采用双道六方压接,属于单线压接,相对其他压接方式,吊弦线的压接损伤小。并且压接端采用通孔管,既能观测吊弦线的压接长度又能保证压接牢靠。同时,在压接环的手柄部位钻孔,通过螺栓连接载流线,保证吊弦线的电气性能,降低了吊弦线因折弯压接而产生的变形损伤;

3、本实用新型接触线线夹与压接环、承力索线夹与压接环均采用环对环铰接式链接。环与环链接间隙小,运行过程中无相互干扰碰撞,避免了铰接处的磨损;

5、本实用新型接触线线夹、承力索线夹与压接环均采用金属锻造工艺制造,相对于铸造制成的无螺栓吊弦线夹,制造精度高,易于装配和拆卸,在不降低电气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机械性能,强度高;且主夹板与副夹板通过螺栓连接,并与压接环通过环对环链接,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从结构和性能上均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6、本实用新型载流电气跳线采用单独结构,与吊弦线夹及压接环均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可靠,安装简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接触线主夹板结构立体图;

图4为实用新型接触线副夹板结构立体图;

图5为实用新型承力索主夹板结构立体图;

图6为实用新型承力索副夹板结构立体图;

图7为实用新型压接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载流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4、5、6、7、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高速电气化铁路整体吊弦,包括接触线吊弦线夹1、承力索吊弦线夹2、压接环3及吊弦线4,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1由接触线副夹板5、接触线主夹板6及固定螺栓Ⅰ7构成;所述接触线副夹板5的上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Ⅰ5-1,中部具有通孔Ⅰ5-2,下端具有三角形夹口Ⅰ5-3,且圆弧形吊耳Ⅰ5-1的上端内侧具有锥形凹坑Ⅰ5-4;所述接触线主夹板6的上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Ⅱ6-1,中部具有通孔Ⅱ6-2,下端具有三角形夹口Ⅱ6-3,且圆弧形吊耳Ⅱ6-1的上端内侧具有锥形凸起Ⅰ6-4,通孔Ⅱ6-2的外端同心具有六方沉槽Ⅰ6-5;所述固定螺栓Ⅰ7穿过通孔Ⅱ6-2、通孔Ⅰ5-2将接触线主夹板6、接触线副夹板5连接在一起,且固定螺栓Ⅰ7的螺栓头位于六方沉槽Ⅰ6-5中,锥形凸起Ⅰ6-4位于锥形凹坑Ⅰ5-4中,使圆弧形吊耳Ⅰ5-1和圆弧形吊耳Ⅱ6-1配合形成吊环结构Ⅰ8;

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2由承力索副夹板9、承力索主夹板10及固定螺栓Ⅱ11构成;所述承力索副夹板9的下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Ⅲ9-1,中部具有通孔Ⅲ9-2,上端具有圆弧形夹口Ⅰ9-3,且圆弧形吊耳Ⅲ9-1的下端内侧具有锥形凸起Ⅲ9-4;所述承力索主夹板10的下部具有圆弧形吊耳Ⅳ10-1,中部具有通孔Ⅳ10-2,上端具有圆弧形夹口Ⅱ10-3,且圆弧形吊耳Ⅳ10-1的下端内侧具有锥形凹坑Ⅳ10-4,通孔Ⅳ10-2的外端同心具有六方沉槽Ⅱ10-5;所述固定螺栓Ⅱ11穿过通孔Ⅲ9-2、Ⅳ10-2将承力索主夹板10、承力索副夹板9连接在一起,且固定螺栓Ⅱ11的螺栓头位于六方沉槽Ⅱ10-5中,锥形凹坑Ⅳ10-4位于锥形凸起Ⅲ9-4中,使圆弧形吊耳Ⅲ9-1和圆弧形吊耳Ⅳ10-1配合形成吊环结构Ⅱ12;

所述压接环3与吊弦线4的两端压接后分别套入吊环结构Ⅰ8和吊环结构Ⅱ12中形成环对环铰接连接;载流线17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Ⅰ7、固定螺栓Ⅱ11分别固定在接触线副夹板5和承力索副夹板9的外侧,另一端与压接环3固定连接。

所述压接环3的一端具有圆环13,中部具有手柄14,另一端具有压接管15;所述手柄14上制有垂直于压接管15的连接孔16,且连接孔16与压接管15的内孔21贯通;所述吊弦线4的两端分别穿入压接管15中并与压接管15压接固定;所述圆环13分别套入吊环结构Ⅰ8和吊环结构Ⅱ12中形成环对环铰接连接;载流线17由软铜绞线19和带有过孔的连接端子20构成,且连接端子20压接在软铜绞线19的两端;所述载流线17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Ⅰ7、固定螺栓Ⅱ11穿过连接端子20分别固定在接触线副夹板5和承力索副夹板9的外侧,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Ⅲ18穿过连接端子20、连接孔16与手柄1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接触线吊弦线夹主、副夹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由主夹板上的凸台与副夹板的凹坑配合形成吊环结构。承力索吊弦线夹主、副夹板也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由副夹板上的凸台与主夹板的凹坑相互配合形成吊环结构。压接环与吊弦线采用六方压接后,同时与接触线吊弦线夹主、副夹板形成的吊环结构,以及承力索吊弦线夹主、副夹板形成的吊环结构连接。载流线采用分体式结构,一端通过螺栓分别与接触线副夹板和承力索副夹板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压接环固定。

本实用新型接触线吊弦线线夹主、副夹板,承力索吊弦线夹主、副夹板以及压接环均采用铜、铜合金或其他高强度电气性能优良的合金锻造成型。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