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9668发布日期:2020-01-03 13:5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的运输工具,特别是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警告牌,即上面通常书写着“有电危险”等字的警示牌,这些牌通常插在电力线路附近的地面上,防止人接近电力线路,这些警告牌有时需要转移,目前,运输警告牌的方法还是比较原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会有耗时长、安全性差、对车辆本体损伤大的缺点,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这种车载支架可以使得运输工作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本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便于警告牌的装卸,在车辆上固定稳定,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防止对警告牌及车辆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支架包括底托部分及支撑部分,底托部分支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底托部分用于支撑在车厢上,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所述固定框高于运载车辆的驾驶室,所述固定框具有可开合的边框,以便于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的移进及移出,所述底托部分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卡止电力线路警告牌的面板顶部边框。从而使得警告牌固定在支架上,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通过开合固定框的边框,可方便的实现警告牌的固定及取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为沿底托部分排列的多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为框架体结构。

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包括设置在车厢内的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支腿的插槽,在插槽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并列的两个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位于车厢的左右两侧,每个升降支架上转动的支撑有平行杆机构,所述平行杆机构包括两个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互平行,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一端位于车厢上方,一端位于驾驶室前部上方,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中部通过水平转轴转动的连接在升降支架上,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外侧分别设置有沿杆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上配合有可沿滑槽自由移动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两个滑块转动的连接同一个竖向管体,两个滑块的间距与两个水平轴的间距相同,所述竖向管体的管壁上开有与竖向管体轴线平行的竖向开口,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可以从所述竖向开口进入竖向管体,还包括控制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相对升降支架转动的杆体摆动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支架由平转机构控制绕过升降支架的垂直轴线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升降支架上的两个平行杆机构的杆体的端部距离发生变化。

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插在地面上的警告牌收到车厢上,可利用杆体摆动控制装置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前端部向下能摆动,竖向管体沿着滑槽滑到杆体端部,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靠近,将两个竖向管体伸到警告牌的两个支腿之间,支腿与竖向开口对应,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远离,使得警告牌的支腿通过竖向开口卡进竖向管体,然后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反向摆动,使得竖向管体将警告牌从地面拔出,并继续升高,使得位于车厢上方杆体端部高,而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低,从而使得竖向管体携带着警告牌沿着滑槽滑到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并配合控制升降支架的升降,使得警告牌支腿插进插槽,使得警告牌固定,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靠近,使得两个竖向管体离开警告牌支腿,通过控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绕水平轴转动及升降支架的升降使得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再升起,以便对下一个警告牌进行回收,如果需要将车厢内的警告牌卸下来,只要将上述收警告牌的运动反向执行即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管体上设置有质量块,以便在杆体端部的上下运动时,利用质量块冲击警告牌,从而使得警告牌插入地面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支架由横移机构控制沿车厢前后移动,从而更灵活的控制杆体端部竖向管体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1.装载时间短,平均3分钟,对警告牌的固定采用插销保险,非常快捷、方便;2.警告牌放置车斗内,与车斗、车架不直接接触,不存在对车斗、车架的磨损情况;3.由于支架牢牢固定了警告牌,使得警告牌不存在摩擦、跳动,保证了警告牌不出现磨损、油漆脱落等情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本装置还可实现对警告牌的自动装卸,只要一个人即可完成,不需要人下车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是警告牌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支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支架放置在车上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将警告牌放到车厢时的示意图;

图10是两个竖向管体距离变大的示意图;

图11是两个竖向管体距离变小的示意图。

图中,面板1,支腿2,底托部分3,凹部301,固定槽302,支撑部分4,边框401,插销402,插孔403,车厢5,凸起501,驾驶室6,插槽7,升降支架8,第一杆体9,第一滑槽901,第一滑块902,第二杆体10,第二滑块102,连接转轴103,水平转轴11,牵引绳12,卷筒13,底座电机14,质量块15,横移气缸16,竖向管体17,竖向开口170,连接筋18,车轮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另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为警告牌的结构,包括上部的面板1及两个支腿2。

如图3、4、5、6、7所示,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支架由方钢管焊接成的框架体结构,主要包括底托部分3及支撑部分4,底托部分支撑部分固定连接,两个部分成垂直状态,底托部分3及支撑部分4之间连接由连接筋18,所述底托部分用于支撑在车厢5上,所述底托部分的轮廓与车厢底部的轮廓凹凸匹配,从而使得底托部分不能相对车厢滑动,例如,如图所示的车厢内位于两个车轮19处有两个凸起501,对应的在底托部分的框架上设置有两个与这两个凸起匹配的凹部301,使得支架放到车厢上时,两个凸起正好卡在两个凹部处。

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所述固定框高于运载车辆的驾驶室6,所述固定框具有可开合的边框401,以便于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的移进及移出,所述底托部分上设置有沿车厢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固定槽302,所述固定槽用于卡止电力线路警告牌的面板顶部边框。从而使得警告牌固定在支架上,不与车体发生接触、碰撞、摩擦,通过开合固定框的边框,可方便的实现警告牌的固定及取下。

所述固定框的上边框的一端与固定框转动连接,上边框的另一端与固定框通过临时连接件连接,例如卡扣或插销式的快速固定连接机构,图中所示是采用的插销式结构,即在上边框及固定框上设置有插孔,插销402插进插孔可将两部分框体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二

如图8、9、10、11所示,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包括设置在车厢内的用于固定电力线路警告牌支腿的插槽7,在插槽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有并列的两个升降支架8(例如可以为气缸),升降支架位于车厢的左右两侧,每个升降支架上转动的支撑有平行杆机构,所述平行杆机构包括两个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杆体9与第二杆体10,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互平行,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一端位于车厢上方,一端位于驾驶室前部上方,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中部通过水平转轴11转动的连接在升降支架上,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外侧分别设置有沿杆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滑槽901与第二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上配合有可沿滑槽自由移动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102,两个滑块通过连接转轴103转动的连接同一个竖向管体17,两个滑块的间距与两个水平轴的间距相同,所述竖向管体的管壁上开有与竖向管体轴线平行的竖向开口170,电力线路警告牌的支腿可以从所述竖向开口进入竖向管体,还包括控制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相对升降支架转动的杆体摆动控制装置,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通过牵引绳控制,牵引绳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杆体上,牵引绳另一端由卷筒13控制对牵引绳的收放,所述升降支架由平转机构控制绕过升降支架的垂直轴线转动,本实施例的平转机构为底座电机14,底座电机轴控制平转机构的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升降支架上的两个平行杆机构的杆体的端部距离发生变化。

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插在地面上的警告牌收到车厢上,可利用杆体摆动控制装置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前端部向下能摆动,竖向管体沿着滑槽滑到杆体端部,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靠近,将两个竖向管体伸到警告牌的两个支腿之间,支腿与竖向开口对应,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远离,使得警告牌的支腿通过竖向开口卡进竖向管体,然后使得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反向摆动,使得竖向管体将警告牌从地面拔出,并继续升高,使得位于车厢上方杆体端部高,而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低,从而使得竖向管体携带着警告牌沿着滑槽滑到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并配合控制升降支架的升降,使得警告牌支腿插进插槽,使得警告牌固定,然后平转机构控制两个升降支架转动,使得两个竖向管体靠近,使得两个竖向管体离开警告牌支腿,通过控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绕水平轴转动及升降支架的升降使得位于车厢上方的杆体端部再升起,以便对下一个警告牌进行回收,如果需要将车厢内的警告牌卸下来,只要将上述收警告牌的运动反向执行即可。

所述竖向管体上设置有质量块15,以便在杆体端部的上下运动时,利用质量块冲击警告牌,从而使得警告牌插入地面固定。

所述升降支架由横移机构控制沿车厢前后移动,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横移气缸16控制底座电机在车厢上的前后移动,从而更灵活的控制杆体端部竖向管体的位置。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等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顺序的限定,只要前面处理的输出并不用在后面的处理中,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为描述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的说明,并不意味着必须依照这样的顺序实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