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0874发布日期:2020-09-11 21: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



背景技术:

车辆用配电盒主要是将熔断器安装座、电路导通件和继电器安装座等集成在一起,起到电源的初级分配、集中控制的作用。现有的配电盒一般由壳体和盖体组装而成,而壳体与盖体之间一般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安装拆卸均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包括壳体以及盖合于所述壳体上的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安装插孔,所述盖体上对应于安装插孔的位置设置有可伸入安装插孔内的安装插杆,所述安装插杆上开设有沿垂直于安装插杆方向延伸的限位卡槽,所述壳体内沿垂直于安装插杆的方向滑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朝向安装插杆的一侧设置有可沿限位板滑动方向嵌入所述限位卡槽内的卡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伸至所述壳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当所述卡板嵌入所述限位卡槽内时,所述安装孔伸至所述壳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若干个所述安装插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的滑动方向互相平行,且两块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侧壁伸至壳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板位于壳体外的端部均设置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插杆与安装插孔的配合,实现壳体与盖体之间水平方向的限位,再结合卡板与限位卡槽的配合,实现壳体与盖体之间竖直方向的限位,从而将壳体与盖体稳定连接,且安装拆卸均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的一端伸至壳体外,通过拉动限位板可带动卡板嵌入限位卡槽,便于将壳体与盖体连接,同时,拉动限位板后使限位板上的安装孔完全伸至壳体外,通过安装螺杆等与安装孔的配合可将配电盒固定安装在预定位置,同时,可对限位板进行固定,避免卡板从限位卡槽中移出;

(3)本实用新型在限位板的端部还设置有挡板,挡板不仅可对限位板进行限位,避免其端部伸至壳体内,而且可作为限位板的施力部,方便拉动限位板;

(4)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通过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来提高配电盒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智能后配电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限位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种限位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壳体;200、盖体;110、安装插孔;210、安装插杆;111、限位卡槽;300、限位板;310、卡板;320、安装孔;330、挡板;120、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车辆用配电盒主要是将熔断器安装座、电路导通件和继电器安装座等集成在一起,起到电源的初级分配、集中控制的作用。现有的配电盒一般由壳体100和盖体200组装而成,而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一般通过螺栓连接组装,安装拆卸均较为繁琐。

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车智能后配电盒,该配电盒的主体包括壳体100和盖体200,盖体200可稳定方便地盖合于壳体100上。

具体的,壳体100为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100。在壳体100内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壳体100高度方向的安装插孔110。对应地,在盖体200的下端面上对应于安装插孔110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插杆210。盖体200对应盖合在壳体100上时,每根安装插杆210分别伸入对应的安装插孔110内。通过安装插杆210与安装插孔110的配合,使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实现水平方向的限位。

其中,安装插孔110的上端位于壳体100侧壁的中部,即安装插孔110的高度小于壳体100侧壁的高度,使盖体200盖合在壳体100上时,安装插杆210并未完全伸入安装插孔110内,即安装插杆210的上部位于安装插孔110外。在安装插杆210位于安装插孔110外的部分开设有限位卡槽111,该限位卡槽11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左右方向延伸。

在壳体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的通孔,该通孔的高度与盖体200完全盖合在壳体100上时安装插杆210上限位卡槽111的高度一致。在通孔穿设有沿水平方向的限位板300。该限位板300的一端穿过通孔后伸至壳体100外,另一端伸至壳体100内。限位板300位于壳体100的一端向两侧延伸至安装插孔110处。在限位板300位于壳体100内的一端且朝向安装插杆210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卡槽相匹配的卡板310。通过将限位板300向壳体100外拉动,可使限位板300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使卡板310向安装插杆210移动直至卡板310嵌入限位卡槽111中。通过卡板310与限位卡槽111的配合,可对安装插杆210起到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从而对壳体100和盖体200之间起到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卡槽111只需是开设在安装插杆210上,且由安装插杆210朝向卡板310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向另一端延伸即可,限位卡槽111的形状没有限制。例如,限位卡槽111可为开设在安装插杆210中部的圆形通孔,参见图2,也可为开设在安装插杆210两侧的截面为举行的卡槽,参见图3。卡板310的形状与限位卡槽111相匹配,使卡板310嵌入限位卡槽111后可使安装插杆210在竖直方向固定。

在限位板300上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安装孔320。当限位板300向壳体100外拉动并使卡板310嵌入限位卡槽111内后,限位板300上的安装孔320完全位于壳体100内,此时可将该安装孔320与墙体或预定安装位置处的螺纹孔对齐,然后将螺栓穿过安装孔320后旋入螺纹孔内即可将组装好的配合盒固定安装在预定位置。此时,由于螺栓对安装孔320的限位作用,使限位板300无法移动。当壳体100左右两侧的限位板300均固定后,整个配电盒的结构即固定,保证了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在限位板300远离壳体100的一端还设置有挡板330。该挡板330设置在限位板300的上端面或/和下端面上。该挡板330可作为拉动限位板300的施力部,便于将限位板300拉出。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330与限位板300的厚度之和大于开设在壳体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通孔的厚度,使挡板330可对限位板300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板300过于伸入壳体100内造成限位板300难以拉动的情况。

另外,壳体10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120,通过增加壳体100的散热面积来提高配电盒的散热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插杆210与安装插孔110的配合,实现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水平方向的限位,再结合卡板310与限位卡槽111的配合,实现壳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竖直方向的限位,从而将壳体100与盖体200稳定连接,连接方便。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