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探测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988发布日期:2019-05-17 19:5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盲区探测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以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区探测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威胁乘坐者及他人安全的很多要素,因此最近车辆正在向着不仅是便利性而且提高其安全性发展。

由于车辆两侧后视镜的观察范围是有限的,车辆斜后方一般是外后视镜的盲区。如果有车辆驶入盲区而此时本车做出切线操作,则有可能出现两车相撞的事故,如果在高速上发生这种事故将非常危险。

盲区探测系统是通过传感器识别出汽车盲区内是否有车辆闯入,从而给驾驶员提供预警。目前市面的盲区监测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探头及摄像头,但超声波探头与摄像头的检测反应迟钝,效率较低,因此,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盲区探测传感装置,具有响应快、检测精度高的效果,并且安装简单、体积小、全天候表现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盲区探测传感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探测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盖设于所述开口的壳盖,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安装于壳盖中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电磁波传感器,所述壳盖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用于保持电磁波传感器与壳盖的间距的限位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探测组件的电路板以及电磁波传感器实现对车辆盲区的探测,电磁波传感器所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在77-81GHz范围之间,可以穿透塑料,则将探测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中,再由支撑组件安装在车辆的保险杠上以进行检测,此外,通过壳盖内的限位结构以限定电磁波传感器与壳盖之间的间距,以确保电磁波传感器达到最佳性能;与超声波探头、摄像头相比,基于电磁波盲区监测的雷达更能克服恶劣天气、夜晚等场景的影响;本探测传感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安装的场合范围广泛。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导波管,所述导波管围合于所述电磁波传感器的四周。

通过上述方案,导波管可以引导电磁波的探测角度及范围,从而缩小检测范围,以达到增强检测精度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磁波传感器包括两个天线,所述导波管覆盖在电磁波传感器的外部分隔成两个区域,两个所述天线分别对应位于导波管的两个区域所覆盖的电磁波传感器中。

通过上述方案,导波管减小电磁波的探测角度及范围,以达到增强检测精度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波管包括塑料主体以及覆盖于塑料主体外表面的金属镀层。

通过上述方案,导波管采用“塑料材质+表面电镀导电金属”的工艺制成,比传统的使用铜等金属材料,具有尺寸精度高、装配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盖内且朝电路板方向延伸的若干支撑骨,所述支撑骨远离壳盖的一端与电路板相抵。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支撑骨可以限定电磁波传感器到壳盖的距离,则可通过调整支撑骨的长度来调节电磁波传感器到壳盖的距离,以确保探测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位于电磁波传感器远离壳盖的一侧注入胶水,所述电磁波传感器的侧边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密封圈。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壳体中注入胶水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并且密封圈可避免胶水进入到电路板与壳盖之间的腔体以造成对探测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盖包括面盖和用于实现壳盖与壳体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面盖与固定支架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方案,面盖与固定支架一体设置,可减少进入到面盖正上方的泥水,以避免泥水粘附在面盖上对电磁波的检测造成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面盖远离壳体的一端形成安装部,其端面设有用于通过胶粘的方式将该盲区探测传感装置安装于车辆预设位置处的粘贴固定面。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粘贴固定面可将本探测传感装置安装在车辆的预设位置上,操作便捷。

进一步设置:所述粘贴固定面上设有若干通槽。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粘贴固定面上设置通槽可以增加粘贴固定面的柔软度,从而使本探测传感装置的安装适应于不同环境下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与壳盖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外壁的楔形块,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面盖与固定支架连接的一侧且朝远离面盖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供楔形块插入并卡接的限位孔。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壳体上的楔形块插入到壳盖的连接块的限位孔中并卡接,以实现壳体与壳盖的连接固定,同时采用楔形块方便用户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导向块,所述壳盖的内壁上设有供导向块插入配合的导向槽。

通过上述方案,在连接壳体与壳盖时,壳体上的导向块插入到壳盖上的导向槽中,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壳体与壳盖的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电磁波传感器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同时加以导波管,可以缩小检测范围,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安装的场合范围广泛,并且与超声波探头、摄像头相比,基于电磁波盲区监测的雷达更能克服恶劣天气、夜晚等场景的影响;

2.通过在壳体中注入胶水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并且密封圈可避免胶水进入到电路板与壳盖之间的腔体以造成对探测性能的影响;

3.通过在粘贴固定面上设置通槽可以增加粘贴固定面的柔软度,从而使探测装置的安装适应于不同环境下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中,1、探测组件;11、电路板;12、电磁波传感器;13、导波管;2、支撑组件;21、壳体;211、导向块;212、支撑杆;22、壳盖;221、面盖;222、固定支架;223、支撑骨;23、连接件;231、连接块;232、限位孔;233、楔形块;24、安装部;241、粘贴固定面;242、粘贴件;243、通槽;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区探测传感装置,适用安装于汽车尾部的保险杠上,用于探测并反馈车辆后视镜盲区的路况信息。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盲区探测传感装置包括探测组件1以及用于将探测组件1安装在车辆保险杠上的支撑组件2。

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壳体21和壳盖22,壳体21和壳盖2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件23,并且,壳盖22包括面盖221和用于实现壳盖22和壳体21连接的固定支架222,面盖221和固定支架222一体成型。

所述连接件23包括设置在面盖221与固定支架222连接的一侧且朝远离面盖221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块231,连接块231上设置有限位孔232,连接件2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外壁上的楔形块233,楔形块233的楔形面朝远离壳盖22且远离壳体21的方向倾斜。

壳盖22、壳体21以及连接块231均采用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当壳体21的楔形块233卡接在壳盖22的限位孔232中时,壳盖22与壳体21之间紧密连接,随后采用激光熔接工艺将壳体21和壳盖22熔接固定并密封,以防止液体从壳盖22与壳体2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盖22中。

所述壳体21的外壁还设有沿壳体2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块211,壳盖22的固定支架222的内壁设有供导向块211插入以限制壳盖22移动方向的导向槽(图中未示意)。

所述壳体2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沿壳体2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12,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12设置有八根,并且壳体21的断面为矩形,在壳体21的每个内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根支撑杆212。

所述探测组件1包括安装在壳体21中的电路板11,电路板11上连接有电磁波传感器12,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11采用PCB板,电磁波传感器12为芯片式毫米波传感器,电路板11上还连接有围合于毫米波传感器四周的导波管13,导波管13的断面为矩形,毫米波传感器包括两个天线(图中未示意),并且导波管13覆盖于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外部分隔成两个区域,两个天线分别对应位于导波管13的两个区域所覆盖的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中,从而缩小电磁波的探测角度及范围,以达到增强检测效率的目的。

所述导波管13用于控制毫米波传感器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探测角度和范围,导波管13包括塑料主体(图中未示意)以及覆盖于塑料主体外表面金属镀层(图中未示意),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塑料主体表面电镀导电雾铬制得导波管13。

参见图3和图4,壳盖22与电路板11之间设有用于保持电磁波传感器12与壳盖22的间距的限位结构,即通过限位结构以限定面盖221与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的距离,限位结构为设置在面盖221内壁且朝电路板11的方向延伸的若干支撑骨223,并且支撑骨223垂直于面盖221,支撑骨223远离面盖221的一端与电路板11相抵,则电路板11到面盖221的距离等于支撑骨223的长度,为一确定值,从而确定面盖221与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之间的距离,此外,可通过改变支撑骨223的长度来改变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到面盖221的距离。

参见图2,壳体21位于电路板11远离壳盖22的一侧空间内注入胶水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并且为了防止胶水进入到电路板11与壳盖22之间的空间,电路板11的侧边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密封圈3,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3为橡胶圈,密封圈3的断面呈L型,且电路板11与密封圈3的内侧面相贴,电路板11通过密封圈3架设在壳体21的支撑杆212上。

面盖221远离壳体21的一端形成安装部24,安装部24的端面设有用于通过胶粘的方式将探测传感装置安装于车辆预设位置处的粘贴固定面241,粘贴固定面241上还粘贴有粘贴件242,本实施例中的粘贴件242为“回”型3M胶,并且粘贴固定面241上开设有若干增强粘贴固定面241的柔软度的通槽243。

具体工作过程:

在车辆的保险杠上安装盲区探测传感装置时,可先将毫米波传感器以及导波管13均通过引脚焊接在电路板11上,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位于电路板11与导波管13之间,随后将电路板11装入壳盖22中,并使壳盖22中的支撑骨223与电路板11相抵,之后将密封圈3套接在电路板11的周边,然后将壳体21与壳盖22进行组装,通过将壳体21外壁的导向块211插入到固定支架222内壁的导向槽中,并沿着导向块211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壳盖22逐渐将壳体21盖合,当壳盖22与壳体21紧密连接时,壳体21的楔形块233卡接在连接块231的限位孔232中,以实现壳体21与壳盖22的连接,同时采用激光熔接工艺将壳体21和壳盖22熔接并密封;最后在壳体21位于电路板11远离面盖221的一侧注入胶水,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套接在电路板11周边的密封圈3,可以防止壳体21内的胶水流入到电路板11与壳盖22之间的腔体影响探测组件1的探测性能。

盲区探测传感装置运用毫米波应用技术,采用毫米波传感器对车辆盲区进行探测,毫米波传感器所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在77-81GHz范围之间,可以穿透塑料外壳,则可将探测组件1通过支撑组件2粘贴在保险杠,以更好地进行检测。

电路板11上安装的导波管13可引导电磁波的探测角度及范围,缩小检测范围,以达到增强检测精度的目的,并且在导波管13的每个矩形区域中均设置天线,可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导波管13采用“塑料材质+表面电镀导电雾铬”的工艺制成,比传统的使用铜等金属材料,具有尺寸精度高、装配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此外,通过壳盖22内侧的支撑骨223可限定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到壳盖22的距离,从而使探测传感装置达到最佳性能,并且可通过调整支撑骨223的长度以调整毫米波传感器的芯片到壳盖22的距离,提高探测组件1的适用性。

面盖221的粘贴固定面241通过“回”型3M胶粘贴在保险杠上,“回”型3M胶呈围合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泥水进入并沾附在面盖221上,以避免泥水对盲区探测传感装置的探测性能的影响。

面盖221的粘贴固定面241设置的通槽243,可以增强粘贴固定面241的柔软度,以使盲区探测传感装置适应于不同车辆保险杠的弧面的安装。

市面上普遍的电磁波传感器的体积很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安装的场合范围广泛,并且与超声波探头、摄像头相比,基于电磁波盲区监测的雷达更能克服恶劣天气、夜晚等场景的影响,可实现全天候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