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460发布日期:2019-12-06 16:3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等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更加重视环保,从科技、政策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倡导低碳出行等。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推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充电过程当中遭遇雨雪冰冻环境,极易将充电枪与充电座冻结粘连导致充电结束后无法拔出,科研人员层视图从充电设备的结构上考虑解决此问题,但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对于充电座与充电枪有明确的规定,无法通过不更改其外形与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因此,至今充电枪和充电座之间的因为冻结而无法拔出的问题仍然不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即便是通过加热的办法解冻,也存在着加热不均匀等问题,导致解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充电枪和充电座之间的因为冻结而无法拔出的问题仍然不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通过加热的办法解冻,存在着加热不均匀等问题,导致解冻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

电连接机构,包括电极部和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电极部的外部;

电加热机构,包括本体和加热电极,所述本体呈管状,设置在所述电极部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加热电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还包括: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电极部的温度;

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信号,并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电流导通。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为电加热丝或金属管。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加热电极与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前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加热电极与所述本体的管外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上述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机构为插头或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充电设备,其中外部电源包括第一电源部和第二电源部,所述第一电源部连接市电,所述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源部电连接,所述插座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源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充电系统,包括:

上述充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中第一电源部为充电桩,控制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上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插头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电连接,当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头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电流导通。

优选的,前述的车辆充电系统,其中第二电源部为车辆电源,控制单元为设置于车辆上的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插座通过蓄电池与所述车辆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当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插座时,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与所述车辆电源之间的电流导通。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加热的办法解冻,妥善的解决了充电枪和充电座之间的因为冻结而无法拔出的问题;通过设置管状的电加热机构,使得电极部加热均匀,改善了解冻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电连接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充电设备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装置、充电设备及车辆充电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电连接机构,包括电极部2和壳体3,所述壳体3,套设在所述电极部2的外部;电加热机构1,包括本体11和加热电极12,所述本体11呈管状,设置在所述电极部2与所述壳体3之间,所述本体11通过所述加热电极1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通过设置管状的电加热机构,使得电极部加热均匀,改善了解冻效果。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电极部2的温度;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信号,并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1与所述外部电源之间的电流导通。

上述温度检测单元优选采用原电连接机构自带的温度传感器,无需另外增加温度传感器,对原电连接机构无需做较大的改造,降低了装置的成本,不改变原电连接机构的结构,使得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机构能够做到通用化,提高了电加热机构的实用性。

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极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当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指定值(优选为0℃)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加热机构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加热机构对电极部进行加热,当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指定值(优选为0℃)时,控制单元切断电加热机构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流,停止加热。实现了自动检测电极部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机构对电极部的加热。保证了电极部始终处于0℃以上,防止了电极部结冰。

作为优选方式,如图2和3所示,所述本体11为电加热丝或金属管。

通过电加热丝缠绕在电极部的外侧壁,或在电极部的外侧壁套设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金属管,改善了电加热机构的导热性能,提高了加热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加热电极12与所述本体11的端部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加热电极12与所述本体11的管外壁连接。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可根据具体结构选择最佳实施方式,有利于电路的导通,同时简化了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如图3所示,加热电极与本体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也可以根据具体结构设定。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只要加热电极能够起到本体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路导通即可。

较佳的,如图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上述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机构为插头i或插座ii。

将上述电连接装置应用于充电设备,通过加热的办法对插头和插座进行解冻,妥善的解决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因为冻结而无法拔出的问题;通过设置管状的电加热机构,使得电极部加热均匀,改善了解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机构可以安装于插座和插头中的一个的内部,也可以在插座和插头内都安装,提高解冻效率,有效地保证了插头和插座不结冰。

作为优选方式,外部电源包括第一电源部和第二电源部,所述第一电源部连接市电,所述插头i与所述第一电源部电连接,所述插座ii与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所述蓄电池7”与所述第二电源部电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构成了充电设备,插头与插座连接,插座与蓄电池连接,通过第一电源部与市电连接,为蓄电池供电,并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通过蓄电池与第二电源部连接,为第二电源部提供电能。

较佳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充电设备。

将上述充电设备应用于车辆的充电系统中,通过加热的办法解冻,妥善的解决了充电枪和充电座之间的因为冻结而无法拔出的问题;通过设置管状的电加热机构,使得电极部加热均匀,改善了解冻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源部为充电桩5’,控制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上的控制模块6’,用于控制所述插头i与所述充电桩5’之间的电连接,当电加热机构1’设置于所述插头i时,所述控制模块6’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1’与所述充电桩5’之间的电流导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电源部为车辆电源5”,控制单元为设置于车辆上的整车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插座ii通过蓄电池7”与所述车辆电源5”之间的电连接,当电加热机构1”设置于所述插座ii时,所述整车控制器6”控制所述电加热机构1”与所述车辆电源5”之间的电流导通。

如上所述,电加热机构可以设置于插头和插座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在插头和插座内都设置。

当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插头,即充电枪时,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测量充电枪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判断温度低于指定温度(0℃)时,控制电加热机构通过充电桩连接市电,对充电枪进行加热。

当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插座,即充电座时,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测量充电座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给整车控制器,当整车控制器判断温度低于指定温度(0℃)时,控制电加热机构连接车辆电源,对充电座进行加热。

当在充电枪和充电座上分别设置电加热机构时,上述加热过程分别通过充电桩的控制模块和整车控制器控制对充电枪和充电座同时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有效地保证了充电时充电枪和充电座之间不结冰。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优选采用原充电枪和/或充电座自带的温度传感器,无需另外增加温度传感器,对原充电枪和/或充电座无需做较大的改造,降低了装置的成本,不改变原充电枪和/或充电座的结构,使得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机构能够做到通用化,提高了电加热机构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充电枪和/或充电座的电加热机构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定,在不改变国标的外形框架下进行优化,做到了电加热机构的通用化,对原充电枪和/或充电座无需做较大的改造,降低了装置的成本,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