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760发布日期:2018-12-11 19: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车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承载泥土、砂石、水泥等。因此,车辆如果不进行清洗,行驶在路上会引起很大的尘土。伴随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驶出建筑工地前,需要进行整体清洗。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水管对车辆进行冲洗。当时,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消耗水资源较多、飞溅的水花和污渍容易溅落至操作人员身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用于解决对建筑工地上的车辆进行清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包括洗车架机构、喷洗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

所述洗车架机构包括盛水箱、上护栏和承载板,承载板安装在盛水箱的上端,承载板上设有多个漏水孔与下方盛水箱连通;所述上护栏安装在承载板的上端左、右两侧;

循环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盛水箱内侧的上部,包括循环过滤箱,循环过滤箱的箱壁上设有多个过滤网孔;

所述喷洗机构包括喷洗水泵和喷洗头,喷洗头与喷洗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清洗水泵的入水端与所述循环过滤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护栏上设有多个引导闪烁灯。

进一步的,所述的喷洗机构包括喷洗挡板,所述喷洗挡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喷洗挡板的外侧设有喷洗操作室,喷洗操作室通过喷洗窗与所述的喷洗挡板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喷洗窗处设有喷洗台,喷洗台上设有喷洗调节架,所述喷洗头安装在所述喷洗调节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外侧箱壁上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过滤箱和过滤网之间设有吸附层。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能够对工程车辆起到良好的清洗效果,并且节约水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盛水箱;2.上护栏;3.承载板;4.喷洗挡板;5.喷洗水泵;6.喷洗头;7.喷洗操作室;71.喷洗窗;72.喷洗台;8.喷洗调节架;9.循环过滤箱;10.过滤网;11.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建筑工地车辆清洗装置,包括洗车架机构、喷洗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

所述的洗车架机构用于承载需要清洗的车辆,它包括盛水箱1、上护栏2和承载板3。所述盛水箱1设置在地面一下,以减小地面占用空间。承载板3安装在盛水箱1的上端,在车辆清洗过程中用于承载车辆。承载板3内设有多个承载梁与地面形成支撑,以提高承载板3的承载力;承载板3上设有多个漏水孔,漏水孔与所述的下方盛水箱1连通。所述上护栏2安装在所述承载板3的上端左右两侧,上护栏2主要用于引导车辆在承载板3上的停靠位置,防止车辆与所述的喷洗机构相撞。上护栏2上设有多个引导闪烁灯,在夜间对车辆起到引导作用。

所述的喷洗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护栏2的两侧,喷洗机构包括喷洗挡板4、喷洗水泵5、喷洗头6、喷洗操作室7和喷洗调节架8。所述喷洗挡板4设置在所述承载板3的两侧,用于阻挡洗车过程中水流喷到装置的外部。所述喷洗操作室7设置在喷洗挡板4的外侧,喷洗工人处于喷洗操作室7内操作喷洗工作,喷洗操作室7通过喷洗窗71与所述的喷洗挡板4连通,喷洗窗71处设有喷洗台72。所述的喷洗调节架8安装在所述喷洗台72上,喷洗调节架8包括喷洗调节底架和喷洗调节上架;喷洗调节底架的下部通过轴承与喷洗台72可转动的连接,喷洗调节上架与喷洗调节底架的上部铰接。所述喷洗头6安装在所述喷洗调节上架上,喷洗头6的水体输入端与所述喷洗水泵5的水体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喷洗水泵5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过滤机构连通。

循环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盛水箱1内侧的上部,用于将冲洗车辆后的水进行过滤;它包括循环过滤箱9、过滤网10和吸附层11。所述循环过滤箱9的箱壁上设有多个过滤网孔,所述过滤网10设置在过滤箱的外侧箱壁上并与过滤孔连通。所述吸附层11设置在所述循环过滤箱9和过滤网10之间,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杂物;吸附层11优选采用活性炭层。所述循环过滤箱9内通过供水管与所述喷洗水泵5的进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工程车辆起到良好的清洗效果,并且节约水源。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