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036发布日期:2018-11-13 22:38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的必备部件,针对一些SUV、MPV型轿车,车内通常设置有三排座椅,驾乘时,为了更方便的乘客进入第三排座椅或在座椅内放置物品时,就通常需要将前排的座椅放倒或翻折一定角度并向前移,以让出足够的空间,故通常在中排座椅上安装有易进入解锁机构,以实现让位目的,然而现有的易进入解锁机构均比较复杂,如专利号为“201410838503.6”,名称为“一种放倒座椅靠背并同时解锁座椅滑轨的机构”中,其中小部件较多,增加了装配难度,大大降低了装配效率,每个部件结构简单直接导致了其作用单一,且由于小部件较多,后期使用过程中,更容易损坏,可靠性较差,因为其又在座椅内部,维修更换麻烦,可能导致缩短使用其机构的座椅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将其应用的易进入解锁机构中,有利于简化中排座椅易进入机构,方便快速组装座椅,零部件更少,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呈板状结构的本体,其上具有轴孔,所述本体上沿周向设有均呈块状结构的下拨片止挡部和调角器触发部,所述下拨片止挡部和调角器触发部朝本体的同一侧凸出。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轴孔可与座椅调角器同轴安装,而通过下拨片止挡部可对易进入解锁机构中的下拨片进行限位阻挡,而当解锁片转动时,带动调角器触发部和上拨片阻挡片同时转动,调角器触发部拨动调角器解锁片同时解锁调角器,从而可使靠背向前翻到,下拨片止挡部则松开对下拨片的阻挡,下拨片处于低位,则不再阻挡上拨片的转动,最终使靠背倒平或翻转较大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在对应下拨片止挡部的位置具有让位部,所述让位部包括弧形过渡部和平行延伸部,所述弧形过渡部自本体的外缘向其一侧凸出并弯折朝上,其凸出方向与下拨片止挡部的凸出方向相反,所述平行延伸部自弧形过渡部的外端竖直向上延伸,其延伸方向与本体平行,所述下拨片止挡部自平行延伸部的外端向外延伸。

采用以上方案,在保持结构紧凑前提下,可使下拨片止挡部与易进入解锁机构中滑轨解锁片之间能更好的配合安装,避免相互之间出现转动干涉,为内侧零部件安装留足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平行延伸部上设有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挂孔,其为贯穿平行延伸部两侧的通孔结构。采用以上方案,便于安装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且能更好的作用到下拨片止挡部上,使其快速复位,保持对下拨片的阻挡限位作用。

为更好的与调角器和易进入解锁机构配合安装,所述下拨片止挡部和调角器触发部均处于本体的上侧,且所述调角器触发部的位置低于下拨片止挡部,这样安装时调节器触发部位于调角器解锁片的上侧,当易进入解锁片转动时,则从调角器解锁片的上侧推动其发生转动,操纵机构相对更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后端设有拉索挂孔。采用以上结构,可以更快速的安装操控拉索,且其处于后端,更方便操控拉索布置,拉索可以倾斜设置在其下方,只需较小的力即可控制易进入解锁片逆时针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远离拉索挂孔的一端下侧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由本体倾斜向下凸出形成,其与本体前端端面的夹角为70°~90°。采用以上方案,抵接部通过与座椅上相应设置的下限位块抵接,实现对易进入解锁的钢性支撑限位,从而避免下拨片止挡部对下拨片施加过大的反作用力,影响下拨片复位扭簧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少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的形变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下拨片止挡部和轴孔均靠近设有抵接部的一端,调角器触发部靠近设有拉索挂孔的一端。采用以上结构,轴孔相当于易进入解锁片的固定点,而设有拉索挂孔的一端相当于是自由端,下拨片止挡部和轴孔在常状态下均处于受力状态,而靠近抵接部设置,可以更好的达到钢性支撑效果,调角器触发部处于自由端,则在拉索拉动其转动时,能相对减小力臂的传递,可以更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能更好的与易进入解锁机构及调角器配合安装,集成功能,保持整个安装结构紧凑性,在拉索操控下可同时达到解锁调角器和以及松开下拨片的效果,最终实现座椅靠背倒平的目的,结构巧妙,兼顾各部件结构及受力情况,有利于延长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等轴侧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易进入解锁机构中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爆炸图的另一视角图;

图7为易进入下拨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易进入下拨片、滑轨解锁片、易进入解锁片及调角器解锁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安装结构的后视图;

图10为易进入解锁机构在座椅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4所示易进入解锁机构使用时与各拉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4所示的易进入解锁机构使座椅达到易进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4所示的易进入解锁机构使座椅达到倒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的易进入解锁机构用易进入解锁片结构主要包括大体呈长薄板状结构的本体5b、均呈板块状的下拨片止挡部5b0和调角器触发部5b1,其中本体5b的前端大,后端小(以安装完成后在座椅上的相对位置而言),下拨片止挡部5b0和调角器触发部5b1均位于本体5b的上侧,并都向内侧凸起,其凸起方向与本体5b法线垂直,调角器触发部5b1在本体5b上的位置低于下拨片止挡部5b0的位置,且调角器触发部5b1位于下拨片止挡部5b0的后方。

其中下拨片止挡部5b0更靠近本体5b的前端,为了能与易进入解锁机构中的其他机构配合安装,本体5b上侧在对应下拨片止挡部5b0的位置设有让位部5b4,参考图1和图2,让位部5b4包括弧形过渡部5b40和平行延伸部5b41,弧形过渡部5b40自本体5b的外缘向外侧凸出,并呈光滑弧面结构的向上弯折,需要注意的是弧形过渡部5b40凸出方向是与下拨片止挡部5b0的凸出方向相反的,平行延伸部5b41自弧形过渡部5b40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其延伸方向与本体5b平行,形成与本体5b平行的平板结构,下拨片止挡部5b0自平行延伸部5b41的外端向外延伸,且下拨片止挡部5b0相对于本体5b的长度方向倾斜向前设置。

本体5b在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轴孔5b3,轴孔5b3处于下拨片止挡部5b0的下方,平行延伸部5b41上设有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挂孔5b42,轴孔5b3和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挂孔5b42均为通孔结构。

本体5b的前端下侧还设有抵接部5b2,抵接部5b2由本体5b下侧倾斜凸出形成,其与本体5b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而本体5b的后端端面5b6倾斜向后设有,这样抵接部5b2与后端端面5b6之间形成约70°~90°的夹角,而本体5b的后端端面5b6的顶部与弧形过渡部5b40凸起处相接,这样当抵接部5b2与外部部件平面抵接时,则可对本体5b的后端施加近乎垂直方向的阻力,能提供的反作用力更大。

本体5b的前端设有拉索安装部C 5b5,其亦为贯穿易进入解锁片厚度方向的通孔结构,本实施例中,按照距离轴孔5b3中心线连续距离,从近及远分别为弧形过渡部5b40、调角器触发部5b1和拉索挂孔5b5,这样拉索挂孔5b5相当于位于调角器触发部5b1的后方,安装时,拉索离转动中心更远,可以更好的带动易进入解锁片转动,而调角器触发部5b1也能得到更好的力传动。

参考图1至图17,结合易进入解锁机构安装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所说的易进入解锁机构主要包括均呈板状结构的下铰接板10和上铰接板20,下铰接板10的上端和上铰接板20下端之间通过主轴41铰设在一起,上铰接板20上固设有易进入上拨片50,下铰接板10上活动设置在易进入下拨片51,主轴41可转动地套设有滑轨解锁片5a和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易进入解锁片。

本申请中提到的易进入解锁机构是与座椅的调角器4同时配合组装,即上铰接板20和下铰接板10之间通过主轴41铰接之后,接着就将调角器4安装在主轴41上,主轴41即为调角器4的转动中心轴,当主轴41转动时,可解锁调角器4,然后再将滑轨解锁片5a和易进入解锁片依次设置在调角器4的外侧,易进入解锁片通过轴孔5b3套装在主轴41上。

参考图4至图9,需要说明的是图4为易进入解锁机构的设计状态图,即该机构正常安装完成后在座椅上的状态,即是易进入解锁片的安装状态,主轴41上固套有环形安装座42,环形安装座42上对应滑轨解锁片5a和易进入解锁片的位置加工有环槽,滑轨解锁片5a和易进入解锁片二者则可转动嵌入对应的环槽中。

其中的易进入上拨片50固设在上铰接板20上,如图所示,且相对调角器4而言,易进入上拨片50位于对应调角器4的上方,并且略靠近后侧的位置,而易进入下拨片51设置在下铰接板10上,通过将易进入下拨片51与滑轨解锁片5a连动安装,可实现易进入功能,即同时解锁调角器4和座椅滑轨,如图所示,滑轨解锁片5a大体呈一端大一端小的椭圆长板结构,其下端设有滑轨解锁片复位拉簧53,上端固设有转轴5a0,转轴5a0固定设置在滑轨解锁片5a,并不会发生转动,本实施例中转轴5a0正对调角器4一侧延伸,易进入下拨片51则套设在转轴5a0上,通过滑轨解锁片5a和调角器4的侧壁对易进入下拨片51形成内外夹持的结构,确保其只能在二者之间的转轴5a0上转动,而不会从转轴5a0上脱离出来。

下铰接板10上在调角器4下方的位置设有下限位块55,下限位块55向后倾斜设置,而滑轨解锁片复位拉簧53一端钩挂在滑轨解锁片5a的端部,另一端钩挂在下限位块55上,对滑轨解锁片5a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拉力(这里的逆时针及后文的逆时针和顺时针均以正对座椅右侧时所理解方向为准,如设置在左侧外壁时,则相应的运动方向相反)并使其与下限位块55抵接。

参考图4至图9,滑轨解锁片5a的上端在易进入下拨片51的后方成型有连动止挡部5a2,连动止挡部5a2为内弯正对下铰接板10延伸的凸起块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易进入下拨片51大体呈前大后小的板状结构,且其后端指向座椅后面的一端呈分叉的燕尾结构,类似剪刀状,转轴5a0上套设有下拨片回复扭簧5a1,如图所示,下拨片回复扭簧5a1的一端钩挂在易进入下拨片51的前端,另一端则与连动止挡部5a2的底壁抵接,下拨片回复扭簧5a1对易进入下拨片51持续施加具有逆时针转动趋势的弹力,而易进入下拨片51后端的下侧侧棱511处于连动止挡部5a2的下侧,则当易进入下拨片51顺时针转动时,下侧侧棱511与连动止挡部5a2的底壁抵接,可带动滑轨解锁片5a同时顺时针转动。

参考图4至图9,图14和图15当然为了使该机构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可以辅助座椅快速达到易进入状态,在下铰接板10上还设有易进入限位块52,其位于易进入下拨片51顺时针转动的前方,为自下铰接板10表面向外凸起倾斜板状结构,限位块52主要用于限定易进入下拨片51可顺时针转动的角度,这样易进入上拨片50、易进入下拨片51和易进入限位块52三者之间实现互为夹角安装,其中易进入上拨片50和易进入下拨片51在上铰接板20上的投影夹角为30°~35°,易进入下拨片51和易进入限位块52在上铰接板20上的投影夹角为18°~20°,综合考虑到扭簧及后期拉索控制行程等,优选易进入上拨片50和易进入下拨片51之间的安装夹角为33.5°,易进入下拨片51和易进入限位块52之间安装夹角为19.5°,均指顺时针方向的夹角。

参考图4至图9,易进入解锁片5b套装至主轴41上后,安装时确保下拨片止挡部5b0和调角器触发部5b1是朝向设有调角器4的一侧的,通过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54对其进行定位,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54的一端钩挂在下拨片止挡部5b0上,另一端钩挂在易进入限位块52上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挂孔5b42处,此时下拨片止挡部5b0在空间上处于易进入上拨片50和易进入下拨片51之间,易进入解锁片复位拉簧54持续对易进入解锁片5b施加使其具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拉力,在其作用下,下拨片止挡部5b0与易进入下拨片51后端的上侧侧棱510抵接,起到抑制易进入下拨片51逆时针转动作用,同时抵接部5b2可以刚好与易进入限位块52平面抵接,对其实现钢性支撑,且支撑力基本与本体5b的后端端面5b6平行。

因为下拨片止挡部5b0和连动止挡部5a2同时需要与下拨片51抵接,此时让位部5b4的设置,则刚好使得易进入解锁片与滑轨解锁片5a之间不会发生转动干涉。

调角器触发部5b1则位于调角器解锁片40的上侧,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优选解锁片复位拉簧54,调角器触发部5b1刚好与调角器解锁片40抵接,当易进入解锁片5b逆时针转动时,则可立即带动调角器解锁片40同时逆时针转动,从而解锁该侧的调角器4。

参考图1至图17,下面结合将其与上述的易进入解锁机构整体安装至座椅上的具体工作结构详细说明:其中前后文所说的转动方向均以将本申请的易进入解锁机构安装在座椅的右侧,且参考者面对座椅右侧时所理解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为参考方向,当将本申请的易进入解锁机构安装至座椅的左侧时,其中各部件的相对转动方向则相反。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座椅主要包括座垫骨架1、靠背骨架2和滑轨机构3,滑轨机构3主要包括滑轨30和滑轨锁止机构31,座垫骨架1滑动安装在滑轨30上,并依靠滑轨锁止机构31进行锁定。

将带有易进入解锁片的易进入解锁机构安装至座椅右侧,上铰接板20的上端与靠背骨架2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座垫骨架1的后端则与下铰接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座椅的左侧也通过调角器4铰接,这样当靠背骨架2向前翻转时及带动上铰接板20向前翻转。

通过不同的拉索与外部的控制手柄连接,从而实现手柄解锁,座椅上设有易进入手柄21,易进入手柄21通过一个控制索连接控制两根拉索,即拉索A22和拉索E23,拉索A22和拉索E23再分别连接两个调角器4的调角器锁片40,其中右侧的调角器解锁片40上设有拉索安装部A43,拉索A22远离易进入手柄21的一端则固定在拉索安装部A43处,这样当掰动易进入手柄21时,即可同时解锁两个调角器4,使座椅可以实现向前翻转的功能,而鉴于满足乘客调节习惯及通用设置方法,故可以考虑将易进入手柄21设置在靠背骨架2的肩部位置。

参考图16和图17,除了前述的易进入手柄21之外,在座垫骨架1的一侧还设有侧部手柄11,侧部手柄11同时控制有拉索C13和拉索D14,其中拉索C13与易进入解锁片5b连接,易进入解锁片5b的下端设有拉索安装部C 5b5,拉索C13远离侧部手柄11一端钩挂在拉索安装部C 5b5处,而拉索D14则与左侧调角器4的调角器解锁片40连接,这样当控制侧部手柄11逆时针掰动时,拉索D14直接将左侧的调角器4解锁,而拉索C13带动易进入解锁片5b逆时针转动,调角器触发部5b1与右侧的调角器解锁片40上侧抵接,带动其同时逆时针转动,并且下拨片止挡部5b0与易进入下拨片51分开,不再对其阻挡,易进入下拨片51在下拨片回复扭簧5a1发生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易进入下拨片51的最高点处于易进入上拨片50的转动圆形路径内侧,当靠背骨架2带动易进入上拨片50同时向前翻转时,易进入上拨片50不再受到易进入下拨片51的阻挡,从而可使靠背骨架2达到图13所示向前翻转90°的倒平状态,此时易进入解锁机构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状态则如图17所示。

通过易进入手柄21控制本实施例工作达到易进入状态如图14和图15所示,滑轨解锁片5a的下端设有拉索安装部B 5a3,在拉索安装部B 5a3处连接有拉索B12,而拉索B12又通过分支形式同时与座椅骨架1下方的两个滑轨锁止机构31连接,即可通过拉索B12同时解锁两个滑轨锁止机构31结构。

操作过程如下,通过掰动易进入手柄21,拉索A22和拉索E23直接将两侧的调角器4同时解锁,然后推动靠背骨架2向前翻转,因为此时外部的易进入解锁片5b位置未发生变化,使得易进入下拨片51保持原位,处于易进入上拨片50的转动路径上,本实施例中,当易进入上拨片50顺时针转动约33.5°时,易进入上拨片50与易进入下拨片51抵接,带动其同时顺时针发生转动,而易进入下拨片51通过其后端燕尾结构的下侧侧棱511与滑轨解锁片5a上的连动止挡部5a2抵接,二者构成联动结构,当易进入下拨片51顺时针转动时,滑轨解锁片5a同时发生顺时针转动,而对拉索B12产生拉力作用,即实现滑轨结构3的解锁,可以前后推移座垫骨架1,调整座垫骨架1在滑轨30上的位置,当易进入上拨片50转动19.5°之后与易进入限位块52抵接,则不可继续翻转靠背骨架2,使座椅达到易进入状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