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4532发布日期:2022-05-21 00:1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治超、限载力度的加大,三轴半挂车基本为轻量化结构,然而常规的三轴半挂车悬架系统为12只轮胎和钢圈,系统重量占据整车的1/2重量,存在重量大、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同时市场上出现的10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存在载荷分布不均匀,车辆存在磨胎、制动异常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包括前簧支架、中前簧支架、中后簧支架、后簧支架、中前平衡臂、中后平衡臂、板簧组件一和板簧组件二,所述前簧支架、中前簧支架、中后簧支架和后簧支架分别对称与车架下端焊接,所述中前平衡臂与中前簧支架铰接,所述中后平衡臂与中后簧支架铰接,其中一个板簧组件一设于前簧支架和中前簧支架之间,且一端与前簧支架连接,另外一端与中前簧支架连接,另外一个板簧组件一设于中后簧支架和后簧支架之间,且一端与中后簧支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后簧支架连接,所述板簧组件二设于中前簧支架和中后簧支架之间,且一端与中前簧支架连接,另外一端与中后簧支架连接。
5.优选的,所述中前平衡臂前端与板簧组件一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与中前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1;所述中前平衡臂后端与板簧组件二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与中前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2;且l2=2* l1。
6.优选的,所述中后平衡臂前端与板簧组件二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与中后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1;所述中后平衡臂后端与板簧组件一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与中后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2;且ll1=2* ll2。
7.优选的,所述板簧组件一中的板簧数大于板簧组件二中的板簧数。
8.优选的,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还包括拉杆,所述前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前桥铰接,后前桥通过u型螺栓与前簧支架和中前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一连接,所述中前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中桥铰接,后中桥通过u型螺栓与中前簧支架和中后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二连接,所述中后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后桥铰接,后后桥通过u型螺栓与中后簧支架和后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一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后前桥和后后桥一侧上的轮辋数为两个,所述后中桥上的轮辋数为一个,构成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所述中前平衡臂前端与板簧组件一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与中前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1;所述中前平衡臂后端与板簧组件二的作
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与中前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2;且l2=2* l1。
11.所述中后平衡臂前端与板簧组件二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与中后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1;所述中后平衡臂后端与板簧组件一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与中后簧支架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2;且ll1=2* ll2。
12.本发明实现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在每个轮胎上的载荷分布均匀,解决了车辆磨胎和制动异常的问题。
13.2、所述板簧组件一中的板簧数大于板簧组件二中的板簧数;降低了整车自重、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好。
14.3、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还包括拉杆,所述前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前桥铰接,后前桥通过u型螺栓与前簧支架和中前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一连接,所述中前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中桥铰接,后中桥通过u型螺栓与中前簧支架和中后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二连接,所述中后簧支架下端铰接的拉杆与后后桥铰接,后后桥通过u型螺栓与中后簧支架和后簧支架之间的板簧组件一连接;保证了超载对驱动桥的保护,同时也起到在起步和刹车情况下对驱动桥的保护,保证整个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的稳定性。
15.所述后前桥和后后桥一侧上的轮辋数为两个,所述后中桥上的轮辋数为一个,构成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保证了每个轮胎上的载荷分布均匀,解决了车辆磨胎和制动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装配图;其中:1、前簧支架;2、中前簧支架;3、中后簧支架;4、后簧支架;5、中前平衡臂;6、中后平衡臂;7、板簧组件一;8、板簧组件二;9、拉杆;10、后前桥;20、后中桥;30、后后桥。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18.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每个轮胎上的载荷分布均匀,解决了车辆磨胎和制动异常的问题;降低了整车自重、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好;保证整个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的稳定性。
19.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包括前簧支架1、中前簧支架2、中后簧支架3、后簧支架4、中前平衡臂5、中后平衡臂6、板簧组件一7和板簧组件二8,所述前簧支架1、中前簧支架2、中后簧支架3和后簧支架4分别对称与车架下端焊接,所述中前平衡臂5与中前簧支架2铰接,所述中后平衡臂6与中后簧支架3铰接,其中一个板簧组件一7设于前簧支架1和中前簧支架2之间,且一端与前簧支架1连接,另外一端与中前簧支架2连接,另外一个板簧组件一7设于中后簧支架3和后簧支架4之间,且一端与中后簧支架3连接,另外一端与后簧支架4连接,所述板簧组件二8设于中前簧支架2和中后簧支架3之间,且一端与
中前簧支架2连接,另外一端与中后簧支架3连接。
20.所述中前平衡臂5前端与板簧组件一7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5与中前簧支架2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1;所述中前平衡臂5后端与板簧组件二8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5与中前簧支架2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2;且l2=2* l1。
21.所述中后平衡臂6前端与板簧组件二8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6与中后簧支架3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1;所述中后平衡臂6后端与板簧组件一7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6与中后簧支架3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2;且ll1=2* ll2。
22.所述板簧组件一7中的板簧数大于板簧组件二8中的板簧数。
23.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还包括拉杆9,所述前簧支架1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前桥10铰接,后前桥10通过u型螺栓与前簧支架1和中前簧支架2之间的板簧组件一7连接,所述中前簧支架2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中桥20铰接,后中桥20通过u型螺栓与中前簧支架2和中后簧支架3之间的板簧组件二8连接,所述中后簧支架3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后桥30铰接,后后桥30通过u型螺栓与中后簧支架3和后簧支架4之间的板簧组件一7连接。
24.所述后前桥10和后后桥30一侧上的轮辋数为两个,所述后中桥20上的轮辋数为一个,构成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
25.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实施例1:本发明的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所述中前平衡臂5前端与板簧组件一7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5与中前簧支架2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1;所述中前平衡臂5后端与板簧组件二8的作用点距离中前平衡臂5与中前簧支架2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2;且l2=2* l1。
26.所述中后平衡臂6前端与板簧组件二8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6与中后簧支架3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1;所述中后平衡臂6后端与板簧组件一7的作用点距离中后平衡臂6与中后簧支架3铰接支点的距离为ll2;且ll1=2* ll2。
27.本发明实现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在每个轮胎上的载荷分布均匀,解决了车辆磨胎和制动异常的问题。
2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板簧组件一7中的板簧数大于板簧组件二8中的板簧数;降低了整车自重、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好。
29.实施例3:一种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还包括拉杆9,所述前簧支架1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前桥10铰接,后前桥10通过u型螺栓与前簧支架1和中前簧支架2之间的板簧组件一7连接,所述中前簧支架2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中桥20铰接,后中桥20通过u型螺栓与中前簧支架2和中后簧支架3之间的板簧组件二8连接,所述中后簧支架3下端铰接的拉杆9与后后桥30铰接,后后桥30通过u型螺栓与中后簧支架3和后簧支架4之间的板簧组件一7连接;保证了超载对驱动桥的保护,同时也起到在起步和刹车情况下对驱动桥的保护,保证整个三轴半挂车悬架结构的稳定性。
30.所述后前桥10和后后桥30一侧上的轮辋数为两个,所述后中桥20上的轮辋数为一个,构成了十只轮胎和钢圈的悬架结构;保证了每个轮胎上的载荷分布均匀,解决了车辆磨胎和制动异常的问题。
3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