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驾驶提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7776发布日期:2019-07-31 20:0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安全驾驶提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提醒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安全驾驶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大型车辆随处可见,而这些随处可见的大型车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安全隐患。由于大型车辆车身较大且结构复杂,因此大型车辆都存在驾驶员视线无法观察到的区域,这片区域就是“汽车驾驶盲区”。由于该区域驾驶员无法观察到,因此驾驶盲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发生剐蹭事故,重则车毁人亡。

货车A柱的右下方和前下方是主要的盲区,日常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右转,该盲区存在行人或者车辆,这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目前的并没有车辆上安装检测和提醒装置,以实时提醒司在车辆驾驶盲区内存在事故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装置,实现实时检测车辆驾驶盲区的安全情况,针对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安全驾驶提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安全驾驶提醒装置,包括车辆信息采集单元、雷达单元、报警单元以及主控芯片U9,其中,所述雷达单元安装于车辆的盲区,所述车辆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启动和运行数据;所述雷达单元,用于检测车辆盲区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形成检测信号;所述主控芯片U9,用于根据车辆启动和运行数据以及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提醒;所述报警单元,用于输出报警信号以作提醒。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车辆信息采集单元包括六轴传感器模块、启动检测模块以及OBD数据获取模块。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六轴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芯片U10,所述传感器的型号为ICM-20689。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启动检测模块包括车辆的启动器连接的三极管 Q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OBD数据获取模块包括收发芯片U6以及保护二极管D9,所述收发芯片U6与所述主控芯片U9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D9的一端与所述收发芯片U6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D9的另一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收发芯片U6的两个端脚通过滤波电阻R64、R65 连接,所述滤波电阻R64与所述滤波电阻R65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48,所述滤波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雷达单元通过接口芯片U1与所述主控芯片U9 连接,所述接口芯片U1的端脚上连接有一端接地的保护二极管D1、D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报警单元包括三极管Q2、TR1、发光二极管D2 以及MOS管Q1,其中,所述MOS管Q1与所述主控芯片U9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三极管TR1以及所述MOS管Q1连接,所述三极管TR1 与所述三极管Q2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与设有的蜂鸣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U8,所述存储器U8与所述主控芯片U9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控芯片U9的型号为STM32F105RCT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辆的盲区安装雷达单元,利用雷达单元检测盲区内是否有障碍物,结合OBD数据获取模块以及六轴传感器模块实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风险则通过报警单元进行声光报警,实时提醒司机,且可在车辆起步或行驶过程中检测到某个方位的盲区内有物体,提示司机应该注意某个方位,以实现实时检测车辆驾驶盲区的安全情况,针对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驾驶提醒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主控芯片U9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六轴传感器模块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启动检测模块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OBD数据获取模块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芯片U1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单元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U8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单元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驾驶提醒装置,可以运用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实现实时检测车辆驾驶盲区的安全情况,针对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该安全驾驶提醒装置,包括车辆信息采集单元1、雷达单元2、报警单元3以及主控芯片U9,其中,雷达单元2安装于车辆的盲区,车辆信息采集单元1,用于采集车辆启动和运行数据;雷达单元2,用于检测车辆盲区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形成检测信号;主控芯片U9,用于根据车辆启动和运行数据以及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报警单元3进行报警提醒;报警单元3,用于输出报警信号以作提醒。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车辆信息采集单元1包括六轴传感器模块11、启动检测模块12以及OBD数据获取模块13。

通过OBD数据获取模块13采集车辆数据、六轴传感器模块11以及启动检测模块12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通过雷达单元2的毫米波雷达监测盲区的危险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体,并且能够由报警单元3输出声光或语音提醒司机注意的方位。具体地,OBD数据获取模块13采集OBD车况数据,检测车辆的起步状态以及行驶状态,通过六轴传感器模块11和/或启动检测模块12检测车辆的转向状态,由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车辆行驶速度来判断车辆接近障碍物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报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主控芯片U9的型号为STM32F105RCT6;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上述的主控芯片U9的还可以为STM32F105系列的芯片。

上述主控芯片U9的端脚还连接有振荡器Y1,该振荡器Y1的两端还连接有电阻R74,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61、C62,利用振荡器Y1提供时钟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4,该电源单元4分别为车辆信息采集单元1、雷达单元2、报警单元3以及主控芯片U9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的六轴传感器模块11包括传感器芯片 U10,所述传感器的型号为ICM-20689。

传感器芯片U10的VLOGIC端脚与电源单元4通过电阻R78连接,且电阻 R78的一端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72,上述的传感器芯片U10的REGOUT端脚通过滤波电容C73接地,传感器芯片U10的FSYNC端脚以及AD 端脚接地,传感器芯片U10的SDA端脚与SCL端脚与主控芯片U9连接,且传感器芯片U10的SDA端脚与SCL端脚分别通过R76和R77与电源单元4连接;传感器芯片U10的VDD端脚与电源单元4通过电感L4连接,且电感L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74、C75。传感器芯片U10的INT端脚与车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启动检测模块12包括车辆的启动器连接的三极管Q3,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主控芯片U9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与车辆的启动器连接,且三极管Q3的基极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8;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3与电源单元 4连接,当启动检测模块12检测到启动器启动,或者转向灯点亮时,产生信号通过三极管Q3传输至主控芯片U9,以作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的OBD数据获取模块13包括收发芯片 U6以及保护二极管D9,收发芯片U6与主控芯片U9连接,保护二极管D9的一端与所述收发芯片U6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D9的另一端接地。收发芯片U6 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行驶的速度、油门流量等OBD(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数据,将OBD数据传输至主控芯片U9,以作分析。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收发芯片U6的两个端脚通过滤波电阻R64、R65连接,滤波电阻R64与所述滤波电阻R65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48,所述滤波电容C48 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收发芯片U6的型号包括但不局限于TJA1042T/3。

上述的收发芯片U6的VIO端脚以及VCC端脚与电源单元4连接,且VIO 端脚与电源单元4之间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44,VCC端脚与电源单元4之间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45以及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46。收发芯片U6的STB端脚通过电阻R67接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的雷达单元2通过接口芯片U1与所述主控芯片U9连接,所述接口芯片U1的端脚上连接有一端接地的保护二极管D1、 D3。

如图9所示,该雷达单元2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其中一部分安装在车辆的前下方,而一部分可安装在车辆的车头与车身交界处的左边;以形成对盲区的情况具备检测的作用。货车周围存在车头前方盲区、右侧盲区、左侧盲区、后侧盲区、右侧A柱盲区、左侧A柱盲区,其中事故率最高的区域为车头周围的右前侧盲区,当然,还可以将雷达单元2放置在车辆的其他盲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接口芯片U1的型号包括但不局限于 SP3232EEY-L/TR。

上述的接口芯片U1的T1IN、R1OUT、T2IN、R2OUT端脚分别与主控芯片U9连接,接口芯片U1的C1+端脚和C1-端脚通过电容C2连接,接口芯片 U1的C2+端脚和C2-端脚通过电容C4连接;接口芯片U1的VCC端脚与电源单元4之间通过电阻R1连接,且接口芯片U1的VCC端脚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1连接,接口芯片U1的V+端脚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3 连接,接口芯片U1的V-端脚还连接有一端接地的滤波电容C5连接.

通过雷达单元2发射出雷达信号,以检测其前面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形成检测信号,再经接口芯片U1传输至主控芯片U9作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报警单元3包括三极管Q2、TR1、发光二极管D2以及MOS管Q1,其中,所述MOS管Q1与主控芯片U9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三极管TR1以及所述MOS管Q1连接,所述三极管TR1 与所述三极管Q2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与设有的蜂鸣器连接。

当主控芯片U9分析出有危险情况时,则驱动MOS管Q1导通,进而使得发光二极管D2点亮,主控芯片U9也驱动三极管TR1以及三极管Q2导通,使得蜂鸣器工作,从光和声两方面提醒驾驶员,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另外,上述的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发光二极管D2连接,且MOS管Q1的栅极与三极管TR1的集电极连接,MOS 管Q1的漏极与主控芯片U9连接,上述的三极管TR1的发射极与电源单元4连接,三极管TR1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2与电源单元4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而三极管TR1的基极还通过滤波电容C10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 的基极与蜂鸣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U8,所述存储器U8 与所述主控芯片U9连接,该存储器U8与电源单元4连接,且存储器U8与电源单元4之间还通过滤波电容C58以及C59接地,该存储器U8的型号包括但不局限于MB85RS16,该存储器U8用于保存参数信息和报警记录。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装置还包括有网络单元,该网络单元用于负责数据的传输,可将检测的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以作实时监控,上述的网络单元具体为2/3/4G。

在车辆行驶状态为起步、直行或转向时,前方的雷达单元2发射的毫米波雷达监测前方盲区的危险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体,如果有障碍物则测量其与车辆的方位角与距离值,并进一步通过OBD数据获取模块13采集车辆的速度、档位数据,获得向前的速度,由距离、方位和速度判断车辆接近障碍物的时间,如果时间小于设定的阈值则会声光提醒司机注意前方。

在车辆行驶状态向右转弯时,则监测右侧方盲区危险区域,由六轴传感器模块11的姿态运算判断车辆向右转弯、或由转向信号线多方位分析车辆向右转弯时,右侧方的雷达单元2发射的毫米波雷达开始监测右侧方盲区的危险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体,如果有障碍物则测量其与车辆的方位角与距离值,并通过OBD数据获取模块13采集车辆的速度,由距离、方位和速度判断车辆接近障碍物的时间,如果时间小于设定的阈值则会声光提醒司机注意右侧方。进而有效提醒司机注意盲区危险。

上述的安全驾驶提醒装置,通过在车辆的盲区安装雷达单元2,利用雷达单元2检测盲区内是否有障碍物,结合OBD数据获取模块13以及六轴传感器模块11实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并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风险则通过报警单元3进行声光报警,实时提醒司机,且可在车辆起步或行驶过程中检测到某个方位的盲区内有物体,提示司机应该注意某个方位,以实现实时检测车辆驾驶盲区的安全情况,针对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及时提醒,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