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6175发布日期:2021-07-06 20:3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


背景技术:

2.轮毂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并危害车辆,例如轮辋上的热量会使轮胎温度升高,如不采取散热的措施,就会降低制动系统的效能和加速轮胎的老化。而现有的散热轮毂大多都只考虑了对制动系统进行散热,未考虑对轮毂上的轮胎进行散热,导致了轮胎使用寿命较短,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还容易发生爆胎,影响到了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包括轮辋,轮辋上开有通孔,轮辋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并连通的导风管、承载套管及出风管,导风管呈弯曲状且导风管的弯曲方向与轮毂转动的方向相同,导风管的管口朝向轮毂的外缘,导风管的管径由所述管口至导风管与承载套管连接处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承载套管呈橄榄球状,承载套管置于通孔内并固定于轮辋上,承载套管内设有与承载套管转动连接的叶轮,叶轮与导风管对应,出风管延伸向轮毂的边缘。
6.进一步的,导风管固定于轮辋上,导风管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构成,第一管体的截面呈半圆状,第二管体的截面呈圆形,第二管体伸入承载套管,且第二管体的管口与叶轮对应。
7.进一步的,出风管呈弧状,且出风管的管径于承载套管至轮毂边缘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8.进一步的,散热装置设有7个,7个散热装置环绕轮毂并均匀排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轮毂安装于车辆上并随着车辆前进而转动时,风经散热装置后被导向轮毂的边缘,从散热装置排出的风温度较低,大大提高了对于轮毂散热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轮毂上轮胎的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散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14.一种散热效率高效的轮毂。
1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轮辋1,轮辋1上开有通孔2,轮辋1上设有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并连通的导风管31、承载套管32及出风管33,导风管31呈弯曲状且导风管31的弯曲方向与轮毂转动的方向相同,导风管31的管口朝向轮毂的外缘,导风管31的管径由所述管口至导风管31与承载套管32连接处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承载套管32呈橄榄球状,承载套管32置于通孔2内并固定于轮辋1上,承载套管32内设有与承载套管32转动连接的叶轮34,叶轮34与导风管31对应,出风管33延伸向轮毂的边缘;散热装置3设有7个,7个散热装置3环绕轮毂并均匀排布。
16.工作原理:轮毂安装于车辆上并随着车辆前进而转动时,随着轮毂的转动,由于导风管31呈弯曲状且导风管31的弯曲方向与轮毂转动的方向相同,导风管31的管口朝向轮毂的外缘,风更为顺畅的进入导风管31内,之后风进入承载套管32内并使得叶轮34转动,叶轮34转动并将送导向送至出风管33,最后风由出风管33排出吹至轮毂的边缘侧壁上;轮毂高速转动时,进入散热装置3的风的速度也处于高速状态,经过散热装置3的风温度比较低,从而实现了对轮毂散热目的,而对于安装在轮毂上的轮胎,也实现了降温的目的;风经过管径逐渐变小的导风管31时,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承载套管32的风温度大大降低,可以更为高效的实现散热目的;置于轮毂上的7个散热装置3,从而对轮毂上的多个位置进行散热,对于轮毂的散热更为全面、均匀,大大提高了对于轮毂散热的目的;叶轮34的设置,随着高速风的进入,使得叶轮34转动,叶轮34将风导向,更为顺畅的送至出风管33,而且可以确保风的高速流动,将温度更低的风排出,大大提高对于轮毂散热的目的。
17.导风管31固定于轮辋1上,导风管31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管体311和第二管体312构成,第一管体311的截面呈半圆状,第二管体312的截面呈圆形,第二管体312伸入承载套管32,且第二管体312的管口与叶轮34对应。
18.导风管31这样设置,使得风依次经过第一管体311和第二管体312时,风的压差更大,从而使得风进入承载套管32时温度更低,速度更快,从而大大提高对于轮毂散热的目的;排入承载套管32的风可以更为高效的驱动叶轮34转动,实现风的高效流动与导向。
19.出风管33呈弧状,且出风管33的管径于承载套管32至轮毂边缘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0.风经过出风管33时,由于出风管33的管径逐渐减小,在压差的作用下,从而使得排入的风温度更低,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轮毂的散热目的。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