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爆座椅

文档序号:26732421发布日期:2021-09-22 21:5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爆座椅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爆座椅。


背景技术:

2.在战场上,地雷是一种相对较廉价、杀伤力较强、应用较广的军用武器,当装甲车辆遭遇地雷袭击时,其爆炸后的冲击波首先传播到车体,然后再由车辆底板相应的弹塑性变形将爆炸冲击波的伤害传向车内的驾乘人员。这样冲击波以冲击效应会对车辆内部乘驾人员造成致命的伤残威胁。传统的防雷座椅,大都采用座椅底部与车体底板固定,这样冲击波将直接由底板传至座椅,从而很快传递至乘员人员身上。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多重缓冲吸能的且与车体非直接接触的防雷座椅,对提高整车的防护水平和乘员的生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多重缓冲吸能、且与车体非直接接触的防爆座椅。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新型防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还包括上下两端部分别设置在车体的顶板和底板上的吊杆和设置在所述吊杆上的缓冲吸能机构,所述吊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设置在相对两侧的所述吊杆上,所述防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相对两侧的所述吊杆之间的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一侧的所述吊杆上,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沿对应一侧的所述吊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吊杆上,所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缓冲器组件,所述缓冲器组件包括具有缓冲吸能作用的缓冲器本体和套设在所述缓冲器本体的外部的吸能弹簧,所述缓冲器组件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连杆上,所述缓冲器组件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连杆上。
6.优选地,所述缓冲吸能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相对两侧的所述吊杆上的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缓冲器组件相匹配的孔槽,所述缓冲器组件从所述孔槽中穿过,所述吸能盒包括位于外层的包覆层和位于内层具有缓冲吸能作用的第一吸能层,所述第一吸能层的材料为泡沫铝材料。
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所述缓冲器本体,每个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连杆上,另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下连杆上,所述吸能盒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孔槽,各所述孔槽与所述缓冲器本体一一对应设置。
8.更进一步地,所述孔槽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槽。
9.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串并联设置的所述缓冲器本体,相串联连接的各所述缓冲器本体相邻的一端部相连接,相串联连接的各所述缓冲器本体的另一端部分别与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连接,相并联连接的各所述缓冲器本体的一端部均分别与所
述上连杆或所述下连杆连接,其另一端部均与和其串联的所述缓冲器本体连接,所述吸能盒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孔槽,各所述孔槽与所述缓冲器本体一一对应设置。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孔槽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槽和与所述直槽倾斜相交的斜槽。
11.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杆位于所述上连杆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一侧的所述吊杆上,在每一侧的所述吊杆上,所述上连杆与所述吊杆的连接处、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吊杆的连接处、所述吸能盒与所述吊杆的连接处、所述下连杆与所述吊杆的连接处从上向下顺序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另一端部相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开槽,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上的开槽相对应设置形成容纳所述缓冲器组件的所述孔槽,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均包括位于外层的所述包覆层和位于内层的所述第一吸能层。
13.优选地,所述吊杆包括位于外部的支撑层和位于内部的第二吸能层,所述第二吸能层的材料为泡沫铝材料。
14.优选地,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位部、靠背部和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上方的头颈部,所述头颈部具有容置槽,当人乘坐在所述防爆座椅上时,人的头颈位于所述容置槽中。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防爆座椅结构简单,座椅本体安装在吊杆上,避免了座椅本体与车体直接接触;通过多重缓冲吸能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地雷爆炸冲击波的有效衰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冲击波传递至驾乘人员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整车的防护水平和乘员的生存能力,在防雷车辆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吸能盒处于打开状态);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3为附图2中沿a

a线的剖视图(放大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缓冲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缓冲器本体并联连接,吸能盒处于打开状态);
2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缓冲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缓冲器本体串并联连接,吸能盒处于打开状态);
2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去掉第二盒体);
22.附图7为附图6中沿b

b线的剖视图(放大图);
2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的座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爆座椅包括固定设置在车体的相对两侧的吊杆
1、分别设置在相对两侧的吊杆1上的缓冲吸能机构和座椅本体5。
26.每侧的吊杆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部与车体的顶板固定连接,其下端部与车体的底板固定连接。
27.如图2和图3所示,每侧的吊杆1均呈柱状结构,其包括位于外部的支撑层11和位于内部的第二吸能层12。支撑层11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主要起支撑作用,支撑层11与车体的顶部以及底部连接。第二吸能层12为泡沫铝材料,泡沫铝材料轻质,强韧性好,阻尼高,抗冲击性好,当发生爆炸产生冲击时,传递到车体上的冲击波首先传递到吊杆1上,通过第二吸能层12可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即吊杆1的设计能够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一波吸收减弱。
28.该防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相对两侧的吊杆1之间的上连杆21和下连杆22,上连杆21和下连杆22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一侧的吊杆1上,上连杆21和下连杆22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沿对应一侧的吊杆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吊杆1上。
29.本实施例中,上连杆21位于下连杆22的上部,下连杆22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一侧的吊杆1上,上连杆2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滑套23,滑套23套设在吊杆1上,并能够沿吊杆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30.缓冲吸能机构包括缓冲器组件,缓冲器组件包括缓冲器本体和套设在缓冲器本体的外部的吸能弹簧32。缓冲器组件的一端部通过连接件33固定设置在上连杆21上,缓冲器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连接件33固定设置在下连杆22上。缓冲器本体可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在缓冲器本体外套设高强度的吸能弹簧32,能够更加有效吸收冲击波的能量,具有多级缓冲吸能效果,极大程度上延长冲击波至驾乘人员的传递时间。当发生爆炸产生冲击时,传递到车体上的冲击波首先传递到吊杆1上,可通过位于吊杆1上的缓冲器组件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二波吸收减弱。
31.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缓冲器本体,该缓冲器本体定义为第一缓冲器本体31a,每个第一缓冲器本体31a的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上连杆21上,另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下连杆22上。第一缓冲器本体31a为双头油压缓冲器。如图4所示。
32.又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串并联设置的缓冲器本体,相串联连接的各缓冲器本体相邻的一端部相连接,相串联连接的各缓冲器本体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上连杆21和下连杆22连接,相并联连接的各缓冲器本体的一端部均分别与上连杆21或下连杆22连接,其另一端部均与和其串联的缓冲器本体连接。本实施例中,缓冲器本体包括第二缓冲器本体31b和第三缓冲器本体31c, 第二缓冲器本体31b设置有多组,各组第二缓冲器本体31b并联设置,每组第二缓冲器本体31b均与第三缓冲器本体31c串联连接,每组第二缓冲器本体31b的一端部均与下连杆22连接,每组第二缓冲器本体31b的另一端部均与第三缓冲器本体31c的一端部连接,第三缓冲器本体31c的另一端部与上连杆21连接,第二缓冲器本体31b和第三缓冲器本体31c均为单头油压缓冲器,如图5所示。
33.缓冲吸能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相对两侧的吊杆1上的吸能盒4,吸能盒4的内部具有与缓冲器组件相匹配的孔槽,缓冲器组件从孔槽中穿过。吸能盒包括位于外层的包覆层4a和位于内层具有缓冲吸能作用的第一吸能层4b,第一吸能层4b的材料为泡沫铝材料,
如图6和图7所示。
34.吸能盒4内部设置的孔槽可对缓冲器组件进行定位,可使缓冲器组件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具有较好的缓冲吸能效果;而且该吸能盒4位于内层的第一吸能层4b可吸收缓冲器组件释放的多余的弹性势能,同时可达到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三波吸收减弱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减少由吊杆1传递到座椅本体5上的冲击波;另外,吸能盒4的设置还可防止缓冲器组件失效弹出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35.当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缓冲器本体时,吸能盒4内部的孔槽可仅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槽4c,该直槽4c与缓冲器本体一一对应设置。
36.当缓冲器组件包括多个串并联设置的缓冲器本体时,吸能盒4内部的孔槽除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槽4c外,还包括与直槽4c倾斜相交的斜槽4d,该直槽4c及斜槽4d与缓冲器本体一一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
37.本实施例中,吸能盒4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的另一端部相可拆卸地连接。
38.当该防爆座椅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吸能盒4处于收合状态,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开槽,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上的开槽相对应设置形成容纳缓冲器组件的孔槽。
39.当需要更换缓冲器组件时,将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的另一端部的连接松开,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可相对转动从而使吸能盒4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可方便对缓冲器组件进行检查并进行更换。
40.本实施例中,第一盒体41和第二盒体42均包括位于外层的包覆层4a和位于内层的第一吸能层4b。
41.如图8所示,座椅本体5包括座位部51、靠背部52和位于靠背部52上方的头颈部53,头颈部5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开口朝前设置的容置槽53a,当人乘坐在防爆座椅上时,人的头颈位于该容置槽53a中,可防止乘坐过程中发生动荡。
42.座位部51、靠背部52和头颈部53上均包覆有座椅面套,该座椅面套为尼龙材料件。
43.座椅本体还包括安全带组件,安全带组件包括两组护肩带54、两组护跨带55和锁定解锁装置56,每组护肩带54的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靠背部52的上部,每组护肩带54的另一端部均与护跨带55连接。每组护跨带55的一端部均固定设置在座位部51的底部,每组护跨带55的另一端部均与设置在靠背部52的侧面的锁定解锁装置56连接。
44.在每一侧的吊杆1上,上连杆21与吊杆1的连接处、座椅本体5与吊杆1的连接处、吸能盒4与吊杆1的连接处、下连杆22与吊杆1的连接处从上向下顺序设置。这样该新型防爆座椅在使用状态下当装甲车辆遭遇地雷袭击时,其爆炸后的冲击波首先传播到车体,传递到车体上的冲击波首先传递到吊杆1上,由吊杆1的第二吸能层12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一波吸收减弱;接着传递到吊杆1上的冲击波由下连杆22传递到缓冲器组件上,通过缓冲器本体和吸能弹簧32的共同作用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二波吸收减弱;最后通过吸能盒4位于内层的第一吸能层4b对爆炸引起的冲击波进行第三波吸收减弱。这样,可使传递到座椅本体5上的冲击波有效衰减,并延长冲击波传递至驾乘人员的时间,显著提高整车的防护水平和乘员的生存能力。
4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