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用配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8860发布日期:2021-06-22 17:1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门用配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门用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将贯通保持有门用线束的安装片夹设于安装于门的外周缘的密封条的一部分而一体地设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68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由于密封条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长条且窄幅的带状的防水用构件,因此,根据密封条的不同,门用线束的形状不能固定,难以组装于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门用配线模块的组装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门用配线模块具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在车辆的门中,组装在门板与设计装饰件之间;配线构件,配线并保持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及外装构件,配线并保持有所述配线构件中的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向外方延伸且组装于所述门的部分,所述门用配线模块设置为,在向门组装之前的状态下,能够折叠成所述外装构件相对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成为重叠的状态,所述门用配线模块在组装到门的状态下,以所述外装构件展开的状态被组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门用配线模块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门中组装门用配线模块的位置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用配线模块及组装有该门用配线模块的门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被折叠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折叠后的门用配线模块被组装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的第四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门用配线模块如下所述。

(1)一种门用配线模块,具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在车辆的门中,组装在门板与设计装饰件之间;配线构件,配线并保持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及外装构件,配线并保持有所述配线构件中的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向外方延伸且组装于所述门的部分,所述门用配线模块设置为,在向门组装之前的状态下,能够折叠成所述外装构件相对于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成为重叠的状态,所述门用配线模块在组装到门的状态下,以所述外装构件展开的状态被组装。在折叠成外装构件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重叠的状态下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组装到门之后,通过将外装构件展开而组装于门,能够将门用配线模块组装于门。此时,通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的组装及外装构件的展开,配线构件相对于门能够成为规定的配线形态,因此能够抑制门用配线模块的组装错误等,并且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由此,能够提高门用配线模块的组装性。

(2)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具有在表背方向上难以弯曲的刚性。由此,容易保持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扩展的形状,从而容易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组装于门。

(3)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和所述外装构件在所述配线构件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通过在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与所述外装构件之间弯折所述配线构件,能够弯折成所述外装构件重叠在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上。由此,容易弯折门用配线模块。

(4)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配线构件包括在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及外装构件的主面上并排配线的多个包覆电线。由此,能够减薄门用配线模块,从而容易弯折门用配线模块。而且,能够使车辆的门薄型化,从而能够扩大车辆的室内空间。另外,通过使用包覆电线,与使用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印刷基板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5)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外装构件是片构件,所述片构件与所述多个包覆电线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而将所述多个包覆电线保持为并排的状态。由此,能够省略用于将包覆电线与外装构件固定的构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门用配线模块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要求保护的范围示出,并旨在包括与要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用配线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在门10中组装门用配线模块30的位置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用配线模块30及组装有该门用配线模块30的门10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从车厢内侧观察没有设计装饰件18的状态下的门10的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切断的概略剖视图。

门10整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是在车辆中以分隔车厢内与车厢外的方式设置成能够开闭的部分。设想门10是驾驶席侧门、副驾驶席侧门、后部坐席用门的情况等。门10具备门板12、设计装饰件18和门用配线模块30。

门板12具备外板13和内板14。外板13是设置于门10中的面向车辆外侧的部分,并与车身主体一起构成车辆的外观的部分。内板14设置于外板13的车厢侧。在内板14设置有开口15。

设计装饰件18是设置于门10中的面向车厢内侧的部分,并构成车辆的内观的部分。在设计装饰件18例如安装门把手20、车载设备的操作部22等。

门用配线模块30具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配线构件40及外装构件50、51、52。门用配线模块30例如通过组装于门板12而组装于门10。

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是在车辆的门10中组装在门板12与设计装饰件18之间的构件。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固定配线构件40。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是除了固定配线构件40以外,还具有针对门10的功能的面状的构件。另外,这里所说的面状的构件是指厚度尺寸比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尺寸小的二维扩展的构件,未必需要在表背方向(厚度方向)上平坦,也可以在表背方向上产生凹凸。

在此,对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为堵塞门板12中的形成于内板14的开口15的构件的情况进行说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是与开口15相同的程度或比开口15更大地扩展的扁平的部件。该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在组装到内板14的开口15的状态下堵塞该开口15。由此,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能够分隔车辆的内侧与外侧。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安装到内板14的开口15的状态下,通过螺纹固定、卡止构造等保持该组装状态。例如,如果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周边部中的与内板14重叠的部分通过螺纹固定等而螺纹固定于内板14,则能够尽可能地堵塞它们之间的间隙。

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到内板14的状态下,在外板13与内板14及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之间形成空间s。在该空间s能够收纳门10的窗24。在该空间s收容有暴露于雨水环境的窗24,另外,在该空间s的上方形成有供窗24出入的狭缝状的开口。因此,该空间s是有可能侵入水的空间。另外,该空间s是有可能与外部空间相连的空间,因此也是有可能侵入来自外部的风噪声等的空间。

因此,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内板14一起作为将车厢空间与外部空间更完全地分隔的构件而设置。

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例如是以树脂或金属为材料进行模具成型所得的部件。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可以是向模具内流入熔融材料而成型的构件,也可以是使用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型而成型的构件。

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具有在表背方向上难以弯曲的刚性为宜。由此,在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于门板12时,缘部等不易弯曲,容易保持为扩展的形状,由此组装变得容易。例如,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形成为与外装构件50、51、52相比为高刚性。

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内板14仅形成一个开口15,但也可以考虑在内板14形成多个开口15。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将一个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形成为能够堵塞多个开口15的大小。另外,例如,也可以设置多个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并形成为多个开口15分别被不同的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堵塞。

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在其主面上形成有收容配线构件40的槽34。槽34根据配线构件40的配线形态而形成。通过将配线构件40收容保持于槽34,从而成为配线构件40配线并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状态。

此外,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不需要在表背方向上平坦,也可以在表背方向上形成有凹凸形状。

配线构件40是设置于门10,并与设置到该门10的电气部件16、17连接的电气配线。配线构件40中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一部分配线并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配线构件40中的沿着延伸方向的其他的至少一部分配线并保持于外装构件50、51、52。这里所说的配线是指以与向门10组装时的配线状态对应的形态进行配线。因此,通过相对于门10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及外装构件50、51、52组装于规定位置,由此配线构件40中的配线并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及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向门10的配线完成。

在此,配线构件40中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间部配线并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另外,配线构件40中的沿着延伸方向的多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外装构件50、51、52。

在此,在配线构件40形成有分支。配线构件40的该分支部分配线并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因此,分支部分通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而维持其分支形状。

更具体而言,配线构件40包括多个电线41、42。作为电线41、42,可以使用在由导体构成的芯线的周围形成有包覆层的包覆电线。芯线可以是单芯线,也可以是绞合线。多个电线41、42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上并排配线。另外,多个电线41、42并排配线在外装构件50、51、52的主面上。

这里,多个电线41、42包括第一电线41和第二电线42。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三根第一电线41和一根第二电线42构成,但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所连接的设备等适当设定。第一电线41和第二电线42在各自的一端侧以并列状态集合。在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的一端部安装有共用连接器43。该连接器43与车辆主体侧的配线构件的连接器等连接。由此,设置于门10的电气部件16、17从搭载于车辆主体的电池接受电源供给,或与搭载于车辆主体的ecu或网关等进行信号授受。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的一端部收纳在门10内,但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的一端部也可以向门10外延伸。

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在延伸方向中间部分支。该分支部分位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在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各自的另一端部安装有连接器44、45,并经由该连接器44、45与电气部件16、17连接。第一电线41与组装于门10的后部的电气部件16、例如门锁及解锁用马达连接。另外,例如,第二电线42与组装于门10的中间部的电气部件17、例如驱动用于对窗24进行开闭的窗开闭夹具26的马达或各种开关等连接。

第一电线41和第二电线42被保持在槽34内。在此,槽34以并列状态形成有与多个电线41、42相应的数量。多个电线41、42分别保持在多个槽34内。但是,也可以在一个槽34收纳有多根电线41、42。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将配线构件40以防止脱落的状态收纳在形成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槽34中,来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配线构件40固定。例如,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实现配线构件40的防脱的结构,在槽34的上部(与槽34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防脱部35。防脱部35例如通过由熔化用头80压扁向槽34的侧壁部分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36而形成。当然,实现防止配线构件40从槽34的脱落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由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不同的构件按压槽34的上部的结构、或者在槽34内设置粘接剂等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防脱部35可以沿着配线构件40的延伸方向堵塞槽34的全部。另外,防脱部35也可以沿着配线构件40的延伸方向堵塞槽34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防脱部35沿着配线构件40的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为宜。

在外装构件50、51、52配线并保持有配线构件40中的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向外方延伸且组装于门10的部分。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外装构件50、51、52形成为收纳在门10内,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如上所述,在配线构件40的端部具有例如在门10与车辆主体之间延伸的部分等向门10的外方延伸的部分的情况下,外装构件也可以具有在门10与车辆主体之间延伸的部分等向门10的外方延伸的部分。

具体而言,在此设置有三个外装构件50、51、52。在外装构件50配线并保持有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集合的部分(分支前的部分)且比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部分更靠一端部侧的部分。在外装构件51配线并保持有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分支后的第一电线41的、比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部分更靠另一端部侧的部分。在外装构件52配线并保持有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分支后的第二电线42的、比保持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部分更靠另一端部侧的部分。

外装构件50、51、52例如是与配线构件40的配线路径相应的带状的构件。在此,配线构件40在外装构件50、51、52上以直线状配线,外装构件50、51、52也形成为直线状。但是,配线构件40也可以具有在外装构件50、51、52上弯曲配线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外装构件50、51、52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弯曲的部分。

另外,配线构件40也可以在外装构件50、51、52上分支。即,外装构件50、51、52也可以保持分支部分的形状。

外装构件50、51、52只要在载置于作业部位等的状态下,能够将配线构件40以平面性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即可。在此,外装构件50、51、52是将多个包覆电线41、42保持为并排的状态的片构件。外装构件50、51、52也可以是能够容易地弯曲的柔软的片构件。外装构件50、51、52可以是具有能够弯曲并且能够将配线构件40以平面性地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程度的刚性的片构件,也可以是具有能够在保持平坦的状态下将配线构件40以二维地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的程度的刚性的片构件。外装构件50、51、52也可以具有立体的形状部分,诸如局部地竖立设置壁等。

构成外装构件50、51、5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外装构件50、51、52例如由包含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等树脂的材料形成。外装构件50、51、52可以是内部均匀地填埋的片状构件,也可以是非织造片、织物、针织物等布料等。外装构件50、51、52也可以包括金属等材料。外装构件50、51、52优选具有容易在表背方向上弯曲的柔软性。外装构件50、51、52可以是单层,也可以层叠有多层。在层叠有多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层叠有树脂层和树脂层。另外,例如,也可以考虑层叠有树脂层和金属层。

在此,多个包覆电线41、42固定于片状的外装构件50、51、52。作为该固定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固定,也可以是非接触部位固定,还可以并用两者。在此,所谓接触部位固定,是指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接触的部分粘接固定。另外,所谓非接触部位固定,是指不为接触部位固定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缝线、其他片材、粘接带等将电线41、42向外装构件50、51、52压入,或者缝线、其他片材、粘接带等成为包围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的状态等而夹入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由此维持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被固定的状态。以下,对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处于接触部位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接触部位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适用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非接触部位固定。

作为该接触部位固定的方式,可以是接触部位间接固定,也可以是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并用两者。在此,所谓接触部位间接固定,是指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经由设置在它们之间的粘接剂、粘合剂、双面粘合带等夹设构件而间接地粘接固定。另外,所谓接触部位直接固定,是指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不通过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粘接固定。在接触部位直接固定中,例如考虑通过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中的至少一方所包含的树脂熔化而粘接固定。以下,对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处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各说明,只要不是不能适用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接触部位间接固定。

在形成这种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也考虑到树脂例如通过热量而熔化,还考虑到树脂通过溶剂而熔化。即,作为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可以是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利用溶剂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优选地,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为宜。

此时,形成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包括熔敷、熔接、焊接等公知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例如,在通过熔敷形成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敷、加热加压熔敷、热风熔敷、高频熔敷等各种熔敷方法。另外,当通过这些方法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成为利用该方法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当通过超声波熔敷形成了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时,电线41、42和外装构件50、51、52成为利用超声波熔敷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将通过熔敷而形成了利用热量的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状态的部分(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的固定部分)称为熔敷部,将其中的利用超声波熔敷的固定部分称为超声波熔敷部,将利用加热加压熔敷的固定部分称为加热加压熔敷部等。

外装构件50、51、52可以固定于内板14,也可以不固定于内板14。在外装构件50、51、52固定于内板14的情况下,其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适当应用通过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内板14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的上述固定方式等。另外,在外装构件50、51、52不固定于内板14的情况下,通过连接器43、44、45与对方侧构件连接,门用配线模块30中设置有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被保持为该配线形态。

图5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30被折叠的状况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折叠后的门用配线模块30被组装的状况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门用配线模块30设置为,在向门10组装之前的状态下,能够折叠成外装构件50、51、52相对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成为重叠的状态。在此,通过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外装构件50、51、52之间弯折配线构件40,能够弯折成外装构件50、51、52重叠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上。当然,配线构件40也可以在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与外装构件50、51、52一起弯折。

此时,在门用配线模块30被折叠的状态下,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中,螺纹固定部等向门板12固定的固定部不被外装构件50、51、52隐藏而露出为宜。即,门用配线模块30形成为在折叠的状态下能够折叠成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向门板12固定的固定部露出。由此,在门用配线模块30被折叠的状态下,容易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向门板12进行组装。

门用配线模块30例如在以展开的状态制造后被折叠。在门用配线模块30中,该折叠的形态例如是包装形态。即,门用配线模块30以折叠的状态从制造工厂输送到组装工厂。由此,能够使门用配线模块30的包装形态紧凑。

并且,如图6所示,门用配线模块30在组装工厂中组装于门10。例如,在门用配线模块30被折叠的状态下,首先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于门板12的内板14。此时,若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为高刚性的构件,则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在组装时不易弯曲或挠曲,因此容易组装。另外,由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内板14相比较小,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容易组装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如上所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相对于门板12通过螺纹固定等而固定。由此,配线构件40中的配线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部分相对于门10成为规定的配线形态,并且维持为该状态。

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到内板14之后,展开外装构件50、51、52。例如,把持连接器43、44、45并使其移动,从而展开外装构件50、51、52。由此,配线构件40中的配线到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相对于门10成为规定的配线形态。之后,连接器43、44、45与对方侧的连接器43、44、45连接,或者外装构件50、51、52固定于门板12,从而配线到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相对于门10维持规定的配线形态,成为门用配线模块30组装到门10的状态。因此,门用配线模块30在组装到门10的状态下,成为外装构件50、51、52展开的状态。

根据以如上方式构成的门用配线模块30,在折叠成外装构件50、51、52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重叠的状态下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到门10之后,通过将外装构件50、51、52展开而组装于门10,能够将门用配线模块30组装于门10。此时,通过组装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并展开外装构件50、51、52,配线构件40相对于门10能够成为规定的配线形态,因此能够抑制门用配线模块30的组装错误等,并且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由此,能够提高门用配线模块30的组装性。另外,在门用配线模块30中,由于能够使最初组装的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比内板14小,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实现门用配线模块30的组装性的提高。

另外,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具有在表背方向上难以弯折的刚性,因此容易保持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扩展的形状,从而容易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组装于门10。

另外,通过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外装构件50、51、52之间弯折配线构件40,能够弯折成外装构件50、51、52重叠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上,因此容易弯折门用配线模块30。

另外,由于包括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及外装构件50、51、52的主面上并排配线的多个包覆电线41、42,因此能够减薄门用配线模块30,由此容易弯折门用配线模块30。而且,能够使车辆的门10薄型化,由此能够扩大车辆的室内空间。另外,通过使用包覆电线41、42,与使用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印刷基板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另外,由于外装构件50、51、52是与多个包覆电线41、42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而将多个包覆电线41、42保持为并列的状态的片构件,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将包覆电线41、42与外装构件50、51、52固定的构件。

[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对将配线构件40收容保持在形成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槽34中而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配线构件40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配线构件40的固定方法并不限于此。

图7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30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与外装构件50、51、52和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同样地,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电线41、42被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在该情况下,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表面层和电线41、42的包覆层的表面层由同种树脂材料等能够进行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的材料形成为宜。在该情况下,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及电线41、42的包覆层均可以是单个层。另外,也可以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及电线41、42的包覆层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接触部位直接固定用的熔接层。在该情况下,可以在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设置熔接层而使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成为两层以上,也可以在电线41、42的包覆层设置熔接层而使电线41、42的包覆层成为两层以上。

此外,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与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也可以应用通过外装构件50、51、52与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的接触部位间接固定、或非接触部位固定。

图8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30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30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

在图8和图9所示的例子中,配线构件140包括将多个电线41、42保持为并列状态的片构件46。片构件46与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应用通过外装构件50、51、52与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的接触部位固定、或非接触部位固定等。并且,该片构件46固定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

此时,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片构件46的背面(与固定电线41、42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固定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片构件46的表面(固定电线41、42的面)中的电线41、42的侧方的部分固定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

片构件46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之间的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应用通过外装构件50、51、52与电线41、42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的接触部位固定、或非接触部位固定等。

该片构件46也可以与外装构件50、51、52一体地设置。即,在配线构件140中,也可以在配线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的部分延长设置有外装构件50、51、52。在该情况下,由于外装构件50、51、52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相连,因此外装构件50、51、52是容易弯折的柔软的片构件为宜。当然,片构件46也可以在外装构件50、51、52之外另行设置。在该情况下,片构件46可以是与外装构件50、51、52相同的种类的片构件,也可以是不同的种类的片构件。

图10是表示门用配线模块30的第四变形例的剖视图。

至此,对配线构件40相对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设置于车厢内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如图10所示,在门用配线模块130及组装有该门用配线模块130的门110中,配线构件40也可以相对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设置于车厢外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门用配线模块30中的配线构件40的配线方式是例示,门用配线模块30中的配线构件40的配线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配线构件40的端部也可以位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上。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与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的分支位置相同的位置或不同的位置具有相对于第一电线41及第二电线42分支的第三电线。另外,在配线构件40中的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向外方延伸的部分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不配线于外装构件50、51、52。

另外,至此对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是具有在表背方向上难以弯曲的刚性的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也可以是具有在表背方向上容易弯曲的刚性的构件。

另外,至此对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为堵塞内板14的开口15的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只要是组装在门板12与设计装饰件18之间的构件,也可以是防水膜、隔音构件等。

防水膜例如是以树脂为材料形成为内部均匀地填埋的片状的构件。防水膜是具有不透水的层的构件,抑制来自外部的水的浸入。另外,防水膜不需要仅由不透水的层构成,也可以在防水膜层叠有透水的层。例如,防水膜可以是对透水的基材实施防水加工而在表面形成有防水层的膜。

隔音构件是减少声音的构件。隔音构件可以由吸音材料构成,也可以由隔音材料构成。吸音材料是在观察厚度方向的截面时具有空间的材料。吸音材料例如通过吸收所入射的声音能量等来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作为吸音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发泡树脂(发泡聚氨酯等)、非织造片等内部存在大量细小的空间的材料。隔音材料是在观察厚度方向的截面时没有空间的材料。隔音材料例如通过吸收或反射声音能量来尽可能遮挡声音。作为隔音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内部均匀地填埋的树脂片等在内部没有空间的材料。作为隔音构件,可以使用吸音材料、隔音材料中的任一种。隔音构件也可以兼具作为吸音材料的功能和作为隔音材料的功能。

另外,至此对配线构件40是电线41、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配线构件40也可以是以并列状态覆盖多个线状导体的带状的配线构件、例如柔性扁平电缆等。配线构件是形成为扁平的扁平配线构件为宜。

另外,在配线构件40固定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或外装构件50、51、52的部分,也可以设置有从与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32、外装构件50、51、52相反的一侧覆盖配线构件40的隔音构件。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隔音构件减小配线构件40发出的异常噪音。作为隔音构件,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吸音材料、隔音材料或具有两者的功能的构件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0门

12门板

13外板

14内板

15开口

18设计装饰件

30门用配线模块

32门用功能性面状构件

34槽

35防脱部

40配线构件

41第一电线

42第二电线

43、44、45连接器

46片构件

50、51、52外装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