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7016发布日期:2020-08-25 21:5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属于轨道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力机车检修库内没有电力接触网,进入库内需要借助dc-dc辅助电源跟随电力机车,牵引着电力机车正常行走。其基本设置是:

在库房内电力机车轨道一侧按一定距离设有多个供应直流电的取电桩,用电源线将取电桩的电输入电力机车,为电力机车提供牵引电源。由于取电桩的电源电压与电力机车电源电压不匹配,因而在取电桩的电源进入电力机车前需要经过变电装置变压后再输送给电力机车。变电装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现多采用一种在电力机车旁跟随电力机车走行的牵车,将所述的变电装置放置在牵车上来实现对电力机车的临时供电。

由于一般机车轨道两旁的路有时坑洼不平,小车行走过程中经常抖动,不利于小车里的电气元件稳定运行。同时,现有牵车一般都需要两人操作,一人负责推车,一人负责在前行过程中将变电装置的取电电源线更换到最近的取电桩上取电,这显得浪费人力。因此设计一种既能与电力机车平稳伴行,确保所载变电装置的电气元件稳定运行,又能减少操作人手,节约人力成本的牵车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现有牵车推行遭遇地面坑洼不平造成车上电器原件抖动使变电装置不能平稳运行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包括底下设有车轮的车架,在所述车架上设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包括设在车架上方的挂架和设在车架内的升降机构;所述挂架包括设在挂架顶部的挂方,挂方的一端与挂架固定连接,挂方的另一端为勾挂端,挂方的勾挂端朝向车架的一侧;所述挂架的下端与升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双轴电机、蜗轮蜗杆升降机一和蜗轮蜗杆升降机二;所述双轴电机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端轴一和端轴二,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具有升降丝杆一,蜗轮蜗杆升降机二具有升降丝杆二;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安装在双轴电机前端并与端轴一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一的升降丝杆一为竖向设置;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二安装在双轴电机后端并与端轴二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二的升降丝杆二为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方;在连接方的两端端部设有套杆孔一和套杆孔二;套杆孔一和套杆孔二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升降丝杆一的顶端和升降丝杆二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挂架还包括柱杆一、柱杆二、横杆一和横杆二,所述横杆一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的顶端与柱杆二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二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与柱杆二的下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柱杆一的下端与柱杆二的下端为管状,均具有轴向的管孔;在所述连接方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套柱一和套柱二;所述柱杆一的下端与柱杆二的下端分别套在套柱一和套柱二上。

进一步地,所述挂方有两个,分别在横杆一的两端与横杆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挂方的勾挂端下面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挂架下部设有滑脚一和滑脚二,滑脚一的一端和滑脚二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挂架的柱杆一和柱杆二上,滑脚一的另一端和滑脚二的另一端为滑移端,所述滑脚一的滑移端和滑脚二的滑移端的朝向均与挂方的勾挂端的朝向一致。

进一步地,在所述升降丝杆一或升降丝杆二的下方设有高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前端设有h形挂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牵车不再因地面道路不平顺而抖动,牵车内变电装置的电器元件能平稳运行,从而保证了对电力机车的正常供电。

2.牵车操作人手由两个减少到只需一人,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挂式牵车滑脚一和滑脚二使用的一种万向滚轮;

图5为升降机构与挂架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牵车挂在电力机车车门的示意图。

图中:1、车架;2、升降机构;21、高度传感器;3、双轴电机;31、端轴一;32、端轴二;4、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1、升降丝杆一;5、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1、升降丝杆二;6、连接方;61、套杆孔一;62、套杆孔二;63、套柱一;64、套柱二;7、挂架;71、柱杆一;72、柱杆二;73、横杆一;74、横杆二;75、管孔;76、挂方;761、勾挂端;762、凹槽;77、滑脚一;滑脚二;8、变电装置;81、输入电线;82、输出电线;9、车门;91、玻璃窗;92、凸缘;10、定向轮;11、万向轮;12、挂线架;13、抬手;14、推手;15、销孔一;16、销孔二;17、插销;18、滚轮;19、万向球轮;20、滑移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包括底下设有车轮的车架1,所述车轮的设置为:在车架1底部前方的左、右两侧设置各设置一个定向轮10,在车架1底部后方的左、右两侧设置各设置一个万向轮11。所述车架1前端设有h形挂线架12。在所述车架1后端设有[形抬手13。在[形抬手13上方还设有[形推手14。车架的中空空间为放置变电装置8的地方。如图1、2所示,在所述车架1上设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包括设在车架上方的挂架7和设在车架1内的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双轴电机3、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和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所述双轴电机3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端轴一31和端轴二32,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具有升降丝杆一41,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具有升降丝杆二51;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安装在双轴电机3前端并与端轴一31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的升降丝杆一41为竖向设置;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安装在双轴电机3后端并与端轴二32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的升降丝杆二51为竖向设置。所述升降机构2还包括连接方6;在连接方6的两端端部设有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升降丝杆一41的顶端和升降丝杆二51的顶端。在连接方6两端上方设有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位于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之间。在所述升降丝杆一41或升降丝杆二51的下方设有高度传感器21。如图1、3所示,所述挂架7包括设在挂架7顶部的挂方76,挂方76的一端与挂架7固定连接,挂方76的另一端为勾挂端761,挂方76的勾挂端761朝向车架1的一侧;所述挂架7还包括柱杆一71、柱杆二72、横杆一73和横杆二74,所述横杆一73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71的顶端与柱杆二72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二74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71与柱杆二72的下部固定连接。这样,由柱杆一71、柱杆二72、横杆一73和横杆二74构成一个近似于矩形的架体。所述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为管状,均具有轴向的管孔75;所述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就分别套在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上(参照图2图3)。如图3所示,所述挂方76有两个,分别在横杆一73的两端与横杆一73固定连接。在挂方76的勾挂端761下面设有凹槽762。所述挂架7下部设有滑脚一77和滑脚二78,滑脚一77的一端和滑脚二78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挂架7的柱杆一71和柱杆二72上,滑脚一77的另一端和滑脚二78的另一端为滑移端20,所述滑脚一77的滑移端20和滑脚二78的滑移端20的朝向均与挂方76的勾挂端761的朝向一致。作为选项一,所述滑脚一77的滑移端20和滑脚二78的滑移端20各设有一个能够向上和向下滚动的滚轮18;如图3所示,作为选项二,所述滑脚一77的滑移端20和滑脚二78的滑移端20各设有一个万向球轮19。

配套设施:车库内电力机车走行的轨道两侧按一定间距设有取电桩;如图6所示,变电装置具有输入电线81和输出电线82;电力机车车门9玻璃窗91窗框的外底边具有挂车凸缘92。

实施方法:

如图1、3、6所示,将牵车推至即将入库或出库的电力机车旁的车门9下方,操控升降机构2,使挂架7上升,使挂方76勾挂端761下面的凹槽762卡合在电力机车车门9玻璃窗91窗框外底边的挂车凸缘92上;再操控升降机构2,使挂架7回缩,迫使牵车离地,这样就将牵车悬挂在电力机车上,并能够随车移动。

将一端连接在变电装置8的输入电线81线卷从牵车挂线架12上取下放置在电力机车轨道旁的地面,并将输入电线81的另一端连接较近的取电桩。将一端连接在变电装置8的输出电线82的另一端连接电力机车。这样,电力机车通过牵车上的变电装置8及变电装置8的输入电线81和输出电线82获取来自库内取电桩上的电源。

受变电装置8的输入电线81长度限制,当电力机车行驶一段距离后,还需要将输入电线81的接入端切换到就近的另一个取电桩上。

在电力机车无需库内电源供电时,操控牵车上的升降机构2,将牵车放下并推离电力机车。

主要创新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如图1、3、5所示,一种为库内电力机车变电供电的挂式牵车,包括底下设有车轮的车架1,在所述车架1上设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挂架7、设在挂架7上方的挂方76和设在挂架7下方的升降机构2;所述挂方76的一端在挂架7的上端与挂架7固定连接,挂方76的另一端为勾挂端761,挂方76的勾挂端761朝向车架1的一侧;所述挂架7的下端与升降机构2固定连接。上述设置的目的,就是要使牵车能够挂在电力机车上随电力机车行走,这样即可以避免牵车走行地面时由于道路不平导致的变电装置8中电器元件抖动影响对电力机车供电的问题,还可以不用人工推车伴行,节省了人力成本。

如图1、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双轴电机3、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和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所述双轴电机3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端轴一31和端轴二32,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具有升降丝杆一41,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具有升降丝杆二51;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安装在双轴电机3前端并与端轴一31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的升降丝杆一41为竖向设置;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安装在双轴电机3后端并与端轴二32联轴,且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的升降丝杆二51为竖向设置。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和蜗轮蜗杆升降机二5是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升降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中使用了一种型号为swl1t的升降机。双轴电机3的端轴一31和端轴二32在实际产品中是穿过电机的同一根轴。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与双轴电机3端轴一31联轴,是指蜗轮蜗杆升降机一4的齿轮轮齿与双轴电机3端轴一31的齿轮轮齿相啮合实现轴——轴传动。上述设置就是构建两根能够垂直升降的升降丝杆一41和升降丝杆二51。

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2还包括连接方6;在连接方6的两端端部设有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分别套接在所述的升降丝杆一41的顶端和升降丝杆二51的顶端。在连接方6两端上方设有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位于套杆孔一61和套杆孔二62之间。上述设置是要在升降机构上构建升降机构2与挂架7之间的连接机构。

如图1、3所示,所述挂架7还包括柱杆一71、柱杆二72、横杆一73和横杆二74,所述横杆一73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71的顶端与柱杆二72的顶端固定连接;横杆二74的两端分别与柱杆一71与柱杆二72的下部固定连接。

如图2、3所示,所述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为管状,均具有轴向的管孔75;在所述连接方6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所述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分别套在升降机构2的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上。在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上均设有径向销孔一15,在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也设有与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上设置的销孔一15相配合的销孔二16。当柱杆一71的下端与柱杆二72的下端分别套在升降机构2的套柱一63和套柱二64上时,用插销17使套柱一63与柱杆一71固定,套柱一63与柱杆一71固定。这样设置就使得挂架7与升降机构2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挂方76有两个,分别在横杆一73的两端与横杆一73固定连接。这样设置是一种优选的方案,能够使牵车平稳地挂在电力机车上,如果只使用一个挂方76,实际上也能够将牵车挂在电力机车上,但在运行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前后晃动。

如图3所示,所述挂方76的勾挂端761下面设有凹槽762。这样能利用凹槽762卡合在电力机车车门9玻璃窗91窗框外底边的挂车凸缘92上。

如图3所示,所述挂架7下部设有滑脚一77和滑脚二78,滑脚一77的一端和滑脚二78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挂架7的柱杆一71和柱杆二72上,滑脚一77的另一端和滑脚二78的另一端为滑移端20,所述滑脚一77的滑移端20和滑脚二78的滑移端20的朝向均与挂方76的勾挂端761的朝向一致。这样设置的作用,一是可以为挂架包括下面的牵车在车门上提供一个支点;二是避免牵车上挂或下挂过程中划伤电力机车的车门。

如图2所示,在所述升降丝杆一41或升降丝杆二51的下方设有高度传感器21。这样设置就是通过高度传感器21来测量升降丝杆一41和升降丝杆二51的升降高度。进而通过控制系统对升降高度实施控制。

如图6所示,所述车架1前端设有h形挂线架12。这样设置就是在牵车完成供电牵引后,变电装置的输入电线81线卷可以挂方在挂线架12上。

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