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7315发布日期:2021-07-30 13:1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子午线轮胎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带来的优异的性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轮胎已逐渐趋于子午化。子午线轮胎经历了漫长与曲折的发展,如今越来越趋于扁平化、无内胎化、高速化、环保化和功能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轮胎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操作性能好、滚动阻力小节油和耐久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成为轮胎产业中的主力。

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子午线轮胎,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对轮胎的最基本需求,即轮胎负荷能力、轮胎尺寸等性能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子午线轮胎的其他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子午线轮胎耐磨、耐久性能差和胎圈易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胎侧、胎肩、胎体、内衬层、带束层构件和胎圈构件,所述带束层构件位于胎体和内衬层之间,所述带束层构件包括带束层部和保护带束层,所述带束层部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所述第一带束层贴合在胎体上,所述第二带束层缠绕在第一带束层上,所述第三带束层贴合在第二带束层上,所述第四带束层贴合在第三带束层上,所述第五带束层缠绕在第三带束层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两侧,所述保护带束层位于第四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的上方;所述胎面的上表面环形设有若干组并排的花纹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两端的下表面与所述胎肩的顶面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和第三带束层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且第一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三带束层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三带束和第四带束层采用钢丝帘布制成,所述第二带束层和第五带束层采用钢丝帘线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层包括过渡层和气密层,所述气密层外侧包裹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外包裹有胎体。

作为优选,所述气密层的制成材料包括卤化丁基橡胶,且气密层的厚度为0.5mm-2mm。

作为优选,所述胎圈构件包括钢丝圈、下三角胶、上三角胶和子口包布,所述胎体从钢丝圈内侧沿钢丝圈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反包,所述钢丝圈上包覆下三角胶,下三角胶上包覆上三角胶,所述子口包布布置于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与胎体之间,子口包布从钢丝圈内侧向钢丝圈的底部延伸并反包所述钢丝圈。

作为优选,所述子口包布与胎体连接靠近胎侧的一侧之间设有型胶,且子口包布远离胎侧的端部与胎体之间设有保护胶,所述胎侧下部内表面与气密层下部外表面之间设有胎圈护胶。

作为优选,所述花纹面设有五组,且相邻所述花纹面之间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花纹面上均匀设有v型沟槽,所述v型沟槽内设有加强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下述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胎体和内衬层之间设有多层带束层,提高了轮胎的肩部刚性,减小了轮胎肩部的应力应变,降低了轮胎肩部生热,以提高轮胎胎冠的耐久性能,另外第二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均采用螺旋缠绕的钢丝帘线,提高了轮胎的均匀性和高速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胎面上设置有花纹面和位于花纹面上的v型沟槽,能够提高胎面的抓地力和静音性,另外v型沟槽内设有加强筋,能够增强胎面的抗磨损性能,确保轮胎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子口包布将胎体和钢丝圈的拐点进行隔开,能够预防子口抽丝爆等问题的产生,提高了轮胎的耐久性能,减少了轮胎胎圈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束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胎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胎圈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胎面,11-花纹面,12-凹槽,13-v型沟槽,2-胎侧,3-胎肩,4-胎体,5-内衬层,51-过渡层,52-气密层,6-带束层构件,61-带束层部,611-第一带束层,612-第二带束层,613-第三带束层,614-第四带束层,615-第五带束层,62-保护带束层,7-胎圈构件,71-钢丝圈,72-下三角胶,73-上三角胶,74-子口包布,75-型胶,76-保护胶,77-胎圈护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由胎面1、胎侧2、胎肩3、胎体4、内衬层5、带束层构件6和胎圈构件7组成,带束层构件6位于胎体4和内衬层5之间。

所述内衬层5包括过渡层51和气密层52,气密层52外侧包裹有过渡层51,过渡层51外包裹有胎体4;气密层52的制成材料包括卤化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具有透气率极低,耐老化、硫化速度快的优点,提高了内衬层5的结构稳定性,且气密层52的厚度为0.5mm-2mm,本实施例中气密层52的厚度优选为1mm,过渡层51的基材采用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弹性大、抗撕裂强度高,能够显著改善内衬层5的弹性、强力、低温性能和抗撕裂性能,提高轮胎的实用性,另外过渡层51的厚度为0.5mm-2mm,本实施例中过渡层51的厚度优选为0.6mm。

所述带束层构件6由带束层部61和保护带束层62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带束层部61由第一带束层611、第二带束层612、第三带束层613、第四带束层614和第五带束层615组成,第一带束层611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一带束层611的中间直接贴合在胎体4上,第一带束层611两端与胎肩3的顶面贴合;第二带束层612缠绕在第一带束层611上,第二带束层612为单根或多根钢丝为一组连续螺旋缠绕在第一带束层611上,钢丝表面均覆有橡胶;第三带束层613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三带束层613贴合在第二带束层612上;第四带束层614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四带束层614贴合在第三带束层613中间;第五带束层615缠绕在第三带束层613上且对称设置在第四带束层614两侧,第五带束层615为单根或多根钢丝为一组连续螺旋缠绕在第三带束层613上,钢丝表面均覆有橡胶;保护带束层62位于第四带束层614和第五带束层615的上方,保护带束层62由有机纤维帘线组成;第一带束层611和第三带束层613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带束层612的宽度,且第一带束层611的宽度大于第三带束层613的宽度;优化了带束层构件6,提高了轮胎的肩部刚性,减小轮胎肩部的应力应变,降低轮胎肩部生热,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如图3所示,所述胎面1的上表面环形设有若干组并排的花纹面11,本实施例中花纹面11设有五组,分别为三组内侧花纹面和两组外侧花纹面,且相邻花纹面11之间设有凹槽,花纹面11上均匀设有v型沟槽13;v型沟槽13将花纹面分隔成若干花纹块,内侧花纹面上的花纹块面积大于外侧花纹面上的花纹块面积,且两组外侧花纹面上的v型沟槽13均呈v型或倒v型,三组内侧花纹面上的v型沟槽13依次设为倒v型、v型、倒v型或v型、倒v型、v型;为增加轮胎胎面1的耐磨损性,v型沟槽13内还设有加强筋。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耐磨子午线轮胎,由胎面1、胎侧2、胎肩3、胎体4、内衬层5、带束层构件6和胎圈构件7组成,带束层构件6位于胎体4和内衬层5之间。

所述内衬层5包括过渡层51和气密层52,气密层52外侧包裹有过渡层51,过渡层51外包裹有胎体4;气密层52的制成材料包括卤化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具有透气率极低,耐老化、硫化速度快的优点,提高了内衬层5的结构稳定性,且气密层52的厚度为0.5mm-2mm,本实施例中气密层52的厚度优选为1mm,过渡层51的基材采用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弹性大、抗撕裂强度高,能够显著改善内衬层5的弹性、强力、低温性能和抗撕裂性能,提高轮胎的实用性,另外过渡层51的厚度为0.5mm-2mm,本实施例中过渡层51的厚度优选为1mm。

所述带束层构件6由带束层部61和保护带束层62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带束层部61由第一带束层611、第二带束层612、第三带束层613、第四带束层614和第五带束层615组成,第一带束层611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一带束层611的中间直接贴合在胎体4上,第一带束层611两端与胎肩3的顶面贴合;第二带束层612缠绕在第一带束层611上,第二带束层612为单根或多根钢丝为一组连续螺旋缠绕在第一带束层611上,钢丝表面均覆有橡胶;第三带束层613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三带束层613贴合在第二带束层612上;第四带束层614由钢丝压延帘布裁断制成,第四带束层614贴合在第三带束层613中间;第五带束层615缠绕在第三带束层613上且对称设置在第四带束层614两侧,第五带束层615为单根或多根钢丝为一组连续螺旋缠绕在第三带束层613上,钢丝表面均覆有橡胶;保护带束层62位于第四带束层614和第五带束层615的上方,保护带束层62由有机纤维帘线组成;第一带束层611和第三带束层613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带束层612的宽度,且第一带束层611的宽度大于第三带束层613的宽度;优化了带束层构件6,提高了轮胎的肩部刚性,减小轮胎肩部的应力应变,降低轮胎肩部生热,以提高轮胎的耐久性。

如图3所示,所述胎面1的上表面环形设有若干组并排的花纹面11,本实施例中花纹面11设有五组,分别为三组内侧花纹面和两组外侧花纹面,且相邻花纹面11之间设有凹槽,花纹面11上均匀设有v型沟槽13;v型沟槽13将花纹面分隔成若干花纹块,内侧花纹面上的花纹块面积大于外侧花纹面上的花纹块面积,且两组外侧花纹面上的v型沟槽13均呈v型或倒v型,三组内侧花纹面上的v型沟槽13依次设为倒v型、v型、倒v型或v型、倒v型、v型;为增加轮胎胎面1的耐磨损性,v型沟槽13内还设有加强筋。

如图4所示,所述胎圈构件7由钢丝圈71、下三角胶72、上三角胶73和子口包布74组成,胎体4从钢丝圈71内侧沿钢丝圈71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反包,位于反包位置的胎体4外侧设有两层尼龙包布,其中外层尼龙包布的外端点高度要低于内层尼龙包布的外端点高度;钢丝圈71上包覆下三角胶72,下三角胶72上包覆上三角胶73,子口包布74布置于上三角胶73和下三角胶72与胎体4之间,子口包布74从钢丝圈71内侧向钢丝圈71的底部延伸并反包钢丝圈71;所述子口包布74与胎体4连接靠近胎侧2的一侧之间设有型胶75,且子口包布74远离胎侧2的端部与胎体4之间设有保护胶76,所述胎侧2下部内表面与气密层52下部外表面之间设有胎圈护胶77;通过改善胎圈构件7的内部结构与形状,能够提高轮胎的耐磨性,有效避免胎圈构件裂口,造成安全隐患,降低了轮胎在恶劣路面使用时的安全隐患,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