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3922发布日期:2020-03-06 08:1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涉及对支承安全带的固定器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安装有用于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坐者的安全带装置。作为这样的安全带装置,存在三点式安全带装置。三点式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具备:肩部安全带,其由安装于车身的固定器支承,并束缚乘坐者的肩、胸以及腰;和腰部安全带,其与肩部安全带连续地形成,并束缚乘坐者的腰。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支承肩部安全带的固定器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此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带织带(webbing)与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的安全带(seatbelt)同义。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安装有固定器的移动部件(22)能够沿车辆上下方向滑动地安装于导轨(12),该导轨(12)固定于车身。而且,设置于移动部件(22)的锁销(34)基于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插入至导轨(12)的凹部(20)。由此,锁销(34)与凹部(20)卡合,而限制移动部件(22)相对于导轨(12)的移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设置有用于解除锁销(34)与凹部(20)的卡合的操作框(42)。在操作框(42)形成有与从锁销(34)伸出的伸出部(34a)抵接并倾斜的操作面(42a)。因此,若滑动操作框(42),则延伸突出部(34a)被引导至操作面(42a),由此锁销(34)从凹部(20)被抽出。由此,锁销(34)与凹部(20)的卡合解除,而移动部件(22)相对于滑动导轨(12)的移动限制解除,因此能够使移动部件(22)相对于导轨(12)向上下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19481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若由于侧面碰撞等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则基于锁销的惯性力来克服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从凹部抽出锁销,从而可能解除锁销与凹部的卡合。若锁销与凹部的卡合解除,则移动部件(22)可能相对于导轨(12)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时,能够抑制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移动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一侧面所涉及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为对支承安全带的固定器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其中具备:导轨,其固定于车身,并形成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卡止凹部;移动部件,其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导轨,并安装有固定器;锁销,其以能够沿相对于卡止凹部的插拔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移动部件;施力部件,其朝锁销相对于卡止凹部的插入方向对锁销进行施力;解除销,其从锁销沿与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操作部件,其能够滑动地安装于移动部件,操作部件具有:解除倾斜面,其通过操作部件被滑动,从而向锁销相对于卡止凹部的拔出方向引导解除销;和解除阻止面,其在操作部件被滑动之前的滑动前状态下,阻止锁销从卡止凹部被抽出。

在该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锁销基于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插入至卡止凹部,由此锁销与卡止凹部卡合,从而限制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的移动。而且,若滑动操作部件,则解除倾斜面引导解除销,而从卡止凹部抽出锁销。由此,锁销与卡止凹部的卡合解除,从而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因此,能够使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移动。而且,在操作部件形成有解除阻止面,该解除阻止面在滑动前状态下阻止锁销从卡止凹部被抽出。因此,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时,抑制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移动。

解除阻止面也可以位于相对于解除销的与导轨相反的一侧。在该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解除阻止面位于相对于解除销的与导轨相反的一侧。因此,即使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时,由于惯性力锁销从卡止凹部被抽出,也能够通过解除销与解除阻止面抵接,从而进一步抑制锁销从卡止凹部被抽出。

解除阻止面也可以沿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该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解除阻止面沿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而解除销与解除阻止面抵接时,抑制操作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锁销动卡止凹部被抽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时,抑制移动部件相对于导轨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车辆的内部的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操作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附图中,用“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中的上方,用“in”表示车宽方向中的内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1为搭载于车辆100,并对支承安全带101的固定器102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装置。安全带101为束缚乘坐者的肩、胸以及腰的肩部安全带,固定器102为支承肩部安全带的肩部固定器。

如图1~图7所示,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1具备:导轨2、移动部件3、缓冲板4、锁销5、支架6、第一施力部件7、解除销8、操作部件9以及第二施力部件10。

导轨2为固定于车身的部件。对于固定导轨2的车身的位置,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2固定于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103(中心立柱)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导轨2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条板状。

在导轨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固定于立柱103的上侧固定部21和下侧固定部22。而且,在上侧固定部21和下侧固定部22中,导轨2以上侧固定部21配置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并且下侧固定部22配置于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的方式固定于立柱103。上侧固定部21和下侧固定部22相对于立柱103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螺栓紧固来进行。在固定导轨2的立柱103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微微弯曲的情况下,导轨2也沿着立柱103的弯曲形状微微弯曲地形成。此外,将导轨2的正反面中的立柱103侧的面称为外表面23,将与立柱103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内表面24。

在导轨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一对轨道部25、25。所谓导轨2的宽度方向是指与导轨2的长边方向正交且在导轨2固定到车身时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一对轨道部25、25沿着导轨2的长边方向(车辆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位于一对轨道部25、25之间的导轨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个卡止凹部26。第一方向d1为调节固定器102的位置的方向,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对轨道部25、25的延伸方向。卡止凹部26的上侧固定部21侧的部分形成为从外表面23侧向内表面24侧倾斜的倾斜面,卡止凹部26的下侧固定部22侧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状。此外,卡止凹部26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和构造,只要从朝向导轨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凹陷即可。例如,卡止凹部26可以为贯通导轨2的孔,也可以为不贯通导轨2的凹处。另外,对于卡止凹部26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三个。

移动部件3为能够沿第一方向d1滑动地安装于导轨2并供固定器102安装的部件。第一方向d1如上所述为调节固定器102的位置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对轨道部25、25的延伸方向。移动部件3配置于导轨2的内表面24侧。移动部件3由金属部件形成为矩形板状。

在移动部件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一对滑动部31、31。所谓移动部件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是指与导轨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导轨2固定于车身时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一对滑动部31、31形成为相互对置的u字状,并分别能够滑动地插入至一对轨道部25、25。因此,对于移动部件3而言,一对滑动部31、31被引导至一对轨道部25、25,由此能够相对于导轨2沿第一方向d1(一对轨道部25、25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位于一对滑动部31、31之间的移动部件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固定器安装部32和贯通孔33。固定器安装部32为用于安装固定器102的部位。固定器安装部32例如形成为螺母状,能够使可旋转地保持固定器102的螺栓螺合。贯通孔33为供锁销5插入的孔。在移动部件3安装到导轨2的状态下,贯通孔33形成在多个卡止凹部26所排列的线上。

缓冲板4是作为导轨2与移动部件3之间的缓冲件而发挥功能的部件。缓冲板4配置于导轨2与移动部件3之间。缓冲板4由比导轨2和移动部件3柔软的(硬度低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矩形板状。在缓冲板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与移动部件3的一对滑动部31、31对应的一对滑动部41、41。一对滑动部41、41贯通孔形成为相互对置的u字状。而且,一对滑动部41、41贯通孔分别配置于一对滑动部31、31的内侧,并且供一对轨道部25、25能够滑动地插入。

锁销5为以能够沿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插拔方向d2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移动部件3的部件。锁销5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销状(杆状)。锁销5能够插入至移动部件3的贯通孔33,且能够插入至任意一个卡止凹部26。而且,对于锁销5而言,若插入至任意一个卡止凹部26,则与该卡止凹部26卡合,从而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

支架6为以能够相对于移动部件3沿插拔方向d2移动锁销5的方式设置的部件。支架6配置于移动部件3的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并固定于移动部件3。支架6相对于移动部件3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铆钉的铆接进行。

在支架6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锁销支承部61。所谓支架6的宽度方向与导轨2的宽度方向相同地,是指与导轨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锁销支承部61为以能够相对于移动部件3沿插拔方向移动锁销5的方式,沿锁销5的轴向滑动自如地支承锁销5的部位。锁销支承部61形成为筒状,锁销5的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插入至锁销支承部61。

在支架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一对滑动槽62、62。一对滑动槽62、62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操作部件9的槽,且向相互对置的方向开口。

第一施力部件7为沿锁销5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插入方向(导轨两侧)对锁销5施力的部件。所谓沿锁销5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插入方向对锁销5施力是指沿锁销5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插入方向按压锁销,即,向导轨两侧按压锁销5。作为第一施力部件7,例如能够使用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伸缩部件。在该情况下,第一施力部件7收纳在锁销支承部61内的锁销5的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而且,第一施力部件7沿锁销5的轴向即锁销5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插入方向对锁销5施力。由此,保持锁销5被插入至卡止凹部26而锁销5与卡止凹部26卡合的状态。

解除销8为从锁销5沿与锁销5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部件。解除销8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销状(杆状)。此外,解除销8可以与锁销5一体,也可以与锁销5分体。在解除销8与锁销5一体的情况下,解除销8成为锁销5的一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解除销8、8从锁销5延伸,且一对解除销8、8分别沿着与锁销5的轴向正交且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锁销5与一对解除销8、8成为t字状或十字状。此外,一对解除销8、8可以由另外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操作部件9为能够滑动地安装于移动部件3的部件。操作部件由金属部件形成。操作部件9形成为u字状以便避开锁销5。操作部件9具备:基部91,其沿操作部件9的宽度方向延伸;和一对侧壁部92、92,它们分别从基部91的两端平行地延伸。基部91为用于保证操作部件9的刚性并且连接一对侧壁部92、92的部位。一对侧壁部92、92为用于将插入至卡止凹部26的锁销5从卡止凹部26抽出的部位。

在一对侧壁部92、92形成有能够滑动地插入至支架6的一对滑动槽62、62的一对导轨93、93。而且,对于操作部件9而言,通过一对导轨93、93相对于一对滑动槽62、62滑动,从而能够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移动部件3滑动。

另外,在一对侧壁部92、92形成有供一对解除销8、8抵接的一对抵接面94、94。一对抵接面94、94为引导一对解除销8、8的面。此外,在后面将详细地叙述一对抵接面94、94。

如图1~图9所示,在一对抵接面94、94分别形成有解除倾斜面95、滑动限制面96以及解除阻止面97。

解除倾斜面95为滑动操作部件9被滑动,从而沿锁销5相对于卡止凹部26的拔出方向引导解除销8的引导面。解除倾斜面95为相对于操作部件9的滑动方向即第一方向d1,向远离导轨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如上述那样,锁销5通过第一施力部件7朝导轨两侧被施力。因此,通过向导轨两侧按压解除倾斜面95,从而解除销8位于解除倾斜面95的最低的位置(最接近导轨2的位置)。由此,成为锁销5插入至卡止凹部26而锁销5与卡止凹部26卡合的状态。而且,若从该状态,使操作部件9相对于支架6滑动,则解除销8被引导至解除倾斜面95向远离导轨2的方向移动,从而从卡止凹部26抽出锁销5。由此,锁销5与卡止凹部26的卡合被解除,而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因此,能够使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移动。

这里,将基于第一施力部件7的作用力使锁销5插入至卡止凹部26而锁销5与卡止凹部26卡合的状态且是使操作部件9滑动之前的状态称作滑动前状态。而且,将操作部件9的滑动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中的从滑动前状态使操作部件9滑动而从卡止凹部26抽出锁销5的方向称作操作方向d3。

滑动限制面96为通过与解除销8抵接从而限制操作部件9向与操作方向d3相反的方向滑动的引导面。滑动限制面96位于解除倾斜面95的与操作方向d3相反的一侧。滑动限制面96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只要能够限制操作部件9向与操作方向d3相反的方向滑动即可,例如能够设为与第一方向d1(操作方向d3)正交的方向的延伸的形状。滑动限制面96可以与解除倾斜面95连续地形成,但也可以与解除倾斜面95分离地形成。也可以在解除倾斜面95与滑动限制面96分离的情况下,在解除倾斜面95与滑动限制面96之间,例如形成沿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面。

解除阻止面97为在滑动前状态下阻止锁销5从卡止凹部26被抽出的引导面。在滑动前状态下,解除阻止面97位于相对于解除销8的与导轨2及移动部件3相反的一侧。因此,一对抵接面94、94通过解除倾斜面95、滑动限制面96以及解除阻止面97形成为j字状(u字状)。解除阻止面97在滑动前状态下,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只要能够阻止锁销5从卡止凹部26被抽出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解除阻止面97沿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对于解除阻止面97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而言,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也可以延伸至与解除倾斜面95对置的位置,只要不阻碍解除倾斜面95对解除销8的引导即可。解除阻止面97可以与滑动限制面96连续地形成,但也可以与滑动限制面96分离地形成。在滑动限制面96与解除阻止面97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滑动限制面96与解除阻止面97之间例如形成有沿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面。

如图1~图7所示,第二施力部件10为沿操作部件9相对于支架6的滑动方向即第一方向d1对操作部件9向与支架6分离的方向进行施力的部件。即,第二施力部件10对操作部件9向与操作方向d3相反的方向进行施力。由此,向操作部件9的滑动限制面96推压解除销8。因此,基于第一施力部件7和第二施力部件10的作用力,使操作部件9保持为滑动前状态。作为第二施力部件10,例如能够使用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伸缩部件。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中,利用第一施力部件7的作用力将锁销5插入至卡止凹部26,由此锁销5与卡止凹部26卡合,而限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而且,若滑动操作部件9,则通过解除倾斜面95引导解除销8,而从卡止凹部26抽出锁销5。由此,锁销5与卡止凹部26的卡合被解除,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因此,能够使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移动。即,能够对支承安全带101的固定器102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而且,在操作部件9形成有在滑动前状态下阻止锁销5从卡止凹部23被抽出的解除阻止面97。因此,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时,抑制移动部件3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

另外,解除阻止面97位于相对于解除销8的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因此,即使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锁销5由于惯性力而从卡止凹部26被抽出,也能够通过使解除销8与解除阻止面97抵接,从而进一步抑制从卡止凹部26抽出锁销5。

另外,解除阻止面97沿着与插拔方向d2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使解除销8与解除阻止面97抵接时,抑制操作部件9向第一方向d1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锁销5从卡止凹部26被抽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中,将抵接面的解除阻止面设为沿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面并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操作部件9a那样,将抵接面94a的解除阻止面97a形成为圆弧面或凹曲面。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操作部件9b那样,将抵接面94b的解除阻止面97b形成为随着朝向操作方向d3而向远离导轨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大的振动,使解除销8与解除阻止面97抵接时,抑制操作部件9向第一方向d1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中,将解除倾斜作为向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敞开的面来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操作部件9c那样,形成供解除销插入的狭缝94c,将该狭缝94c的导轨两侧的面作为解除倾斜面95。狭缝94c在操作部件9c的与导轨2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开口98c,解除销能够从该开口98c插入至狭缝94c。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器位置调节装置;2...导轨;21...上侧固定部;22...下侧固定部;23...外表面;24...内表面;25...轨道部;26...卡止凹部;3...移动部件;31...滑动部;32...固定器安装部;33...贯通孔;4...缓冲板;41...滑动部;5...锁销;6...支架;61...锁销支承部;62...滑动槽;7...第一施力部件(施力部件);8...解除销;9...操作部件;9a...操作部件;9b...操作部件;9c...操作部件;10...第二施力部件;91...基部;92...侧壁部;93...导轨;94...抵接面;94a...抵接面;94b...抵接面;94c...狭缝;95...解除倾斜面;96...滑动限制面;97...解除阻止面;97a...解除阻止面;97b...解除阻止面;98c...开口;100...车辆;101...安全带;102...固定器;103...立柱;d1...第一方向;d2...插拔方向;d3...操作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