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858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夹持固定手机的车载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感应电动开合、无线充电、温度湿度显示功能的车载手机支架。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最新版的车载手机支架只具有无线充电与红外感应电动开合夹臂的功能。其不但功能较单一,且支架内电动马达与左右夹臂的连接结构与驱动方式大多采用齿轮与连杆等连接模式。上述连接与驱动模式结构复杂、耐久性差、故障率偏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不但具有与红外感应电动开合夹臂的功能,还具有温度感应显示、湿度感应显示、无线充电功能。支架内马达与左右夹臂的连接结构与驱动方式采用涡轮杆驱动模式。

所述车载手机支架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夹持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控制夹持装置的开合。

具体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支架外设置的的左夹臂、右夹臂、和支架内设置的马达、蜗杆夹臂连接件。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为红外感应控制器,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红外光发射单元、红外光接收单元和mcu控制芯片,所述红外感应控制器设置在pcb电路板上并与马达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温度感应装置由热敏电阻和mcu温控芯片构成。所述显示装置为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或led数码管。

所述车载手机支架上还设置有湿度感应装置,所述湿度感应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湿度感应装置设置在pcb电路板上,所述湿度感应装置并通过pcb电路板与显示装置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所述湿度感应装置由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和mcu电阻湿控芯片或电容型湿度传感器和mcu电容湿控芯片构成。

所述车载手机支架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与pcb电路板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由信号发生芯片、高频mos管、发射线圈构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车载手机支架其不但具有红外感应开合左右夹臂、无线充电功能,还具有温度显示与湿度显示功能。更显著的效果为,所述车载手机支架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显示装置和湿度感应装置都集成到一片或两片pcb电路板上,集成化高使得所述车载手机支架各项功能稳定。所述支架内马达与左右夹臂的连接结构与驱动方式采用涡轮杆驱动模式,结构简单故障低。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外观三维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夹持装置、控制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夹持装置三维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左右夹臂展开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温度感应装置、显示装置、湿度感应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夹持装置、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显示装置、湿度感应装置三维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夹持装置、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显示装置、湿度感应装置三维示意图(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外观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包括后壳体11、主框架面壳12、前面板13和底托14等。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实施例一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夹持装置2图2所示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有支架外设置的的左夹臂21、右夹臂22、和支架内设置的马达23、蜗杆24夹臂连接件25。

具体的,图3图4所述左夹臂21、右夹臂22上设置有环状部20a,所述左夹臂21、右夹臂22通过环状部20a可旋转套挂在主框架面壳12上设置的固定桩12a上。所述左夹臂21、右夹臂22的尾端部设置有滑接柱20b,所述左夹臂21、右夹臂22通过滑接柱20b可滑动穿挂在夹臂连接件25两端设置的滑接槽25a内。

所述马达23连接蜗杆24,所述夹臂连接件25中间部设置有涡轮齿25b,所述马达23驱动蜗杆24在涡轮齿25b内旋转带动夹臂连接件25上下运动以完成左夹臂21、右夹臂22的张开与闭合。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控制装置3,图2所示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pcb电路板ⅰ6a上并与夹持装置2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3为红外感应控制器。所述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红外光发射单元、红外光接收单元和mcu控制芯片,所述红外感应控制器设置在pcb电路板ⅰ6a上并与马达23电连接。

所述红外光发射单元向外发射红外光,当手机靠近支架时红外光被遮挡反射,红外光接收单元接收到被反射的红外光后向mcu控制芯片发送电信号,mcu控制芯片接收电信号后通过pcb电路板ⅰ6a向马达23供电,马达23转动完成对左夹臂21、右夹臂22向外侧的展开,当马达23转动圈数达到mcu控制芯片预设值时,mcu控制芯片停止向马达23供电,左夹臂21、右夹臂22定位锁止。当手机完全放置进所述支架后,红外光接收单元接收红外光反射再次向mcu控制芯片发送电信号,mcu控制芯片接收电信号后通过pcb电路板ⅰ6a向马达23供电,马达23反向转动完成对左夹臂21、右夹臂22向内侧的闭合,当马达23回转圈数达到mcu控制芯片预设值时,mcu控制芯片停止向马达23供电,左夹臂21、右夹臂22定位并夹紧手机。

所述手机支架还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4和显示装置5。图5所示所述温度感应装置4、显示装置5设置在pcb电路板ⅰ6a上,所述温度感应装置4通过pcb电路板ⅰ6a与显示装置5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温度感应装置4由热敏电阻和mcu温控芯片构成。所述显示装置5为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或led数码显示管。

所述mcu温控芯片内设置有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热敏电阻感应到车内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电阻值,热敏电阻传出的电阻信号经放大器放大,mcu温控芯片通过预先设定的t1、t2两个绝对电阻值所对应的r1、r2两个绝对温度值经设定公式计算出接受到电阻信号其所对应的温度值。温度值电脉冲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pcb电路板ⅰ6a传输至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或led数码显示管进行显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支架除包括实施例一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还设置有湿度感应装置7,所述湿度感应装置7设置在pcb电路板ⅰ6a上,所述湿度感应装置7并通过pcb电路板ⅰ6a与与显示装置5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所述湿度感应装置7由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和mcu电阻湿控芯片或电容型湿度传感器和mcu电容湿控芯片构成。

方案1—所述mcu电阻湿控芯片内设置有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感应到车内环境湿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电阻值,湿度传感器传出的电阻信号经放大器放大,mcu电阻湿控芯片通过预先设定的t1、t2两个绝对电阻值所对应的r1、r2两个绝对湿度值经设定公式计算出接受到电阻信号其所对应的湿度值。湿度值电脉冲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pcb电路板ⅰ6a传输至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或led数码显示管进行显示。

方案2—所述mcu电容湿控芯片内设置有高稳度控制器、a/d转换器。电容型湿度传感器内的电容器件的电容量随车内湿度增大而增大,高稳度控制器接收电容值的变化并转化为与之成反比的电脉冲频率信号。mcu电容湿控芯片收到的电脉冲频率经预先设定公式计算出接受到电脉冲频率信号其所对应的湿度值,湿度值电脉冲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pcb电路板ⅰ6a传输lcd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或led数码显示管进行显示。

上述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所述温度感应装置4的热敏电阻和湿度感应装置7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或电容型湿度传感器可设置成由一个mcu温湿控制芯片进行控制、运算和温湿度数值信号输出。

以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1结合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图5所示所述支架内还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8,所述无线充电装置8与pcb电路板ⅰ6a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8由信号发生芯片、高频mos管、发射线圈构成。信号发生芯片将pcb电路板ⅰ6a输入电信号转化成高频电信号,高频mos管将信号发生模块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传输给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与手机内设置接收线圈发生谐振,以完成所述无线充电装置8对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

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装置3、温度感应装置4、显示装置5、湿度感应装置7和无线充电装置8设置在pcb电路板ⅰ6a上,温度感应装置4、湿度感应装置7通过pcb电路板ⅰ6a分别与显示装置5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通过pcb电路板ⅰ6a与夹持装置2的马达23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连接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方式。图6所示所述温度感应装置4、显示装置5、湿度感应装置7设置在pcb电路板ⅲ6c上,控制装置3和无线充电装置8设置在pcb电路板ⅱ6b上。温度感应装置4、湿度感应装置7通过pcb电路板ⅲ6c分别与显示装置5电性连接,控制装置3通过pcb电路板ⅱ6b与夹持装置2的马达23电性连接。

图7所示所述pcb电路板ⅲ6c设置有type—c电源接口16,所述pcb电路板ⅱ6b通过导线16连接type—c电源接口16实现对控制装置3和无线充电装置8供电。所述pcb电路板ⅰ6a在于pcb电路板ⅲ6c相同的位置也设置有type—c电源接口16。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