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

文档序号:1086052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属于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它包含手机壳和连接装置。所述的手机壳的背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装置包含底座和连接凸台;所述的连接孔的内壁设有上定位卡扣,上定位卡扣之间有设有上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孔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子扣;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圆形凸台,连接凸台的外壁设有下定位卡扣,下定位卡扣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凸台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母扣;所述的上定位卡扣与下定位卡扣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与下限位凸体相互配合;所述的子母扣的母扣与子母扣的子扣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灵活性好,应用范围广,实用性能强,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
【背景技术】
:
[0002]现在社会人们离不开手机,于是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手机架纷至沓来:自拍手机架,车载手机架,挂钩式手机架,磁贴手机架等;这些手机架与手机之间或连接不够稳定,或装拆麻烦。这些手机架仅适用于各自的场景,不具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灵活性好、通用性强的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它将手机壳结合进手机架。
[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它包含手机壳和连接装置;所述的手机壳的背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的内壁设有上连接工位;所述的连接装置包含底座和连接凸台;所述的连接凸台的外壁设有下连接工位;所述的连接凸台设置在底座上。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上定位卡扣;数个上定位卡扣设置在连接孔的内壁;上定位卡扣之间有设有上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孔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子扣;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下定位卡扣,数个下定位卡扣设置在圆形凸台的外壁;下定位卡扣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凸台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母扣;所述的上定位卡扣与下定位卡扣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与下限位凸体相互配合;所述的子母扣的母扣与子母扣的子扣相互配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为多边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上定位卡扣一;数个上定位卡一扣设置在连接孔的内壁;上定位卡扣一之间设有上限位凸体一;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多边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下定位卡扣一,数个下定位卡扣一设置在多边形凸台的外壁;下定位卡扣一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一;所述上定位卡扣一与下定位卡扣一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一与下限位凸体一相互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内螺纹,内螺纹的末端设有上限位凸体二。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外螺纹;外螺纹的首端设有下限位凸体二。所述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二与下限位凸体二相互配合。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外接卡口,用于与腕带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机壳的厚度为3_4mm。
[0010]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连接凸台与连接孔通过指定的形式连接;连接的同时可通过子母相互配合加强固定,提高稳定性;当连接底座的外接卡口与腕带连接时,形成手表形式的连接架,手机近乎成为人手膀上的“体外器官”;当连接底座与车载架、自拍架、挂壁式架连接时,这样的连接方式都会显得灵活、方便,且稳定性好。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灵活性好,应用的范围广,实用性能强,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手机壳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手机壳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凸台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的主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凸台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操作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三的操作示意图;
[0020]图8是图7中A部放大图;
[0021]图9是图7中B部放大图;
[0022]图中:
[0023]手机壳1、连接装置2、连接孔11、上连接工位12、底座21、连接凸台22、上定位卡扣13、上限位凸体14、子母扣的子扣15、下连接工位30、下定位卡扣31、下限位凸体32、子母扣的母扣33、上定位卡扣一 16、上限位凸体一 17、下定位卡扣一 34、下限位凸体一 35、上限位凸体二121、下限位凸体二 301、外接卡口 201、腕带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手机壳I和连接装置2;所述的手机壳I的背面并设有连接孔11;所述的连接孔11的内壁设有上连接工位12;所述的连接装置2包含底座21和连接凸台22;所述的连接凸台22的外壁设有下连接工位30;所述的连接凸台22设置在底座21上。
[0025]所述的底座2上设有外接卡口201,用于与腕带4连接。
[0026]所述的手机壳I的厚度为3_4mm。
[0027]其中,【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连接孔11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12为上定位卡扣13;数个上定位卡扣13设置在连接孔11的内壁;上定位卡扣13之间有设有上限位凸体14;所述的连接孔11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子扣15;所述的连接凸台22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30为下定位卡扣31,数个下定位卡扣31设置在连接凸台22的外壁,下定位卡扣31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3 2,所述的连接凸台2 2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母扣33;所述的上定位卡扣13与下定位卡扣31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14与下限位凸体32相互配合;所述的子母扣的母扣33与子母扣的子扣15相互配合。
[0028]【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连接孔11为多边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12为上定位卡扣一 16;数个上定位卡扣一 16设置在连接孔11的内壁;上定位卡扣一16之间设有上限位凸体一17 ;所述的连接凸台22为多边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30为下定位卡扣一34,所述的连接凸台22的外壁设有数个下定位卡扣一 34,下定位卡扣一 34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一35;所述下定位卡扣一 34与上定位卡扣一 16相互配合;所述的下限位凸体一 35与上限位凸体一 17相互配合。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连接孔11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12为内螺纹,内螺纹的末端设有上限位凸体二 121。所述的连接凸台22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30为外螺纹,外螺纹的首端设有下限位凸体二 301。所述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二 121与下限位凸体二 301相互配合。
[0030]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将连接凸台22与连接孔11通过指定的形式连接;连接的同时可通过子母相互配合加强固定,提高稳定性;当连接底座2的外接卡口 201与腕带4连接时,形成手表形式的连接架,手机近乎成为人手膀上的“体外器官”;当连接底座2与车载架、自拍架、挂壁式架连接时,这样的连接方式都会显得灵活、方便,且稳定性好。
[0031]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灵活性好,应用的范围广,实用性能强,便于推广。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手机壳和连接装置;所述的手机壳的背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的内壁设有上连接工位;所述的连接装置包含底座和连接凸台;所述的连接凸台的外壁设有下连接工位;所述的连接凸台设置在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上定位卡扣;数个上定位卡扣设置在连接孔的内壁;上定位卡扣之间有设有上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孔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子扣;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下定位卡扣;数个下定位卡扣设置在圆形凸台的外壁;下定位卡扣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所述的连接凸台的中心设有子母扣的母扣;所述的上定位卡扣与下定位卡扣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与下限位凸体相互配合;所述的子母扣的母扣与子母扣的子扣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为多边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上定位卡扣一;数个上定位卡扣一设置在连接孔的内壁;上定位卡扣一之间设有上限位凸体一;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多边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下定位卡扣一,数个下定位卡扣一设置在多边形凸台的外壁;下定位卡扣一之间设有下限位凸体一;所述上定位卡扣一与下定位卡扣一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一与下限位凸体一相互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机架的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为圆形连接孔;所述的上连接工位为内螺纹,内螺纹的末端设有上限位凸体二,所述的连接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的下连接工位为外螺纹;外螺纹的首端设有下限位凸体二,所述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的上限位凸体二与下限位凸体二相互配合。
【文档编号】H04M1/11GK205545462SQ20162034014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丁晓映
【申请人】丁晓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