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7851发布日期:2020-05-08 14: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玻璃侧除霜风口需要单独安装在护板以对车辆的车门玻璃吹风,玻璃侧除霜风口的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同时出风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内三角护板,以提升除霜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具有用于与窗框装饰条固定的装饰条固定部;和玻璃侧除霜风口,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形成在所述护板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除霜风道固定的除霜风道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霜风道固定部分布在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的至少三个侧面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霜风道固定部包括三个除霜风道卡扣部,其中一个分布在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的顶部,剩余的两个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本体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定位除霜风道的除霜风道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霜风道定位部包括两个除霜风道定位筋,两个所述除霜风道定位筋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本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所述玻璃侧除霜风口,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装饰条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适于与车门玻璃邻接,所述折边的上端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窗框装饰条定位连接的折边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设置有上下间隔开的两个所述装饰条固定部,且该两个装饰条固定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窗框装饰条定位连接的第三板体定位部,所述第二板体上形成音响网孔,所述第二板体的内表面的顶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装饰条固定部,其中所述装饰条固定部构造为装饰条卡扣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三角护板具有以下优势:

玻璃侧除霜风口形成在护板本体上,玻璃侧除霜风口可以通过护板本体固定至车门,即以护板本体为载体将玻璃侧除霜风口装配至车门上,从而降低玻璃侧除霜风口的装配难度,还可以提高玻璃侧除霜风口的装配精度,同时玻璃侧除霜风口与护板本体的配合可靠性高,可以保证玻璃侧除霜风口的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

所述车辆与上述内三角护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三角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三角护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三角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内三角护板与除霜风道相连;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框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门1000、

内三角护板100、窗框装饰条200、装饰条卡槽201、限位筋202、车门玻璃300、除霜风道400、

护板本体10、装饰条固定部11、除霜风道固定部12、除霜风道卡扣部121、除霜风道定位部13、除霜风道定位筋131、第一板体14、折边141、折边定位部1411、第二板体15、音响网孔151、第三板体16、第三板体定位部161、玻璃侧除霜风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100包括:护板本体10和玻璃侧除霜风口20。护板本体10具有用于与窗框装饰条200固定的装饰条固定部11,玻璃侧除霜风口20形成在护板本体10上。

其中,参照图1,内三角护板100安装在车辆的车门1000上,而且护板本体10通过装饰条固定部11与窗框装饰条20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护板本体10与车门1000固定配合。

进一步地,玻璃侧除霜风口20形成在护板本体10上,玻璃侧除霜风口20用于对车门玻璃300进行吹风以防止在车门玻璃300上结霜。当车门玻璃300结霜时,将影响驾驶员对路况信息进行采集,存在安全隐患,由此需要玻璃侧除霜风口20对车门玻璃300进行除霜。

具体地,由于玻璃侧除霜风口20形成在护板本体10上,护板本体10又通过装饰条固定部11与车门1000中的窗框装饰条200固定,从而无需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单独设置用于连接的零部件,进而可以减少用于安装玻璃侧除霜风口20处的零部件数量,降低内三角护板100的装配难度,同时降低身产成本,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三角护板100,玻璃侧除霜风口20形成在护板本体10上,玻璃侧除霜风口20可以通过护板本体10固定至车门1000,即以护板本体10为载体将玻璃侧除霜风口20装配至车门1000上,从而降低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装配难度,还可以提高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装配精度,同时玻璃侧除霜风口20与护板本体10的配合可靠性高,可以保证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出风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板本体10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除霜风道400固定的除霜风道固定部12。

可以理解的是,需要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处设置风道以保证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出风效果。除霜风道固定部12可以用于对除霜风道400进行固定,从而使得风在流经除霜风道400后从玻璃侧除霜风口20吹出以达到良好的除霜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霜风道固定部12分布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至少三个侧面处。通过将除霜风道固定部12都不值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三个侧面,可以提升除霜风道固定部12与除霜风道400的配合可靠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除霜风道400相对玻璃侧除霜风口20晃动的问题发生。

具体地,玻璃侧除霜风口20可以构造为四个顶点为圆角的矩形状结构,当将除霜风道固定部12分布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三个侧面时,可以对除霜风道400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除霜风道固定部12包括三个除霜风道卡扣部121,其中一个分布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顶部,剩余的两个对称地分布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左右两侧。

如图3所示,当顶部的除霜风道卡扣部121与除霜风道400卡接配合时,顶部的除霜风道卡扣部121可以防止除霜风道400向下或向远离护板本体10的一侧脱出;当左右两侧除霜风道卡扣部121与除霜风道400卡接配合时,左右两侧除霜风道卡扣部121对除霜风道400的两侧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除霜风道400相对护板本体10左右晃动。这样的布置可以提升除霜风道400与护板本体10配合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出风效果。

参照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除霜风道400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通过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顶部设置除霜风道卡扣部121,顶部的除霜风道卡扣部121卡接配合在除霜风道400的顶部,从而有效地防止除霜风道400向下脱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板本体10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定位除霜风道400的除霜风道定位部13。除霜风道定位部13对除霜风道400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从而可以辅助除霜风道400的安装,提高除霜风道400的装配效率,而且当除霜风道400与护板本体10连接配合后,除霜风道定位部13可以对除霜风道400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除霜风道400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除霜风道定位部13包括两个除霜风道定位筋131,两个除霜风道定位筋131对称地分布在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左右两侧。除霜风道定位筋131对除霜风道400的左右方向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除霜风道400相对护板本体10左右晃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护板本体10包括:第一板体14、第二板体15和第三板体16,第二板体15连接在第一板体14和第三板体16之间,第一板体14和第三板体16位于第二板体15的两侧,第一板体14上设置有玻璃侧除霜风口20,第二板体15和第三板体1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装饰条固定部11。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3,玻璃侧除霜风口20用于对车门玻璃300吹风,由此,当护板本体10与车门1000的窗框装饰条200连接配合时,玻璃侧除霜风口20应设置于邻近车门玻璃300一侧的板体(即第一板体14)上,以保证玻璃侧除霜风口20的除霜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护板本体10与窗框装饰条200连接配合,需要在第二板体15或第三板体1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的装饰条固定部11,以将护板本体10与窗框装饰条200的配合。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4的远离第二板体15的边缘设置有折边141,折边141与车门玻璃300邻接,折边141的上端设置有与窗框装饰条200定位连接的折边定位部1411。通过折边定位部1411对折边141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将第一板体14安装至适于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的位置,防止第一板体14相对窗框装饰条200晃动,提高护板本体10与窗框装饰条200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折边定位部1411构造为向下凹入的开口,在窗框装饰条200上设置有与开口对应的限位筋202,限位筋202与开口配合,限位筋202可以对折边141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使得折边141的位置可以与窗框装饰条200相对应,提升内三角护板100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处的美观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6的远离第二板体15的边缘设置有上下间隔开的两个装饰条固定部11,而且该两个装饰条固定部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与窗框装饰条200定位连接的第三板体16定位部,第二板体15上形成音响网孔151,第二板体15的内表面的顶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饰条固定部11,其中装饰条固定部11构造为装饰条卡扣部。

具体地,护板本体10通过装饰条固定部11与窗框装饰条200固定配合,将装饰条固定部11设置在第三板体16远离第二板体15的边缘可以便于将第三板体16上的装饰条固定部11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第三板体定位部161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可以对第三板体16相对窗框装饰条200的位置限位,提高第三板与窗框装饰条200的配合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15上的装饰条固定部11也用于与窗框装饰条200固定配合,从而将第二板体15与窗框装饰条200配合固定,提高第二板体15与窗框装饰条200之间的配合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装饰条卡扣部可以与窗框装饰条200卡接配合,降低护板本体10的装配难度,而且卡接配合的可靠性高,可以保证护板本体10与窗框装饰条200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窗框装饰条200设置有用于与装饰条固定部11配合的装饰条卡槽201,装饰条卡槽201在装饰条布置的位置与护板本体10中的装饰条固定部11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内三角护板100。内三角护板100装配在车辆的车门1000上,而且内三角护板100设置有玻璃侧除霜风口20和音响网孔151,从而无需单独对玻璃侧除霜风口20和音响网孔151进行装配,可以降低玻璃侧除霜风口20以及音响网孔151的装配难度。内三角护板100具有良好的遮挡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内三角护板100的玻璃侧除霜风口20对车门1000车窗进行除霜处理,除霜效果好,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