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057发布日期:2020-06-20 18:1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载充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整车厂要求将车载充电机输入控制引导电路中的车辆控制装置集成到车载充电机中。如何在满足这一要求的同时,满足整车对车载充电机控制电路的不插枪静态电流要求和插枪休眠静态电流要求,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将车载充电机输入控制引导电路中的车辆控制装置集成到车载充电机中,降低了整体成本,可靠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应用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电阻检测电路和中间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中间电路连接,所述中间电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所述中间电路包括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第四导电支路,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信号接入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第一保险丝和反接的第一二极管与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和所述中间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和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滤波稳压,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用于引入cc信号,所述cc信号为充电连接确认信号,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

所述中间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断开,当所述中间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导通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当所述中间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断开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停止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端口和地,所述第三端口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所述第一mos管、第四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四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第三mos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和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第二mos管、第六电阻和第五稳压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电支路包括第五mos管、第一晶体管、第七电阻、第八电阻、netb点和休眠控制电路,所述第八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netb点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休眠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netb点连接,所述休眠控制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三电容和cc信号接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cc信号接口以及所述信号接入端口,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并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休眠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休眠信号接口,其中:

所述第九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netb点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netb点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休眠信号接口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和所述第十四电阻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和所述第十三电阻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和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容和所述第十五电阻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休眠信号接口和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三mos管、所述第四mos管和所述第五mos管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np型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应用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电阻检测电路和中间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中间电路连接,所述中间电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所述中间电路包括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第四导电支路、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信号接入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第一保险丝和反接的第一二极管与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和所述中间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的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和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滤波稳压,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用于引入cc信号,所述cc信号为充电连接确认信号,所述电阻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所述中间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断开,当所述中间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导通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当所述中间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断开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停止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可见,相较于一般的通过单片机将车载充电机输入控制引导电路中的车辆控制装置集成到车载充电机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逻辑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该需求,不仅降低整体成本,而且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在未插充电枪时,各器件的导通情况示意图;

图2b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在插充电枪时,各器件导通情况图;

图2c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在充电完成后,未拔充电枪时,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处于低功耗休眠状态时各器件导通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一般的,市电通过充电桩,整流滤波等电路传输给车载充电机主变压器,再通过整流滤波等电路传输给动力电池组,此后,通过dc/dc转换电路和整流滤波等电路传输给车载低压蓄电池,车辆控制装置控制车载低压蓄电池向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为满足电动汽车行业对电动汽车内部装置集成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整车厂要求将车载充电机输入控制引导电路中的车辆控制装置集成到车载充电机中,目前行业内一般是通过单片机来实现该要求,由于单片机存在控制可靠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的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通过逻辑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该要求,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电阻检测电路和中间电路,其中:

第一滤波电路和中间电路连接,中间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连接,中间电路包括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第三导电支路、第四导电支路、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信号接入端口,第一端口通过第一保险丝和反接的第一二极管与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端口接地,第三端口连接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信号输入电路一端通过信号接入端口和中间电路连接,信号输入电路的另一端接地,电阻检测电路的一端通过信号接入端口和信号输入电路连接,电阻检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端口;

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滤波稳压,信号输入电路用于引入cc信号,cc信号为充电连接确认信号,电阻检测电路用于检测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

中间电路用于控制车载低压蓄电池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断开,当中间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车载低压蓄电池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导通连接,车载低压蓄电池向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当中间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时,车载低压蓄电池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断开连接,车载低压蓄电池停止向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可见,相较于一般的通过单片机来将车载充电机输入控制引导电路中的车辆控制装置集成到车载充电机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逻辑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该需求,不仅降低整体成本,而且可靠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滤波电路110,第二滤波电路120,信号输入电路130,电阻检测电路140和中间电路150,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110和所述中间电路150连接,所述中间电路150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20连接,所述中间电路150包括第一导电支路151,第二导电支路152,第三导电支路153,第四导电支路154,第一端口dyd,第二端口gnd,第三端口lvs和信号接入端口cc1,所述第一端口dyd通过第一保险丝f1和反接的第一二极管d1与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gnd接地,所述第三端口lvs连接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电路130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和所述中间电路150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电路1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检测电路140的一端通过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和所述信号输入电路130连接,所述电阻检测电路1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dyd。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110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20用于滤波稳压,所述信号输入电路130用于引入cc信号,所述cc信号为充电连接确认信号,所述电阻检测电路140用于检测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所述中间电路150用于控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断开,当所述中间电路150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导通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当所述中间电路150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断开连接,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停止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

其中,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为12v,所述第一保险丝f1用于限制电流峰值,保护电路安全运行,防止电路内部出现短路时,对外部供电产生影响,所述第一二极管d1用于限制电流方向,防止所述车载低压蓄电池正极与gnd接反。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110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端口lvs和地,所述第三端口lvs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120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五电容c5以及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dyd和所述第二端口gnd。

其中,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用于稳压以及防止输入端的瞬间尖峰电压。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支路151包括第一mos管q1、第四mos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二极管zd2和第四稳压二极管zd4,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端口dyd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与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接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支路152包括第三mos管q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dyd以及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端口gnd。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三导电支路153包括第二mos管q2、第六电阻r6和第五稳压二极管zd5,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口dyd以及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负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zd5的正极接所述第二端口gnd,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接所述第二端口gnd。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四导电支路154包括第五mos管q5、第一晶体管t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netb点和休眠控制电路155,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一端口dyd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所述netb点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接地,所述休眠控制电路155与所述netb点连接,所述休眠控制电路155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信号输入电路130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第三电容c3和cc信号接口,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cc信号接口以及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并联。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击穿电压为3.3v,用于限制所述第三mos管q3导通所需的栅极电压最低值,所述第二至第五稳压二极管(zd2~zd5)的击穿电压为15v,用于箝位,防止过压。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休眠控制电路155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休眠信号接口sleep,其中:

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netb点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netb点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休眠信号接口sleep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7和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基极和地,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和所述第十三电阻r13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基极和地,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和所述第十五电阻r15并联且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休眠信号接口sleep和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mos管q1为n沟道型mos管,所述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三mos管q3、所述第四mos管q4和所述第五mos管q5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一晶体管t1和所述第二晶体管t2为pnp型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t3和所述第四晶体管t4为npn型晶体管。

其中,所述电阻检测电路140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第九电容c9和电压基准源u1,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一端口dyd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基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七电阻r17与所述第一端口dyd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集电极悬空,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基极与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基准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基准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连接,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阴极与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连接。

所述电压基准源u1的基准电压输出端的电压恒为2.5v,所述电阻检测电路140等效于0.454ma的恒流源,即在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处电流恒为0.454ma,通过检测所述信号接入端口cc1处的电压ucc1,可以得到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ra,具体为:

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的电阻ra来判断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是否完全连接,并判断当前充电连接装置(电缆)的额定容量。

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其为图1所示的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在不同状态时各器件的导通情况示意图。

图2a为未插充电枪时,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中各器件导通情况图。未插充电枪时,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断开,ucc1约为9v,大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击穿电压,所述第三mos管q3和所述第二mos管q2导通,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neta点,则所述neta点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四mos管q4截止,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所述第一mos管q1截止,因为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四mos管q4截止,车载低压蓄电池不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都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五mos管q5截止,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为高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也是高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t1截止,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即所述netb点为低电平,在整个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中,只有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和所述第三导电支路导通,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中所述第五电阻r5上流过的电流为24ua,所述第四电阻r4上流过的电流为40ua,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中所述第六电阻r6上流过的电流为24ua,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和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中流过的静态电流一共为88ua,满足整车要求的不插枪静态电流小于200ua的要求。

图2b为插充电枪时,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中各器件导通情况图。当插充电枪时,所述cc信号通过100/220/680/1500/3300ω的电阻与车身地连接,ucc1<3.3v,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截止,所述第三mos管q3和所述第二mos管q2管截止,所述neta点为高电平,所述第四mos管q4导通,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一mos管q1导通,因为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四mos管q4导通,所以车载低压蓄电池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车载充电机将被唤醒,进入待机状态。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连接,所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都为高电平,所述第五mos管q5导通,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和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都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t1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为高电平,即所述netb点为高电平。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和所述第三导电支路截止,所述第一导电支路和所述第四导电支路导通,此外,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也处于工作状态,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电流功耗为100ma左右。

图2c为充电完成后,未拔充电枪时,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时各器件导通情况图。当充电完成后,未拔充电枪时,所述cc信号仍然通过与车身地之间的电阻ra与车身地连接,但此时车载低压蓄电池不需要继续给充电机内部控制电路供电,为了降低车载低压蓄电池的功耗,需要让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所述休眠信号接口sleep处提供一个时长20ms的高电平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t2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以及外围阻容构成自锁电路,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二晶体管t2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基极为高电平,此后撤去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t2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仍然保持导通,所述第四晶体管t4导通,所述neta点被拉至低电平,所述第五电阻r5经由所述第四晶体管t4接地,所述第四mos管q4由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所述第一mos管q1由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所述第一导电支路截止,车载低压蓄电池停止向所述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供电,车载充电机进入超低功耗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导电支路,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和所述第三导电支路截止,所述第四导电支路导通,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功耗由所述第四导电支路,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休眠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电阻检测电路产生,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电流功耗为1.67ma左右,满足整车要求的插枪休眠静态电流小于3ma的要求。

其中,当车载充电机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后,如拔掉充电枪,则所述cc信号对车身地断开,ucc1约为9v,所述第三mos管q3导通,所述第四mos管q4截至,所述第一mos管q1截至,所述第二mos管q2管导通,所述第五mos管q5截止,所述neta点为低电平,所述netb点为低电平,所述第二晶体管t2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以及外围阻容构成的自锁电路复位,不影响再次插枪后,对充电机的唤醒功能。

其中,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10ms即可,为保证所述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接收到所述高电平脉冲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选定时间为20ms,并不做限定。

可见,在以上所述的三种状态中,车载充电机控制系统功耗都较低,从而延长了车载低压蓄电池的使用时间,且电路简单易实现,可靠性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包括上述任一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申请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