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807发布日期:2018-12-21 18:5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驾驶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内后视镜是驾驶员观察汽车后方的重要部件之一,为了较好地观察汽车后方的情况,车内后视镜需要与驾驶员的眼部呈一定的角度,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时常改变坐姿,坐姿改变后,车内后视镜的角度就需要随之发生改变。

汽车驾驶需要后视镜,但现有的后视镜如需调节时需要把手抬到后视镜进行调节,容易使车辆发生偏移,不调节又影响驾驶,从而造成后视镜调节不方便的现象,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后视镜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具备自动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后视镜如需调节时需要把手抬到后视镜进行调节,容易使车辆发生偏移,不调节又影响驾驶,从而造成后视镜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传动箱的左侧设置有倒车镜,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柱,所述传动箱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的左侧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和传动箱,所述第一传动板顶部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远离第一传动板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板,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的顶部贯穿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滑柱与第二传动板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箱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柱,所述第三滑柱的顶部贯穿第三传动板与传动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柱与第三传动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板,所述第四传动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与第一滑柱滑动连接,所述倒车镜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正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五传动板,所述第五传动板顶部的右侧与第一传动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正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左侧的背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的左侧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螺纹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固定板和倒车镜。

优选的,所述第三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与传动箱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与传动箱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传动板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传动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柱的表面套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第二传动板的底部且与第二滑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箱、竖板、倒车镜、电机、转盘、第一滑柱、第一固定块、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第三传动板、第二滑柱、第三滑柱、第四传动板、第一滑槽、固定板、第二固定块、第五传动板、第三固定块、伸缩杆和第四固定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后视镜如需调节时需要把手抬到后视镜进行调节,容易使车辆发生偏移,不调节又影响驾驶,从而造成后视镜调节不方便的问题,该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具备自动调节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后视镜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的设置,能够使固定板与倒车镜连接的更加牢固,增强倒车镜的稳定性,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三传动板出现回不到位的情况,增加了倒车镜的复位能力,通过第二滑槽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第一传动板移动时的稳定性,增强了调节的精准度,通过挡圈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第二传动板和第三传动板出现下滑现象,增加了传动的稳定性,避免调节角度时出现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箱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箱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传动箱、2竖板、3倒车镜、4电机、5转盘、6第一滑柱、7第一固定块、8第一传动板、9第二传动板、10第三传动板、11第二滑柱、12第三滑柱、13第四传动板、14第一滑槽、15固定板、16第二固定块、17第五传动板、18第三固定块、19伸缩杆、20第四固定块、21螺杆、22弹簧、23第二滑槽、24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包括传动箱1,传动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2,传动箱1的左侧设置有倒车镜3,传动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转盘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柱6,传动箱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板8,第一传动板8的左侧依次贯穿第一固定块7和传动箱1,第一固定块7的内部与传动箱1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传动板8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23,第二滑槽23与第一传动板8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槽23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第一传动板8移动时的稳定性,增强了调节的精准度,第一传动板8顶部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板9,第二传动板9远离第一传动板8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板10,传动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柱11,第二滑柱11的顶部贯穿第二传动板9,第二滑柱11与第二传动板9滑动连接,第二滑柱11的表面套设有挡圈24,挡圈24位于第二传动板9的底部且与第二滑柱11固定连接,通过挡圈24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第二传动板9和第三传动板10出现下滑现象,增加了传动的稳定性,避免调节角度时出现卡死现象,传动箱1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电机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柱12,第三滑柱12的顶部贯穿第三传动板10与传动箱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滑柱12与第三传动板10活动连接,第三传动板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左侧与传动箱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通过弹簧22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三传动板10出现回不到位的情况,增加了倒车镜3的复位能力,第三传动板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板13,第四传动板1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的内部与第一滑柱6滑动连接,倒车镜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螺杆21,螺杆21的螺纹端依次螺纹连接有固定板15和倒车镜3,通过螺杆21的设置,能够使固定板15与倒车镜3连接的更加牢固,增强倒车镜3的稳定性,固定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6的正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五传动板17,第五传动板17顶部的右侧与第一传动板8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五传动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8,第三固定块18的正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左侧的背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四固定块20,第四固定块20的左侧与固定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转盘5转动,转盘5带动第一滑柱6转动,第一滑柱6带动第四传动板13摆动,第四传动板13带动第三传动板10摆动,第三传动板10带动第二传动板9摆动,第二传动板9带动第一传动板8左右移动,第一传动板8带动第五传动板17左右移动,第五传动板17带动第二固定块16和固定板15左右移动,达到该车内后视镜左右调节的效果,同时启动伸缩杆19,伸缩杆19带动固定板15上下移动,达到该车内后视镜上下调节的效果,通过以上结构操作,达到了该车内后视镜具备自动调节的优点,该车内后视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该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车内后视镜,通过设置传动箱1、竖板2、倒车镜3、电机4、转盘5、第一滑柱6、第一固定块7、第一传动板8、第二传动板9、第三传动板10、第二滑柱11、第三滑柱12、第四传动板13、第一滑槽14、固定板15、第二固定块16、第五传动板17、第三固定块18、伸缩杆19和第四固定块2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后视镜如需调节时需要把手抬到后视镜进行调节,容易使车辆发生偏移,不调节又影响驾驶,从而造成后视镜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