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置气喇叭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422发布日期:2019-11-05 22:10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顶置气喇叭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车气喇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顶置气喇叭总成。



背景技术: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现代物流离不开货运卡车的参与,货运卡车上一般都安装有气喇叭用于行驶途中对行人、车辆进行警示作用,保证行驶安全。但现有的货运卡车顶置气喇叭一般都是通过刚性支架安装在卡车的驾驶室车顶上,在气喇叭发出声响后刚性支架会将喇叭发声带来的震动力传递给驾驶室内的驾乘人员,引发驾乘人员的不适感,并且在日常清洗车辆时一旦水枪将水射入气喇叭本体内很有可能会造成气喇叭本体内膜片的锈蚀甚至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货运卡车顶置气喇叭一般都是通过刚性支架安装在卡车的驾驶室车顶上,在气喇叭发出声响后刚性支架会将喇叭发声带来的震动力传递给驾驶室内的驾乘人员,引发驾乘人员的不适感,并且在日常清洗车辆时一旦水枪将水射入气喇叭本体内很有可能会造成气喇叭本体内膜片的锈蚀甚至破损,进而提出的顶置气喇叭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顶置气喇叭总成,包括气喇叭本体、安装板,所述气喇叭本体上固定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面连接有吸音海绵,所述气喇叭本体的右端侧边上设置有防水机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橡胶垫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橡胶垫与吸音海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粘接剂粘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在气喇叭本体右端的侧边上,所述盖板的侧面安装有密闭圈。

优选的,所述气喇叭本体的左端设置有气嘴。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均设置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角上均开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安装板四角上的螺栓将气喇叭本体安装在卡车驾驶室车顶上,因为安装板底部橡胶垫、吸音海绵的依次设置,可以将喇叭发声带来的震动力予以最大程度的消除,极大的提高了驾驶室内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

2、在对卡车车身进行清洗前,将盖板翻转着盖在气喇叭本体的右端上,加之密闭圈的密封作用,可以确保水枪射出的水不会滋入气喇叭本体内,有效避免了气喇叭本体内膜片的锈蚀甚至破损,大大延长了气喇叭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顶置气喇叭总成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与密闭圈连接情况的侧视图。

图中:1气喇叭本体、2套环、3支撑座、4安装板、5气嘴、6 螺栓、7橡胶垫、8吸音海绵、9阻尼转轴、10盖板、11密闭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顶置气喇叭总成,包括气喇叭本体1、安装板4,气喇叭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套环2,套环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支撑座3安装在安装板4的上表面上,安装板4的底面连接有橡胶垫7,橡胶垫7的底面连接有吸音海绵8,气喇叭本体1的右端侧边上设置有防水机构;防水机构包括盖板10,盖板10通过阻尼转轴9转动连接在气喇叭本体1右端的侧边上,盖板10的侧面安装有密闭圈11。

安装板4与橡胶垫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粘接剂粘接,橡胶垫7与吸音海绵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粘接剂粘接。

气喇叭本体1的左端设置有气嘴5。

安装板4的四角均设置有螺栓6,安装板4的四角上均开设有与螺栓6相匹配的通孔,这样可以利用安装板4四角上的螺栓6将气喇叭本体1安装在卡车驾驶室车顶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顶置气喇叭总成中,利用安装板4四角上的螺栓6将气喇叭本体1安装在卡车驾驶室车顶上,因为安装板4底部橡胶垫7、吸音海绵8的依次设置,可以将喇叭发声带来的震动力予以最大程度的消除,极大的提高了驾驶室内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

在对卡车车身进行清洗前,将盖板10翻转着盖在气喇叭本体1 的右端上,加之密闭圈11的密封作用,可以确保水枪射出的水不会滋入气喇叭本体1内,有效避免了气喇叭本体1内膜片的锈蚀甚至破损,大大延长了气喇叭本体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