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结构机动车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5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结构机动车的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结构的机动车车轮的轮胎,它可以是充气轮胎或者是非充气轮胎。
一般用于摩托车车轮的轮胎外形类似圆环形,可以是充气轮胎或非充气轮胎,充气轮胎一般是由胎面、胎身、胎圈等部份组成。非充气轮胎一般装有各种弹性体组成。由于轮胎的截面宽度小,与地面接触面小,不容易直立在地面上,这种轮胎只能安装在支承结构上绕转动轴转动。人们驾驶二轮摩托车必须掌握好一定的技巧,不断调节重心位置以保证不翻车。当转弯时,由于离心力作用,人们必须调节重心位置使车体倾斜,以抵消离心力保证平衡。这时,如加减速或刹车,或者轮胎遇到石头撞击,车身很容易失去平衡,这时驾驶员没有充分时间调整重心位置,造成翻车,当二轮摩托车在砂、水等易滑地面上行驶,由于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小附着力小,所以容易造成车体滑动翻车,因此二轮摩托车的安全稳定性差。为了人们驾驶安全,于是有了三轮、四轮等多轮摩托车,它们安全稳定性也不好,这种三轮、四轮等多轮摩托车仍然采用这种圆环形宽度小的轮胎,当摩托车的一侧离开地面,以一侧车轮行驶时容易失稳翻车。多轮摩托车还存在灵活性差、速度不能太快、车体宽度大等缺点。近来美国还发明了一种二轮轿车,所采用的车轮还是现有的宽度小的摩托车车轮,所以这种车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稳定性差,所以这种二轮轿车还必须利用二个可升降的辅助车轮以辅助这种车的稳定。因此这种二轮轿车虽然豪华,但安全稳定性不好,而且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生产一种长度和宽度比较小、速度快、灵活,而且驾驶安全稳定的摩托结构的机动车特别是二轮摩托轿车提供了一种轮胎,这种轮胎能够延长机动车失稳时的翻车时间,使人与机动车能够利用这段时间恢复机动车的平衡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外形与球形或橄榄形相似的轮胎,这种轮胎的截面宽度是现有摩托车轮胎截面宽度的2至25倍,这种轮胎截面宽度大于高度,轮胎在横向上即平行胎圈的中心连线的方向上为一曲面,胎面几乎布满轮胎,让这种轮胎直立地面上,它不仅可以绕转动轴中心线转动,而且可以朝两侧滚动,所以使用这种轮胎的机动车要向两侧翻倒,就必须经过轮胎侧面的滚动过程,在这滚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轮胎曲面上的各个摩擦点起杠杆支点的作用,这样就可延长机动车向两侧翻倒的时间,使人和机动车有时间调节重心位置,使人与机动车重新获得平衡,不至翻车。从经过轮胎的转动轴中心线的任一剖面观察,轮胎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可连接成两段曲线,这两段曲线以胎圈的中心连线对称,而且曲线与胎圈的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在中间部份最大,两边部分到胎圈的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向胎圈两侧逐渐减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轮胎外形与球形或橄榄形相似,利用此车轮的机动车在行驶过程的同时,还可向两侧滚动,所以机动车要翻车就必须经过这滚动过程,这就可以延长机动车的翻倒时间,使人与机动车能够调节重心位置,恢复平衡状态,而且本实用新型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大,附着力强,机动车不易滑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可为生产一种长度和宽度比较小、速度快、灵活、造价低,而且驾驶安全稳定的机动车特别是二轮摩托轿车提供了必要条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经过胎圈中心连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经过胎圈中心连线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胎面2曲线与椭圆吻合的轮胎1。
如图3所示,轮胎1由胎面2、胎面基部3、带束层4、胎身5、胎圈6等组成。帘布层构成了胎身5,需要说明胎身5内的帘线的排列方向和轮胎1的横截面一致,在胎面2和胎身5之间还加入了带束层4,带束层4在轮胎1横向的中间处沿胎身5周向排列,几乎与垂直于胎圈中心连线的胎面2上的纵向中心线平行,在胎圈二侧的带束层4与胎面2的纵向中心线成一定角度环绕粘结在胎身5上。这样,带束层4可提高轮胎1的刚性,是主要的受力构件。胎圈6在轮胎1的两端,两侧胎圈围成一通孔7,该通孔7能容纳转轴及其它安装装置。胎面基部位于沟槽8的底部与带束层4之间。
观察图2、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的胎面2为两段曲线,这两段曲线与椭圆吻合。这两段曲线以两侧胎圈6的中心连线即转动轴中心线对称,而且曲线与转动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中间向胎圈6两侧逐渐减小。
观察
图1、图2、图3,还可见胎面2为一定形状的断面胶条,胎面2几乎布满轮胎1。
我们将很容易体会到,轮胎1在绕转动轴中心线转动同时,还可向两侧滚动,当用此轮胎的机动车发生倾斜失稳时,机动车就可向两侧滚动,由于机动车要向两侧翻倒,就必须经过轮胎1的滚动过程,这样就可延长机动车的翻倒时间,使人和机动车有时间调节重心位置,获得平衡。而且机动车在向两侧滚动过程中,轮胎1还起了杠杆支点作用,这更有利于机动车恢复平衡状态。
图4至图6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胎面9曲线与圆形吻合的轮胎16。
如图6所示,轮胎16由胎面9、胎面基部11、缓冲层12、胎身13、胎圈14组成。胎身13内的帘线排列方向与胎面9上的垂直胎圈14中心连线的纵向中心线成一定角度环绕布置,胎身13是轮胎16的主要受力部件。缓冲层12在胎面9与胎身13之间,它是一层胶层,使胎面9与胎身13结合良好,起缓冲作用,使胎身13不受应力集中。轮胎16两端有胎圈14,胎圈14围成轮胎16的中心通孔15,胎面基部11位于沟槽10的底部与缓冲层12之间。
观察图4至图6可知,轮胎16的胎面9上的沟槽10比较宽深。轮胎16的胎面9或胎面基部11的外表面可连接成两段曲线,这两段曲线与圆形吻合。这两段曲线以胎圈14的中心连线对称,而且曲线与胎圈14的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
由图4至图6可知,胎面9为一定形状胶块,几乎布满轮胎16。
我们也很容易知道,轮胎16同样具有轮胎1的特性。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观察图7可见,该实施例提供了胎面17曲线与卵形吻合的轮胎18,其具体结构参考实施例1或实施例2,这里不作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结构的机动车轮胎,由胎面、胎身和胎圈组成,胎面在胎身的外侧,胎圈在轮胎两侧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所述轮胎的整体外形与球形或橄榄形相似,所述轮胎胎面在横向上即平行胎圈的中心连线的方向上与曲面吻合,所述轮胎直立放在平面上不仅可以绕转动轴中心线即胎圈的中心连线转动,而且可以朝两侧滚动,从经过所述轮胎的胎圈中心的连线即转动轴中心线的任一剖面观察,所述轮胎的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可连接成两段曲线,这两段曲线以转动轴中心线对称,而且曲线上的点与转动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自中间向胎圈两侧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从经过轮胎的转动轴中心线的任一剖面观察,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连接成的两段曲线与椭圆形吻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从经过轮胎的转动轴中心线的任一剖面观察,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连接成的两段曲线与圆形吻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从经过轮胎的转动轴中心线的任一剖面观察,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连接成的两段曲线与卵形吻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是光滑的连续的曲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是一定形状断面胶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几乎布满所述轮胎的外周。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结构的机动车车轮的轮胎,特别能够延长机动车失稳时的翻车时间。本实用新型轮胎的外形与球形或橄榄形相似,从经过所述轮胎的胎圈中心的连线的任一剖面观察,所述轮胎的胎面或胎面基部的外表面可连接成两段曲线,这两段曲线以胎圈中心的连线对称,而且曲线上的点与胎圈中心的连线的垂直距离自中间向胎圈两侧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轮胎可延长机动车的翻车时间,便于恢复机动车的平衡状态。
文档编号B60C13/00GK2309968SQ9722523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8日
发明者吴旭榕 申请人:吴旭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