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缓冲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7197发布日期:2021-11-18 12:2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缓冲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控制臂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稳定缓冲控制臂。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汽车,为保证结构刚度,使悬架精确导向,同时减弱振动和噪声,需要设置衬套,使衬套和控制臂套管紧密结合。
3.然而市场上的控制臂衬套在使用减震性能较弱导致发动机启动时震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高稳定缓冲的控制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缓冲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及一体成型在控制臂本体一端的衬套体,衬套体上套设有衬套外壳,衬套外壳内套设有减震套,减震套内套设有内衬管,在内衬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且呈环状的定位凸部,在所述的减震套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凸部相适配的定位槽,并在减震套的外测、且位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呈内凹的缓冲槽,在所述的缓冲槽填充设置弹性支撑球,弹性支撑球由弹性硅胶等有机材料制成。
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内衬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且呈环状的定位凸部,在减震套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凸部相适配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部的配合能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并在减震套的外测、且位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呈内凹的缓冲槽,在缓冲槽填充设置弹性支撑球,从而能确保衬套整体的缓冲效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减震套内一体成型有减震金属套,并在所述减震金属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穿透侧壁的承接槽。
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减震套内一体成型有减震金属套,并在的减震金属套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穿透的承接槽,减震金属套能对减震套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且能降低减震套断裂分离,承接槽能确保减震套与减震金属套之间结合的强度。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金属套包括形成在缓冲槽位置内的呈内凹的峰状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支撑部的两侧且分别位于定位槽的位置内设置有呈外凸的峰状的第二支撑部,及形成在第二支撑部外侧的延伸部,其中承接槽穿过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
1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减震金属套包括形成在缓冲槽位置内的呈内凹的峰状的第一支撑部,在第一支撑部的两侧且分别位于定位槽的位置内设置有呈外凸的峰状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的配合下能进一步确保减震金属套的减震缓冲的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减震套内、并位于第一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内凹的弧状的第一支撑片,所述的第一支撑片与第一支撑部相抵。
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减震套内、并位于第一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内凹的弧状的第一支撑片,所述的第一支撑片与第一支撑部相抵,用过第一支撑片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一支撑部与减震套之间接触的压强,从而降低减震套的磨损。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减震套内、并位于第二支撑部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外凸的弧状的第二支撑片,所述的第二支撑片与第二支撑部相抵;其中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及减震金属套均有弹簧钢或其他弹性金属制成,且第一支撑片及第二支撑片的数量与承接槽的数量相同。
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减震套内、并位于第二支撑部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外凸的弧状的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与第二支撑部相抵,通过第二支撑片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二支撑部与减震套之间接触的压强,从而降低减震套的磨损。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是图2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

控制臂本体、2

衬套体、3

衬套外壳、4

减震套、5

内衬管、7

定位凸部、8

定位槽、9

缓冲槽、10

弹性支撑球、11

减震金属套、11a

第一支撑部、11b

第二支撑部、11c

延伸部、12

承接槽、13

第一支撑片、14

第二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照图1至3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20.一种高稳定缓冲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1及一体成型在控制臂本体1一端的衬套体2,衬套体2上套设有衬套外壳3,衬套外壳3内套设有减震套4,减震套4内套设有内衬管5,在内衬管5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且呈环状的定位凸部7,在所述的减震套4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凸部7相适配的定位槽8,并在减震套4的外测、且位于两个定位槽8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呈内凹的缓冲槽9,在所述的缓冲槽9填充设置弹性支撑球10,弹性支撑球10由弹性硅胶等有机材料制成。
21.通过在内衬管5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且呈环状的定位凸部7,在减震套4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凸部7相适配的定位槽8,通过定位槽8与定位凸部7的配合能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并在减震套4的外测、且位于两个定位槽8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呈内凹的缓冲槽9,在缓冲槽9填充设置弹性支撑球10,从而能确保衬套整体的缓冲效果。
22.进一步:在所述的减震套4内一体成型有减震金属套11,并在所述减震金属套1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穿透侧壁的承接槽12。
23.通过在减震套4内一体成型有减震金属套11,并在的减震金属套11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穿透的承接槽12,减震金属套11能对减震套4起到良好的
支撑作用,且能降低减震套4断裂分离,承接槽12能确保减震套4与减震金属套11之间结合的强度。
24.进一步:所述的减震金属套11包括形成在缓冲槽9位置内的呈内凹的峰状的第一支撑部11a,在第一支撑部11a的两侧且分别位于定位槽8的位置内设置有呈外凸的峰状的第二支撑部11b,及形成在第二支撑部11b外侧的延伸部11c,其中承接槽12穿过第一支撑部11a及第二支撑部11b。
25.通过采减震金属套11包括形成在缓冲槽9位置内的呈内凹的峰状的第一支撑部11a,在第一支撑部11a的两侧且分别位于定位槽8的位置内设置有呈外凸的峰状的第二支撑部11b,在第一支撑部11a及第二支撑部11b的配合下能进一步确保减震金属套11的减震缓冲的效果。
26.进一步:在减震套4内、并位于第一支撑部11a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内凹的弧状的第一支撑片13,所述的第一支撑片13与第一支撑部11a相抵。
27.通过在减震套4内、并位于第一支撑部11a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内凹的弧状的第一支撑片13,所述的第一支撑片13与第一支撑部11a相抵,用过第一支撑片13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一支撑部11a与减震套4之间接触的压强,从而降低减震套4的磨损。
28.进一步:在减震套4内、并位于第二支撑部11b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外凸的弧状的第二支撑片14,所述的第二支撑片14与第二支撑部11b相抵;其中第一支撑片13、第二支撑片14及减震金属套11均有弹簧钢或其他弹性金属制成,且第一支撑片13及第二支撑片14的数量与承接槽12的数量相同。
29.通过在减震套4内、并位于第二支撑部11b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且呈外凸的弧状的第二支撑片14,第二支撑片14与第二支撑部11b相抵,通过第二支撑片14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二支撑部11b与减震套4之间接触的压强,从而降低减震套4的磨损。
3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