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9084发布日期:2020-06-23 21:06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位于车身左侧的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车主利用它们可以分别获取左外侧和右外侧的外部信息,起到安全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汽车的外后视镜功能较为单一,并且车主通过外后视镜不能获取到左右盲区附近的外部信息,因此增大了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汽车在车身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盲区传感器,但是传统的左右盲区传感器的报警一般通过在车内设置蜂鸣器进行报警,蜂鸣器声音大、报警时间长,用户体验度较差。一般情况下,司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仍然习惯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车况,因此在外后视镜上增加盲区提示灯成为了极大多数司机的需求。

现有汽车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一般都是反射式的盲区提示灯,盲区提示灯根据客户的盲区提示图案进行配光设计,采用灯壳镀铝的形式进行配光,led灯产生的光源经灯壳的内表面发射和折射后射出,这种采用灯壳镀铝的配光方式一方面受后视镜空间结构的影响,不能做的太复杂同时也容易造成盲区提示图案的亮度不均匀;另一方面镀铝灯壳具有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容易产生报废,同时生产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发光均匀,且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的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包括灯壳、导光板、电路板总成和遮光件,所述导光板、所述电路板总成和所述遮光件依次安装在所述灯壳内,所述电路板总成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还设有多个led灯,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电路板总成的一面与所述led对应的位置均为圆弧曲面,所述电路板总成上还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遮光件上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形状相适应的第二透光孔,所述led灯发出的光经对应位置所述导光板上的圆弧曲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再经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和折射后依次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盲区提示灯在使用时,将盲区提示灯安装在后视镜相应的位置,设置在电路板总成上的多个led灯发出的光穿过对应位置导光板上的圆弧曲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在导光板内经过反射后照射在导光板朝向电路板总成的交界面上,在该交界面上发生光的折射后依次从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处射出,射出的光再照射在外后视镜的盲区提示图案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采用导光板的形式进行配光,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灯壳镀铝进行配光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灯壳不需要额外进行镀铝处理,同时本方案的导光板在注塑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安装,不需要后续的表面处理,生产方便且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本方案采用导光板进行配光,使得盲区提示灯出光面的发光面积更大、更均匀,可以适应较大图案,在具体使用时,只需要根据盲区提示图案制作相应的镜片图案即可,因此能够为其它项目所通用,降低其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电路板总成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

这样,通过对导光板面向电路板总成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当led灯发出的光照射在皮纹面时,光线能在指定的位置出光,皮纹面还能使得出光面的亮度更加的均匀,同时能有效防止从镜片外表面观察到盲区提示灯的内部结构。

优选的,所述遮光件为遮光双面胶,所述遮光双面胶粘贴在所述电路板总成上。

这样,遮光双面胶在满足遮光条件下,还能十分方便的粘贴在电路板总成上。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卡扣,所述灯壳的内表面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扣位置相对应并卡持连接,所述导光板上还设有定位柱。

这样,导光板和灯壳之间采用卡扣和卡接部进行连接,同时利用定位柱对导光板进行定位,卡扣和定位柱的安装方式保证了导光板装配的便利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导光板的移位和变形等。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这样,将导光板整体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使得导光板上的卡扣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弹性,确保拆装及使用过程中卡扣的不断裂,进而保证导光板和灯壳之间连接性能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led灯共三个,三个所述led灯焊接在所述电路板总成上。

这样,三个led灯从不同位置发出光,从而使得led灯发出的光经导光板的作用后出光面更大,同时将led灯焊接在电路板总成上,保证了led灯与电路板总成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反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盲区提示图案为车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盲区提示图案为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盲区提示图案为三角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灯壳1、卡接部11、导光板2、圆弧曲面21、卡扣22、定位柱23、电路板总成3、第一透光孔31、led灯32、遮光件4、第二透光孔41、镜片5、盲区提示图案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到附图3所示,一种外后视镜盲区提示灯,包括灯壳1、导光板2、电路板总成3和遮光件4,导光板2、电路板总成3和遮光件4依次安装在灯壳1内,电路板总成3面向导光板2的一面还设有多个led灯32,导光板2面向电路板总成3的一面与led对应的位置均为圆弧曲面21,电路板总成3上还开设有第一透光孔31,遮光件4上与第一透光孔3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透光孔31形状相适应的第二透光孔41,led灯32发出的光经对应位置导光板2上的圆弧曲面21入射到导光板2,再经导光板2的反射和折射后依次从第一透光孔31和第二透光孔41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盲区提示灯在使用时,将盲区提示灯安装在镜片相应的位置,如附图4所示,设置在电路板总成3上的多个led灯32发出的光穿过对应位置导光板2上的圆弧曲面21入射到导光板2内,在导光板2内经过反射后照射在导光板2朝向电路板总成3的交界面上,在该交界面上发生光的折射后依次从第一透光孔31和第二透光孔41处射出,射出的光再照射在镜片的盲区提示图案6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采用导光板2的形式进行配光,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灯壳1镀铝进行配光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灯壳1不需要额外进行镀铝处理,同时本方案的导光板2在注塑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安装,不需要后续的表面处理,生产方便且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本方案采用导光板2进行配光,使得盲区提示灯出光面的发光面积更大、更均匀,可以适应较大图案,在具体使用时,只需要根据盲区提示图案制作相应的镜片图案即可,因此能够为其它项目所通用,降低其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面向电路板总成3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

这样,通过对导光板2面向电路板总成3的表面为经过皮纹处理所形成的皮纹面,当led灯32发出的光照射在皮纹面时,光线能在指定的位置出光,皮纹面还能使得出光面的亮度更加的均匀,同时能有效防止从镜片5外表面观察到盲区提示灯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件4为遮光双面胶,遮光双面胶粘贴在电路板总成3上。

这样,遮光双面胶在满足遮光条件下,还能十分方便的粘贴在电路板总成3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上设有卡扣22,灯壳1的内表面上设有卡接部11,卡接部11与卡扣22位置相对应并卡持连接,导光板2上还设有定位柱23。

这样,导光板2和灯壳1之间采用卡扣22和卡接部11进行连接,同时利用定位柱23对导光板2进行定位,卡扣22和定位柱23的安装方式保证了导光板2装配的便利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导光板2的移位和变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这样,将导光板2整体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使得导光板2上的卡扣22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弹性,确保拆装及使用过程中卡扣22的不断裂,进而保证导光板2和灯壳1之间连接性能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led灯32共三个,三个led灯32焊接在电路板总成3上。

这样,三个led灯32从不同位置发出光,从而使得led灯32发出的光经导光板2的作用后出光面更大,同时将led灯32焊接在电路板总成3上,保证了led灯32与电路板总成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盲区提示图案可有多种选择,如附图5所示镜片5上的盲区提示图案6为车标图案,如附图6所示镜片5上的盲区提示图案6为圆形图案和如附图7所示镜片5上的盲区提示图案6为三角形图案,当然盲区提示图案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这几种图案,具体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图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