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787发布日期:2018-12-11 19:3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供电装置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的危机导致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节奏进一步加快,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新能源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使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通过蓄电池的放电来驱动电机转动,然而,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有限,其续行里程也依然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在道路上设置充电站,但是电池的充电时间一般较长,这对于汽车用户,尤其是以载客为主的大巴将十分不利,不仅耽误司机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延误乘客旅程。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各个充电站储备充满电量的电池,或者随车携带备用电池,需充电汽车仅需在充电站或者自行更换电池即可继续前行,这将极大地节省充电的时间。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箱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而且蓄电池的体积及重量都较大,在更换蓄电池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具有方便蓄电池更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包括开口设置的电池箱本体,位于开口处的所述电池箱本体底壁铰接有侧门,所述电池箱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承托板,所述电池箱本体内部的底壁以及侧门均设置有若干供承托板滑移的滚轴,所述电池箱本体内部设置有牵引承托板由侧门向电池箱本体内部滑移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电池箱本体内的蓄电池时,将承托板从电池箱本体内沿着滚轴拉出,然后再将新的蓄电池放置在承托板上,通过驱动装置牵引承托板沿着滚轴移动至电池箱本体内,减轻了人力对蓄电池的更换,从而方便了电池箱本体内蓄电池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牵引绳、收卷盘以及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电路,所述收卷盘设置于电机的转轴,所述牵引绳一端收卷于收卷盘,另一端连接于承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工作,电机驱动收卷盘收卷牵引绳,从而将放置有蓄电池的承托板拉回至电池箱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板靠近驱动装置一侧垂直设置有竖板,所述牵引绳连接于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承托板上设置的竖板,牵引绳拉动竖板,进而拉动承托板移动,避免牵引绳与电池箱本体干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板设置有用于检测承托板是否放有电池的重力传感器,所述电池箱本体内设置有与竖板抵触打开的常闭行程开关,以使承托板准确位于电池箱本体内;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按钮SB、三极管Q、继电器KM以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所述重力传感器与三极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按钮SB的一端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按钮SB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常闭行程开关与继电器KM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机的一端电性连接于开关按钮SB和三极管Q之间,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与电机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后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开关按钮SB,当承托板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有蓄电池时,重力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使三极管Q导通,进而是继电器KM得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闭合,使电机工作,当竖板移动抵触使电池箱本体内的常闭行程开关打开,进而电机停止工作,具有自动的将蓄电池准确的安装在电池箱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门远离铰接处一侧表面设置有用于抵挡承托板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侧门上设置的挡板,抵挡倾斜在侧门上的承托板,避免承托板滑落出侧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挡板处的所述侧门开设有用于放置挡板的放置槽,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放置槽一侧,所述挡板与侧门垂直时,所述挡板抵触于放置槽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侧门上的放置槽,使挡板在不需要使用时,转动至放置槽中,减少挡板占用电池箱本体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板靠近电池箱本体开口处一侧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块,所述电池箱本体内两侧壁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同时螺纹连接于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杆,将承托板牢固的固定在电池箱本体内,从而使蓄电池稳定的位于电池箱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板上表面设置的橡胶垫,增加蓄电池放置在承托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需要更换电池箱本体内的蓄电池时,将承托板从电池箱本体内沿着滚轴拉出,然后再将新的蓄电池放置在承托板上,通过驱动装置牵引承托板沿着滚轴移动至电池箱本体内,减轻了人力对蓄电池的更换,从而方便了电池箱本体内蓄电池的更换;

其二,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承托板上是否放置有蓄电池,再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工作,电机驱动收卷盘收卷牵引绳,从而自动的将放置有蓄电池的承托板拉回至电池箱本体内;

其三,通过固定螺杆,将承托板牢固的固定在电池箱本体内,从而使蓄电池稳定的位于电池箱本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本体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电池箱本体;11、引线孔;12、安装槽;13、固定孔;14、常闭行程开关;2、侧门;21、螺纹孔;22、放置槽;3、承托板;31、安装块;32、固定螺杆;33、橡胶垫;34、竖板;35、重力传感器;4、滚轴;5、挡板;6、电机;61、收卷盘;7、牵引绳;8、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开口设置的电池箱本体1,位于开口处的电池箱本体1的底壁铰接有侧门2,电池箱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承托板3,电池箱本体1内部的底壁以及侧门2均设置有若干供承托板3滑移的滚轴4,位于滚轴4处的电池箱本体1内部底壁和侧门2表面开设有供滚轴4安装的安装槽12;电池箱本体1内部设置有牵引承托板3由侧门2向电池箱本体1内部滑移的驱动装置。需要更换电池箱本体1内的蓄电池时,将承托板3从电池箱本体1内沿着滚轴4拉出,然后再将新的蓄电池放置在承托板3上,通过驱动装置牵引承托板3沿着滚轴4移动至电池箱本体1内,减轻了人力对蓄电池的更换,从而方便了电池箱本体1内蓄电池的更换。

如图1所示,电池箱本体1的顶壁各角处均开设有引线孔11。侧门2和电池箱本体1开口处设置均开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21,通过螺杆将侧门2固定于电池箱本体1开口处;侧门2远离铰接处一侧表面设置有用于抵挡承托板3的挡板5,在侧门2上设置的挡板5,抵挡倾斜在侧门2上的承托板3,避免承托板3滑落出侧门2。位于挡板5处的侧门2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挡板5的放置槽22,挡板5转动连接于放置槽22一侧,且挡板5与侧门2垂直时,挡板5抵触于放置槽22槽壁。通过设置在侧门2上的放置槽22,使挡板5在不需要使用时,转动至放置槽22中,减少挡板5占用电池箱本体1内的空间。

如图1所示,承托板3靠近电池箱本体1开口处一侧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块31,电池箱本体1内两侧壁均开设有固定孔13,安装块31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32,固定螺杆32同时螺纹连接于固定孔13,本实施例的固定螺杆32为蝶形螺杆。通过固定螺杆32,将承托板3牢固的固定在电池箱本体1内,从而使蓄电池稳定的位于电池箱本体1内。承托板3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垫33,增加蓄电池放置在承托板3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承托板3靠近驱动装置一侧垂直设置有竖板34。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电池箱本体1内的电机6、牵引绳7、收卷盘61以及控制电机6工作的控制电路8,收卷盘61设置于电机6的转轴,牵引绳7一端收卷于收卷盘61,另一端连接于竖板34。承托板3设置有用于检测承托板3是否放有电池的重力传感器35,电池箱本体1内设置有与竖板34抵触打开的常闭行程开关14,以使承托板3准确位于电池箱本体1内;控制电路8包括开关按钮SB、三极管Q、继电器KM以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重力传感器35与三极管Q的基极电性连接,开关按钮SB的一端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开关按钮SB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M的一端电性连接,常闭行程开关14与继电器KM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后接地,电机6的一端电性连接于开关按钮SB和三极管Q之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与电机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后接地。关闭开关按钮SB,当承托板3上的重力传感器35检测到有蓄电池时,重力传感器35发出检测信号,使三极管Q导通,进而是继电器KM得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闭合,使电机6工作,当竖板34移动抵触使电池箱本体1内的常闭行程开关14打开,进而电机6停止工作,具有自动的将蓄电池准确的安装在电池箱本体1内。

总的更换过程:需要更换电池箱本体1内的蓄电池时,打开侧门2,使侧门2倾斜抵触在地面,将承托板3从电池箱本体1内沿着滚轴4拉出至侧门2表面,然后再将新的蓄电池更换放置在承托板3上,关闭开关按钮,当承托板3上的重力传感器35检测到有蓄电池时,使电机6工作驱动牵引绳7拉动承托板3沿着滚轴4移动至电池箱本体1内,减轻了人力对蓄电池的更换,从而方便了电池箱本体1内蓄电池的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