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127发布日期:2019-10-19 03:07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顶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内汽车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不可调,进而无法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当夜间需要查看汽车内部的某个部件或者查找车内放置的物品时,因为车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有限,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顶灯,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夜间需要查看汽车内部的某个部件或者查找车内放置的物品时,因为车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有限,带来不便、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汽车车顶灯,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竖直设置,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包括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一立板,第一滑块整体呈门式,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丝杆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两个第一立板的下端与连接板固连,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杆与连接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丝杆水平设置,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照明灯。

通过开启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连接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和照明灯一起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照明灯的高度;通过开启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滑块和照明灯一起实现左右移动,调节照明灯的照射范围。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实现照明灯在立体空间内的位置调节,实现车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可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呈无底的长方体壳状,包括第二顶板和竖直设置的侧板,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顶板上,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滑槽中,连接板能够沿滑槽上下移动。

通过在相对的两个侧板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滑槽,以及在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设置限位块,则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时,连接板的两端通过限位块沿滑槽移动,提高结构稳定性,防止连接板晃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通孔,第二丝杆的两端与腰型通孔的端头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位于腰型通孔中。结构合理、简单。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两个第一立板之间,防止第一滑块与第一丝杆意外脱落,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实现照明灯在立体空间内的位置调节,实现车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可调,操作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顶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部的描述:

如1-3图所示,汽车车顶灯,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3连接,第一丝杆3竖直设置,第一丝杆3上套设有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包括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一立板,整体呈门式,第一顶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丝杆3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滑块4螺纹连接;两个第一立板的下端与连接板5固连,连接板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9和第二丝杆6,第二丝杆6与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杆与连接板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丝杆5水平设置,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块7上设置有照明灯8。

通过开启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连接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和照明灯一起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照明灯的高度;通过开启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滑块和照明灯一起实现左右移动,调节照明灯的照射范围。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实现照明灯在立体空间内的位置调节,实现顶灯照射角度、照射范围可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呈无底的长方体壳状,包括第二顶板和竖直设置的侧板,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顶板上,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连接板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块51,限位块活动式卡设在对应的滑槽中,连接板能够沿滑槽上下移动。

通过在相对的两个侧板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滑槽,以及在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设置限位块,则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时,连接板的两端通过限位块沿滑槽移动,提高结构稳定性,防止连接板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通孔,第二丝杆6的两端与腰型通孔的端头转动连接,第二滑块7位于腰型通孔中。结构合理、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杆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位于两个第一立板之间,防止第一滑块4与第一丝杆3意外脱落,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9均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