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7106发布日期:2019-05-11 01:0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都知道每辆车都配备了空调系统,它可以保证我们在严寒酷暑都能有更好的开车环境。空调系统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指的就是从车外吸取空气,引导到空调系统进行加热或制冷后,从出风口吹出,向车内补充新鲜的空气,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内循环主要作用就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执行车内空气循环,较好的保持车内温度,且冬天暖车升温快,夏天开空调的时候降温也更快。

一般使用中,夏天启动后制冷用内循环,避免开设外循环时车外的热空气源源不断的流进车内,导致车内的温度难以降下来。但是,当车辆在车辆暴晒后,车内的温度要高于车外的温度很多,再保持执行内循环会使得降温速率减慢,现有技术中,汽车都是车主感知温度后认为执行内、外循环,并不能根据温度这一触发条件进行内外循环的自动切换,且,不管是高温还是低温都是一套执行体系,体系繁琐,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车辆暴晒后车内温度降温慢,降温效率低,长时间执行同一循环模式容易造成缺氧以及在温度适宜时扔执行相同的循环切换模式,浪费电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

判断所述车外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车外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高于预设温差,其中,所述温差为所述车内温度高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度值;

若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高于所述预设温差,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一开度阈值;

若所述车外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车外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若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

若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差,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判断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

若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二开度阈值,所述第二开度阈值小于第一开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判断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

若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三开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三开度阈值小于第二开度阈值。

优选的,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检测车外空气质量指数pm2.5;

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大于预设值,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内的温度;

第二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外的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外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判断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高于预设温差;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判断车外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高于所述预设温差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一开度阈值;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差,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判断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第四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且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二开度阈值,所述第二开度阈值小于第一开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判断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第五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三开度阈值,所述第三开度阈值小于第二开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外空气质量指数pm2.5;

第七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第六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以温度为比较条件,自动判断汽车需执行的内外循环切换标准,解决了降温效率低,容易造成车内含氧量低以及浪费电能的问题;

2)本发明中,在车内长时间执行内循环时,能够自动将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并通过控制外循环风门开度适当调节外循环出风量,在保证混入新风,提高车内含氧量的同时,能够避免车内温度下降或升高过快,降低电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暴晒后降温速率慢、长时间执行同一循环模式容易造成缺氧以及在温度适宜时扔执行相同的循环切换模式,浪费电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提高了降温速度,避免了车内含氧量低以及电量耗费快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汽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方法执行不同的两种汽车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具体的,该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包括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和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标准,所述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适用于户外温度过高时,如夏季,尤其是车辆被暴晒的场景中。所述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标准适用于户外温度过低的场景中,如冬季。

图1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

在获取车内温度时,可以实时检测车内的温度,也可以间隔第一时间阈值检测一次车内的温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车内温度可能变化比较缓慢,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间隔第一时间阈值检测一次车内温度,以便节省能源。第一时间阈值可以为10s、12s、15s等任意时间,根据需要设定,这里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获取车外温度时,可以在获取车内温度同一时间获取车外温度,也可以与获取车内温度的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阈值获取车外温度,该间隔时间可以在获取车内温度之前,也可以在获取车外温度之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2s、4s、6s等任意时间,根据需要设定。优选的,为提高后续步骤的温差判断过程,在该实施方案中,获取车外温度与获取车内温度同时进行。

s102、判断车外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

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一个预设值,其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优选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一个数值,优选为30℃。当车外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说明汽车处于高温环境中,需要对汽车进行降温。

若车外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汽车执行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执行步骤s104。若所述车外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执行步骤s200。所述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应用于户外温度过高,如夏季,尤其适用于车辆暴晒后的场景中。

s104、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高于预设温差,其中,所述温差为所述车内温度高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度值;

所述预设温差为车内温度高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度值,其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在这里,不做限定。优选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预设温差为一个数值,该预设温差优选为10℃,即在该实施方案中,判断车内的温度是否高于车外的温度10℃。

若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预设温差,结束。

若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高于预设温差,执行步骤s106。

s106、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一开度阈值;

当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高于预设温差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夏天车辆暴晒后,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很多,此时执行内循环,由于车内温度过高,导致汽车的制冷器负载增加,浪费电能,而且,由于温度过高,若想将温度降低到理想的温度,耗费时间较长,降温效率低。此时,如果车外的温度低于车内的温度,可以降低汽车制冷器的负载,节约电能,而且可以缩短温度由高温到理想温度的降温时间,更快的降低温度至理想温度,提高车内降温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度阈值为外循环风门的开度值,所述第一开度阈值可以为一个数值,也可以为一个范围值,优选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度阈值为一个范围值,优选为90%~100%。通过设置外循环风门的开度值为90%~100%可以尽可能多的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车内,利于温度变化。

进一步的,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之后,执行步骤s108。

s108、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

若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执行步骤s110。

s110、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夏天车辆暴晒后,在执行一段时间外循环后,车内温度有所下降,当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说明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此时相差不大,可以通过将外循环切换至内循环继续降温,由于车内是封闭的,此时选择内循环可以避免车外的温度对车内温度的降温影响。

进一步的,若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差,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包括:

s112、判断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若车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浓度阈值,继续判断。

若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执行步骤s114。

s114、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二开度阈值,所述第二开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开度阈值。

汽车长期开启内循环模式时,容易导致车内的二氧化碳量增加,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乘客呼吸不畅,因此,需要时刻关注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及时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当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由内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可以将外部的新鲜空气引入车内,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度阈值可以为一个数值,也可以为一个范围值,优选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开度阈值为一个范围值,优选为30%~45%。通过设置外循环风门的开度值为30%~45%可以将车外新鲜空气吸入车内,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可以避免车内温度改变过快,有效长时间保持车内温度缓慢变化,避免车内舒适度降低,降低用户体验,同时还可以节约电能。

s200、判断所述车外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一个预设值,其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优选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一个数值,优选为5℃。

若车外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说明汽车处于低温环境中,所述汽车执行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标准,返回步骤s112。

s112、判断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此时,若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执行步骤s202。

s202、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三开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三开度阈值小于第二开度阈值。

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度阈值优选为5%~15%,在冬季,开设汽车下,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往往相差很大,因此,为了避免外循环过程中外循环风门开度过大,导致车内温度降低过快,将第三开度阈值设置为5%~15%的开度,在保证车外新鲜空气引入车内,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同时,避免车内温度降低过快,降低乘客舒适度,同时减少电能的降低。

图2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述步骤:

s300、检测车外空气质量指数pm2.5;

s302、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s304、若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大于预设值,则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300-304可以在步骤s106之后与步骤s108-s110同时实施。对于本实施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上述实施例。

下面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该装置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在车内的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实施,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该车载控制装置执行不同的两种汽车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具体的,该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包括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和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标准,所述第一内外循环切换标准适用于户外温度过高时,如夏季,尤其是车辆被暴晒的场景中。所述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标准适用于户外温度过低的场景中,如冬季。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内外循环自适应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内的温度;

第二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外的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外温度是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判断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高于预设温差;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外温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高于所述预设温差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一开度阈值;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是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温差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差,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判断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第四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内温度与所述车外温度的温差不高于所述预设温且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二开度阈值,所述第二开度阈值小于第一开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之后判断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

第五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车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所述预设浓度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自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其中,外循环风门开度满足第三开度阈值,所述第三开度阈值小于第二开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外空气质量指数pm2.5;

第七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第六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值是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汽车的两种内外循环切换模式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内外循环切换模式,避免不必要的步骤的重复实施,增加系统的繁琐度的同时,浪费执行时间以及增加能源的消耗。例如,在执行第二内外循环切换模式标准时,由于不需要重复判断汽车的循环模式、重复获取车内外温度,节省执行步骤,简化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控制装置以温度为比较条件,自动判断汽车需执行的内外循环切换标准,解决了降温效率低,容易造成车内含氧量低以及浪费电能的问题,进一步的,在车内长时间执行内循环时,能够自动将汽车的循环模式切换只外循环,并通过控制外循环风门开度适当调节外循环出风量,在保证混入新风,提高车内含氧量的同时,能够避免车内温度下降或升高过快,降低电能的浪费。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