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9673发布日期:2019-07-27 11:1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能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装置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追尾碰撞发生时,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在惯性力和接触力的作用下,当软组织承受的荷载超过极限后,将会导致颈部伤害的产生,鞭打伤害是由加速度引起的机械能传递给颈部所产生的;在典型的追尾碰撞中,最初人体的头部和颈部保持自然状态,颈椎呈现一定的弯曲;当车辆受到向前加速度时,乘员躯干会受到来自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头部和颈部发生移动,颈椎伸直;接下来头部相对座椅继续向后移动,上颈椎做弯曲运动,下颈椎相对于人体躯干做伸张运动,此时的头颈形态呈S形,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颈椎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这个方向的运动是由于骨盆的移动及脊柱伸直动作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最后阶段整个颈椎处于伸张状态呈C形,若加速度过大,汽车座椅的头枕就会对乘客颈部造成鞭打伤害,甚至死亡。

目前车型上使用的座椅主要是通过降低座椅靠背硬度、头枕刚度优化及头枕杆强度优化来降低车辆追尾所造成乘员的挥鞭伤害,然而当追尾事故发生时,目前的座椅,虽然对造成挥鞭伤害的部件进行了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保护作用,但保护效果不明显,追尾发生时乘员仍会受到较大伤害,因此,传统的座椅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装置及汽车座椅,其能够降低追尾所造成的挥鞭伤害。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其应用于汽车座椅中,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导向柱、连接件和吸能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吸能柱,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吸能柱的一端,

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切削块,所述切削块的切削方向与导向柱的轴向一致;

所述吸能柱呈中空结构,所述吸能柱上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贯穿所述吸能柱,且所述长条孔的开孔方向与吸能柱的轴向一致;

所述切削块通过导向柱的轴向受力能切断所述连接件,并穿过所述长条孔撑开所述吸能柱。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吸能柱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开孔方向与导向柱的径向一致,所述切削块径向贯穿所述导向柱上,且在远离所述吸能柱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邻,所述切削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开孔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柱上开设有缺口及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缺口位于吸能柱上靠近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且所述缺口与所述长条孔连通,所述导向柱和吸能柱通过连接件在所述通孔和安装孔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孔对称设置于所述吸能柱上,所述缺口与所述长条孔相对应,所述缺口呈倒锥形结构,所述切削块的两端分别对应架设于所述缺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切削块呈长条块状结构,所述切削块包括主体和切削头,所述切削头自所述主体的一侧向外收缩成倒锥形结构,所述切削块的主体容置于所述缺口中,所述切削头对准所述长条孔。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切削块的主体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吸能柱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尼龙插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座板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的多个吸能装置,所述座板与所述第一背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背板位于所述第一背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多个吸能装置等间隔分布与所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座椅计成一种可溃缩吸能防止挥鞭伤的座椅装置,当车辆追尾事故时,来自座椅向前的剧烈冲击导致座椅的乘员相对座椅向后急速运动,此时,分布在座椅靠背后面的9个溃缩吸能装置就会发挥作用,吸收人体背部后移的大部分能量,减少人体伤害,将大幅度降低挥鞭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吸能装置,当发生车辆追尾碰撞时,当座椅在受到人体后背的挤压时,尼龙插销会被切断,此时过盈切削块会沿着长条孔进行摩擦撕裂吸能,双层座椅靠背与人体背部接触的部分,被人体背部推动可溃缩吸能装置发挥作用,吸收大部分能量,缓解追尾造成的人体伤害,将大大降低追尾所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吸能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切削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背板,2-第二背板,3-吸能装置,4-座板,31-导向柱,311-通孔,32-切削块,321-主体,322-切削头,323-台阶,33-吸能柱,331-长条孔,332-缺口,333-安装孔,3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吸能装置,其应用于汽车座椅中,所述吸能装置3包括导向柱31、连接件34和吸能柱33,所述导向柱31的一端伸入所述吸能柱33,并通过连接件34固定于所述吸能柱33的一端。

所述导向柱31上设置有切削块32,所述切削块32的切削方向与导向柱31的轴向一致;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吸能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吸能柱33呈中空结构,所述吸能柱33上开设有长条孔331,所述长条孔331贯穿所述吸能柱33,且所述长条孔331的开孔方向与吸能柱33的轴向一致;所述切削块32通过导向柱31的轴向受力能切断所述连接件34,所述切削块32切断所述连接件34后,通过导向柱31的轴向受力能够穿过所述长条孔331撑开所述吸能柱33。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31靠近所述吸能柱33的一端开设有通孔311,所述通孔311的开孔方向与导向柱31的径向一致,所述切削块32径向贯穿所述导向柱31上,且在远离所述吸能柱33的一端与所述通孔311相邻,所述切削块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孔311的开孔方向垂直。

所述吸能柱33上开设有缺口332及与所述通孔311对应的安装孔333,所述缺口332位于吸能柱33上靠近所述导向柱31的一端,且所述缺口332与所述长条孔331连通,所述导向柱31和吸能柱33通过连接件34在所述通孔311和安装孔333处固定连接。

所述长条孔331对称设置于所述吸能柱33上,所述缺口332与所述长条孔331相对应,所述缺口332呈倒锥形结构,所述切削块32的两端分别对应架设于所述缺口332中。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能装置的切削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主视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切削块32呈长条块状结构,所述切削块32包括主体321和切削头322,所述切削头322自所述主体321的一侧向外收缩成倒锥形结构,所述切削块32的主体321容置于所述缺口332中,所述切削头322对准所述长条孔331的轴向中心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321与切削头322的相邻处还设置有台阶323,通过该台阶323作用可使得切削块32架设在缺口332中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长条孔331的宽度小于所述切削块32的主体321厚度。

所述导向柱31与所述吸能柱33过盈配合,当导向柱31轴向受力向吸能柱33中运动时,导向柱31与吸能柱33会产生摩擦,从而防止导向柱31向吸能柱33中运动过快导致吸能柱吸能效果不好。

所述连接件34为圆柱形尼龙插销。优选地,该尼龙插销为可断式尼龙插销。

实施例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座板4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1和第二背板2之间的多个吸能装置3,所述座板4与所述第一背板1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背板2位于所述第一背板1靠近所述座板4的一侧。所述吸能装置3包括导向柱31、连接件34和吸能柱33,所述导向柱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背板1,另一端伸入所述吸能柱33,并通过连接件34固定于所述吸能柱33的一端,所述吸能柱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背板2固定连接。

其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吸能效果,多个吸能装置3等间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背板1和第二背板2之间。优选地,所述吸能装置3为9个,该9个吸能装置3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背板1和第二背板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吸能装置的吸能原理如下:在吸能装置未受到物体撞击时,所述导向柱的轴向无受力或受力较小,较小的力不会对汽车座椅座板上的乘员产生伤害,且所述导向柱不会在轴向发生运动,此时,所述切削块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缺口内。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乘员躯干会受到来自座椅第二背板向前的推力,头部相对靠背向后移动,当第二背板收到人体后背的挤压时,导向柱轴向受力,当该轴向力能够足够导致导向柱向伸入吸能柱的方向摩擦运动时,所述切削头切断所述连接件,当所述切削块切断所述连接件后,在导向柱的轴向继续受力作用下,所述导向柱继续向吸能柱中运动,同时,切削块的两端分别对应卡合于长条孔中,随着导向柱继续向吸能柱中运动,所述切削块能够穿过所述长条孔撑开所述吸能柱,使得吸能柱沿长条孔裂开,吸收大部分因撞击产生的能量,从而缓解汽车追尾时,对座椅上的乘员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座椅计成一种可溃缩吸能防止挥鞭伤的座椅装置,当车辆追尾事故时,来自座椅向前的剧烈冲击导致座椅的乘员相对座椅向后急速运动,此时,分布在座椅靠背后面的9个溃缩吸能装置就会发挥作用,吸收人体背部后移的大部分能量,减少人体伤害,将大幅度降低挥鞭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吸能装置,当发生车辆追尾碰撞时,当座椅在受到人体后背的挤压时,尼龙插销会被切断,此时过盈切削块会沿着长条孔进行摩擦撕裂吸能,双层座椅靠背与人体背部接触的部分,被人体背部推动可溃缩吸能装置发挥作用,吸收大部分能量,缓解追尾造成的人体伤害,将大大降低追尾所造成的伤害。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