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40775发布日期:2019-09-11 23:1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车辆控制领域的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人脸识别系统已有广泛应用,借助人脸识别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使用人识别、个性化定制、开闭锁等功能。现阶段用于汽车的人脸识别系统多用于身份识别,以实现开关、防盗等功能,与车内其他系统或部件关联较少,可实现功能单一。目前市场上汽车人脸识别系统仅在车内有一个信号接收源或识别器,无法实现在驾驶员进车前就完成人脸识别和状态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通过在车辆的b柱设置一个图像传感器来获取用户的脸部图像,根据脸部识别来配置该用户对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来配置车辆的各个部件;在用户进入车辆内后,通过设置于车内后视镜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车内后视镜的观测位置,通过设置于方向盘内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左侧车外后视镜和右侧车外后视镜,从而提高用户的具有良好的驾驶视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车辆的b柱设有一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驾驶员侧车门的开启信号;

响应于所述开启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一脸部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脸部图像识别获得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于一存储单元中提取与所述用户相关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所述驾驶环境配置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部件的初始状态数据;

向每一所述部件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初始状态数据配置对应的所述部件。

优选的,所述部件包括驾驶座椅、车内氛围灯、车内空调、前大灯、底盘悬架、车内后视镜、左侧车外后视镜以及右侧车外后视镜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车辆的车内后视镜设有一第二图像传感器,所述车内后视镜具有一中心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车内后视镜的所述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一空间坐标系,所述空间坐标系的y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纵向,所述坐标系的x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横向;

通过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图像中包括了所述用户的第二脸部图像,所述第二脸部图像为深度图像;

根据所述第二脸部图像获得所述用户的眼部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的直线距离;

根据所述直线距离和所述车内后视镜的镜面于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获得所述眼部的第一空间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空间坐标和所述原点获得一第一空间向量,所述第一空间向量的方向指向所述原点;

根据第一空间向量获得一第二空间向量,所述第二空间向量由所述第一空间向量经由所述车内后视镜的镜面反射获得;

获得所述第二空间向量与一预设向量相重合时的所述车内后视镜的第一观测位置,所述预设向量为经过所述原点和后窗玻璃中心的空间向量;

将所述车内后视镜的镜面调节至所述第一观测位置。

优选的,所述车内后视镜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设有镜片;

驱动连接座,所述驱动连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相连;

第一直线伸缩臂,所述第一直接驱动臂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接座的第二侧;

第二直线伸缩臂,所述第二直接驱动臂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接座的第二侧;

第三直线伸缩臂,所述第三直接驱动臂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接座的第二侧。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车内后视镜的镜面调节至所述第一观测位置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观测位置时的所述车内后视镜的调节参数,所述调节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臂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臂的第二长度以及所述第三直线伸缩臂的第三长度;

根据所述调节参数设置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臂、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臂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设有一第三图像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中包括了所述用户的第三脸部图像;

根据所述第三图像获得所述用户的眼部的于所述车辆内的空间的第二空间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坐标获得所述车辆的左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二观测位置和右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三测位置;

通过所述左侧车外后视镜的左侧驱动装置将所述左侧车外后视镜驱动至所述第二观测位置;

通过所述右侧车外后视镜的右侧驱动装置将所述右侧车外后视镜驱动至所述第三观测位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脸部图像和所述第三脸部图像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校验;

若校验不通过,则根据所述第二脸部图像或所述第三脸部图像识别并更新所述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驾驶员侧车门的开启信号;

采集模块,响应于所述开启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一脸部图像;

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脸部图像识别获得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提取模块,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于一存储单元中提取与所述用户相关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所述驾驶环境配置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部件的初始状态数据;

调节模块,向每一所述部件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初始状态数据配置对应的所述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通过在车辆的b柱设置一个图像传感器来获取用户的脸部图像,根据脸部识别来配置该用户对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来配置车辆的各个部件;在用户进入车辆内后,通过设置于车内后视镜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车内后视镜的观测位置,通过设置于方向盘内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左侧车外后视镜和右侧车外后视镜,从而提高用户的具有良好的驾驶视线。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将在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在本文给出的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具体实施场景;

图2是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4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调节过程示意图;

图5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一种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流程示意图;

图8是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系统;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设备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车辆

11驾驶员侧的b柱

111第一图像传感器

12车内后视镜

121第二图像传感器

122壳体

123镜片

124驱动连接座

125第一直线伸缩臂

126第二直线伸缩臂

127第三直线伸缩臂

13方向盘

131第三图像传感器

14驾驶座椅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识相应元素。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通常指示相同的、功能上相似的和/或结构上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

图1是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具体实施场景。图1中示出的车辆10包括设置于车辆10内部的驾驶座椅14,驾驶座椅14的一侧为驾驶员侧的b柱11,驾驶员侧的b柱11设有第一图像传感器111。位于驾驶座椅14的前侧的方向盘13的表面设有第三图像传感器131。车辆10的内部还设有一个车内后视镜12,该车内后视镜12的左端设有第二图像传感器121。车辆10的内部设有控制终端(未在图中示出),控制终端设置于车辆10内,并且与车辆10结合,可以用于采集车辆10的各种数据,并且能够与外界网络进行通讯。控制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一种能够按照实现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嵌入式设备等,也可以是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的人机交互电子产品。控制终端与设置于驾驶员侧的b柱11的第一图像传感器111、设置于车内后视镜12的第二图像传感器121以及设置于方向盘13的第三图像传感器131相连,并且还于车内的各个部件的控制器相连,车辆1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驾驶座椅14、车内氛围灯、车内空调、前大灯、底盘悬架、车内后视镜12、左侧车外后视镜以及右侧车外后视镜。

下面结合图1中示出的具体实施场景来对本发明中的车辆10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

图2是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方法包括:步骤s21,接收驾驶员侧车门的开启信号。步骤s22,响应于开启信号,通过第一图像传感器111采集用户的第一图像,第一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一脸部图像。步骤s23,根据第一脸部图像识别获得用户的身份信息。步骤s24,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于一存储单元中提取与用户相关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驾驶环境配置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部件的初始状态数据。步骤s25,向每一部件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根据初始状态数据配置对应的部件。

参考图1和图2,在步骤s21中,驾驶员在进入车辆10的内部时,首先会开启驾驶员侧车门,车辆10内部的控制终端接收该驾驶员侧车门的开启信号。在步骤s22中,控制终端接收到了该开启信号,并对该开启信号作出响应,即通过设置于驾驶员侧的b柱11的第一图像传感器111采集用户的第一图像,第一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一脸部图像。第一图像传感器111所采集的第一图像是驾驶员并未进入车厢时的图像。在步骤s23中,控制终端根据第一脸部图像进行人脸识别,通过人脸识别获得用户(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在步骤s24中,控制终端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于一存储单元中提取与用户相关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驾驶环境配置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部件的初始状态数据。例如,驾驶座椅14的初始状态数据,即驾驶座椅14的各个部位的角度、驾驶座椅14的高度;车内氛围灯的初始状态数据,即车内氛围灯的亮度;车内空调的初始状态数据,即车内空调的设置温度以及扫风方向;前大灯前大灯的亮度以及角度;底盘悬架的初始状态数据,即底盘悬架的高度以及硬度;车内后视镜12的初始状态数据,即车内后视镜12的观测位置;左侧车外后视镜的初始状态数据,即左侧车外后视镜的观测位置;以及右侧车外后视镜的初始状态数据,即右侧车外后视镜的观测位置。该驾驶环境配置数据可以是预先存储于车辆10的存储单元内,不同的用户对应着不同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并且每一个驾驶环境配置数据对应着一个用户。在步骤s25中,控制终端向每一部件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根据初始状态数据配置对应的部件。车辆10内的每个部件都有着对应的控制器,车载终端在获得了用户的初始状态数据之后,根据初始状态数据对各个部件进行配置。

图3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调节方法流程图。在根据驾驶环境配置数据对车辆10的各个部件进行配置之后,需要对车辆10的车内后视镜12进行调节,根据用户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对后内后视镜进行配置之后,还要根据用户的当前的情况对该车内后视镜12进行调节,以达到较佳的驾驶体验。图3示出的车内后视镜12的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31、步骤s32、步骤s33、步骤s34、步骤s35、步骤s36、步骤s37、步骤s38。在步骤s31中,以车内后视镜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一空间坐标系,空间坐标系的y轴平行于车辆的纵向,坐标系的x轴平行于车辆的横向。在步骤s32中,通过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二脸部图像,第二脸部图像为深度图像。在步骤s33中,根据第二脸部图像获得用户的眼部与第二图像传感器的直线距离;在步骤s34中,根据直线距离和车内后视镜的镜面于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获得眼部的第一空间坐标;在步骤s35中,根据第一空间坐标和原点获得一第一空间向量,第一空间向量的方向指向原点;在步骤s36中,根据第一空间向量获得一第二空间向量,第二空间向量由第一空间向量经由车内后视镜的镜面反射获得;在步骤s37中,获得第二空间向量与一预设向量相重合时的车内后视镜的第一观测位置,预设向量为经过原点和后窗玻璃中心的空间向量;在步骤s38中,将车内后视镜的镜面调节至第一观测位置。

图4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4示出的车内后视镜的调节参数的获得流程示,即步骤s38具体包括:步骤s41,获得第一观测位置时的车内后视镜的调节参数,调节参数包括:第一直线伸缩臂的第一长度、第二直线伸缩臂的第二长度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的第三长度;步骤s42,根据调节参数设置第一直线伸缩臂、第二直线伸缩臂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的长度。

图5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示出的车内后视镜12包括壳体122和驱动连接座124,壳体122的第一侧(右侧)设有镜片123,壳体122的第二侧(左侧)与驱动连接座的第一侧(右侧)相连。而在驱动连接座124的第二侧(左侧)设有第一直线伸缩臂125、第二直线伸缩臂126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127。第一直线伸缩臂125的伸缩端连接于驱动连接座124的第二侧,第二直接驱动臂的伸缩端连接于驱动连接座124的第二侧,第三直接驱动臂的伸缩端连接于驱动连接座124的第二侧。并且第一直线伸缩臂125、第二直线伸缩臂126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127按照等边三角排布,即该三个直线伸缩臂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第一直线伸缩臂125、第二直线伸缩臂126以及第三直线伸缩臂127的固定端(左端)通过支架固定于车厢内。第一直线伸缩臂125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之间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第二直线伸缩臂126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之间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三直线伸缩臂127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之间的长度为第三长度。通过调节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以及第三长度可以调节该车内后视镜12的镜面角度使其达到合适的观测位置。

图6是一种车内后视镜的位置示意图。参考图4、图5以及图6,车内后视镜12具有一个预设的中心点53,以该中线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该空间坐标系的y轴平行于车辆的纵向(y方向),坐标系的x轴平行于车辆的横向(x方向)。在步骤s32中,通过第二图像传感器21采集用户的第二图像,第二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二脸部图像,第二脸部图像为深度图像。在该深度图像中记录了每一个像素和第二图像传感器21的距离。在步骤s33中,根据第二脸部图像获得用户的眼部51与第二图像传感器21的直线距离,即根据每个像素与传感器的距离即可以获得眼部51至第二图像传感器21的直线距离。在步骤s34中,根据眼部至第二图像传感器21的直线距离以及车内后视镜的镜片123的镜面于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获得眼部的第一空间坐标。为了用户能够通过该车内后视镜12获得良好的视线,即车辆10的后窗玻璃52的中心521(后窗玻璃中心)发出的光线经过车内后视镜12的镜片123的反射能够到达用户的眼部51,使得第二空间向量与一预设向量相重合,第一空间向量即为入射光54的入射向量,第二空间向量即为反射光55的反射向量。图6中示出的反射光55的反射向量为预设向量,此时,反射光的反射向量即为第二空间向量也是预设向量,即图6中示出的车内后视镜12的位置即为第一观测位置。之后,第一观测位置获得调节参数中的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以及第三长度。存储单元中存储有车内后视镜12的各个观测位置所对应的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以及第三长度,通过匹配即可以获得第一观测位置所对应的调节参数。

图7是一种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流程示意图。图7中示出的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流程包括:步骤s71,控制终端通过第三图像传感器131采集用户的第三图像,第三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三脸部图像。步骤s72,控制终端根据第三图像获得用户的眼部的于车辆10内的空间的第二空间坐标,第二空间坐标是以第三图像传感器131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的坐标。步骤s73,控制终端根据第二空间坐标获得车辆10的左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二观测位置和右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三测位置。例如,通过设置一个眼部的基准位置以及眼部在该基准位置时左侧车外后视镜的观测位置和右侧车外后视镜的观测位置,通过该基准位置与第二空间坐标进行对比即可以获得左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二观测位置和右侧车外后视镜的第三测位置。步骤s74,通过左侧车外后视镜的左侧驱动装置将左侧车外后视镜驱动至第二观测位置。步骤s75,通过右侧车外后视镜的右侧驱动装置将右侧车外后视镜驱动至第三观测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终端根据第二脸部图像和第三脸部图像对身份信息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根据第二脸部图像或第三脸部图像识别并更新用户的身份信息。在更新该身份信息后,执行步骤s24和步骤s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系统

图8是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系统。图8中示出的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系统500,包括:

接收模块501,接收驾驶员侧车门的开启信号;

采集模块502,响应于开启信号,通过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图像,第一图像中包括了用户的第一脸部图像;

识别模块503,根据第一脸部图像识别获得用户的身份信息;

提取模块504,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于一存储单元中提取与用户相关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驾驶环境配置数据至少包括一个部件的初始状态数据;

调节模块505,向每一部件的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以根据初始状态数据配置对应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的步骤。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设备。下面参照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9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2中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8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本发明中的一种车辆驾驶环境调节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通过在车辆的b柱设置一个图像传感器来获取用户的脸部图像,根据脸部识别来配置该用户对应的驾驶环境配置数据来配置车辆的各个部件;在用户进入车辆内后,通过设置于车内后视镜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车内后视镜的观测位置,通过设置于方向盘内的图像传感器来调节左侧车外后视镜和右侧车外后视镜,从而提高用户的具有良好的驾驶视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