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39366发布日期:2021-10-08 20:4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车辆和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以及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自动防眩内后视镜对于环境光的采集、处理、防眩驱动,均由内后视镜内部的芯片处理,由于芯片和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均集成于内后视镜之中,导致内后视镜体积增大,影响美观,以及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其防眩目后视镜的体积减小,成本低。
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和防眩目后视镜;第一光照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检测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第二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域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与所述第一光照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照传感器分别连接,用于计算所述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与所述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光照强度差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第一光照传感器来检测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以及通过域控制器来实现对防眩目后视镜的防眩目控制,并且第一光照传感器和域控制器均设置在车体上,不在防眩目后视镜的内部,从而可以减小防眩目后视镜的体积,降低防眩目后视镜的成本,利于提高其外形美观度。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用于设置在车体上的域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和车辆内部光照强度值;计算所述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与所述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用于设置在车体上的域控制器,通过车体上的域控制器来对防眩目后视镜的防眩目控制,从而防眩目后视镜内部无需设置处理芯片,利于防眩目后视镜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
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0.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
12.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防眩目后视镜光照采集电路的示意图;
13.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的流程图;
14.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6.下面参考附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
1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包括车体11、防眩目后视镜12、第一光照传感器13、第二光照传感器14和域控制器15。
18.其中,防眩目后视镜12包括由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镜片,电致变色玻璃通电的电压越大镜片颜色越深,停止通电后恢复透明状态,有一定的耐压范围,若超出该范围,通电太久则会导致其无法恢复透明。在实施例在,防眩目后视镜12可以包括内后视镜或外后视镜。
19.第一光照传感器13设置在车体11上,用于检测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第二光照传感器14用于检测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例如对于内后视镜,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可以理解为车辆后挡风玻璃外照射进车内的光,例如在下文中可以称之为后光照强度。在实施例中,第二光照传感器14可以设置在车体11上或者集成在防眩目后视镜12内。
20.域控制器15设置在车体11上,与第一光照传感器13和第二光照传感器14分别连接,用于计算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与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光照强度差值,并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例如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电致变色镜片的通电电压,从而可以改变镜片颜色深度,达到防眩目的效果,提高驾驶安全性。
21.其中,域控制器15具备复杂的运算及处理能力,可以实现防眩目后视镜12的防眩目相关的计算,同时域控制器15也作为驱动机构,可以正确的输出不同档位的电压,以驱动防眩目后视镜12进入不同程度的防眩目模式,实现更好的防眩目效果。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通过第一光照传感器13来检测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以及通过域控制器15来实现对防眩目后视镜12的防眩目控制,并且第一光照传感器13和域控制器15均设置在车体11上,不在防眩目后视镜12的内部,从而可以减小防眩目后视镜12的体积,降低防眩目后视镜12的成本,利于提高其外形美观度。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域控制器15为集成了车身多个模块的控制器,可以设置在车体的左a柱或右a柱的下护板处,或者设置在其他适当位置。第一光照传感器13采集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车体11外部,例如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底部与前舱盖连接处,因而下文中可以称第一光照传感器13采集光照强度为前光照强度。当然,第一光照传感器13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适当位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照传感器14包括光敏电阻,光敏电阻设置在防眩目后视镜12的内部,从后挡风玻璃照射进车内的光投到防眩目后视镜12上,光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对车辆内部光照强度的检测。
25.进一步地,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内部光照采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防眩目后视镜12内还可以设置采集模块121,其中,电容c1和二极管d2以及光电二
极管pd为防眩目后视镜12内部电路元件。该采集模块121与域控制器15连接,用于将光敏电阻r1的阻值转换为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的ad值,ad值为由模拟量转化为的数字量,便于计算使用。
26.具体来说,防眩目后视镜12内部设置光敏电阻r1和采集模块121,采集模块121可以采集光敏电阻r1因光照强度变化而造成的电压变化量,进而采集模块121可以通过电压的值来计算出ad值。例如,假设ad采集精度为n,采集模块121分压比为1:x,即采集模块121采集的电压是实际电压的1/(1+x),ad采集基准电压y伏,则得到ad=(实际电压*2^n)/(y*(1+x))。以及,由于光照强度越大,光敏电阻r1的电阻值越小,电压越大,所以ad值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且ad值是一个需要标定的量,根据车型的不同,同样的光照强度可能对应不同的ad值,ad采集的滤波时间为50ms。按照上述过程即可达到照射至车后视镜的光照强度对应的ad值。
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照传感器14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设置在车体11上,用于采集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并转换为ad值。即将车辆内部光照强度采集电路,由后摄像头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后摄像头采集光照强度,通过算法分析出当前的后光照强度,转化为ad值后发送至域控制器15,如此,防眩目内后视镜12本身可以无需自带光照传感器,体积可以做的更加小巧,成本也可进一步降低,并且电路引脚也可以减少两根,仅需电致变色材料镜片上面的两根引脚即可,设计更加简单。
28.在实施例中,域控制器15自身也可以具有ad转换功能,实现将传感器采集数据转换为数字化数据,以便于数据处理。例如,域控制器15采集第一光照传感器13的电阻信号(电阻信号可通过计算转化成电压),并转化为ad值进行运算,从而得出不同前光照强度对应的ad值。
29.下面对域控制器15对防眩目后视镜12的防眩目控制进行说明。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域控制器15还用于根据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确定白天还是夜晚,确定是否进入防眩目模式。具体地,在计算出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即前光照强度和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即后光照强度的ad值之后,域控制器15判断当前前光照强度的ad值,来确定进入当前处于何种工况,需要进入什么工作模式。
31.例如,若前光照强度ad值<h,且持续时间在qs以上,则判断进入夜晚模式,进入防眩模式,其中,h、qs为设定参数,该参数可配置,根据实车标定。或者,若前光照强度ad值≥h,且持续时间在qs以上,则判断退出夜晚模式,不进入防眩模式;或者,若前光照强度上一帧ad值<h,后一帧ad值≥h,且两帧的差值≥h/3,则判断出隧道工况,3s内需保持之前的防眩状态;或者,若前光照强度上一帧ad值≥h,后一帧ad值<h,且两帧的差值≥h/3,则判断进隧道工况,3s内不进入防眩;若不在以上四种工况内的域控制器15无需做处理,不会进防眩模式。
32.进一步地,判断为夜晚模式后,域控制器15再计算当前后光照强度ad值与前光照强度ad值的差值,根据差值的不同,进入三种不同的防眩模式,对于不同的防眩模式,域控制器15给防眩目后视镜12的镜片输入三个不同梯度的驱动电压,使后视镜的电致变色镜片进入不同的深度,从而可以实现当前行驶工况下的防眩目控制,提高驾驶安全性。其中,差值的梯度以及镜片颜色的深度需根据实车进行标定,如下表1所示。
33.表1
34.后光照强度ad值减去前光照强度ad值防眩驱动模式电压10-30(可配置)轻度防眩0.7v(可配置)30-80(可配置)中度防眩0.9v(可配置)80(可配置)深度防眩1.2v(可配置)
35.表1为一个实施例的后光照强度ad值与前光照强度ad值的差值与驱动值的关系表。其中,后光照强度ad值与前光照强度ad值的差值的配置范围以及对应的防眩目后视镜12镜片的驱动电压,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或需要进行配置。例如,在后光照强度ad值与前光照强度ad值的差值在30-80时,进入中度防眩模式,提供0.9v电压给防眩目后视镜12的电致变色玻璃的镜片,以调节镜片的颜色深度,从而达到中度防眩目,提高驾驶安全性。
36.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设置在车体上的域控制器。
37.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s3。
38.步骤s1,获取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和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
39.步骤s2,计算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与车辆后方光照强度值的第一光照强度差值。
40.步骤s3,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控制车辆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
4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用于设置在车体上的域控制器,通过车体上的域控制器来对防眩目后视镜的防眩目控制,从而防眩目后视镜内部无需设置处理芯片,利于防眩目后视镜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
42.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包括:第一光照强度差值大于第一差值且小于第二差值,则提供第一驱动值给防眩目后视镜;第一光照强度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且小于第三差值,则提供第二驱动值给防眩目后视镜,其中,第二驱动值大于第一驱动值;第一光照强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差值,则提供第三驱动值给防眩目后视镜,其中,第三驱动值大于第二驱动值。
43.其中,第一光照强度差值越大,则提供给防眩目后视镜的驱动值越大,各个阈值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或需要进行配置,例如上文中的表1。
44.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进入防眩目模式进行防眩目控制之前,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4,根据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确定车辆行驶工况,并根据车辆行驶工况确定进入防眩目模式,其中,进入防眩目模式,则执行上文的计算过程。
45.具体地,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则确定进入防眩目模式;或者,前一帧的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后一帧的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大于等于光照强度阈值,且前一帧的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与后一帧的车辆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值的第二光照强度差值大于等于第四差值,则预设时间内保持防眩目模式不变。
46.例如,若前光照强度ad值<h,且持续时间在qs以上,则判断进入夜晚模式,进入防眩模式,其中,h、qs为设定参数,该参数可配置,根据实车标定。或者,若前光照强度ad值≥h,且持续时间在qs以上,则判断退出夜晚模式,不进入防眩模式;或者,若前光照强度上一帧ad值<h,后一帧ad值≥h,且两帧的差值≥h/3,则判断出隧道工况,3s内需保持之前的防
眩状态;或者,若前光照强度上一帧ad值≥h,后一帧ad值<h,且两帧的差值≥h/3,则判断进隧道工况,3s内不进入防眩;若不在以上四种工况内的域控制器15无需做处理,不会进防眩模式。
47.概括来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和控制防眩目后视镜的方法,基于域控制器来实现对防眩目后视镜的防眩目控制,以及域控制器设置在车体上,防眩目后视镜内部无需设置处理芯片,从而可以减小后视镜体积,降低成本,以及光照传感器也设置在车体上,可以进一步减小防眩目后视镜的体积和成本。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49.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50.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51.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52.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53.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
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