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及其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1667发布日期:2019-03-13 23:3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及其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车辆天窗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以及包括该引导装置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众多车辆的车顶上都安装有车辆天窗,并同时配备卷阳帘机构以改善乘车和驾驶舒适性。卷阳帘机构通常设置于天窗的后框架上,主要包括由收卷装置卷绕的帘布和引导装置,其中,从收卷装置展开的帘布经由引导装置进入天窗的导轨并沿导轨移动。图1至图4示意性示出了一种现有卷阳帘机构,该方案中引导装置10布置在与导轨30的交界处,卷绕在卷轴11上的帘布20经由引导表面进入导轨30。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进入导轨30的帘布20沿宽度方向可大致分为三个区段21、22、23,并与引导装置10的引导表面相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与帘布20的三个区段21、22、23分别接触的三个引导区域12、13、14通过模塑成型来形成,由于在引导装置的成型工序中,模具分模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分型线,在分模后,分型线通常为不良线段,如果分型线处于引导区域则往往会在与帘布接触时产生噪音。例如采用上下分模方式时,分型线尤其形成在引导区域14处,在帘布运动过程中容易与帘布中心区段(即,区段23)刮擦并产生噪音。或者,当采用前后(沿导轨方向)分模方式时,如图4所示的,在分离表面15上沿引导区域12、13、14分布的分型线L易于与帘布接触。因此,在引导装置成型之后,通常需要人工对分型线部分进行打磨,而这种人工打磨在大批量生产时显著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并且质量是不可控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以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帘布移动而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设计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能够使帘布顺畅地进入导轨,并有效减少帘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引导主体和引导辅助体,所述引导主体具有水平引导帘布的第一引导平面、第二引导平面,第一引导平面和第二引导平面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并通过第三引导面过渡,所述引导辅助体布置于所述引导主体和导轨之间,并连接至引导主体以避免帘布接触引导主体上的分型线,其中,所述引导辅助体具有大致对应第一引导平面、第二引导平面和第三引导面并沿导轨方向延伸的第一辅助引导平面、第二辅助引导平面和第三辅助引导面。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辅助体还具有从第二辅助引导平面沿竖直方向突伸形成的第四辅助引导面。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辅助体与所述引导主体通过平面贴合,以使得第一引导平面、第二引导平面和第三引导面分别与第一辅助引导平面、第二辅助引导平面和第三辅助引导面平滑过渡。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主体和所述引导辅助体通过卡接接合,所述引导主体的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或凸柱,所述引导辅助体的连接面上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凸柱或卡槽,并且连接之后,第一引导平面、第二引导平面和第三引导面分别与第一辅助引导平面、第二辅助引导平面和第三辅助引导面平滑过渡。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主体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引导辅助体的第一辅助引导平面的下方。

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引导辅助体的第四辅助引导面被设置为远离所述第三辅助引导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包括由收卷装置卷绕的帘布和引导装置,从收卷装置展开的帘布经由引导装置进入天窗的导轨并沿导轨移动,其中,所述引导装置根据上述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来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通过提供单独的引导辅助体,并将其连接至引导主体以使得两者的引导面平滑过渡,保证了帘布顺畅进入导轨,避免帘布接触引导主体上的分型线,有效解决了帘布运动过程中与引导装置接触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可靠、成本效益等优点,无需对现有引导装置本身的结构大幅改动,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方式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现有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及帘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及导轨的示意图;

图3与图2类似,示出了去除帘布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天窗卷阳帘机构的引导装置及帘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装置的引导主体的示意图;

图7是与图6所示引导主体配合的引导辅助体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引导主体与图7所示引导辅助体接合后的示意图;

图9是将帘布运行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顶部、底部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需要改进现有引导装置的引导型面,将形成在引导区域中的分型线转移至不与帘布接触的位置,由此在帘布来回移动时避免引导型面中的例如不良尖角与帘布刮擦,进而避免产生噪音。同时,为了不对现有引导装置的结构造成过多的改动,本实用新型有利地提供一单独的分离部件,通过该分离部件将引导主体的引导型面延展至导轨,避免帘布与引导主体的分型线以及较易产生噪音的引导型面接触。

图5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引导装置100,该引导装置主要包括引导主体110和引导辅助体120。首先参见图6,示出了引导主体110,该引导主体具有水平引导帘布的第一引导平面111、第二引导平面112,其中,第一引导平面111和第二引导平面112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并通过第三引导面113过渡,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引导面113成型为弧形面。结合图7,示出了引导辅助体120,其中,引导辅助体120布置于引导主体110和导轨30之间,并连接至引导主体110,如图8所示的。引导辅助体120具有大致对应第一引导平面111、第二引导平面112和第三引导面113并沿导轨方向延伸的第一辅助引导平面121、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和第三辅助引导面123。

应理解的是,为了使帘布平稳顺畅地经由引导主体110和引导辅助体120而进入导轨,第一引导平面111、第二引导平面112和第三引导面113应当分别与第一辅助引导平面121、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和第三辅助引导面123平滑过渡。换句话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114、115、116由引导辅助体120的相应连接面覆盖,从而引导主体110由于前后分模而形成并分布在连接面114、115、116上的分型线不会对帘布的引导造成影响,在帘布的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帘布刮擦分型线而导致的噪音。

为此,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辅助体120能够与引导主体110通过平面贴合,也就是说,如图6和图7所示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114、115、116分别与引导辅助体120的连接面125、126、127贴合。所谓的“贴合”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焊接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引导主体110和引导辅助体120能够通过卡接接合。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或凸柱,相对应地,引导辅助体120的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或卡槽。如图6和图7所示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导主体110在连接面114、116上分别成型有卡槽117、118,相应地,引导辅助体120在其连接面125、127上分别成型有凸柱128、129。此外,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115和引导辅助体120的连接面126可彼此贴靠,或者可采用上述的贴合方式,当然亦可通过卡接的方式接合。至少两个卡接部位能够获得较为均匀的保持连接力,增加引导主体和引导辅助体两者装配的稳固性。有利地是,凸柱与卡槽配合连接之后,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114、116与引导辅助体120的连接面125、127之间彼此贴靠而无缝隙。以上述方式,同样保证了第一引导平面111、第二引导平面112和第三引导面113分别与第一辅助引导平面121、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和第三辅助引导面123平滑过渡,能够有效获得帘布的平稳运行以及减少帘布运动过程中的噪音。

进一步来说,如图7所示,引导辅助体120还具有从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沿竖直方向突伸形成的第四辅助引导面124,以避免或减少帘布至少与第二引导平面112和/或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的接触,尤其是与分型线L1的接触。该第四辅助引导面124可略微突出于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并且可选地被形成为平面。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四辅助引导面124可被设置为远离第三辅助引导面123,如图7所示的。第四辅助引导面124有利地防止帘布接触可能具有不良线段的第二引导平面112和/或第二辅助引导面122,避免或减少帘布运行产生的噪音。此外,虽然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中引导辅助体120的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和第四辅助引导面124在整个引导型面上并未占据较大的功能区域,应能理解的是,第二辅助引导平面122和第四辅助引导面124亦可根据需要成型为具有较大的功能区域。

为了对引导辅助体120提供良好支撑并保证连接稳固,引导主体上还可设有支撑板,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板119从引导主体110的连接面114沿导轨方向水平延伸出,从而能够支撑于引导辅助体120的第一辅助引导平面121的下方。

由此,在引导主体110成型阶段分模后,借助于引导辅助体120,引导帘布进入导轨的路径上没有导致刮擦帘布的不良线段,确保了帘布顺畅而无噪音地沿导轨运行。

这里应当理解的是,图5至图9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装置的可选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其仅为示意而非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亦可采取其他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