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9350发布日期:2019-10-08 18:5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油耗、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应用于汽车上的混合动力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增程器和TM系统。增程器是指由发动机、发电机、电机控制器及相关线束组成的电力辅助系统总成。增程式混合动力作为传统动力与纯电动力之间的过渡技术,结构简单、技术难度低,较其它结构技术壁垒少、发动机工作于高效区,减排节油效果明显、降低动力电池容量,不依赖充电设施,更符合“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大趋势;但是目前电机系列化生产,发动机缸体与电机定子连接关系不匹配,经常出现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接盘的两侧分别加工有定位销孔一和定位销孔二,并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上的对应位置处也加工有发动机定位销孔和电机定子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一和定位销二将转接盘的两侧分别于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位配合连接,通过在中间设置转接盘,保证电机定子与发动机缸体的连接关系稳定,连接误差最小,不会出现工作状态的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包括转接盘,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通过所述转接盘连接,所述转接盘盘体内部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上加工有异型孔,所述转接盘的一侧端面上加工有若干组定位销孔一,发动机缸体与所述转接盘相对的一侧端面的对应位置处也加工有对应数量的发动机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一内设置有一组定位销一,所述定位销一将所述发动机缸体与转接盘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盘的另一侧端面上加工有若干组定位销孔二,所述电机定子的对应位置处加工有对应数量的电机定子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二内设置有定位销二,所述定位销二将所述转接盘与所述电机定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盘上还设置有止口,所述止口与电机上的止口槽相匹配;在转接盘上加工止口,对电机定子安装到转接盘上起到导向和粗定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盘与发动机缸体和电机之间均通过涂胶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盘上还加工有若干组螺纹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接盘的两侧分别加工有定位销孔一和定位销孔二,并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上的对应位置处也加工有发动机定位销孔和电机定子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一和定位销二将转接盘的两侧分别于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位配合连接,通过在中间设置转接盘,保证电机定子与发动机缸体的连接关系稳定,连接误差最小,不会出现工作状态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进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进油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接盘;2-定位销孔;3-定位销二;5-第一进油槽;6-第二进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增程器用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的过渡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盘1,发动机缸体和电机定子通过所述转接盘1连接,所述转接盘1盘体内部设置有挡油板11,所述挡油板11上加工有异型孔12,所述转接盘1 的一侧端面上加工有若干组定位销孔一2,发动机缸体与所述转接盘相对的一侧端面的对应位置处也加工有对应数量的发动机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一2内设置有一组定位销一,所述定位销一将所述发动机缸体与转接盘1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盘1的另一侧端面上加工有若干组定位销孔二3,所述电机定子的对应位置处加工有对应数量的电机定子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二3内设置有定位销二,所述定位销二将所述转接盘与所述电机定子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孔二3还与加工在转接盘内部的两组第一脱销润滑槽31连通,两组所述第一脱销润滑槽31均与一组第一进油槽5连通,所述第一进油槽5的进油口设置在所述转接盘1的侧端面,所述定位销孔一2还与加工在转接盘内部的两组脱销润滑槽二 21连通,所述2均与一组第二进油槽6连通,所述第二进油槽6的进油口设置在所述转接盘1的侧端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油槽5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槽6的进油口以转接盘1的中心线为中线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转接盘1上还设置有止口,所述止口与电机上的止口槽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转接盘1与发动机缸体和电机之间均通过涂胶密封。

具体的,所述转接盘1上还加工有若干组螺纹连接孔13。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