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遮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3951发布日期:2021-05-28 14:4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遮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装配于车辆的顶部等的车辆用遮光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车辆用遮光板具有板状的遮板主体、和被设置在遮板主体的凹部(7)中的棒状的卡合件(30)。遮板主体以能够移动至覆盖前窗玻璃的上部区域的前面位置和覆盖侧窗玻璃的上部区域的侧面位置的方式可旋转地被安装在车辆顶部上。在遮板主体位于前面位置时,卡合件(30)以相对于被设置于前窗玻璃的上方的钩而能够拆卸的方式被保持。

在遮板主体的上缘处形成有凹部(7),且在凹部(7)的各个肩部上设置有对卡合件(3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5)。两个支承部(5)具有与另一个的支承部(5)对置的卡合件接受开口(5a)。在将卡合件(30)安装到遮板主体上的情况下,在使被形成于卡合件(30)的一个端部上的卡合脚(31)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其插入到卡合件接受开口(5a)中。接下来,将被形成于卡合件(30)的另一端部上的卡合脚(31)插入至另一个卡合件接受开口(5a)中。通过被形成于卡合件(30)的两端的突起(32)卡挂在支承部(5)上,从而使卡合件(30)被安装在遮板主体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97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引用文献1的遮光板,由于在使卡合件(30)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其插入至遮板主体中,因此将卡合件(30)安装到遮板主体上并不是很容易。或者,为了在使卡合件(30)较大地变形的同时将其安装到遮板主体上,卡合件(30)有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或者是经时性地变形。其结果为,卡合件(30)有可能会相对于遮板主体而晃荡不稳。因此,一直以来需要一种具有易于将卡合件(轴)插入到遮板主体中的结构等的车辆用遮光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车辆用遮光板具有:遮板主体,其为板状且在一边上具有凹部;轴,其位于凹部中。而且,车辆用遮光板具有:遮板主体的第一安装部,其中被插入有第一轴端;遮板主体的第二安装部,其中被插入有轴的第二轴端。第一安装部具有:入口,其中被插入有第一轴端;入口凸部,其在入口处朝向第一轴端突出。而且,第一安装部具有:入口凹部,其在入口中的入口凸部的径向相反位置处远离第一轴端;进深侧凸部,其从入口凹部起沿着第一轴端而向进深侧延伸且向第一轴端突出。而且,第一安装部具有:进深侧平坦部,其在进深侧凸部的径向相反位置处自入口凸部向进深侧延伸;第一阻挡件,其在与进深侧凸部相比进一步靠进深侧位置处从遮板主体起以与第一轴端的长边轴向顶端对置的方式而突出。第二安装部具有:入口,其中被插入有第二轴端插入;第一入口凸部,其在入口处向第二轴端突出。而且,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入口凸部,其从入口中的第一入口凸部的径向相反侧位置起向第二轴端突出;第二阻挡件,其在与第二入口凸部相比靠进深侧位置处从遮板主体起以与第二轴端的长边轴向顶端对置的方式而突出。

因此,由于在第一安装部中形成有入口凹部,因此能够将第一轴端相对第一安装部而倾斜地插入。详细而言,能够将第一轴端从入口凹部侧朝向入口凸部的进深侧的进深侧平坦部插入。因此,例如能够在不使第一轴端和第一安装部发生变形的条件下,将第一轴端插入到第一安装部中。在将第一轴端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中之后,使第一轴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平行。由此,第一轴端被入口凸部和进深侧凸部从径向两侧所支承。之后,使轴在长边方向上进行滑动,从而将第二轴端插入到第二安装部中。由此,第二轴端被第一入口凸部和第二入口凸部从径向方向两侧所支承。轴的长边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而被限制。因此,在将轴向遮板主体进行安装时,抑制了轴进入遮板主体的内部为预想以上的情况。由此,能够将轴可靠地安装在遮板主体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第一安装部具有入口开口直径和进深侧开口直径,所述入口开口直径由入口凹部和入口凸部所决定,所述进深侧开口直径由进深侧凸部和进深侧平坦部所决定。而且,入口开口直径和进深侧开口直径为如下大小,即,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轴端不进行弹性变形的条件下,容许第一轴端从入口凹部侧朝向进深侧平坦部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中的大小。即,在第一轴端的插入轨迹上没有结构物。

因此,在将第一轴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倾斜地插入时,不需要使第一安装部或者第一轴端进行弹性变形的力。因此,能够使用较小的力而将第一轴端插入到第一安装部中。如果假设使第一安装部或者第一轴端较大地弹性变形,则将容易使第一安装部或者第一轴端发生塑性变形、或者经时性的变形。根据该特征,能够对这种现象进行抑制。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于第一安装部或者是第一轴端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轴的相对于遮板主体的晃荡不稳的情况。而且,能够提高遮板主体和轴的耐久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轴以如下方式具有长边方向长度,即,在轴位于与第一阻挡件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时,第二轴端相对于第二安装部而在长边轴向上脱离。而且,第一安装部的入口凹部被形成为,轴在第一界限位置处以第一安装部为中心而倾斜,第二轴端在与长边轴向正交的径向上与第二安装部脱离。

因此,在将第一轴端向第一安装部插入时,能够在不被第二安装部阻碍的条件下,将第一轴端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中。然后,能够在将第一轴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向进深侧插入的同时,使轴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平行。之后,通过使轴在长边方向上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将第二轴端插入到第二安装部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容易地将轴安装在遮板主体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特征,轴能够在与第一阻挡件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和与第二阻挡件抵接的第二界限位置之间在长边轴向上进行滑动。而且,第一安装部的进深侧凸部以如下方式具有与第一轴端抵接的长边轴向长度,即,在从轴与第一阻挡件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起到轴与第二阻挡件抵接的第二界限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均对第一轴端进行支承。

因此,由于第一安装部的进深侧凸部对第一轴端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轴在不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倾斜的条件下进行滑动。由此,能够很容易地将轴安装在遮板主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的内部的一部分和被安装在车辆上的遮光板的立体图。

图2为遮光板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ⅲ-ⅲ线的剖面向视图。

图4为轴的主视图和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5为将第一轴端倾斜地插入到遮板主体的第一安装部中的状态下的轴的主视图以及遮板主体的剖视图。

图6为将第一轴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插入到进深侧的状态下的轴的主视图以及遮板主体的剖视图。

图7为图4的vii-vii线剖面向视图。

图8为图4的viii-viii线剖面向视图。

图9为图4的ix-ix剖面向视图。

图10为图4的x-x线剖面向视图。

图11为图4的xi-xi线剖面向视图。

图12为图4的xii-xii线剖面向视图。

图13为图4的xiii-xiii线剖面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用遮光板1具备遮板主体2、镜单元12和支轴10。镜单元12具有被安装在遮板主体2上的矩形形状的镜框12a、和被安装在镜框12a中的镜板(未图示)。在镜框12a中,以能够滑动至覆盖镜板的关闭位置和打开镜板的打开位置的方式而安装有镜盖12b。车辆用遮光板1在车厢内被装配在前窗玻璃41附近的顶部面43上。

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用遮光板1具备被装配在遮板主体2上的支轴10。支轴10为大致l字母形状的棒,且具有从遮板主体2向侧方伸出的横轴10a和从横轴10a的顶端向上方伸出的纵轴10b。被装配在纵轴10b的顶端上的托架11被安装在车厢的顶部面43上。遮板主体2通过绕横轴10a进行旋转,从而在沿着顶部面43的收纳位置k和沿着前窗玻璃41的使用位置p之间进行旋转。而且,遮板主体2通过绕纵轴10b进行旋转,从而向沿着车窗42的侧面位置移动。

如图1所示那样,车辆用遮光板1具有轴3。轴3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被保持在被固定于顶部面43上的钩6上。通过使轴3被安装在钩6上,从而使遮板主体2以轴3和横轴10a为中心而在使用位置p与收纳位置k之间进行旋转。通过将轴3从钩6上拆卸下来,从而能够使遮板主体2从使用位置p向侧面位置进行旋转。如图1、2所示那样,轴3在与横轴10a同轴的位置处被设置在遮板主体2上。在遮板主体2上,在上边处形成有凹部2c,在凹部2c中设置有轴3。如图3所示那样,轴3具有被插入至遮板主体2的第一安装部4中的第一轴端3b、和被插入至遮板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5中的第二轴端3c。

如图4所示那样,轴3在中央处具备直径r1的大径部3a。与大径部3a相比较细的直径r2的第一轴端3b和第二轴端3c被设置在大径部3a的两端处。在大径部3a和各个轴端3b、3c之间形成有锥状的过渡部分。各个轴端3b、3c分别在顶端附近具有环状的第一槽3d和第二槽3e。与第一槽3d和第二槽3e相对应的轴3的直径为,小于直径r2的直径r3。各个轴端3b、3c在与各个槽3d、3e相比靠顶端处具有凸面形状的末端部3f、3g。

如图3所示那样,遮板主体2为中空板状,且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在遮板主体2的表面上覆盖有表皮2f。如图7所示那样,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通过将从第一壳体2a的内表面突出的多个安装部2g和从第二壳体2b的内表面突出的多个安装部2h嵌合从而被连结在一起。安装部2g和安装部2h例如为圆筒状,且安装部2g被插入至安装部2h中。如图2所示那样,遮板主体2在一边(上边)上具有凹部2c。凹部2c被形成在遮板主体2的上边的左侧处,且朝向下边而凹陷。在凹部2c的左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5,在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

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安装部4为,在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之间被插入有第一轴端3b的结构。第一安装部4具有入口20、位于入口20的附近的入口凸部21和入口凹部22。第一安装部4在进深侧具有进深侧凸部23和进深侧平坦部24,而且在该进深侧还具有进深侧凹部26和第一阻挡件25。

如图3、10所示那样,入口20被形成在形成于第一壳体2a上的盖部2d上。盖部2d以形成图2所示的凹部2c的右侧面的方式从第一壳体2a向第二壳体2b延伸出来。入口20具有第一圆弧20a和第二圆弧20b。第一圆弧20a和第二圆弧20b分别为大致半圆形状。第一圆弧20a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20b的半径。因此,易于将第一轴端3b从第一圆弧20a侧倾斜地插入到入口20中。

如图3、4、10所示那样,入口凸部21从第二壳体2b侧朝向第一壳体2a侧突出。入口凸部21突出至距入口20或者被插入至入口20中的轴3的中心轴c为r1的距离为止。入口凸部21与入口20邻接,且具有沿着入口20的第二圆弧20b的圆弧形状。入口凸部21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

如图3、4、10所示那样,入口凹部22在入口凸部21的径向方向相反侧的位置处被凹陷设置在第一壳体2a上。入口凹部22具有沿着入口20的第一圆弧20a的圆弧形状。入口凹部22的圆弧形状从中心轴c起具有半径r3。因此,易于将第一轴端3b从入口凹部22倾斜地插入到入口20中。

如图3、4、11、12所示那样,进深侧凸部23具有从第一壳体2a突出的第一进深侧凸部23a和第二进深侧凸部23b。进深侧凸部23突出至距轴3的中心轴c为r2的距离为止。另外,r1和r2相等。在进深侧凸部23a、23b的顶端上形成有挖出与轴3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形状的挖出部23d、23e。第一进深侧凸部23a和第二进深侧凸部23b以在其间具有空隙的方式相互对置。第一进深侧凸部23a和第二进深侧凸部23b与入口凹部22邻接且与入口凸部21相比位于进深侧,并且从入口凹部22起向进深侧延伸。第一进深侧凸部23a和第二进深侧凸部23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与第一轴端3b大致相同的长度。如图6所示那样,在将轴3安装到遮板主体2上时,进深侧凸部23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

如图3、10所示那样,进深侧平坦部24位于入口凸部21的进深侧,且与进深侧凸部23对置。进深侧平坦部24具有与入口凸部21邻接的顶端凸部24a。顶端凸部24a低于入口凸部21,从而进深侧平坦部24整体上低于入口凸部21。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第一轴端3b易于朝向进深侧平坦部24而倾斜地被插入到入口20中。

如图3所示的那样,第一阻挡件25位于进深侧凸部23的进深侧。第一阻挡件25从第一壳体2a朝向第二壳体2b突出,且具有能够与第一轴端3b面对面的突出量。优选为,第一阻挡件25突出超过轴3的中心轴c。第一阻挡件25在从下方进行观察时为大致直角三棱柱形状,且具有垂直面25a和斜面25b。垂直面25a相对于第一壳体2a的内周面而大致垂直地延伸,斜面25b相对于第一壳体2a的内周面而倾斜地延伸。第一阻挡件25在顶端具有连结垂直面25a和斜面25b的平面25c。

如图13所示那样,垂直面25a在侧视观察中具有大致五边形形状。由此,第一阻挡件25在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的连结部附近处能够接近第二壳体2b。如图5、6所示那样,第一阻挡件25在将轴3的第一轴端3b安装到第一安装部4中时,对第一轴端3b的长边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这样一来,第一阻挡件25就防止了第一轴端3b进入到遮板主体2的内部为预想以上的情况。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一阻挡件25和进深侧凸部23之间设置有进深侧凹部26。由此,可防止第一阻挡件25所受到的力向进深侧凸部23传递的情况。

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安装部5为,在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之间被插入有第二轴端3c的结构。第二安装部5具有入口30、位于入口30的附近的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而且,第二安装部5在第二入口凸部32的进深侧还具有第二阻挡件33,且在第一入口凸部31的进深侧还具有进深侧平坦部35。

如图3、9所示那样,入口30被形成在形成于第一壳体2a上的盖部2e上。盖部2e以形成图2所示的凹部2c的左侧面的方式从第一壳体2a向第二壳体2b延伸出来。入口30具有圆形的中心孔30a、和从中心孔30a向径向下凹陷的凹部30b、30c、30d。凹部30b、30c、30d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的方式被配置。

如图3、4、9所示那样,第一入口凸部31从第二壳体2b侧朝向第一壳体2a侧而突出至距轴3的中心轴c为r4的距离为止。第一入口凸部31与入口30邻接,且具有沿着入口30的中心孔30a的圆弧形状。第一入口凸部31对第二轴端3c进行支承。

如图3、4、9所示那样,第二入口凸部32位于与第一入口凸部31对置的位置。第二入口凸部32从第一壳体2a朝向第二壳体2b而突出至距轴3的中心轴c为r5的距离为止。另外,r4和r5相等。第二入口凸部32与入口30邻接,且具有沿着入口30的中心孔30a的圆弧形状。第二入口凸部32对第二轴端3c进行支承。此外,第二入口凸部32具有越来越细形状的顶端。因此,第二入口凸部32的顶端易于嵌入到第二轴端3c的第二槽3e中。通过使第二入口凸部32的顶端嵌入到第二轴端3c的第二槽3e中,从而使轴3的长边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阻挡件33位于第二入口凸部32的进深侧。第二阻挡件33从第一壳体2a朝向第二壳体2b突出,且具有能够与第二轴端3c面对面的突出量。优选为,突出超过轴3的中心轴c。如图3、7所示那样,第二阻挡件33为大致板状,且在轴3的轴向上较长。第二阻挡件33在将轴3的第二轴端3c安装于第二安装部5中时,防止了第二轴端3c进入到遮板主体2的内部为预想以上的情况。

如图3、8所示那样,第二安装部5在第一入口凸部31的进深侧具有进深侧平坦部35,并在第二阻挡件33和第二入口凸部32之间具有进深侧凹部37。进深侧平坦部35具有与第一入口凸部31邻接的顶端凸部35a。顶端凸部35a低于第一入口凸部31,从而进深侧平坦部35整体上低于第一入口凸部31。如图3、8所示那样,进深侧凹部37位于第二阻挡件33和第二入口凸部32之间。由此,可防止第二阻挡件33受到的力向第二入口凸部32传递的情况。

如图3、4所示那样,第一安装部4具有由入口凸部21和入口凹部22决定的自由状态下的入口开口直径(r1+r3)、和由进深侧凸部23和进深侧平坦部24决定的自由状态下的进深侧开口直径(r1+r2+r7)。而且,第一安装部4还具有由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的左侧顶端部决定的倾斜入口开口直径r6。倾斜入口开口直径r6大于第一轴端3b的直径r2。它们具有(r1+r2)≤r2的关系。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在使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平行时,第一安装部4没有发生变形,或者稍微变形。然后,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进行协作,从而能够在径向上无间隙地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这样一来,就抑制了轴3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在半径方向上晃荡不稳的情况。

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安装部5具有由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决定的入口开口直径(r4+r5)。入口开口直径(r4+r5)在自由状态下小于第二轴端3c的直径r2。因此,在将第二轴端3c插入至第二安装部5中时,第二安装部5稍微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无间隙地对第二轴端3c进行支承。这样一来,就抑制了轴3相对于第二安装部5而在半径方向上晃荡不稳的情况。

接下来,对将轴3安装到遮板主体2上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所示那样,将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倾斜地插入。详细而言,从入口凹部22朝向进深侧平坦部24将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倾斜(箭头a方向)地插入。如图4、5所示那样,由于设置有入口凹部22,因此入口开口直径(r1+r3)大于第一轴端3b的直径r2。此外,由于设置有进深侧平坦部24,因此进深侧开口直径(r1+r2+r7)大于第一轴端3b的直径r2。因此,能够在第一安装部4和第一轴端3b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条件下,将第一轴端3b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因此,能够使用较小的力而将第一轴端3b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

如图5所示那样,第一轴端3b的末端部3f与第一阻挡件25的垂直面25a抵接。由此,防止了轴3超过第一阻挡件25而被插入到遮板主体2的进深处的情况。如图6所示那样,将轴3以第一安装部4的入口20附近为中心而倾斜,并使其与第一安装部4平行。如图4所示那样,自由状态下的(r1+r2)等于或者稍微小于第一轴端3b的直径r2。因此,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进行协作,从而在径向上无间隙地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另外,在(r1+r2)小于r2的情况下,由于轴3是实心的,因此不发生变形,而是遮板主体2发生变形。由于遮板主体2与轴3相比体积较大,因此与轴3相比而不易受到应力集中。

接下来,使轴3以与轴3的中心轴c平行的方式在长边方向(箭头标记b方向)上从图6的位置滑动至图3的位置。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轴端3c的末端部3g与第二阻挡件33的右端面33a抵接。由此,防止了轴3超过第二阻挡件33而被插入到遮板主体2的进深处的情况。第二安装部5的入口开口直径(r4+r5)在自由状态下稍微小于第二轴端3c的直径r2(r4+r5<r2)。因此,第二轴端3c通过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而从径向两侧被支承。而且,第二入口凸部32的顶端被嵌入在第二轴端3c的第二槽3e中。由此,防止了轴3相对于遮板主体2而滑动的情况。

如上述那样,车辆用遮光板1如图2、3所示那样具有呈板状且在一边上具有凹部2c的遮板主体2、和位于凹部2c内的轴3。而且,车辆用遮光板1还具有供轴3的第一轴端3b插入的遮板主体2的第一安装部4、和供轴3的第二轴端3c插入的遮板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5。第一安装部4具有供第一轴端3b插入的入口20、和在入口20处朝向第一轴端3b突出的入口凸部21。而且,第一安装部4具有在入口20中的入口凸部21的径向相反位置处远离第一轴端3b的入口凹部22、和从入口凹部22起沿着第一轴端3b向进深侧延伸且向第一轴端3b突出的进深侧凸部23。而且,第一安装部4具有在进深侧凸部23的径向相反位置处与入口凸部21相比向进深侧延伸的进深侧平坦部24、和在与进深侧凸部23相比进一步靠向进深侧位置处以与第一轴端3b的长边轴向顶端对置的方式而从遮板主体2突出的第一阻挡件25。第二安装部5具有供第二轴端3c插入的入口30、和在入口30处向第二轴端3c突出的第一入口凸部31。而且,第二安装部5还具有从入口30中的第一入口凸部31的径向相反侧位置起向第二轴端3c突出的第二入口凸部32、和在与第二入口凸部32相比更靠进深侧位置处以与第二轴端3c的长边轴向顶端对置的方式而从遮板主体2突出的第二阻挡件33。

因此,由于在第一安装部4上形成有入口凹部22,因此能够如图5所示那样,将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倾斜地插入。详细而言,能够将第一轴端3b从入口凹部22侧朝向入口凸部21的进深侧的进深侧平坦部24插入。因此,例如,能够在不使第一轴端3b和第一安装部4发生变形的条件下,将第一轴端3b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在将第一轴端3b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以后,如图6所示那样,使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平行。由此,第一轴端3b被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从径向两侧所支承。之后,使轴3在长边方向(箭头标记b方向)上进行滑动,并如图3所示那样将第二轴端3c插入到第二安装部5中。由此,第二轴端3c被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从径向两侧所支承。轴3的长边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阻挡件25和第二阻挡件33而被限制。因此,在将轴3向遮板主体2进行安装时,抑制了轴3进入到遮板主体2的内部为预想以上的情况。由此,能够将轴3可靠地安装在遮板主体2上。

如图4所示那样,第一安装部4具有由入口凹部22和入口凸部21决定的入口开口直径(r1+r3)、和由进深侧凸部23和进深侧平坦部24决定的进深侧开口直径(r1+r2+r7)。入口开口直径和进深侧开口直径为,在第一安装部4和第一轴端3b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条件下,如图5所示那样容许第一轴端3b从入口凹部22侧朝向进深侧平坦部24倾斜(箭头标记a方向)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第一轴端3b的插入轨迹上没有结构物。

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在将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倾斜地插入时,是不需要使第一安装部4或者第一轴端3b进行弹性变形的力的。因此,能够使用较小的力而将第一轴端3b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如果假设使第一安装部4或者第一轴端3b发生较大地弹性变形,则第一安装部4或者第一轴端3b将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或者经时性的变形。根据该特征,能够抑制这种现象。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由于第一安装部4或者第一轴端3b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轴3的相对于遮板主体2的晃荡不稳的情况。而且,还能够提高遮板主体2和轴3的耐久性。

如图5所示那样,轴3以如下方式具有长边方向长度,即,在轴3位于与第一阻挡件25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时,第二轴端3c相对于第二安装部5而在长边轴向上脱离。而且,第一安装部4的入口凹部22被形成为,轴3在第一界限位置处以第一安装部4为中心而倾斜,且第二轴端3c在与长边轴向正交的径向上从第二安装部5脱离。

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在将第一轴端3b向第一安装部4插入时,能够在不被第二安装部5阻碍的条件下,将第一轴端3b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然后,能够在将第一轴端3b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向进深侧插入的同时,如图6所示那样,使轴3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平行。之后,通过使轴3在长边方向(箭头标记b方向)上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将第二轴端3c插入到第二安装部5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容易地将轴3安装到遮板主体2上。

如图3、6所示那样,轴3能够在与第一阻挡件25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和与第二阻挡件33抵接的第二界限位置之间在长边轴向上进行滑动。而且,第一安装部4的进深侧凸部23具有与第一轴端3b抵接的长边轴向长度,以使得在从轴3与第一阻挡件25抵接的第一界限位置起至轴3与第二阻挡件33抵接的第二界限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处均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

因此,如图3、6所示那样,由于第一安装部4的进深侧凸部23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轴3在不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倾斜的条件下进行滑动。由此,能够很容易地将轴3安装到遮板主体2上。

如图3、4所示那样,第二安装部5具有由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决定的入口开口直径(r4+r5)。入口开口直径(r4+r5)在自由状态下小于第二轴端3c的直径r2。因此,在将第二轴端3c向第二安装部5插入时,第二安装部5稍微发生变形。然后,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能够无间隙地对第二轴端3c进行支承。这样一来,就抑制了轴3相对于第二安装部5而在半径方向上晃荡不稳的情况。

如图3、4所示那样,第一安装部4的由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决定的自由状态下的径向宽度(r1+r2)等于或者小于第一轴端3b的直径r2。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在将第一轴端3b倾斜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4中之后,在如图6所示那样使第一轴端3b与第一安装部4平行时,第一安装部4不会发生变形或者稍微发生变形。然后,入口凸部21和进深侧凸部23进行协作从而能够在径向上无间隙地对第一轴端3b进行支承。这样一来,就抑制了轴3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而在半径方向上晃荡不稳的情况。

如图3、4所示那样,轴3具有被形成在第一轴端3b上的第一槽3d、和被形成在第二轴端3c上的第二槽3e。在第二槽3e中嵌合有第二安装部5的第一入口凸部31和第二入口凸部32中的至少一个。因此,通过嵌合在第二槽3e中的第一入口凸部31或者第二入口凸部32,从而抑制了轴3在长边方向上移动的情况。

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外观、结构,在不变更本方案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删除。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遮板主体2在使用位置的上边左侧处具有凹部2c。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遮板主体2在上边中央、上边右侧处具有凹部2c。

如图3所示那样,轴3具有与大径部3a相比而直径较细的第一轴端3b和第二轴端3c。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轴3具有直径与大径部3a相同或者较粗的第一轴端3b和第二轴端3c。

如图2、3中所示的那样,第一安装部4在凹部2c的右侧具有第一安装部4、在凹部2c的左侧具有第二安装部5。也可以替代该结构,而使第一安装部4在凹部2c的左侧具有第一安装部4、在凹部2c的右侧具有第二安装部5。

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安装部4的入口凸部21具有宽度与第一轴端3b的第一槽3d的宽度相比更宽的顶端部。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入口凸部21具有与第一槽3d的宽度相同或者较窄的宽度的顶端部。

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阻挡件25在从下方进行观察时为大致直角三棱柱状。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第一阻挡件25具有在从下方进行观察时为矩形或者板状的形状。第一阻挡件25从第一壳体2a朝向第二壳体2b突出。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第一阻挡件25从第二壳体2b朝向第一壳体2a突出。

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安装部5的第一入口凸部31具有宽度与第二轴端3c的第二槽3e的宽度相比更宽的顶端部。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入口凸部31具有与第二槽3e的宽度相同或较窄的宽度的顶端部。

如图3、7所示那样,第二阻挡件33具有大致板形形状。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第二阻挡件33为柱状或者具有与第一阻挡件25相同的形状。第二阻挡件33从第一壳体2a朝向第二壳体2b突出。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第二阻挡件33从第二壳体2b朝向第一壳体2a突出。

如图2、3所示那样,遮板主体2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下在车辆车厢内侧具有第一壳体2a,在前窗玻璃41侧具有第二壳体2b。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遮板主体2在车辆车厢内侧具有第二壳体2b,在前窗玻璃41侧具有第一壳体2a。

符号说明

1、车辆用遮光板;

2、遮板主体;

2a、第一壳体;

2b、第二壳体;

2c、凹部;

3、轴;

3b、第一轴端;

3c、第二轴端;

4、第一安装部;

5、第二安装部;

20、入口;

21、入口凸部;

22、入口凹部;

23、进深侧凸部;

24、进深侧平坦部;

25、第一阻挡件;

30、入口;

31、第一入口凸部;

32、第二入口凸部;

33、第二阻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