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575发布日期:2021-01-15 11:3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是用橡胶密闭有压力的空气,空气受到压缩时,空气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更加激烈导致气压升高,形成宏观上的弹性,充气轮胎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因此应用十分广泛,是传统汽车轮胎、自行车胎及其他车辆轮胎的首选。但是充气轮胎容易漏气、易于扎胎,经常需要充气、换胎、补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车辆在高速运行时,会因突然爆胎导致翻车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免充气轮胎省略了充气的内胎,不借助空气,仅利用轮胎自身材料和结构实现支撑和缓冲性能,如实心轮胎适用于一些大型载重机械,但其抗震性能不佳,自身重量大,无法适用于电动平衡车等一些轻型代步工具。电动平衡车其驱动部件主要为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轮毂外套装有轮胎。现有的电动平衡车轮胎部分多采用充气轮胎,充气轮胎需要时常充气,且无法避免扎胎问题。鉴于便捷型平衡车追求轻量便捷的发展趋势,且电动平衡车载重通常为100kg以内,目前替代充气轮胎的为免充气轮胎。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6520439u公开的一种免充气蜂窝轮胎,所述轮胎上设有减震通孔及加强筋,所述减震通孔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轮胎沿所述加强筋的轮胎截面构成功轮胎的功率截面,所述功率截面沿轮胎内侧切线方向,且与车辆前进时轮胎滚动方向同向,所述功率截面一直连续延伸至轮胎径向外侧。

现有空心轮胎较多的采用多种异形孔组合的方式设置,使得最大程度上降低轮胎的重量;相邻孔洞之间间距不均匀,各部分发热情况各异,容易导致局部热疲劳,异形孔的使用使得轮胎支撑强度不足,从而影响轮胎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相邻减震减重孔之间的间距可以保持较为均匀,且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最终使得轮胎在受力时不易形变,同时也使得各位置形变较小且均匀,从而不易导致部分区域过度发热老化。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内部环形设置有若干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的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与地面相接触位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占所述轮胎本体1/3的体积,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一边平行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一边靠近所述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位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宽度方向对称面的两侧;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均有一尖角朝向所述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位置,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相邻的边与所述轮胎本体宽度方向对称面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数量为三个,最靠近所述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位置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一角朝向中间位置;另外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一边分别与其远离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位置的一角的两边互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中心线位于所述轮胎本体宽度方向对称面上,两位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位于所述轮胎本体宽度方向对称面两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数量为五个,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尖角朝向所述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位置,另外四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一边分别与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另外四边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数量为六个,五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环绕设置于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若干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且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一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二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三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四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五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实施例六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截面示意图示意图;

图中:

1、轮胎本体;2、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1、弧形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体内部环形设置有一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当于多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得轮胎变形较小;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两个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占所述轮胎本体11/3的体积,合理的设置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占比,使得轮胎质量较轻,同时具有很好的弹性,同时因为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设置使得各处位置变形均匀,不会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边平行于所述轮胎本体1的宽度方向,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边靠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单个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为了使得变形均匀,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侧边来承受轮胎本体1与地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作用力通过该侧边传递到相邻的边,将作用力分散到各处位置,由于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其受力时变形量可以得到一定的降低,从而使得轮胎整体支撑强度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两个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对称面的两侧;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均有一尖角朝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的边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对称面相平行。两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尖角朝向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使得轮胎本体1的受力传递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尖角处,尖角处受力时其形变最小,从而使得整体支撑强度较高。同时由于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的边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对称面相平行,使得中间位置的支撑实体等宽,其变形时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三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数量为三个,最靠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角朝向中间位置;另外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边分别与其远离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的一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在中间位置设置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可以有效的提高轮胎的减震能力。同时多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设置使得整体减轻较多时,还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相邻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均平行设置,使得各处壁厚均匀,受力变形时也变形均匀,从而使得不会产生局部热疲劳。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四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每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两个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中心线位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对称面上,两位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位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对称面两侧。此时轮胎具有较好的弹性,当最靠近地面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受力变形时,作用力通过各边传递到相邻的轮胎本体1上,其余几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均匀的位于最靠近地面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各边,从而最靠近地面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将作用力可以均匀传递到各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从而使得各处均匀受力,从而各处变形情况基本一致,使得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五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五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一个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数量为五个,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尖角朝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另外四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一边分别与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另外四边相平行。在设置多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轮胎重量可以大幅降低,同时由于多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设置使得强度会有所下降。因此多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均朝向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位置设置,从而使得作用力可以较好的作用于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位置,从而提供较好的支撑力;使得整体变形较小,从而不易发热。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蜂巢六边形的免充气空心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所述轮胎本内部环形设置有六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轮胎实体厚度均相等;相邻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最靠近的侧边相互平行,使得各处厚度均匀一致,不易产生局部热疲劳。蜂巢结构相比其他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从而相比其他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重效果,使得轮胎变形较小;最终使得轮胎整体发热情况降低,从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中间两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指向所述轮胎本体1与地面相接触位置。轮胎本体1外侧面为弧形面,在轮胎本体1与地面接触时,轮胎本体1中间凸起位置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从而产生形变使得此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轮胎本体1中部形成一个与地面接触的平面。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六个角均设置有弧形倒角21。避免尖角处应力集中。优选的,若干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相对于所述轮胎本体1宽度方向的对称面相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轮胎两侧受力均匀,变形时可以较好的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热疲劳。

优选的,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数量为六个,五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环绕设置于一个所述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周围。两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位于中心轴线位置,这两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的尖角朝向轮胎本体1与地面的接触位置,中间位置作用力最大,中部两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可以较好的吸收作用力,从而传递到侧边的其余四个蜂巢六边减震减重孔2,将作用力均匀分散,使得各处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