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6155发布日期:2022-08-24 09:2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


背景技术:

2.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汽车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汽车控制臂(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555717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汽车底盘控制臂铝合金铸件,包括控制臂铝合金铸件本体,所述控制臂铝合金铸件本体的右上角加工有安装孔,所述控制臂铝合金铸件本体的左侧内壁顶部与底部均加工有第一通槽,所述控制臂铝合金铸件本体的底部内壁左侧加工有第二通槽,所述杆体的外壁与控制臂铝合金铸件本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杆体的左侧固接有第一通孔块,其对衬套位置调节后稳定性不佳,长时间使用另一侧衬套的稳定性,同时其缓冲防护性不佳,易受到碎石碰撞,造成其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设置在控制壁本体一端的第一衬套以及设置在控制壁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均通过调节组件与控制臂本体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一侧表面设置缓冲组件;
5.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臂,所述调节臂活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在控制臂本体两侧表面,所述调节臂一端与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连接,所述调节臂一侧设置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口内,所述调节口设置在控制臂本体上侧面上,所述锁紧螺栓底部与螺纹孔连接,所述螺纹孔等距设置在凹槽内底部,所述调节臂底部设置定位结构。
6.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开设在调节臂下侧面上,所述锁紧螺栓一端贯穿收纳槽以及开口,所述开口开设在定位销中部,所述定位销活动设置在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槽内一侧表面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定位销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定位销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定位销的中轴线与锁紧螺栓的中轴线重合。
8.优选的,所述调节臂两侧表面对称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连接。
9.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罩,所述支撑罩设置在控制臂本体一侧表面,所述支撑罩一侧表面设置弹性缓冲垫。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罩内一侧表面等距设置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弹性缓
冲垫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臂、调节口、锁紧螺栓以及螺纹孔的设置,能够对调节臂的调节位置进行快速固定,固定稳定性佳,提高了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与外部悬挂系统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对调节臂的位置进行定位调节,便于锁紧螺栓与螺纹孔进行连接。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外部物体的冲击力进行吸收,进而对控制臂本体进行缓冲防护,避免了其受外力撞击变形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一的汽车底盘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汽车底盘件控制臂中调节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汽车底盘件控制臂中缓冲组件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调节组件;2、第一衬套;3、缓冲组件;4、第二衬套;5、控制臂本体;11、调节臂;12、凹槽;13、调节口;14、锁紧螺栓;15、复位弹簧;16、收纳槽;17、定位销;18、开口;19、螺纹孔;31、支撑罩;32、弹性缓冲垫;33、减震弹簧;1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5、设置在控制壁本体一端的第一衬套2以及设置在控制壁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衬套4,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均通过调节组件1与控制臂本体5连接,控制臂本体5一侧表面设置缓冲组件3;
21.调节组件1包括调节臂11,调节臂11活动设置在凹槽12内,凹槽12开设在控制臂本体5两侧表面,调节臂11一端与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调节臂11一侧设置锁紧螺栓14,锁紧螺栓14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口13内,调节口13设置在控制臂本体5上侧面上,锁紧螺栓14底部与螺纹孔19连接,螺纹孔19等距设置在凹槽12内底部,调节臂11底部设置定位结构。
22.本实施例中,拉动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带动调节臂11移动,调节臂11带动锁紧螺栓14在调节口13内移动,当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移动至安装位置,拧动锁紧螺栓14,将使锁紧螺栓14与相应的螺纹孔19连接,同时将锁紧螺栓14与控制臂本体5连接,实现了调节臂11的固定,提高了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的稳定性。
23.调节臂11两侧表面对称设置加强筋111,加强筋111与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能够提高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的牢固性,整体机械强度高。
24.实施例二
2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收纳槽16,收纳槽16开设在调节臂11下侧面上,锁紧螺栓14一端贯穿收纳槽16以及开口18,开口18开设在定位销17中部,定位销17活动设置在收纳
槽16内,收纳槽16内一侧表面设置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一端与定位销17连接。
26.本实施例中,调节臂11移动带动定位销17移动,定位销17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5,当定位销17移动至相应的螺纹孔19位置时,复位弹簧15在弹力作用下,使定位销17与螺纹孔19贴合,并将调节臂11进行定位,然后拧动锁紧螺栓14,锁紧螺栓14与螺纹孔19进行连接。
27.定位销17横截面为半圆形,定位销17的中轴线与锁紧螺栓14的中轴线重合,便于定位销17与螺纹孔19进行贴合。
28.实施例三
2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相较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还包括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包括支撑罩31,支撑罩31设置在控制臂本体5一侧表面,支撑罩31一侧表面设置弹性缓冲垫32,支撑罩31内一侧表面等距设置减震弹簧33,减震弹簧33一端与弹性缓冲垫32连接。
30.本实施例中,当外部物体冲击定位罩或者弹性缓冲垫32时,弹性缓冲垫32对外部物体冲击力进行吸收,同时弹性缓冲垫32压缩减震弹簧33,减震弹簧33对外部冲击力进行二次吸收,提高了控制臂本体5的缓冲防护性能,避免了其受撞击变形的情况发生。
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5)、设置在控制壁本体一端的第一衬套(2)以及设置在控制壁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衬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均通过调节组件(1)与控制臂本体(5)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5)一侧表面设置缓冲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1)包括调节臂(11),所述调节臂(11)活动设置在凹槽(12)内,所述凹槽(12)开设在控制臂本体(5)两侧表面,所述调节臂(11)一端与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所述调节臂(11)一侧设置锁紧螺栓(14),所述锁紧螺栓(14)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口(13)内,所述调节口(13)设置在控制臂本体(5)上侧面上,所述锁紧螺栓(14)底部与螺纹孔(19)连接,所述螺纹孔(19)等距设置在凹槽(12)内底部,所述调节臂(11)底部设置定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收纳槽(16),所述收纳槽(16)开设在调节臂(11)下侧面上,所述锁紧螺栓(14)一端贯穿收纳槽(16)以及开口(18),所述开口(18)开设在定位销(17)中部,所述定位销(17)活动设置在收纳槽(16)内,所述收纳槽(16)内一侧表面设置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一端与定位销(1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7)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定位销(17)的中轴线与锁紧螺栓(14)的中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11)两侧表面对称设置加强筋(111),所述加强筋(111)与第一衬套(2)以及第二衬套(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支撑罩(31),所述支撑罩(31)设置在控制臂本体(5)一侧表面,所述支撑罩(31)一侧表面设置弹性缓冲垫(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罩(31)内一侧表面等距设置减震弹簧(33),所述减震弹簧(33)一端与弹性缓冲垫(32)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底盘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设置在控制壁本体一端的第一衬套以及设置在控制壁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均通过调节组件与控制臂本体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一侧表面设置缓冲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臂,所述调节臂活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调节臂一端与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连接,所述调节臂一侧设置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口内,所述锁紧螺栓底部与螺纹孔连接,所述螺纹孔等距设置在凹槽内底部,所述调节臂底部设置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第一衬套以及第二衬套调节位置进行固定,提高了其使用稳定性,同时缓冲防护性佳。同时缓冲防护性佳。同时缓冲防护性佳。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菲尔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