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及充电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4346发布日期:2021-04-06 12:0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及充电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充电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来说,通常采用充电终端产品对其进行充电,充电时,将充电终端产品的充电插头与电动车辆的受电座插接即可。

为了实现充电插头的自动插拔,充电插头伸出装置通常采用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充电插头动作,使其伸出或缩回,以实现充电插头与电动车辆受电座的插拔。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直线驱动装置通常包括电机和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的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充电插头则通过滑动座与滚珠丝杠的螺母相连,电机运动时,输出旋转运动,驱动滚珠丝杠的螺杆转动,进而使螺母带动滑动座和充电插头一起沿螺杆的轴向移动,实现充电插头的伸出或缩回。

由此可知,这种结构的直线驱动装置带有自锁的功能,也即,当电机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则无法通过外力等其它方式将充电插头拉回,使其复位。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在电机失电情况下可使充电插头复位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充电急停后,可通过外力使充电插头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充电终端,其充电插头可在无电时手动复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包括:

充电插头和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动座;

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的直线导轨;

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沿所述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以在所述直线电机得电时,驱动所述滑动座移动,并在所述直线电机失电时,依靠外力拉动所述滑动座复位。

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子铺设于两个所述直线导轨之间。

优选地,所述动子固设于所述滑动座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障碍物的传感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直线电机相连的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直线电机停机或使所述充电插头缩回。

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传感器的收容孔,以仅使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部位裸露。

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通过转接臂与所述滑动座相连,还包括与所述充电插头外周部可滑动套接的防护罩,其远离所述转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转接臂可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为可伸缩的防护罩,以在所述充电插头伸出时,使所述防护罩压缩,并在所述充电插头缩回时,使所述防护罩复位。

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通过转接臂与所述滑动座相连,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转接臂之间设有具有挠度以调节所述充电插头位姿的弹性组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充电插头相连,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第一螺栓裸露的密封护罩。

一种充电终端,包括充电插头伸出装置,所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为上述任意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滑动座带动充电插头移动,并配合直线导轨对滑动座进行导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电机加滚珠丝杠的传动方式,该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在直线电机没有电的情况下,由于直线电机的动子和定子之间失去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外力拉动滑动座,使其沿着直线导轨退回至初始位置,进而带动充电插头复位,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终端,包括上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密封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弹性组件、图5所示密封护罩和充电插头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充电插头、2为滑动座、3为直线导轨、4为直线电机、5为转接臂、6为防护罩、61为密封圈、7为支撑架、8为弹性组件、81为弹簧、82为橡胶护套、83为连接法兰、9为密封护罩、91为第一半环、92为第二半环、93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充电急停后,可通过外力使充电插头复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充电终端,其充电插头可在无电时手动复位。

请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密封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弹性组件、图5所示密封护罩和充电插头装配后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头伸出装置,主要包括充电插头1、滑动座2、直线导轨3和直线电机4等。

具体地,充电插头1与滑动座2固定连接,滑动座2与直线导轨3滑动连接,以通过直线导轨3对滑动座2进行导向,同时,滑动座2与直线电机4的动子固定连接,直线电机4的定子沿直线导轨3的长度方向排布。

在直线电机4通电时,通过动子驱动滑动座2沿直线导轨3移动,进而使滑动座2带动充电插头1一起移动,实现充电插头1的伸出或缩回。

而在充电急停后,直线电机4失电时,则由于动子和定子之间失去作用,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外力拉动滑动座2,使其沿着直线导轨3退回至初始位置,进而带动充电插头1复位。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采用直线电机4直接驱动滑动座2带动充电插头1移动,并配合直线导轨3对滑动座2进行导向,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电机加滚珠丝杠的传动方式,该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在直线电机4没有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力拉动滑动座2,使其带动充电插头1回到初始位置,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考虑到直线电机4定子的具体排布方式,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直线导轨3的数量为两个,定子铺设于两个直线导轨3之间。

考虑到动子设置的方便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动子固设于滑动座2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动子与定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满足直线电机4性能要求。

考虑到滑动座2与直线导轨3连接的方便性,优选地,滑动座2的底部还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的设于直线导轨3。

另外,为了避免在充电插头1伸出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造成充电插头1的损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充电插头1远离滑动座2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障碍物的传感器,还包括分别与传感器和直线电机4相连的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直线电机4停机或使充电插头1缩回。

也就是说,在充电插头1伸出的过程中,当传感器检测到存在障碍物时,将其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其接收的该检测信号,控制直线电机4的运动,可以使直线电机4停机,以便于清除障碍物;或者,控制直线电机4动作,使滑动座2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带动充电插头1退回至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传感器的具体类型及其检测原理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即可,例如,传感器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者视觉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安装传感器时,常采用外置的方式来固定传感器,例如通过固定结构直接将传感器固定于充电插头1上,传感器整体裸露在外,这无疑增大了充电插头1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位置,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充电插头1设有用于穿设传感器的收容孔,以仅使传感器的检测部位裸露。

也就是说,安装时,传感器设于收容孔中,仅使传感器的检测部位裸露,以便能够检测到障碍物,因此,节约了安装空间,使充电插头1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另外,在充电插头1非充电时,为了防护充电插头1,避免其裸露在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充电插头1通过转接臂5与滑动座2相连,还包括套设于充电插头1外周部的防护罩6,其远离转接臂5的一端与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支撑架7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61与转接臂5可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直线电机4驱动滑动座2带动转接臂5和充电插头1整体移动时,充电插头1和转接臂5可分别相对防护罩6滑动,进而使充电插头1伸出,实现其与电动车辆受电座的插接;当充完电后,直线电机4驱动滑动座2带动转接臂5和充电插头1整体退回,使充电插头1退回至防护罩6内,通过防护罩6对充电插头1进行保护,以提升充电插头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转接臂5移动过程中,转接臂5始终与密封圈61弹性接触,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灰尘、杂质等自转接臂5与防护罩6的连接处进入防护罩6内。

考虑到充电插头1的行程较大时,为了节约转接臂5的长度,确保充电插头伸出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防护罩6为可伸缩的防护罩6,以在充电插头1伸出时,使转接臂5能够压缩防护罩6,并在充电插头1缩回时,使防护罩6复位。

也就是说,在转接臂5伸出的过程中,可通过压缩防护罩6使充电插头1进一步伸出,以使充电插头1完全裸露,便于充电插头1与电动车辆受电座的连接;当充电插头1退回时,转接臂5远离防护罩6,使防护罩6复位,以使防护罩6完全罩住复位后的充电插头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防护罩6可以为弹性防护罩6,以在防护罩6被压缩后依靠其自身弹性恢复力复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防护罩6也可以为波纹伸缩罩或风琴伸缩罩或波纹管等,此时,可通过在转接臂5设置第一凸台,使第一凸台推动防护罩6压缩;

当然,也可以依靠滑动座2来推动防护罩6压缩。也即,当充电插头1伸出的初始阶段,转接臂5相对防护罩6滑动,直至滑动座2移动到防护罩6,滑动座2与防护罩6接触后,在充电插头1继续伸出的过程中,滑动座2推动防护罩6压缩。

并可通过在充电插头1和防护罩6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依靠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的抵接接触,在充电插头1缩回时,使防护罩6同步复位。

另外,为了便于调节充电插头1的位姿,以保证充电插头1与电动车辆受电座的顺利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充电插头1通过转接臂5与滑动座2相连,充电插头1与转接臂5之间设有具有挠度以调节充电插头1位姿的弹性组件8。

也就是说,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件8可倾斜变形等,以通过弹性组件8的形变来调整充电插头1的位姿,以确保充电插头1具有正确的位置。

考虑到弹性组件8具体结构的实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组件8包括弹簧81和套设于弹簧81外周部的橡胶护套82。

可以理解的是,橡胶护套82围设于弹簧81的外周部,对弹簧81起到遮挡和隐藏的作用,以确保装配后充电插头1外壳的整体性,使充电插头1整体结构更紧凑。

优选地,橡胶护套82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对弹簧81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板。

限位板优选为弯折板,以与橡胶护套82的内侧壁共同形成凹槽,弹簧8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弹性组件8分别与充电插头1和连接臂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弹性组件8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螺栓与充电插头1和连接臂相连。

考虑到连接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组件8通过第一螺栓与充电插头1相连,还包括用于避免第一螺栓裸露的密封护罩9。

例如,弹性组件8朝向充电插头1的一端设有连接法兰83,连接法兰83通过第一螺栓与充电插头1连接。

优选地,连接法兰83与弹性组件8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第一螺栓的安装空间,便于第一螺栓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护罩9用于遮盖第一螺栓,避免第一螺栓裸露在外,对第一螺栓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其生锈等,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考虑到密封护罩9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密封护罩9包括第一半环91和第二半环92,两者对接后形成一个圆环,该圆环嵌设于连接法兰83与弹性组件8之间的预设间隙内,并周向包络各个第一螺栓。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第一半环91与第二半环92连接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半环91和第二半环92的对接端面分别设有第二螺栓固定孔,第一半环91或第二半环92设有与第二螺栓固定孔连通的安装孔93,第一半环91和第二半环92对接后,从安装孔93处放入第二螺栓,使第二螺栓分别与第一半环91和第二半环92上的第二螺栓固定孔拧紧即可。

除了上述充电插头伸出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的充电终端,该充电终端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插头伸出装置及充电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