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及针筒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4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及针筒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及针筒构造,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针织毛巾布并且可单面剪毛的圆编机,此圆编机的针筒构造更将使毛巾毛成为一种底纱在内而纱环在外的强固组织。
在圆编机上配备剪绒装置的技术已经为人所熟知,例如有颁发给WalterR.Schmidt的美国专利第459212号的一种圆编机的剪绒方法(CIRCULARKNITTINGMACHINEFORTHEPRODUCTIONOFCUTPILE),它提供了一种前缘具有切断刃的沉降片(Sinker),以及同样具有切断刃的筒针,此二个切断刃是一对一的并且是像剪刀般的剪断纱环,假若没有切断刃的设计就无法进行切断作业。
另外,还有美国专利第4026126号的切绒装置,它具有一个可移动的切断部,这个切断部主要是一个向上倾斜的刀刃,此刀刃并且是在针织部(即设在针筒内的筒针)及对应的舌针之间移动,藉此达到剪绒的效果。
其它还有许多已知的剪绒技术,例如美国专利第1546790号的一种可以延伸为造环部的切断刃,以及西德专利第1585051号的剪绒装置,它的切断部具有些微的前倾,因此在调整切断部时,切断刃仍可藉弹性而防止歪斜。
前述的已知技术之中,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也就是已知的切断部都具有锐利的切断刃,而这些切断刃都是在薄的金属片材上形成,因此,它们的使用寿命都极为有限,若是要维持良好的切断能力,势必要在材料上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其次,前述的已知技术中,所有的切断刃都是一对一的与对应的元件(如筒针)作相对的剪切运动,因此,将有可能发生相对的偏位而无法正确地切断织布组织,除非增加其它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及针筒构造,可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在作切绒动作时不会偏位,并可使制品形成为一种底线在底部而纱环在外的强固织布组织。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剪绒装置是由许多并列成环状的剪绒单元所组成,每个单元包括有装入针筒内的板装筒针,以及二只装入沉降片圆环的表面滑槽内的沉降片,其中的沉降片以两只为一组,并且分别位于前述筒针的两侧位置,而同一组的沉降片并且具有向中央筒针方向略微弯摺的颚状前缘,当板状筒针出针至上死点时,位于筒针两侧的同组沉降片,即同步向筒针的方向推出,此时二只沉降片的颚状前缘将分别紧靠于筒针的两侧面并且部分的通过筒针与沉片的接触点,因此,套在筒针针杆上的纱环(Loop)便被切断。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沉降片前缘略微的朝两筒针方向弯摺,所以位于筒针两侧的颚状前缘便可借助弯摺的弹性紧靠于筒针的表面,当二只降片的前缘以及筒针,此三者在作相对运动多时后,套在筒针上的纱环就可以很轻易的被切断,而本实用新型的此种设计与已知的技术相比将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及效果1.沉降片的颚状前缘并没有锐利的刃部设计,因此,将有极佳的使用寿命。
2.筒针与沉降片在作切绒动作时,筒针被两只同步伸出的沉降片紧紧的夹在中间,绝对不会有偏位的缺点,而套在筒针上的纱环也可以确实的被切断。
3.本实用新型的沉降片与筒针是二对一的互动关系,与前述的已知技术采用一对一者不同。
另外,本实用新型尚包括有针筒部分的构造,其特征为在针筒的前缘朝板针的出针方向突出有一鼻头,在此鼻头的鼻端下缘朝板针的收针方向形成一个向下的斜面,此斜面的起点与终点间的落差涵盖底线的吃纱点,因此,当板针在作造环运动时,底线即受此斜面的引导,改变与纱线的相对位置,形成一种底线在织物底部,而纱环朝外的织布组织,有别于传统组织将底线包在纱环内的织布组织,此点将可使织布的组织更为牢固且不易脱纱;反观前述公知的专利,它们的针板前缘则完全是与板针垂直的断面,所以将无法织成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织布组织。
附图图面简单说明如下


图1为剪绒单元的筒针构造图;
图1A为剪绒单元的沉降片;图2为针筒构造与剪绒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剪绒单元的连续动作图一;图3A为剪绒单元的连续动作图二;图3B为剪绒单元的连续动作图三;图4为针筒构造的造环动作连续图一;图4A为针筒构造的造环动作连续图二;图4B为针筒构造的造环动作连续图三。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是圆编机的针织(KnittingElements),也就是把纱线转变成织物的部分,其中包含了本实用新型的针筒构造及剪绒装置;其中针筒构造可以由图3中首先看见,包括有针筒1以及装入针筒凹槽10内的板针2,该板针2被圆编机的凸板(Cam)操动而在凹槽10内作前后往复的出针及收针动作而制造连续的纱环,就可逐步织出织物。
前述的针筒1在板针2的出针方向上突出有一鼻头11,此鼻头11具有一个表面与地面垂直(即是与圆编机的轴向平行)的鼻端110,在鼻端110的下缘朝板针2的收针方向形成一个向下延伸的斜面12,此斜面12的起点120与终点121间的落差范围内,必需涵盖底线3(如图4);因此,当板针2在作造环动动时,将如图4所示,此时的板针2将向图中的左方移动收针,并且首先勾住纱线4(即为吃纱)而抵达图4A的位置,当板针2持续向左移动收针,底线3将会因为触及斜面12而顺着斜面12向左下方滑移并靠近板针2的针杆,最后将会移至纱线4的下方(如图4B),因此,每次经造环运动后底线就成为纤物底部的组织。
由图2可以看见,剪绒装置是由许多并列成环状的剪绒单元所组成,该单元包括有装入针筒(Cylinder)内的板状筒针5,以及装入沉降片环6的表面滑槽60内的沉降片7(Sinker),其中的沉降片7以两只为一组7,7′,并用位于筒针5的两侧,同组的沉降片7,7′具有向中央筒针5的方向略微弯摺并且常态紧靠于筒针5(如图3)的颚状前缘70,70′,又因为筒针5与滑槽60是一对一的间隔对应,所以本实用新型在每道滑槽60内皆装入有二只非同组的沉降片,也就是说在同一滑槽60内的沉降片7,其前缘70皆向二者的外侧弯摺;当沉降片7,7′被凸轨8所驱动而向筒针5的方向推出时,两个缘70,70′将会分别紧靠于筒针5的两侧,并且如图3B所示的部分通过沉降片7,7′与筒针5的接触点,而切断套在筒针5的纱环40。
前述的前缘70,70′自上而下向沉降片7,7′的突出方向形成一斜面,在斜面的最低点72具有弧形导角,此导角将可以使两个分别位于沉降片7,7′上并且紧靠的导角,在与筒针5接触之际,引导沉降片7,7′顺利的分别自筒针5的两侧滑过。
筒针5的上段具有一个开口朝向沉降片7,7′的矩形缺口50,此缺口50的顶缘在全出针的位置时将高于板针2的吃纱点,反之此缺口50的顶缘在全收针时,则低于吃纱点(即纱线4、底线3与板针2勾合处。
有关此剪绒单元的剪绒动作,可以由图3的连续动作图中看见,此为造环运动的的起点(与图4相同),此时板针2向右到达全出针的位置,而沉降片7也在全收的位置(即图中的最右侧);在图3A时,板针2开始向左移动收针进行造环运动,同时筒针5也快速的上升出针,当板针2抵达图3B的位置(此时已全收针),全出针筒针5也已协同形成一个新纱环40,于此同时沉降片7,7′则向筒针5的方向推出而切断旧的纱环40′,至此即完成一次造环及剪绒的动作,然后剪绒单元的沉降片7、筒针5,以及针板构造的板针2将再回复至图3所示的位置,以便进行下一个造环及剪绒的动作,如此循环动作即能逐步织出一种底线在织物底部,并且同步完成剪绒作业的织物。
权利要求1.一种圆编机的针筒构造,包括有针筒以及装入针筒凹槽内的板针,其特征为针筒的前缘在板针的出针方向上突出有一鼻头,鼻头具有一个表面与地面垂直的鼻端,在鼻端的下缘朝板针的收针方向形成一个向下延伸的斜面,此斜面并在板针收针时引导底线靠近针杆。
2.一种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包括有装入针筒内的板状筒针,以及装入沉降片圆环的表面滑槽内的沉降片,其特征为板状筒针的上段具有一个开口朝向前述板针出针方向的矩形缺口,在筒针全出针时缺口的顶缘高于板针的吃纱点,在筒针全收针时该缺口的顶缘则低于吃纱点;前述的沉降片以两只为一组并且分别位于前述筒针的两侧位置,同一组的二只沉降片并具有朝中间筒针方向弯摺紧靠的颚状前缘,此前缘自上而下向沉降片突出的方向形成一斜面,而在沉降片突出时切断前述筒针缺口的纱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沉降片环表面的每个滑槽内装入有二只不同组的沉降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只沉降片的颚状前缘朝向滑槽的两侧弯摺。
专利摘要一种圆编机的剪绒装置及针筒构造。该装置由多个剪绒单元组成,包括针筒内的板状筒针及沉降片环表面滑槽内的沉降片,沉降片以两只为一组分别位于针筒两侧,同组沉降片有朝中央紧靠的颚状前缘,当套有纱环的针筒出针至上死点,颚状前缘分别从针筒两侧紧靠通过并切断纱环。针筒前缘朝板针出针方向突出一鼻头,鼻端的下缘朝收针方向形成一向下的斜面,板针造环运动时纱线及底线藉斜面的引导,改变其相对位置,形成底线在织物底部纱环在织物表面的强固组织。
文档编号D04B9/00GK2185275SQ93243979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9日
发明者叶紫彬 申请人:叶紫彬,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