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4774发布日期:2021-03-02 17: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agv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agv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在agv小车使用过程中,充电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流行的agv小车充电方式采用底部充电和水平充电杆充电,这两种充电方式都存在如下安全隐患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充电条和充电杆都裸露在设备外部,具有触电风险。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方便agv小车随时充电,设备始终处于带电状态,安全隐患较大。
[0003]
目前解决以上两种问题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接近开关,agv小车碰触到充电杆才开始充电,但这种方法很容易误操作,人推动充电杆,充电桩也会工作,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另一个方法是agv与充电桩无线通信,但这种方式及其不稳定,agv小车经常充不上电。
[0004]
因此,合理的设计一种充电装置是该领域需要不断创新的课题;如果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充电装置,势必会影响agv小车的使用及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可解决充电杆长期暴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充电器;所述壳体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充电杆结构,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与所述充电器的电极端电连接;
[0007]
未充电时,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的充电部隐藏于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内;充电时,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的充电部裸露于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外。
[0008]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筒形座,所述筒形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
[0009]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包括绝缘防护件和弹性复位件;
[0010]
所述绝缘防护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滑动安装在所述筒形座内;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绝缘防护件与所述限位板之间。
[0011]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包括绝缘防护件和第一弹性复位组件;
[0012]
所述绝缘防护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滑动安装在所述筒形座内;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导向轴、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绝缘防护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顶靠,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轴的台阶面或所述绝缘防护件顶靠。
[0013]
进一步,所述绝缘防护件包括绝缘外圈和与所述绝缘外圈固定的绝缘内芯,所述绝缘外圈与所述绝缘内芯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滑动配合的空隙;所述
绝缘内芯临近所述筒形座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
[0014]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均包括充电杆和第二弹性复位件;
[0015]
所述充电杆一端与所述绝缘防护件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充电杆外,一端与所述限位板顶靠,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杆的台阶面顶靠。
[0016]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均包括充电杆、第二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导向结构;
[0017]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充电杆一端与所述绝缘防护件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充电杆外,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顶靠,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杆的台阶面顶靠。
[0018]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上设置有磁性开关的磁性触点。
[0019]
进一步,所述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磁性触点进行防护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闪电警示标识。
[0020]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充电器的指示灯的灯光传导到所述壳体外的充电器导光柱;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接线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充电灯条。
[002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充电器;壳体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充电杆结构,自复位充电杆结构与充电器的电极端电连接。
[0023]
未充电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的充电部隐藏于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内;充电时,推动agv小车向充电桩移动,agv小车尾部首先顶在充电桩的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上,在agv小车的推动下,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向壳体内部滑动,到达一定位置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露出,agv小车继续推动,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继续滑动,自复位充电杆结构顶在agv尾部的充电板上。上述设计解决了因充电杆长期裸露在外而导致触电的问题。
[0024]
为了进一步解决充电桩持续处于带电状态和充电中的通断电问题;增加一个磁性开关,将磁性开关的一个磁性触点(负极)设置于agv小车尾部,另一个磁性触点(正极)设置于充电桩的壳体上,当两个磁性触点接触且复位充电杆结构顶在agv尾部的充电板时,充电器通电开始对agv小车进行充电;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
[0025]
综上所述,该装置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没有增加额外动力机构和通信机构,成本较低;用户体验性较好,且便于系统维护。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
[0028]
图3是磁性开关的安装位置参考图;
[0029]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00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充电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充电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0032]
图7是agv小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壳体,11-筒形座,12-限位板,13-充电器导光柱,14-接线口,15-充电灯条,2-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1-绝缘防护件,211-绝缘外圈,212-绝缘内芯,213-容纳槽,214-磁性触点,215-盖板,22-弹性复位件,23-第一弹性复位组件,231-导向轴,232-第一弹性复位件,233-第一导向结构,3-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1-充电杆,32-第二弹性复位件,33-第二导向结构,4-agv小车,41-充电板,42-磁性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
实施例一:
[0036]
由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agv小车充电的充电桩,包括壳体1,壳体1安装有充电器;壳体1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上滑动安装有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与充电器的电极端电连接;未充电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充电部隐藏于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内;充电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充电部裸露于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外。
[0037]
其中,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可以为一个,包括两个与充电器的正负电极端相对应的两个电极部。参见图7,本实施例为了与agv小车上的两个充电板41相适配,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设置为两个,两个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分别与与充电器的正负电极端相对应。
[0038]
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充电器的指示灯的灯光传导到壳体1外以便于观察的充电器导光柱13;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充电器连接的接线口14,利用该接线口14与电源连接,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充电灯条15。
[0039]
壳体1的内壁设置(焊接)有筒形座11(增加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滑动的稳定性),筒形座1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12。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包括绝缘防护件21和弹性复位件22(优选螺旋弹簧);绝缘防护件21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滑动安装在筒形座11内;弹性复位件22设置于绝缘防护件21与限位板12之间。其中,绝缘防护件21包括有橡胶材料或塑料制成的绝缘外圈211和绝缘内芯212,绝缘内芯212的周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连接块,绝缘外圈211与连接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绝缘外圈211与绝缘内芯212之间形成有用于与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滑动配合的空隙;绝缘内芯212临近筒形座11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213。弹性复位件22的一端与限位板12顶靠,另一端与容纳槽213的槽底顶靠。
[0040]
本实施例中,两个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与充电器的正极匹配,另一个与充电器的负极匹配;下面对其中一个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进行详细阐述。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包括充电杆31和第二弹性复位件32;充电杆31一端与绝缘防护件21滑动配合(未充电时,隐藏在绝缘防护件21内),另一端与限位板12滑动配合;第二弹性复位件32套设在充电杆31外,一端与限位板12顶靠,另一端与充电杆31的台阶面顶靠。
[0041]
由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的绝缘内芯212外露的端部上设置
有磁性开关的磁性触点214。绝缘内芯212外露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磁性触点214进行防护的盖板215,盖板215上设置有闪电警示标识。
[0042]
上述设计解决了充电杆长期裸露在外而导致触电的稳定,和充电桩持续处于带电状态和充电中通断电问题。
[0043]
实施例二:
[004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构思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提高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和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运动的平稳性,增加了导向功能,下面针对区别之处进行详细阐述。
[0045]
由图4至图6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包括上述绝缘防护件21和第一弹性复位组件23;绝缘防护件21的一端穿过壳体1并滑动安装在筒形座11内;第一弹性复位组件23包括导向轴231、第一弹性复位件232(优选螺旋弹簧)和第一导向结构233;第一导向结构233(优选直线轴承或轴套)设置于限位板12上,导向轴231一端与绝缘防护件21的容纳槽213的槽底部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导向结构233滑动配合;第一弹性复位件232套设在导向轴231上,且一端与第一导向结构233顶靠,另一端与导向轴231的台阶面;导向轴231无台阶面时,也可与绝缘防护件21的容纳槽213的槽底部顶靠。
[0046]
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包括充电杆31、第二弹性复位件32和第二导向结构33;第二导向结构33设置于限位板12上(两个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第二导向结构33位于第一导向结构233的两侧),充电杆31一端与绝缘防护件21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导向结构33滑动配合;第二弹性复位件32套设在充电杆31外,一端与第二导向结构33顶靠,另一端与充电杆31的台阶面顶靠。
[0047]
下面基于上述两个实施例,对充电桩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0048]
未充电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充电杆31隐藏于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的绝缘防护件21内。由图7所示,充电时,推动agv小车4向充电桩移动,agv小车4的尾部首先顶在充电桩的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的绝缘防护件21上,在agv小车4的推动下,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的绝缘防护件21向壳体1内部滑动,到达一定位置时,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充电杆31露出,agv小车4继续推动,自复位绝缘防护结构2的绝缘防护件21继续向壳体1内部滑动,自复位充电杆结构3的充电杆31顶在agv小车4尾部的充电板41上,此时充电杆31上的第二弹性复位件32,可以使充电杆31牢牢顶靠在agv小车4的充电板41上。同时,agv小车4尾部的磁性触点42(负极)与磁性触点214(正极,串接在供电电路中)接触,充电器通电(供电电路导通)开始对agv小车4进行充电;充电灯条15心跳闪烁指示充电桩的通电状态;人工通过充电器导光柱13判断agv小车4的充电状态。
[0049]
充电完成后,agv小车4离开充电桩,磁性触点42与磁性触点214脱离接触,供电电路断路,充电器断电,充电灯条15熄灭,整个充电流程结束。与此同时充电杆31在第二弹性复位件32的作用下复位,绝缘防护件21在弹性复位件22或第一弹性复位件232的作用下复位,充电杆31再次隐藏在绝缘防护件21内。
[00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没有增加额外动力机构和通信机构,成本较低;用户体验性较好,且便于系统维护。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