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904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车载手机支架有很多种,研究后认为现有车载手机支架要么结构复杂、整合零部件太多,导致制造麻烦、生产成本高,要么形体太大、占用空间,要么适用范围比较不够宽广,要么与车体的连接不够紧固,要么取放手机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便捷、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巧、适用范围宽广、与车体连接紧固不易脱落、手机易放易拿的车载手机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该支架主体整体呈片状;支架主体的下端部向前延伸凸出为底座;支架主体的中部为先向前弧形凸出、再向后延伸凸出的上下相对的上夹头、下夹头,在上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上凸坡,在下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下凸坡;支架主体的上部为开口朝上的弧形叉状,在上部弧形叉状的支架主体上设有数个吸盘安装部,通过吸盘安装部在支架主体上安装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一、整体结构主要为一体化的支架主体,在支架主体之上安装吸盘,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不高;

二、支架主体整体呈片状,体积不大,非常小巧;

三、上夹头、下夹头在其后端部分别设有上凸坡、下凸坡,形成倒扣,上夹头、下夹头分别通过一向前弧形凸出的部位与支架主体连为一体,具有弹性,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安装于绝大多数车体的风口格板,适用车型的范围宽广,而且在弹性回弹力的作用下与车体连接紧固不易脱落;

四、底座与吸盘相配合,用于放置手机,不但可适用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而且易放易拿。

进一步的,在支架主体的上夹头部位、下夹头部位、底座部位包覆由软性橡胶材料通过模塑制成的保护层,既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不高,又能对车体、手机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支架主体的上部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叉状,在半圆形叉状部位安装吸盘,可使用于吸附手机的吸盘分布宽广,对手机的吸附点分布更均匀,使手机放置更稳妥;半圆形叉状部位的中部空置,可避开手机上的小配件,如手指环、手机支架、手机手柄等,使手机支架与手机无干涉。

进一步的,支架主体上部半圆形叉状的直径为50毫米至55毫米,支架主体上部半圆形叉状的下端部距离底座的间距为50毫米至60毫米,采用这样尺寸范围制成的车载手机支架,既小巧,又能适用于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而且既可竖置手机使用,又可横置手机使用。

进一步的,在上部半圆形叉状的支架主体上均布五个吸盘,吸盘由20至30度软性硅胶制成,吸盘为凹陷的圆盘,直径为14毫米至16毫米,吸盘壁厚为0.6毫米至0.8毫米,采用如此数量、形状、大小、厚度的吸盘,每个吸盘能对手机提供约20克的吸力,吸力适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绝大多数手机,既能提供一定的吸附力,将手机稳固在支架上,又便于人们拿取手机。

进一步的,上夹头分为相对独立的左上夹头和右上夹头,左上夹头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左上弹性连接部与支架主体连为一体,在左上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左上凸坡,右上夹头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右上弹性连接部与支架主体连为一体,在右上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右上凸坡;下夹头分为相对独立的左下夹头和右下夹头,左下夹头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左下弹性连接部与支架主体连为一体,在左下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左下凸坡,右下夹头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右下弹性连接部与支架主体连为一体,在右下夹头的后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右下凸坡;左上夹头与左下夹头上下相对,右上夹头与右下夹头上下相对。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减小弹性连接部的回弹力,方便将手机支架插在车体的风口格板。

进一步的,支架主体的厚度为1.8毫米至2.2毫米,左上弹性连接部、右上弹性连接部、左下弹性连接部、右下弹性连接部的弧形半径均为4.5毫米至7.5毫米,左上夹头、右上夹头、左下夹头、右下夹头的长度均为30毫米至35毫米,左上弹性连接部与左上夹头、右上弹性连接部与右上夹头、左下弹性连接部与左下夹头、右下弹性连接部与右下夹头的宽度为8毫米至10毫米,左上夹头的下表面与左下夹头的上表面、右上夹头的下表面与右下夹头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至3毫米,左上凸坡与左下凸坡、右上凸坡与右下凸坡之间的间距为1.2毫米至1.6毫米。采用上述数据设计的手机支架,既可适用于绝大多数车体,又容易插在车体的风口格板,还能与风口格板连接紧固不易脱落。

进一步的,在车载手机支架的底面上设有内凹槽,在内凹槽中贴有双面胶,这样就能使手机支架可固定在车体任何台面上使用。

进一步的,在车载手机支架的底座部位设有缺口,因此当手机竖置在支架中时也能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主体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主体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参考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10-支架主体,11-底座,12-左上夹头,121-左上弹性连接部,122-左上凸坡,13-右上夹头,131-右上弹性连接部,132-右上凸坡,14-左下夹头,141-左下弹性连接部,142-左下凸坡,15-右下夹头,151-右下弹性连接部,152-右下凸坡,16-吸盘安装孔,17-内凹槽,18-缺口;

20-吸盘;

3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看图1至7,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该支架主体10整体呈片状。

支架主体10的下端部向前延伸凸出为底座11。

支架主体10的中部为先向前弧形凸出、再向后延伸凸出的上下相对的上夹头、下夹头,上夹头分为相对独立的左上夹头12和右上夹头13,左上夹头12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左上弹性连接部121与支架主体10连为一体,在左上夹头12的后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左上凸坡122,右上夹头13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右上弹性连接部131与支架主体10连为一体,在右上夹头13的后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右上凸坡132。下夹头分为相对独立的左下夹头14和右下夹头15,左下夹头14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左下弹性连接部141与支架主体10连为一体,在左下夹头14的后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左下凸坡142,右下夹头15通过向前弧形凸出的右下弹性连接部151与支架主体10连为一体,在右下夹头15的后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右下凸坡152。左上夹头12与左下夹头14上下相对,右上夹头13与右下夹头15上下相对。

支架主体10的厚度为2毫米,左上弹性连接部121、右上弹性连接部131、左下弹性连接部141、右下弹性连接部151的弧形半径均为6毫米,左上夹头12、右上夹头13、左下夹头14、右下夹头15的长度均为32毫米,左上弹性连接部121与左上夹头12、右上弹性连接部131与右上夹头13、左下弹性连接部141与左下夹头14、右下弹性连接部151与右下夹头15的宽度为9毫米,左上夹头12的下表面与左下夹头14的上表面、右上夹头13的下表面与右下夹头15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左上凸坡122与左下凸坡142、右上凸坡132与右下凸坡152之间的间距为1.4毫米。

支架主体10的上部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叉状,在上部半圆形叉状的支架主体上均布五个吸盘安装孔16,在五个吸盘安装孔16内各安装一个吸盘20。支架主体10上部半圆形叉状的直径为52毫米,支架主体10上部半圆形叉状的下端部距离底座11的间距为55毫米。吸盘20由25度软性硅胶制成,吸盘20为凹陷的圆盘,直径为15毫米,吸盘20壁厚为0.7毫米。

在支架主体10的左上夹头12部位、右上夹头13部位、左下夹头14部位、右下夹头15部位、底座11部位包覆由软性橡胶材料通过模塑制成的保护层30。

在车载手机支架的底面上设有内凹槽17,在内凹槽17中贴有双面胶,此种设置让车载手机支架还可以粘附于其他任何平面部位上。

在车载手机支架的底座11部位设有缺口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面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