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082发布日期:2019-06-26 01:0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停放于露天环境中的汽车,不仅会遭受风吹日晒,还有可能会遭受冰雹以及其他重物的袭击,这对车体外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也即是会给车主带来财产损失。

为了避免汽车被雨淋和日晒,车主会选择给汽车套上车衣。但是现有的车衣为单层结构,单薄的车衣不具备防止重物袭击的功能,且不能将汽车全部覆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能够将汽车全覆盖,而且能够防止重物砸伤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包括下防护体和翻转连接在下防护体上的上防护体,所述上防护体和下防护体围合成容纳汽车的空腔,所述下防护体和上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下防护体包括防护底和设置在防护底上的防护身,所述防护身和上防护体均为双层充气结构,所述防护身的充气层和上防护体的充气层连通,所述上防护体或者防护身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防护身和上防护体均由两层材料叠加制成,两层所述材料之间留有储存空腔的空隙,在使用时,首先将上防护体翻转打开,并将汽车驶入下防护体内,然后将上防护体复位遮盖汽车,通过封闭机构将上防护体和下防护体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将汽车包覆在空腔中,最后通过充气泵将充气层中充满气体,使得上防护体和下防护体膨胀。

进一步,所述充气口内还设置有防止气体泄露的单向阀。单向阀的开启方向为从外向内开启。

进一步,所述封闭机构为拉链,所述上防护体通过所述拉链打开空腔。拉链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上防护体上对应所述拉链的位置设置有防水条,所述防水条覆盖所述拉链。防止车顶的水流从拉链处渗入空腔中。

进一步,所述上防护体和防护身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下防护体采用耐磨材料制成。所述耐磨材料为帆布、涤纶或者尼龙,防止被车轮压坏。

进一步,所述下防护体的外侧对应车头的位置还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车固定在坚固的构造物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为尼龙绳。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不仅能够防雨和防晒,设置的充气层还能够防止冰雹或者其他物体的撞击,给汽车提供更加周全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上防护体1,下防护体2,拉链3,固定装置4,充气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全封闭式充气防水装置,包括下防护体2和翻转连接在下防护体2上的上防护体1,所述上防护体1和下防护体2围合成容纳汽车的空腔,所述下防护体2和上防护体1之间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下防护体2包括防护底和设置在防护底上的防护身,所述防护身和上防护体1均为双层充气结构,所述防护身的充气层和上防护体1的充气层连通,所述上防护体1或者防护身上设置有充气口5。所述防护身和上防护体1均由两层材料叠加制成,两层所述材料之间留有储存空腔的空隙,在使用时,首先将上防护体1翻转打开,并将汽车驶入下防护体2内,然后将上防护体1复位遮盖汽车,通过封闭机构将上防护体1和下防护体2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将汽车包覆在空腔中,最后通过充气泵将充气层中充满气体,使得上防护体1和下防护体2膨胀。

所述充气口5内还设置有防止气体泄露的单向阀。单向阀的开启方向为从外向内开启。

所述封闭机构为拉链3,所述上防护体1通过所述拉链3打开空腔。拉链3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上防护体1上对应所述拉链3的位置设置有防水条,所述防水条覆盖所述拉链3。防止车顶的水流从拉链3处渗入空腔中。

所述上防护体1和防护身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所述下防护体2采用耐磨材料制成。所述耐磨材料为帆布、涤纶或者尼龙,防止被车轮压坏。

所述下防护体2的外侧对应车头的位置还设置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用于将车固定在坚固的构造物上。

所述固定装置4为尼龙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