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动力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2741发布日期:2019-12-20 19:2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动力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结构简单、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消费者的青睐。而纯电动汽车为获得较大的续驶里程,需要更大的电量,从而使电池包质量较大,以致承载电池包的下箱体也需要承受极大的重量。

现有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一般设计为多下横梁结构,而这种多下横梁结构欠缺对扭曲变形的抵抗性,从而降低下箱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多横梁结构设计因欠缺对扭曲变形的抵抗性以致下箱体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可靠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包括:托盘,用于放置电池模组;以及下加强支架,包括沿所述下箱体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下横梁和沿所述下箱体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下纵梁,多个所述下横梁沿所述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托盘的下表面,并且从所述托盘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下纵梁包括第一下纵梁,所述第一下纵梁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下表面和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从所述托盘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下纵梁包括两个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二下纵梁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侧边缘,所述第二下纵梁设置在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下纵梁连接于所述托盘,所述下横梁的末端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下纵梁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下纵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下纵梁与所述托盘围成第五腔体。

可选地,所述下箱体设置有位于所述托盘侧方的多个第一吊耳和位于所述托盘端部的第二吊耳,所述下横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吊耳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吊耳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梁。

可选择地,对应的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一下纵梁不共线,所述第一下纵梁的所述端部向内或向外折弯以到达所述第二吊耳。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下纵梁之间在两端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托盘围成第四腔体;以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梁设置有第四加强肋,所述第四加强肋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托盘围成第一腔体;以及/或者,所述下横梁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下纵梁包括与所述下横梁重叠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下横梁围成第二腔体,和/或,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下纵梁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下横梁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托盘围成第三腔体,和/或,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所述第三加强肋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下箱体还包括上加强支架,所述上加强支架包括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上横梁和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上纵梁,多个所述上横梁沿所述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横梁之间连接有一所述上纵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设置有电池模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下横梁的正上方对应布置有所述上横梁。

可选地,所述上横梁与所述托盘之间围成第六腔体,和/或,所述上纵梁与所述托盘之间围成第七腔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中,通过在托盘的下表面设置下加强支架,来提高托盘整体的强度,其中,下纵梁的设置有益于提高托盘对扭曲变形的抵抗能力,下横梁有益于提高托盘的支撑强度,因此,通过这种构造,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具有足够的抵抗外力而保持形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具有与所述下箱体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下箱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下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下加强支架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的下加强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托盘,11-下表面,12-上表面,21-下横梁,221-第一下纵梁,222-第二下纵梁,231-第一连接梁,232-第二连接梁,31-第一吊耳,32-第二吊耳,41-上横梁,42-上纵梁,51-第一腔体,52-第二腔体,53-第三腔体,54-第四腔体,55-第五腔体,56-第六腔体,57-第七腔体,61-第一加强肋,62-第二加强肋,63-第三加强肋,64-第四加强肋,71-第一部分,7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辆坐标系中的“上、下”,也对应于重力方向上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的轮廓而言的“内、外”;另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另外,在本公开中所用到的数量词“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下箱体,图1至图7中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参考图1、图2和图5中所示,所述下箱体包括:托盘1,用于放置电池模组;以及下加强支架,包括沿所述下箱体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下横梁21和沿所述下箱体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下纵梁,多个所述下横梁21沿所述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托盘1的下表面11,并且从所述托盘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中,通过在托盘1的下表面设置下加强支架,来提高托盘1整体的强度,其中,下纵梁的设置有益于提高托盘1对扭曲变形的抵抗能力,下横梁有益于提高托盘1的支撑强度,因此,通过这种构造,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具有足够的抵抗外力而保持形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纵梁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参考图2、图6和图7所示,下纵梁包括第一下纵梁221,第一下纵梁221设置在下横梁21的下方并且与托盘1的下表面11和下横梁21连接,且第一下纵梁221从托盘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由此,通过第一下纵梁221,能够增大托盘1沿纵向方向的强度。

在图2、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下纵梁221的数量为两个,但第一下纵梁221的数量并不局限为两个,在其它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是三个或四个甚至更多个,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为了增大托盘1纵向边缘的强度,以提高抗变形能力,下纵梁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下纵梁222。第二下纵梁222设置在托盘1的侧边缘,同时连接于托盘1;且第二下纵梁222设置在所述下横梁21与托盘1的下表面11之间,所述第二下纵梁222连接于所述托盘1,所述下横梁21的末端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下纵梁222的下表面,例如,上方焊接于下表面11,下方焊接于下横梁21的末端部分,以承载来自动力电池包的纵向作用力。其中,由于第二下纵梁222设置在托盘1的侧边缘,因此,第一下纵梁221设置在两个第二下纵梁222之间。

为了将动力电池包悬挂到车身上,下箱体设置有位于所述托盘1侧方的多个第一吊耳31和位于所述托盘1端部的第二吊耳32,通过且第一吊耳31和第二吊耳32能够将动力电池包安装到车身上。其中,为保证下箱体受力均衡,第一吊耳31可以成对设置,每对第一吊耳沿所述下横梁21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分布。由于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第二吊耳32可以只布置在托盘1的一端,并且其数量为两个,参考图6和图7所示。为了增大吊装结构的强度,提高承载能力,避免托盘1因其上所承载的电池模组的重量过大而在吊装情况下产生扭曲变形,下横梁21的末端部分的端部可以与第一吊耳31连接,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一端的端部可以与第二吊耳32连接。

其中,存在这样一个情况,第二吊耳32与第一下纵梁22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为了保证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一端的端部能够与第二吊耳32相连接,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一端可以弯折以朝向第二吊耳32所在的位置延伸从而到达第二吊耳32,例如图6和图7中的实施例所示,两个第一下纵梁221(具体为图中的上部分)可以构造为沿纵向中轴线对称的八字形结构。为了保证八字形结构的弯曲强度,同时为了更好的固定第一下纵梁221,相邻的两个第一下纵梁22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梁231。此外,对于第一吊耳31来说,可以固定在第二下纵梁222上,同时与下横梁21的端部连接,以保证吊装强度。对于第二吊耳32来说,可以固定在位于托盘1端部的下横梁21上,同时与第一下纵梁221的对应端部连接,以保证吊装强度。

在托盘1的周向设置一圈加强结构,也有益于提高托盘1抵抗吊装变形的能力。为此,参考图2、图6和图7中所示,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梁231连接,而第一下纵梁221与其外侧的第二下纵梁222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梁232连接,例如,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梁232与第二下纵梁222的第一端的端部连接。在第一下纵梁221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二端的端部可以连接于一下横梁21,该下横梁21与两侧的第二下纵梁222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由此,由该下横梁21、两个第二下纵梁222、两个第二连接梁232、两个第一下纵梁221的端部(对应于图6中的上端部分、图7中的下端部分)及其中间连接的第一连接梁231,可以围成“口”字形的加强结构,从而加强托盘1的整个周向的强度。另外,在第一下纵梁221的第二端,可以在两个第一下纵梁221之间设置另一第一连接梁231,该第一连接梁231可以与托盘1连接,例如焊接,从而增大第一下纵梁221与托盘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增大第一下纵梁221的抗扭强度。

其中,为了增大下加强支架的强度和增大下加强支架对托盘1的强度的增强程度,可以对下横梁21自身、下横梁21与托盘1之间的连接、下纵梁自身以及下纵梁与托盘1之间的连接进行构造。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下横梁21与托盘1之间围成第一腔体51以增大下横梁21的强度。为了提高下横梁21自身的可靠性和抗扭转性能,下横梁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加强肋61。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获得所述第一加强肋61。可选地,第一加强肋61可以沿横向方向沿伸。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第一下纵梁221包括与所述下横梁21重叠的第一部分71,第一部分71与下横梁21围成第二腔体52以增大第一下纵梁221与下横梁21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强度。为了提高第一下纵梁221的可靠性和抗扭转性能,第一部分71可以设置有第二加强肋62。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获得所述第二加强肋62。可选地,第二加强肋62可以沿横向方向沿伸,与第一加强肋61的加强作用相辅相成。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下纵梁221还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下横梁21之间的第二部分72,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二部分72与托盘1围成第三腔体53以增大托盘1的强度。为了提高第一下纵梁221的可靠性和抗扭转性能,第二部分72可以设置有第三加强肋63。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获得所述第三加强肋63。可选地,第三加强肋63可以沿纵向方向延伸。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加强肋63在对应于上述弯折部分的第二部分72中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72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认为其大致沿纵向方向延伸,如图6和图7中所示。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大第一连接梁231对托盘1的加强强度,第一连接梁231与托盘1之间可以围成第四腔体54,参考图4所示。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梁231自身的可靠性和抗扭转性能,第一连接梁231上可以设置有第四加强肋64。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工艺获得所述第四加强肋64。可选地,第四加强肋64可以沿横向方向沿伸,即与第一连接梁231自身的延伸方向一致。

同样地,第二下纵梁222与所述托盘1可以围成第五腔体55;第二连接梁232与托盘1之间可以围成腔体(未示出)。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托盘1的横向方向的承载力,下箱体还可以包括上加强支架,参考图1和图5所示,上加强支架可以包括沿所述横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上横梁41和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上纵梁42。多个上横梁41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托盘1的上表面12,相邻的两个上横梁41之间连接有一上纵梁42以加强上横梁41之间的刚度,且上横梁41和下横梁21均设置有电池模组安装孔以方便电池模组的安装。其中,上纵梁42沿托盘1的侧边缘布置,与下方的第二下纵梁222一起,使得托盘1的周向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扭曲变形。

其中,下加强支架的下横梁21的正上方对应布置有上加强支架的上横梁41,以在上方和下方同时对下箱体的横向强度进行加强。为保证下加强支架与托盘之间1相互贴合,位于下箱体两端的下横梁21的端部可以跟随托盘拐角处的走向而弯折,以与对应的上纵梁42对接。

另外,与下横梁21类似,上横梁41与托盘1之间可以围成第六腔体56以增大托盘1的强度,参考图4所示。与下纵梁类似,上纵梁42与托盘1之间可以围成第七腔体57,参考图3所示。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下横梁21、第一下纵梁221、第二下纵梁222、上横梁41以及上纵梁42的数量。对于下加强支架来说,可以构造为由多个下横梁21、多个第一下纵梁221以及两个第二下纵梁222组成的紧密连接的网格结构,该网格结构与托盘1的底部相连接,从而实现对托盘1全方位的支撑和加强,保证托盘1横向和纵向的强度,避免扭曲变形,加强抵抗撞击或震动的强度。此外,这也可以避免多余材料的使用,有益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此外,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加强支架中的各处连接、下加强支架中的各处连接以及上下加强支架与托盘1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而每个梁在接触部分冲压形状都相互贴合,以保证焊接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具有与所述下箱体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