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0756发布日期:2019-09-11 23:1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各类应用在车内使用的频率逐渐上升,由于驾驶员可能在驾驶过程中频繁的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或查看手机信息,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的车载支架大都是重力支架和手动支架,再固定手机的同时还需要给手机插充电线,会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可以避免频繁的使用手机接打电话,降低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摸电路、蓝牙电路和mic电路,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触摸键,所述蓝牙电路与第一触摸电路、mic电路、fm调制电路以及手机的蓝牙连接,所述fm调制电路通过fm天线与车载fm收音机连接,所述车载fm收音机与车载音响连接,通过触摸第一触摸键来接听和挂断电话。

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夹紧和松开手机的电动夹紧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感应所述手机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并发送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接收所述检测电路发送的信号并控制所述电动夹紧机构夹紧手机。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触摸键,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二触摸电路,通过触摸第二触摸键使第二触摸电路产生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接收所述第二触摸电路的驱动信号并控制所述电动夹紧机构松开所述手机。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储能器,所述电储能器与所述电动夹紧机构电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所述电源用于给电路板和电动夹紧机构供电。

所述电动夹紧机构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左侧的左夹臂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右侧的右夹臂,所述电机驱动来调整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之间的距离。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左夹臂包括左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左夹紧部上的左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上设有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右夹臂包括右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右夹紧部上的右连接部,所述右连接部上设有与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托,且所述底托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底托包括承载部和设于所述承载部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钩,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上的齿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底托的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的穿孔,所述卡钩通过钩住第三齿条上的不同的齿来上下移动底托。

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柱,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出风口夹,所述出风口夹的一端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连接柱连接,所述出风口夹的另一端夹在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上。

本发明中当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手机突然来电,用户只要触摸第一触摸键就可以实现接听电话,通过mic电路实现声音输入,通过车载音响实现声音输出,通话完后,只需要再次触摸一下第一触摸键就可以挂断电话,相比现有的技术中的车载支架,省去了繁杂操作,方便了用户在驾驶过程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大大降低了驾驶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手机支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手机支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载手机支架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与左夹臂、右夹臂连接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托与安装板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的电路板2,壳体1包括面壳101、底壳102和设于面壳101上的装饰板103。

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摸电路202、蓝牙电路203、mic电路204,fm调制电路205和fm天线206,壳体上设有第一触摸键104。蓝牙电路203与第一触摸电路202、mic电路204、fm调制电路205以及手机上的蓝牙连接,fm调制电路205通过fm天线206与车载fm收音机4连接,车载fm收音机4与车载音响5连接,通过触摸第一触摸键104来接听和挂断电话。当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手机突然来电,用户只要触摸第一触摸键就可以实现接听电话,通过mic电路实现声音输入,通过车载音响实现声音输出,通话完后,只需要再次触摸一下第一触摸键就可以挂断电话,相比现有的技术中的车载支架,省去了繁杂操作,方便了用户在驾驶过程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大大降低了驾驶的安全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触摸键,还可以实现手机音乐的播放/暂停功能。

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夹紧和松开手机的电动夹紧机构6、设于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线圈105以及设于电路板2上的检测电路207和驱动电路208,检测电路207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05感应手机3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并发送信号,驱动电路208接收检测电路207发送的信号并控制电动夹紧机构6夹紧手机。

本实施例中,电动夹紧机构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机601、设于壳体左侧的左夹臂602以及设于壳体右侧的右夹臂603,电机601驱动来调整左夹臂602和右夹臂603之间的距离。

当将手机放置在左夹臂602和右夹臂603之间时,检测电路207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05感应到手机3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确定壳体上放置了手机,检测电路207发送信号给驱动电路208,驱动电路208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机601驱动,并带动左夹臂602和右夹臂603向内移动,从而夹紧智能手机,实现了手机的固定。

如图2和图4所示,电机60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604,左夹臂包括左夹紧部6021和设于左夹紧部6021上左连接部6022,左夹紧部6021与左连接部6022为垂直关系,左连接部6022上设有与齿轮604啮合的第一齿条6023。右夹臂包括右夹紧部6031和设于右夹紧部6031上右连接部6032,右夹紧部6031与右连接部6032为垂直关系,右连接部6032上设有与齿轮604啮合的第二齿条6033,第一齿条6023和第二齿条6033位于齿轮604的两侧。电机驱动带动第一齿条6023和第二齿条6033运动,进而带动左连接部6022和右连接部6032来调整左夹紧部6021和右夹紧部6031之间的距离。

左连接部6022上设有左滑槽6024,底壳的左侧设有左限位柱1021,左限位柱1021设于左滑槽6024内,左滑槽6024和左限位柱1021之间可进行相对移动,通过左滑槽6024和左限位柱1021的配合来限制左夹臂的移动距离。右连接部6032上设有右滑槽6034,底壳的右侧设有右限位柱1022,右限位柱1022设于右滑槽6034内,右滑槽6034和右限位柱1022之间可进行相对移动,通过右滑槽6034和右限位柱1022的配合来限制右夹臂的移动距离。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触摸键106,电路板2上还设有第二触摸电路209,通过触摸第二触摸键使第二触摸电路产生驱动信号,驱动电路接收第二触摸电路的驱动信号并控制电动夹紧机构松开手机。当用户想要取下手机时,用户只需要触摸第二触摸键,就可以使得电动夹紧机构松开手机,相比现有的技术中的车载支架,省去了繁杂操作,方便了用户在驾驶过程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大大降低了驾驶的安全问题。

本实施例中,电机为可断电自锁的步进电机,由于步进电机的自身的特性,在步进电机驱动左夹臂、右夹臂夹紧手机后,步进电机断电实现了自锁,即使遇到颠簸也能牢固的夹紧手机,降低了手机从该车载手机支架上掉落的风险。而且步进电机具有自锁功能,可以延长其寿命。

如图3所示,壳体内设有电源7,电源7用于给电路板和电动夹紧机构供电。壳体内还设有电储能器8,电储能器8与电动夹紧机构6电连接,电储能器8可以为电容或电池。电源断电时,通过电储能器能延长电动夹紧机构工作时间,实现电动夹紧机构的自动夹紧和松开,有利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安全使用。

如图2所示,壳体的底部设有底托9,且底托9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壳体的底部。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托包括承载部901和设于承载部901上的连接部902,承载部901与连接部902为垂直关系,连接部902上设有卡钩903。底壳上设有安装板107,安装板107上设有第三齿条1071,第三齿条1071上的齿从上至下排列,壳体上设有供底托的连接部902伸入壳体内的穿孔,卡钩903通过钩住第三齿条1071上的不同的齿来上下移动底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大小手机的固定,而且能更好的使得手机对准无线充电线圈,实现高效率的充电。

如图2所示,壳体内还设有电机盖板108、夹臂盖板109和承载板110,电机盖板108固定在底壳102上,电机601固定在电机盖板108上,且电机601的输出轴穿过电机盖板108与齿轮连接。夹臂盖板109盖住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无线充电线圈105安装在承载板110上,承载板110放置在夹臂盖板109上。

如图2所示,底壳102背面设有带外螺纹的连接柱1023,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出风口夹10,出风口夹10的一端安装有螺母11,螺母11与连接柱1023连接,出风口夹10的另一端夹在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上。

该车载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车载手机支架具有多个无线充电线圈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并控制多个无线充电线圈中充电效率高的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对手机充电。

本发明中,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检测电路、第二触摸电路和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触摸电路、mic电路、蓝牙电路、fm调制电路和fm天线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